新書推薦: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編輯推薦: |
中国文化里是否有自由主义传统?
他要请当代中国人照照哪面镜子?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说的是什么?
是什么力量将要塑造中国的未来?
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当代中国文化第一人
|
內容簡介: |
在百年前那个大师云集的时代,胡适的出现几乎成为半个多世纪的神话。在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惊涛骇浪里,他开新风气、写新文章、做新文化人,留下大量著述。本书以历史为切入点,选编了作者对于治史方法、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等方面的文章,以期带领读者走近胡适,走近那一段迷雾重重的历史,走近我们民族的一段精神史。
|
關於作者: |
胡适(1891~1962)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作家和著名学者。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有“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之称。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倡言“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言必有征”的治学方法,是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著作宏富,主要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三集》《胡适文存四集》《胡适自传》《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选》《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胡适日记》《齐白石年谱》等。
|
目錄:
|
第一编 诸子评议
诸子不出于王官论
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
论墨学
汉初儒道之争
司马迁替商人辩护
再论王莽
欧阳修的两次狱事
记李觏的学说
第二编 治学门径
再谈谈整理国故
读《北史》杂记
古史讨论的读后感
介绍几部新出的史学书
演化论与存疑主义
杜威先生与中国
十七年的回顾
第三编 旧邦新命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名教
少年中国之精神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中国近一千年是停滞不进步吗?
中国历史的一个看法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一个看法
中国传统与将来
信心与反省
再论信心与反省
海外归来之感想
眼前世界文化的趋向
当前中国文化问题
中国文化里的自由传统
政制改革的大路
第四编 斯人斯事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
对于沪汉事件的感想
五四运动纪念
爱国运动与求学
追想胡明复
追悼志摩
国府主席林森先生
追忆曾孟朴先生
高梦旦先生小传
追念熊秉三先生
“老章又反叛了!”
《软体动物》的公演
|
內容試閱: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九百年前范仲淹争自由的名言
几年前,有人问我,美国开国前期争自由的名言“不自由,毋宁死”(原文是Patrick
Henry在1775年的“给我自由,否则给我死”,“Give me liberty,or give me
death”),在中国有没有相似的话。我说,我记得是有的,但一时记不清是谁说的了。
我记得是在王应麟的《困学纪闻》里见过有这样一句话,但这几年我总没有机会去翻查《困学纪闻》。今年偶然买得一部影印元本的《困学纪闻》,昨天检得卷十七有这一条:
范文正《灵乌赋》曰:“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其言可以立懦。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当时往往专指谏诤的自由,我们现在叫做言论自由。
范仲淹生在西历989,死在1052,他死了903年了。他作《灵乌赋》答梅圣俞的《灵乌赋》,大概是在景佑三年(1036),他同欧阳修、余靖、尹洙诸人因言事被贬谪的时期。这比亨利柏德烈的“不自由,毋宁死”的话要早740年。这也可以特别记出,作为中国争自由史上的一段佳话。
梅圣俞名尧臣,生在西历1003,死在1061。他的集中有《灵乌赋》。原是寄给范仲淹的,大意是劝他的朋友们不要多说话。赋中有这句子:
凤不时而鸣,
乌哑哑兮招唾骂于里闾。
乌兮,事将乖而献忠,
人反谓尔多凶。……
胡不若凤之时鸣,
人不怪兮不惊!……
乌兮,尔可,
吾今语汝,庶或我(原作汝,似误)听。
结尔舌兮钤尔喙,
尔饮啄兮尔自遂,
同翱翔兮八九子,
勿噪啼兮勿睥睨,
往来城头无尔累。
这篇赋的见解、文辞都不高明。(圣俞后来不知因何事很怨恨范文正,又有《灵乌后赋》,说他“憎鸿鹄之不亲,爱燕雀之来附。既不我德,又反我怒。……远己不称,昵己则誉”。集中又有《谕乌诗》,说:“乌时来佐凤,署置且非良,咸用所附己,欲同助翱翔。”此下有一长段丑诋的话,好像也是骂范文正的。这似是圣俞传记里一件疑案,前人似没有注意到。)
范仲淹作《灵乌赋》,有自序说:
梅君圣俞作是赋,曾不我鄙,而寄以为好。因勉而和之,庶几感物之意同归而殊途矣。
因为这篇赋是中国古代哲人争取自由的重要文献,所以我多摘抄几句:
灵乌,灵乌,
尔之为禽兮何不高飞而远翥?
何为号呼于人兮告吉凶而逢怒!
方将折尔翅而烹尔躯,
徒悔焉而亡路。
彼哑哑兮如愬,
请臆对而忍谕:
我有生兮虑天地之覆露。
长慈母之危巢,
托主人之佳树。……
母之鞠兮孔艰,
主之仁兮则安。
度春风兮既成我以羽翰,
眷高柯兮欲去君而盘桓。
思报之意,厥声或异:
忧于未形,恐于未炽。
知我者谓吉之先,
不知我者谓凶之类。
故告之则反灾于身,
不告之则稔祸于人。
主恩或忘,我怀靡臧。
虽死而告,为凶之防。
亦由桑妖于庭,惧而修德,俾王之兴;
雉怪于鼎,惧而修德,俾王之盛。
天听甚迩,人言曷病!
彼希声之凤凰,
亦见讥于楚狂。
彼不世之麒麟,
亦见伤于鲁人。
凤岂以讥而不灵?
麟岂以伤而不仁?
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
焚而可变,孰为英琼?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胡不学太仓之鼠兮!
何必仁为,丰食而肥?
仓苟竭兮,吾将安归!
又不学荒城之狐兮,
何必义为,深穴而威?
城苟圮兮,吾将畴依!
……
我乌也勤于母兮自天,
爱于主兮自天,
人有言兮是然。
人无言兮是然。
这是九百多年前一个中国政治家争取言论自由的宣言。
赋中“忧于未形,恐于未炽”两句,范公在十年后(1046),在他最后被贬谪之后一年,作《岳阳楼记》,充分发挥成他最有名的一段文字:
嗟夫,予尝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当前此三年(1043)他同韩琦、富弼同在政府的时期,宋仁宗有手诏,要他们“尽心为国家诸事建明,不得顾忌”。范仲淹有《答手诏条陈十事》,引论里说:
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这是他在那所谓“庆历盛世”的警告。那十事之中,有“精贡举”一事,他说:
……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在乎教以经济之才,庶可以救其不逮。或谓救弊之术无乃后时?臣谓四海尚完,朝谋而夕行,庶乎可济。安得晏然不救,坐俟其乱哉?……
这是在中原沦陷之前八十三年提出的警告。这就是范仲淹所说的“忧于未形,恐于未炽”;这就是他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从中国向来知识分子的最开明的传统看,言论的自由、谏诤的自由,是一种“自天”的责任,所以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从国家与政府的立场看,言论的自由可以鼓励人人肯说“忧于未形,恐于未炽”的正论危言,来替代小人们天天歌功颂德、鼓吹升平的滥调。
纽约读书笔记
(原载1955年4月台北《自由中国》第12卷第7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