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蕴慧(Karyn L.
Lai),新加坡人。先后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人文学院哲学副教授。兼任《中国比较哲学》(Chinese
Comparative Philosophy)、《哲学指南》(Philosophy
Compass)杂志编辑,《索非亚:国际宗教哲学杂志》(Soph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形上神学与伦理学》(Metaphysical Theology and
Ethics)助理编辑,《中国哲学季刊》(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书评编辑,国际中国哲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Philosophy)咨议委员会委员。另著有《师法中国哲学:相待与处境化自我的伦理》(Learning from Chinese
Philosophies: Ethics of Interdependent and Contextualised
Self)(2006)。
刘梁剑,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中西哲学比较。2006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杨国荣教授。出版专著一部(《天?人?际:对王船山的形而上学阐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译著一部(《知识与文明》,Barry
Allen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
目錄:
赖蕴慧(Karyn L.
Lai),新加坡人。先后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人文学院哲学副教授。兼任《中国比较哲学》(Chinese
Comparative Philosophy)、《哲学指南》(Philosophy
Compass)杂志编辑,《索非亚:国际宗教哲学杂志》(Soph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形上神学与伦理学》(Metaphysical Theology and
Ethics)助理编辑,《中国哲学季刊》(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书评编辑,国际中国哲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Philosophy)咨议委员会委员。另著有《师法中国哲学:相待与处境化自我的伦理》(Learning from Chinese
Philosophies: Ethics of Interdependent and Contextualised
Self)(2006)。
刘梁剑,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中西哲学比较。2006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杨国荣教授。出版专著一部(《天?人?际:对王船山的形而上学阐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译著一部(《知识与文明》,Barry
Allen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
內容試閱:
第一章 中国哲学
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起源
经过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长期的动荡,封建制的周朝(公元前1046—前221年)覆灭了。在那大动乱的时代里,很多原本出身特权阶层的人失势之后不得不另谋生计。他们中很多人看到了动乱的原因,并提出如何纠正治理的对策。春秋时期,士阶层兴起。士向当权者建言献策,并效忠于各自的卿大夫(Hsu
1965)。孔子以及他的很多学生即是士的代表(Hsu
1965:34-37)。尽管失去了先前的特权地位,士仍然很快重新获得社会地位,成为显赫的社会与文化精英。有能力的士摆脱了对卿大夫的依附,开始发挥出比卿大夫更大的作用(Hsu
1965:8)。结果,当权者争相拉拢最有能力的谋士(Hsu 1999:572-583)。
有识之士散居四方,正是在这样的气候之下,我们看到了系统探究在中国的发端。士提出了治理社会的各种主张。政治形势的迫切性塑造了这一时期的理论:诸多讨论注目于伦理道德、政治社会和良好的统治。《庄子》,这部编纂于公元前4—前3世纪的道家文献,这样描述当时的思想蕃育: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庄子?天下篇》)
The empire is in utter confusion,sagehood and excellence are not
clarified,we do not have the one Way and Power... There is an
analogy in the ears,eyes,nose and mouth;all have something they
illuminate but they cannot exchange their functions,just as the
various specialities of the Hundred Schools all have their strong
points and at times turn out useful. However,they are not
inclusive,not comprehensive;these are men each of whom has his own
little corner.(Zhuangzi,Chapter 33,trans. Graham 2001:275)
学者已经用“百家之学”刻画当时的观念多样性及论争精神。【参见Fung
1952:132-169。】所谓“家”指的是早期思想者所组成的思想团体。不过,中国思想史早期对“学”的分类极不系统。史家司马谈(卒于公元前110年)是最早区分早期中国思想流派的学者之一。他把诸子学说归约为六家:
(1)阴阳家:以阴阳两大原则为基础,特别是把它们应用于宇宙论;
(2)儒家:文士或学者的学派。它包括狭义上的“儒家”,即孔子学派(Confucianism);
(3)墨家:由武士和匠人组成,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创始人为墨子;
(4)名家:这一派思想家讨论的话题涉及名与实的关系;
(5)法家:注重法令,强调“法”是社会控制的主要工具;
(6)道德家:这一家在争论形上学及政治社会哲学时强调“道”与“德”。(Fung 1948:30-31)
司马谈的六家分类法相当随意,其中三家(阴阳家、法家与道家)依学说主张,一家依追随者的社会特征(儒家),一家依学派的自称(墨家,源自创立者的名字),一家依探索的领域(名家)。这种复杂性从一开始便一直是中国思想论争的一个重要品性。在多种观点相与竞争的背景下,观念的论证和辩护很重要,整合不同视角的思想亦同样重要。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中国哲学的诸多特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