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新周刊2012年度佳作 屌丝传

書城自編碼: 201258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新周刊
國際書號(ISBN): 9787540761653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35/349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2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編輯推薦:
《新周刊》,中国社会变迁最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
《新周刊》,读者眼中畅快淋漓的“观点供应商”。
《新周刊》,媒体同行和创意工作者眼中的“话题发源地”。
《新周刊》,商家及投资人眼中不可忽略的“智囊”和“思想库”。
阅读着《新周刊》成长的新锐青年,如今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
內容簡介:
改变不了世界,就只好改变自己的世界观。面对普通和平庸的自我,接受还是拒绝,顺从还是反抗?他们付之一笑:我是屌丝。(《屌丝传》)
郭德纲、赵本山、白岩松、于丹、汪涵、崔永元……关注这些达人,关注这个时代的文字游戏。众声喧哗,看谁口活儿好。(《口活儿》)
他们就事论事,就方程论方程,就公式论公式,就数据而出结论,他们是理科男,一种你无处不见却又难以了解的生物。(《理科男》)
2012《新周刊》,记录着2012年中国社会的脉动和中国与世界的互动。
關於作者:
《新周刊》由广东出版集团、三九企业集团联合主办。每期128页全彩印刷,每月1日、15日出版,属于时事生活类杂志。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历经十余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新周刊》始终保持对社会潮流动态的高度敏感,彰扬无情解构的犀利风格,并开创多种全新传媒报道模式,“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之定位深入人心,是中国期刊市场上最具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同时,《新周刊》享有传媒界“话题发源地”的美誉。
目錄
2012年度报告
一、屌丝传
屌丝传——从精神胜利到自我矮化
我们善于自我治疗
屌丝进化论(附录:屌丝编年史)
全世界都在下流社会
理科男——一种社会人格的精神分析
理科男是一种什么生物?
他们都是风投的爱人
要么文艺,要么杀死文艺
他自己聪明,就以为全世界都很愚蠢
一个只会质疑不会调侃的世界,是个不好玩的世界
口活儿——我们时代的文字游戏
有话就不好好说
口活儿达人
每种人都有自己的文字游戏
现代汉语网络词典
二、疼痛
疼痛——刘小东画中国
艺术家就是社会的痛感神经
刘小东专访:我只是跟着这个社会一起纠结,一起想不通,于是奔赴现场
我们如何给自己止痛
中国腰围——走形的身体和委顿的精神
为什么中国的腰围越来越大?
这个世界为什么讨厌肥胖?
肥胖症与一个国家的精神委顿
游客帝国——为什么中国盛产游客却最不会玩?
为什么中国盛产游客却最不会玩?
不受欢迎的游客长什么样?
有一种GDP叫中国游客
游客缔国
喧嚣的孤独
当下中国的12种孤独(《一起孤独》图书封面)
孤独的人都是不会独处的人
孤独的22个时代病因
网络时代的人际孤独症
生命自会找到出路
三、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还乡或重建乡村的可能
让农村人回乡比城里人进村更重要
乡村建设运动在中国
温铁军:农村需要城镇化而非城市化
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
在台湾必须体验的101件事
爱恨台湾的101个理由
想象的祖国
中国现场2012
“村级市”传奇
中国最爱摆酒的地方不准摆酒了
去山西当“八路”或“鬼子”
“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如何诞生的?(
Cosplay一个朝代能带来多少钱?
丰子恺的“护心之家”
金显宅家族的京津旧生活
它差点让南京成为华盛顿
四、弱点营销
弱点营销
你是弱点营销的起点和终点
20大中国式弱点营销
“我害怕”是最强大的弱点营销
其实,你看不到自己的弱点才是你真正的弱点
夹缝里的创业小火花
保镖公司漂白记
你负责梦想,我为它埋单
陪买家聊聊天,就把钱赚了
谁在为明星代言定价?
卖水比淘金更正确
內容試閱
屌丝传
——从精神胜利到自我矮化
2012年,一个新词在网络流行:屌丝。
普通网友自称屌丝,IT精英也自称屌丝。白领之间互称屌丝,文化名流也戏说屌丝。
它更多是一种自嘲,在自我精神的维度放下精英姿态与体面身段,谦恭得甚至到了自我矮化的层面。

在“成功学”盛行多年后的今天,“成功”也在被解构,现实也变得越发骨感。面对普通和平庸的自我,接受还是拒绝,顺从还是反抗?他们付之一笑:我是屌丝。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产世代”有向“下流社会”加速坠落的趋势。日本职场因泡沫破灭而向下行,美国家庭因金融危机而破产,欧洲五国的高福利遇上了欧债危机,中国内地与港台的民众都饱受高房价的拖累,黄耀明的《下流》唱:“他们往上奋斗我们往下漂流靠着刹那的码头答应我不靠大时代的户口他们住在高楼我们淌在洪流不为日子皱眉头答应你只为吻你才低头”。

从历史线索来看,精神世界里一直有随遇而安的支流:你追名逐利,我自狂狷;你要做人上人,我安贫乐道;你有你的实力,我有我的精神胜利法;你追求崇高,我躲避崇高;你要你的成功,我要我的快乐。
阿Q有精神胜利法,屌丝却宁可以貌似自我矮化的方式来接受现实。他们并非沉沦,而是以新的方式来取得跟社会、跟自己的和解。

自称为屌丝的人,不是社会的负担,也不要博取任何同情。他们真实生活,也搜索各种正能量,“我既不悲观,也不乐观,只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迎接新的一天,一个人努力过下去”(青山七惠《一个人的好天气》)。
一个健全的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屌丝逆袭的梦幻传奇,而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真实机会。


新时期的阿Q正传
我们善于自我治疗
文林奇
自我矮化,既是对道貌岸然的不屑,也是对固有模式的对抗。代际冲突不仅源于文化传递的障碍,更有政治、经济上的深层差异。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流行的网络语言出现,现在是“屌丝”。

按照网络上通行的说法,“屌丝”一词出自百度贴吧的李毅吧,是李毅吧的网友面对嘲弄而欣然接受的称呼。来龙去脉不再赘述,大家所公认的是:屌丝代表一种放低自身姿态、非暴力不合作的语境。

自我降格、拒绝“上进”,这是青年人的对抗之道。中产阶层逐渐消失,上升渠道堵塞,年轻人的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等全面下降,对所谓人生的热情全盘降低,“屌丝”一词正好用来自嘲。
网络精神的最核心部分往往在于敢于自嘲,以自嘲来消解正统,以降格来反对崇高。

就在“屌丝”一词甚嚣尘上的时候,不少文化人士都对此表达过看法,有趣的是,他们都陷入到难以言说的奇妙境遇。比如有一位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屌丝心态就是将个人能力不足导致的问题视为外界对个人本身的迫害。”后来她删去了这条微博,但并非因为被“屌丝”围攻,而是因为——“屌丝”给她“跪了”!

稍微观察一下就能发现,在这条对“屌丝”不太友好的微博的评论里,并没有“屌丝”在破口大骂——很多人奇怪地高呼“女神!”、“给女神跪了”、“给女神跪舔!”这样一些姿态很卑贱的话——这些人显然是反对者。按照一般的网络习惯,反对者应该激烈地乱喷、大打口水战才对,怎么唯独在讨论“屌丝”的话题里,永远都是卑微语态呢?
此前,另一位文化男士的一条讨论“屌丝”的微博也出现过这种状况,反对者高呼“高帅富”,又给这位博主“跪舔”了。

在这些微妙的语境里,细心的人不难看出文化的差异。也许我们可以想想,那些自称“屌丝”的人也许根本不算“个人能力不足”的失败者,他们也许活得很好,甚至活得比博主、比我们都要滋润。而真正活在底层的、所谓“能力不足”的人,他们是不会自称“屌丝”的。
从语境上讲,一旦自称“屌丝”,就立刻进入自我降格的状态。重点是,为什么网友喜欢自我降格?

其实,网络文化中的自我降格现象早已有之。从贱文化到无厘头恶搞,从二逼青年到伤不起,网络精神的最核心部分往往在于敢于自嘲,以自嘲来消解正统,以降格来反对崇高。同样的,现在的网络也流行“氪金狗眼”、“瞎了我的狗眼”这种说法,为什么网友喜欢自称是狗呢?一样的道理。

自我提升和道貌岸然,是网民最厌恶的现象。一旦有人要严肃,就一定会遭遇网民的反抗,在以往是以骂和嘲的形式出现,而现在则流行自我降格,自称“屌丝”。严格地说,这都不算对抗,网民们根本就懒得对抗,只是摆出“好吧,你牛逼,这总行了吧”这种姿态。如上所述的几位文化人士显然是在很严肃地说出自己的思考,立刻就道貌岸然得一塌糊涂,所以屌丝们就立刻“跪舔”了,“好吧,你牛逼,这总行了吧”。

在网络文化里,要区分神圣与卑微、严肃与戏谑、伟大与渺小,是很麻烦的事情,因为它们常常以彼此混杂、互相冒充的形式出现。看似在夸你,实则在骂你;看似抬高你,却是在消解你;看似一本正经,实则在乱开玩笑;骂你“没有节操”,其实是夸你好玩;夸你“真正高帅富”,其实是在戏谑你。你必须浸润其中,才能直觉地分辨这些细微的差别和片刻之间的语境转换。
这不仅仅是精神胜利法,更是对旧精神体系的完全漠视——你的那套,我根本不感兴趣。

毫无疑问,“屌丝”文化是一个植根于网络和青年之中的语言现象。在红起来之后,众多中年人立刻开始争夺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权,结果正如我们所料,“屌丝”们兴高采烈给大牛们纷纷“跪了”。

我们常常把使用网络工具的人、沉迷网络环境的人、创造网络文化的人混为一谈。浸润,是网络文化的特质,它是你的身体和思维都在其中的感受,不仅代表着你在使用它,也代表着它在使用你。这不是学会使用网络工具就可以达到的境界,这也是为什么“屌丝”总是很厌恶那些解释“屌丝”的人的原因——谁要去正儿八经地解释“屌丝”是什么意思?

网络是你的母语吗?你可以这样问问自己。中年人所创造的流行语,每年一次,来自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而年轻人,则负责制造大量的网络流行语。

玛格丽特?米德提出的概念“后喻文化”,或许可以用在这里。前喻文化,长辈教晚辈;并喻文化,同辈互相学习;后喻文化,晚辈教长辈。当今社会,族群分裂、趣味多元,新技术、新趣味往往首先被晚辈所掌握。我们经常看到的代际冲突不仅是基于政治、经济上的阶层差异,还源于文化传递的障碍。晚辈们懒得跟大叔解释什么是miku,什么是膝盖中了一箭,趣味结界和知识鸿沟让新的文化传承模式的出现成为必然。
所以,就给你“跪了”。
从历史上看,自我降格在青年文化中屡见不鲜。

王朔当年的《顽主》是典型的自我降格,“我是流氓我怕谁”,“我乖乖的招谁惹谁了?非绷着块儿坚挺昂扬的样子才算好孩子?我不就庸俗点吗?”
周星驰所引领的无厘头,“英雄!你放过我吧!”、“让他杀!”、“就算是一条底裤、一张草纸,都有它的用处”。
小小和贱兔,闹着笑话、抖着机灵、赚着便宜,贱得真实、娱人娱己,谁也不比谁更高尚。

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国外的青年也不乏自我降格、拒绝“上进”的表现。“垮掉的一代”、花童与嬉皮、Punk与Grunge、下流社会、飞特、草食。

中产阶层逐渐消失,上升渠道堵塞,整个社会趋于老龄化,大叔越来越多,年轻人在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意愿等全面下降,对所谓人生的热情全盘降低,“屌丝”一词正好用来自嘲。
这不仅仅是精神胜利法,更是对旧精神体系的完全漠视——你的那套,我根本不感兴趣。
社会的现实、我们的生存状态,就在这些载浮载沉的语言当中呈现。避无可避之中,也许真的有传说中的“屌丝的逆袭”。

很多人觉得屌丝这个词很粗俗。是的,它的确粗俗,网络语言本就不是高雅之士的游戏,“妹纸”、“骚年”、“节操”、“菊花”、“黑木耳”,一个比一个不雅。但这用不着大惊小怪。
因为网络语言是有生命的,而且它们一直在进化。

当年流行的“偶”、“美眉”、“葛格”,现在看上去是不是也挺腻味?5月29日,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2011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表明:从2006年到2010年的近3000条年度新词语中,在2011年还能留存的仅剩40%。
社会的现实、我们的生存状态,就在这些载浮载沉的语言当中呈现。

从月光族、穷忙族到国考族,从未富先懒到橡皮人,从贱到雷,从穿越到架空,从拼爹到干爹,从二逼青年到“屌丝”,这就是社会演进在语言中的映像。
它不仅是躲避崇高,更是避无可避的社会现实。

产业调整、金融风暴、保障缺失、制度板结,辛勤工作却朝不保夕,越穷越忙、越忙越穷。分配体制影响到资源继承,阶层落差从一代人过渡到下一代人,财富和贫穷都将被世袭。赢者通吃,权者通吃,“高帅富”永远是“高帅富”,“屌丝”终将是“屌丝”。

即使在网络世界,拿着一张3寸盘就可以创业的中关村黄金期和凭着几篇文章就可以一战成名的网络名人时期也已经不复存在。现在是腾讯、百度横扫天下的时代,是大V们拿着麦克风的时代,是大V们畅谈社会理想,而“屌丝”们集体“跪舔”的时代。从“玩世理性”,最终走入了“自甘下流”。

谁知道呢?也许真的有传说中的“屌丝的逆袭”。我和开封菜相依为命,我攒下每一份人品,寻找那张命中注定属于我的封印,只要给我工资和周末,我就可以召唤上古神兽,统治整个宇宙。

从躲避崇高到自甘下流
屌丝进化论(附录:屌丝编年史)
文谭山山
他们退回到内部世界,自娱自乐,用各种方式治愈自己:装宅,装萌,装小清新,然后就是自甘堕落地装屌丝。

按照今天的说法,王小波当年也是标准屌丝一名:从云南插队回来之后,在北京城里上不了户口,只好曲线救国,把户口落在胶东老家一个叫青虎山的村子里。村里的老支书拿他当贵客看,费了大劲弄了块肉来招待他,“小波把肉放进嘴里,差点没翻肠倒肚吐出来,肉已经完全臭了,老书记一家人居然吃不出来”,王小波兄长王小平在《我的兄弟王小波》一书中这样写道。

尽管在云南当过知青,但在乡亲们眼里,王小波仍然是个细皮嫩肉的城里人。用独轮车把粪运上山这种重活他干不了,他先是被安排到果园,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最后当了教书先生。在乡下,他唯一的盼头,就是每个周末等烟台的姐夫开一辆三轮摩托车来接他,到城里过一天“人过的日子”。他姐夫当年就说,别看这孩子现在一副潦倒相,将来是要出大名的。这话后来果然应验了,虽然是在王小波去世之后——这不就是屌丝的逆袭?

这么说来,很多人也可以被归入屌丝的阵营:韩寒和李毅都自称“最正统的屌丝”;奥朗德当选法国总统,立刻被誉为“屌丝打败高帅富”。再往前推,鲁迅笔下的阿Q当然是彻头彻尾的屌丝,他的精神胜利法正是屌丝生存的利器;《红与黑》中的于连也是屌丝,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甚至有人追溯到古希腊时代,说犬儒主义代表人物第欧根尼是屌丝的鼻祖,因为被嘲笑活得像条狗,他却一点都不恼。

这么对号入座固然不免有简单粗暴之嫌,但以犬儒主义为内核进行考量,确实是有迹可循的。有些人是自愿屌丝,有些人是被屌丝,他们在被标签化的同时,也表明了一种拒绝主流的不合作态度。用王朔的说法,就是“爱谁谁”!

“他们唯一的和平而又锐利的武器便是起哄,说一些尖酸刻薄或者边应付边耍笑的话,略有刺激,嘴头满足,维持大面,皆大欢喜。”

从引领大众文化的角度,王朔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人物。在小说《动物凶猛》中,王朔这样写道:“当人被迫陷入和自己的志趣相冲突的庸碌无为的生活中,作为一种姿态或是一种象征,必然会借助于一种恶习,因为与之相比恹恹生病更显得消极。”他自己用以抵抗庸常的“恶习”,就是一种“千万别把我当人”的浑不吝。

就像王蒙所论述的,“他们颇多智商,颇少调理,小小年纪把各种崇高的把戏看得很透很透。他们不想和老师的苦口婆心而又千篇一律、指手画脚的教育搭界。他们不想驱逐老师或从事任何与老师认真作对的行动,因为他们明白,换一个老师大致上也是一丘之貉。他们没有能力以更丰富的学识或更雄辩的语言去战胜老师,他们唯一的和平而又锐利的武器便是起哄,说一些尖酸刻薄或者边应付边耍笑的话,略有刺激,嘴头满足,维持大面,皆大欢喜”。王蒙的结论是,他们是在用一件“和平又锐利的武器”,躲避崇高。

王朔的小说写的都是小人物,其中活得最憋屈最屌丝的,要数《我是你爸爸》中的马林生。他的出场就很猥琐:“马林生对镜子里的自己还算满意,一望可知,镜子里是那种在年龄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挣扎着、煞费苦心保持的类知识分子形象。像他这种成色的类知识分子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好讲究的了。只能要求自己一点:干净——他身上和头发里散发着一股廉价的香皂味儿。”儿子当面指出老师的错误以致老师恼羞成怒,他一边跟儿子灌输人生道理,一边给儿子代写肉麻至极的检讨书,自己都觉得羞愧和沮丧。

王朔教给人们的,首先是放低姿态,自我矮化,“千万别把我当人”。消解意识形态的方式有很多种,这是王朔的方式。但问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知识分子,普遍采取了同样的自我矮化行动,学者朱学勤批评说,“好像我先矮下去,对方就会跟着矮下去,这是一种知识分子的阿Q精神。对方才不那样想呢,你蹲下去,他乐不可支,乐观其成”。知识精英们都怂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普罗大众更加无力。

其次,王朔的话语方式让人们茅塞顿开:原来话还可以这么说!他让笔下的人物自得地说“像我这样诡计多端的人”、“是不是有点悲壮”,消解了这些语词原有的涵义。此后,网络日渐普及,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意外地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几股合力,终于发展出贱、恶搞等网络人格,屌丝就是一种自贱和自嘲。
可以说,屌丝就是新一代的阿Q,在精气神上甚至不如阿Q,阿Q强词夺理得多么理直气壮!

改变不了世界,就只好改变自己的世界观。之前人们是向外部世界宣战,成了愤青,上世纪60年代,西方年轻人用摇滚乐、性解放、嗑药等表示他们的反叛,“所有伟大的时代都有一个小宇宙在熊熊燃烧”(作家高军语);但小宇宙旺的人更容易死掉,伟大的时代也不再来,经济疲软,也就多了很多内心贫弱的loser或曰败犬。他们退回到内部世界,自娱自乐,用各种方式治愈自己:装宅,装萌,装小清新,然后就是自甘堕落地装屌丝。

学者张颐武说过,王朔的“反崇高”和后来的网络贱文化盛行不是一回事,那时候的反崇高,是一种崇高的反崇高,王朔那帮人是很认真地在做这么一件事情;如今的自嘲和自贱,则出于一种游戏的心态。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王朔那里,其实已经表现出犬儒主义的倾向,因为他不反抗,不想推翻什么,他只是耍机灵,说点聪明的俏皮话。就像他写到的:“既然人人都自以为是,和平相处的唯一途径便是互相欺骗。”

这套手法,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什么东西!”——这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而阿Q精神,似乎已经成为国人的隐性DNA。可以说,屌丝就是新一代的阿Q,在精气神上甚至不如阿Q,阿Q强词夺理得多么理直气壮!屌丝连强词夺理都不敢。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穿越小说乃至穿越剧的盛行。在网络上写穿越小说最初是网络写手的YY,在架空的时空里,他们或者凭一己之力成为老大,或者得到了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帅哥和软妹纸;但到了后来,穿越小说衍化成覆盖范围更广的穿越剧,事情就不一样了。

诗人北岛当年喊出“我不相信”,其实他想说的是“我相信”;现在的年轻人,对什么都不会执著,以轻描淡写的态度消解一切。“一方面认定世界上没有不可以怀疑和亵渎的权威和偶像,但另一方面又玩世不恭”,学者徐贲认为,他们既犬儒,又虚无。

这跟第欧根尼的犬儒还不是一回事。第欧根尼的犬儒是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方式,就像魏晋名士。第欧根尼最著名的事迹,是亚历山大大帝来探望他,问他要什么赏赐,他回答说:“我只有一个要求:别挡着我晒太阳。”如果是屌丝,他们只会默默地把头扭到一边。
屌丝
编年史
文和菜头
什么是屌丝

指无力改变现状而内心充满黑色幽默感的社会边缘人群,自嘲是其强大的武器,怀疑一切是方法论,和高帅富争夺女友的永恒之战是世界观。在一个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动分毫的冷酷世界上,如何对自己遭受的一切创伤保持漠然的态度,并且转化为黑色笑话,这是每个屌丝的终极哲学思考。
前屌丝时代(西元2000年之前)

此时的屌丝被称为石器屌丝,由于屌丝哲学当时还处于非常稚嫩的发育状态,其核心思想是:1.莫欺少年穷;2.我命由我不由天;3.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当石器屌丝被残酷的现实击溃之后,这一支迅速潜入猫扑并消亡了。
中古屌丝时代(西元2000—2005年)

此时的屌丝被称为青铜屌丝,青铜屌丝和石器屌丝不同,他们终于触摸到了屌丝哲学的边缘。因此,他们提出的“假如生活是一场无法避免的强奸,那么就闭起眼睛来享受吧!”这一哲学观有很大的进步,但是贪图享受这一点使得他们无法寸进,最终潜入天涯并消亡。
黑暗屌丝期(西元2005—2010年)

著名历史沉寂期。从表面上看,整个屌丝界陷入了沉寂。但是,站在前辈屌丝的肩膀上,真正历史意义上的完备屌丝随着85后走入社会而确立地位。屌丝理论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极大繁荣,伴随着宅向腐向和基向的多元探索,屌丝文化在百度贴吧、豆瓣总爆发,跃上历史舞台。
黄金屌丝期(西元2010年至今)

屌丝总爆发。屌丝扩大化造成屌丝从社会边缘人群进入社会主流,从2010年起,频频发生屌丝之逆袭——屌丝凭借黑色幽默迅猛反击高帅富。也正是此时,屌丝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主体,以微信、陌陌、遇见为代表的一批约炮工具确立了屌丝在互联网上的霸主地位,微博成为屌丝舞台。
附录
积极型屌丝和消极型屌丝

同样是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世界,积极型屌丝的人生观是“日进一丝”,认为哪怕再微茫的个人努力,每天做一点点,最终是有可能改变世界的。消极型屌丝的人生观则是“一丝不挂”,认为世界固然要不断伤害自己,但是总能想到办法去不断耐受打击,使得对自己的影响最低。
屌丝爱情观

完整的屌丝爱情观完全是透过所谓女神的存在而得以表达的。而对于真正的屌丝而言,女神是谁,是否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信仰女神本身,并坚信自己有一位对应的女神。为此,屌丝每晚祈祷说:那位不知名的高帅富啊,请用力些,再用力些,这样女神在遇见我之前起码爽过。

屌丝全球化
全世界都在下流社会
文张坚

“下流”结果相似,路径却有不同。日本人因泡沫破灭而向下行,美国家庭因金融危机而破产,“欧洲五国”像是为自己的懒惰付出代价,中国大陆与台湾、香港地区比较像——高昂的房价让中产阶级一瞬间变屌丝。

“想到他以后连西装都穿不上,我很担心。”日剧《下流之宴》里,带着精致妆容的母亲由美子讪讪地表达对儿子的担忧。她始终不能理解的一点是,在她成长的年代里,人人笃信“只要努力就会越来越成功”,但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都不愿工作,反倒每天沉浸在自己小世界里不能自拔。有一次,她买了一大堆励志书准备给儿子打鸡血,结果儿子只是冷漠地回应一句“我不会”,她愤怒得不能自已,狂摔东西,但又无可奈何——“下流”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她自己根本无力解决。

日本当然是“下流社会”的最佳典范,否则也不会出现《电车男》、《萤之光》等大量让屌丝充满战斗力的片子。根据日本内阁府前几年的调查,在20—34岁的年轻人群中,认为自己在社会上居于中间阶层的人,十年来掉了近10个百分点;而认为自己属于下层阶级的,则增加13.3%。

“下流”产生的根源当然是经济萎靡,但它反映的现实却多跟社会心态相关。就像三浦展在《下流社会》中说的那样,“下流”并不仅仅是收入的低下,也代表其人际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意愿、消费欲望等一并低下。简单来说,这帮人对人生已全然失去信心。这和以他们父辈为主体的“中流社会”形成了让人惊诧的对比。

“下流世代”主要生于1970年之后,而他们的父辈大多出生在战后初期,伴随日本经济的起飞而成长。新井一二三在《我那一代东京人》里描述那时的状况:“不是一部分人发财,而是大家一同富起来的。失业率几乎等于零,大企业的终身雇佣制给上班族保证了一辈子的铁饭碗,能够毫无疑问地相信明天一定会更美好,社会风气相当好。”上世纪70年代,日本“中流社会”已经形成——超过60%的日本国民认为自己属于中流阶层,战前悬殊的贫富差距被抹平,家家户户几乎都能买小轿车。但到了90年代,生于70年代之后的“下流世代”开始工作的时候,变化却突然发生——日本经济泡沫被吹爆,“失落的十年”开始,减薪、解雇……一个个以往前所未见的问题出现在这帮人面前。那些成长在“中流社会”里的人猝不及防地滑向了“下流社会”。

“下流社会”的人不至于到贫穷的地步,但已经丧失前进的动力,他们不相信奋斗能够提升自己,所以干脆得过且过,三浦展说:“没有那样(向上流动)的憧憬,于是宁愿不做中流阶级而想快乐生存的人增加了。”以前追求八九百万日元的年薪,但现在300万日元(24万元人民币)也能让他们很快乐。

新的生活方式也随“下流社会”的来临而出现,飞特族、尼特族、单身寄生族大量涌现——他们多数是自由职业者或者失业者,觉得现实世界无趣,所以喜欢躲到网络构建的小世界里去玩。但网络世界也不是人人都玩得转。电影《桃花期》里面的主线故事近乎扯淡,不过有一点倒是挺真实的——主人公藤本幸世每日在Twitter上唠叨,粉了345人,却只有3个粉丝,所以去面试的时候,一下子就被揭穿屌丝本质——“你还是处男吧?”现实中的屌丝,在网络上是装不了高帅富的。

电车男的故事曾经给“下流世代”的人不少信心——一个死宅都能追上“爱马仕小姐”,那我们这些屌丝岂不是也能逆袭?问题是,这个故事并不完全真实,所以屌丝追求白富美的时候还是谨慎一点为好。

《电车男》和《桃花期》说的都是“下流社会”里年轻人的故事,所以大家还可以一笑而过,但一旦进入“下流社会”的中年期,所有的浪漫可能都会褪去。NHK2006年拍摄的纪录片《穷忙族》里不止一个这样的例子:50岁的山田铁男10年前年收入40万元人民币,但因公司经营状况恶化而被解雇,现在只能在三个加油站里打零工,年入14万。他现在的收入只能维持生活。两个儿子一旦进入大学,则完全应付不过来。他想到的唯一方法就是再去打一份零工,他几乎带着决绝的语气在摄像机前面说:“就算是牺牲自己也要为孩子的大学教育储蓄。”
“苹果是在今天美国为何难以创造中产阶级工作的一个例子,如果这就是资本主义的顶峰,那么我们应该要为此而忧心。”

“下流”结果相似,路径却有不同。日本人因泡沫破灭而向下行,美国家庭因金融危机而破产,“欧猪五国”像是为自己的懒惰付出代价,中国大陆与台湾、香港地区比较像——高昂的房价让中产阶级一瞬间变屌丝。

台湾《天下》杂志做过一期封面,讲述中产阶级的购房苦逼史——在一家中小企业里担任高管的袁姓小姐,因为儿子上学的原因,打算购一套新房,没想到一间40平方米、拥有30年历史的公寓要价2000万元新台币——她和先生已经工作了15年,年薪加起来接近200万元新台币,自认为社会的精英群体,但还是吃不消这样的房价,她只能无奈地发问:“我还是中产阶级吗?这个社会还有中产阶级吗?”

香港的情况比台湾更糟糕,所以内地人一听到他们把“千尺”(约等于91平方米)的房子称作“豪宅”时,就忍不住想笑。问题是,这样一套房子在香港卖出1000万港元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香港人对此只能苦笑。中产阶级能怎么办?总不能长久住在公屋或居屋吧。即便你不买房,香港的“地产霸权”也已经延展到各个消费领域,外人根本摆脱不了。

彭浩翔的《维多利亚一号》虽然血腥,但还是反映了香港人对房子的复杂心理。黄耀明的《下流》则把香港下流化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他们往上奋斗我们往下漂流靠着刹那的码头答应我不靠大时代的户口他们住在高楼我们淌在洪流不为日子皱眉头答应你只为吻你才低头”。对香港人而言,最近唯一的好消息可能跟新鸿基郭氏兄弟相关——他们因涉嫌行贿被廉政公署调查。

美国中产阶级“下流”的情况,在2009年之后才暴露出来。2010年,《福布斯》直接称“美国的中产阶级正在消失”,这本杂志列出的情况是:十年来,薪水始终停滞不前,而失业率和贫困率则始终处于上升通道。高中毕业生的年薪在32500美元附近徘徊,难以实现突破;大学毕业生的年收入为53000美元——而失业率和贫困率已经突破两位数。

美国人“下流”的特殊性还在于,他们可能还没成为中产阶级,就被高昂的大学贷款压死。“占领华尔街”运动时,年轻人举出的招牌不少都跟大学贷款相关。美国大学每年收费数万美元,学生不贷款几乎无法入读。然而大学读完,他们背在身上的贷款可能就在10万美元以上。一些人毕业之后,马上就为银行打工,就连奥巴马也不例外——他直到8年前才还清了大学贷款。

全球化给硅谷和华尔街带来机会,也让原本属于美国中产阶级的工作外流,去年2月,乔布斯与奥巴马在白宫见面时,奥巴马问他:“要怎样才能让iPhone在美国生产呢?”结果乔布斯直接回答:“这些工作不会回到美国了。”白宫经济顾问杰瑞德?伯恩斯坦无奈地说:“苹果是在今天美国为何难以创造中产阶级工作的一个例子,如果这就是资本主义的顶峰,那么我们应该要为此而忧心。”但苹果并不打算改变这一状况,它的某位高管说:“我们在超过一百个国家销售iPhone,我们没有义务来解决美国的问题。我们唯一的责任,是尽可能地制造出最好的产品。”

“欧猪五国”(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的下滑,更多与它们的懒惰相关——它们习惯高福利,却创造不了足够的财富,待到坐吃山空时,只会上街游行。其中最典型的是希腊,网上的一个段子说,希腊众神开会应对危机,结果宙斯发言:“不知怎么搞的,希腊经济崩溃了。是啊,我和你们一样震惊,毕竟希腊人素有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美名,一周又一周辛勤工作,一周三天,每天一小时,直到45岁退休那天……”

“不必那么富裕,只要有可供学习的地方、工作场所,有治病看病的地方,大家能快乐地、朴实地生活就可以了。包括我,我周围的人,大多数人都这么想。”
“下流”未必可怕,关键是想清楚你要什么。有的人继续沉沦,有的人却可以活得有滋有味。

日本很多人主动“下流”,并不是他们没有能力,只是因为他们已经厌烦了那种让工作决定一切的人生态度——他们不想和父辈一样,为了金钱而丧失人生的乐趣。今年2月,20岁的大学生小松正平给《朝日新闻》投稿,清晰地表达了这种态度——“看着大人们带着一副疲倦的脸仍在高喊‘经济成长!恢复景气!’(其实)长大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抱有追求与‘身高’相符生活的想法。不必那么富裕,只要有可供学习的地方、工作场所,有治病看病的地方,大家能快乐地、朴实地生活就可以了。包括我,我周围的人,大多数人都这么想。”

三浦展在他的调查中也发现,具有阶层上升志向的人群较之以前有所减少,反之重视个人兴趣,或者投身于NPO(非营利性民间组织)、志愿者活动超过重视工作和金钱的人有所增加。

《一个人的好天气》里讲述的“下流”存在或许最为典型——20岁的女主人公没有固定工作,也没有固定男友——“没有追我的人,净是离我而去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飞特族,虽然历经挫折,但她的人生信条仍然是“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要不为所动,做我自己”。在这本书快结束的时候,她说“我既不悲观,也不乐观,只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迎接新的一天,一个人努力过下去”。这话倔强得有点让人悲伤,但说实话,和世界交手的态度就应当是这样。

理科男
——一种社会人格的精神分析
世界是理科的,人心是文科的;男人是理科的,女人是文科的——这个世界的走向大致是由理科男把持的。

以技术及技术创新为武器的IT业和创业潮,以数据及数据分析为辅助的金融业和商业,具有产业化和高利润前景的各种前沿学科,令理科男大有用武之地。现在,就连政治上、婚恋市场上、时尚舞台上、生活智慧中甚至网络论争中,理科男的表现都分外抢眼。

理科男的定义变了。以往内向、自闭、不解风情、隔行如隔山的技术宅男形象,代之以高智商的酷男、创富高手、拥有小清新趣味、强大逻辑和高科技行为方式的生活达人。他们更新应用、解构谣言、科普常识,提供真实和理性、逻辑和秩序带来的美感。
伴随着理科男的崛起,一种社会人格更加定型:重实用,更在乎对错,一定要赢,迷恋秩序与计划……

整个社会因这种社会人格受益良多,但弊端也很明显。没有左右脑配合,擅长左脑思维的理科男仅是程序民工;没有人文关怀,横平竖直的城市、了无人性的制度、无动于衷的专家学者就会层出不穷。而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快世界,我们得到经济增长好处的同时,也体验了追尾和焦虑,社会已淤积了大量的精神疾病患者。

佛祖是可证伪的吗?上帝是可证伪的吗?人类一证明,世界就死机。不会用右脑思考的世界,是一砣砣程序的世界,一栋栋呆板建筑的世界,一款款了无创意产品的世界,一个只会质疑不会调侃的世界,一个不好玩的世界。

理科男转型文科男的王小波说,没有诗意的世界是无趣的。反之,没有理性的世界是混乱的。科学与人文相倚,理性与诗意并存,才能构成一个平衡的世界。
一种思维方式或一种新趣味的上位
理科男是一种什么生物?
文胡尧熙
他们就事论事,就方程论方程,就公式论公式,就数据而出结论,他们是理科男,一种你无处不见却又难以了解的生物。

先来做一道著名的谷歌面试题:北京有一套房子,价格200万元人民币,假设房价每年上涨10%,一个软件工程师每年固定能赚40万元人民币。如果他想买这套房子,不贷款,不涨工资,没有其他收入,每年不吃不喝不消费,那么他需要几年才能攒够钱买这套房子?

如果你已经事前领教过这道题,肯定知道那个残酷的答案——永远买不起。这道题可以牵引出各种社会情绪,一部分人认为它揭露出了北京房价太高的现实,另一部分人认为它完美论证了收入是牛车,物价是高铁的道理,剩下的人用200×1+0.1^x
=
40x的标准公式解题成功后被谷歌录取了。如果你是前两种人,不好意思,你说对了,你真的买不起房,如果你是后一种人,不用灰心,你没有房子,但还有40万年薪,这个社会对会写公式的理科男总要温和一些。
技术时代的理科能量

不管承认与否,这个世界的走向大致是由理科男把持的。你现在正看的这篇稿子是在电脑上写出来的,配图是从互联网上下载的,它们都是由理工科的大师发明的。现在最流行的新经济是互联网,最潮的产品是iPhone4S,最清晰的电影屏幕是IMAX,最受欢迎的跑步机应该在你跑步的同时计算卡路里消耗量,你在把玩它们的时候必须面对现实,它们都是理科男的化身,你早就被理科男包围了。

理科男本身是不是和iPhone一样有趣?这个问题不是谷歌试题,没有标准答案。在电影中,理科男只有两种面目,一种穿发臭的T恤,吃垃圾食品,喝大号杯装可乐,手指在布满烟灰的键盘上自如跳动,这种理科男是正面角色,他们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追求你无法理解的快感,但都身怀绝技,在危难之际可以帮助主角挽救世界。站在正面角色的对立面,衣冠楚楚的理科男都暗含野心,大多有用技术毁灭地球的愿望,即便他不一定想好了毁灭地球后他住哪儿。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反派理科男通常都会背叛自己的逻辑。但以上两种理科男都过时了,喜闻乐见的理科男是谢耳朵式的,有偏执有怪癖,因为偏执和怪癖而有别样情趣。

谢耳朵只是传说中的技术宅男,足够可爱,不够写实。现实理科男的崛起是数字化生存的写照,他们是近年来才备受追捧的生物,现在甚嚣尘上的概念是技术经济至上和数据为王,与此相关的故事到处都是:Facebook的IPO规模定为50亿美元,淘宝商城去年的交易额冲过千亿人民币大关,平均每分钟有数千万人奋战在PSN的在线平台上。这些足以说明问题,理科男和他们的产品一起受到资本的青睐,电话号码被各路风投抢着要,每个月要会见几批投资经理。在电视上的各种创业节目中,和投资者相谈甚欢的多半都是理科男,他们的项目比传统行业来得更讨巧,要谈判的仅仅是自己该占多少股份,有没有胆量签订对赌协议。理科男的底气来自技术,他们租用一台服务器就可以制作改变世界的钥匙,创业成本比实业家低出几个档次,是所有高新产业园的主力军,政府发布优惠政策邀请他们入驻。

全世界都在谈论资本运营,理科男的IQ就是强大的资本,能不能顺利变现,还要看逻辑运营的成果。好吧,这又是他们的强项,他们也看《生活大爆炸》,却又活在现实里,大部分比谢耳朵更世俗化,更懂得社会财富运转的规律。

这个世界除了理科男当然还有其他属性的人物,比如知道分子,和理科男相比,他们似乎更有洞见力,更有人文关怀,但理科男手中有的是方法论,你必须承认,实用主义一直都比高屋建瓴更有市场。当然,爬到社会金字塔顶端的理科男只是少数人,你身边有大量的IT民工和金融民工,他们从唐家岭搬出来,住进另一间地下室,然后埋头苦干,处境好一点后荣升为经济适用男。这些都不是问题,他们的偶像史玉柱也是这么熬过来的。不过当代理科男面临的是比史玉柱年轻时更复杂的环境,机会多了,困难也在递增,他们还谈不上成功与失败,大家才刚刚上路。
理科男的左右互搏
《生活大爆炸》的宣传语上印着“Smart is new
sexy”(聪明是种新性感),既然如此,那谢耳朵确实性感。不过谢耳朵基本还是左脑动物,右脑有偏瘫化倾向,性感得有限。理科男的左脑无敌,但卡斯帕罗夫的失败已经证明了人类在有关效率的计算上不会超过电脑,他每秒钟可以计算3步棋,可是“深蓝”可以计算300万步棋。现在,人们已经不会去和电脑下棋,在工业时代,机器已经证明了它可以比人的肢体更有效率;在后工业时代,电子技术则证明了它可以比人的头脑更有效率,至少是大部分头脑功能。有趣的是,这正好是左脑的部分。

理科男的右脑开发功能都蕴含在冷笑话里。一个声名在外的冷笑话是,某理科男同时与A和B聊天,突然间A告诉他,其实有些话是B说的。理科男陷入迷惘,网上发来一条消息,到底是A说的还是B说的?他用公式得出结论,他是在跟C=a|A>+b|B>聊天。你可能看不懂公式,但你看到了笑点,左脑公式也可以用来表达右脑情绪,理科男在左右之间找到了解决之道。

冷笑话是调味菜,数据崇拜和效率至上才是理科男的标签,他们也会在“方寒大战”中现身,不下判断,不做定论,淡定地对各种证据进行分析证明,他们善于用理性、逻辑、规则、体制化、标准化的原则解读一切社会事务,他们就事论事,就方程论方程,就公式论公式,数据就是结论,至于观点和价值判断,那是留给围观者解读的。

围观理科男和理科男的理论是网络上的重要乐趣,我们习惯了道德评判和价值判断,又不得不悲观地承认,它们的标准在层出不穷的故事面前已经混淆不清,成了罗生门,生活经验在时事变化面前全无用处,还是一切留给数据说话来得保险。你明白了为什么人人都喜欢在技术贴上留名赞叹,这是理科男最卓越的贡献,数据固然不能让你看清全部事实,起码它大多数时候不会撒谎。这个道理不是理科男的发明,却是理科男发扬光大的,他们当然也有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每一组数据其实都是为了验证某个事实,但这个事实是什么,你要自己去领会。
不一样的理科男

文学硕士王小波最后攻读的学科是电脑,很少人看过他写的程序,更多人看过他写的小说和杂文。王小波的小说中有大量的理科痕迹,主人公王二在不同小说中以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出现,干过各种工作,但最热爱的是数学,他终其一生都在试图证明菲尔马定理,逻辑思考和运算能力两不误。王小波认为王二热爱智慧,喜欢享受理性思维的快乐,喜欢异性,喜欢有趣,这差不多是王小波对自己的定位。

王小波的书里是有价值判断的,简陋而坦白,和专注于数据、就公式论公式的当下理科男相去甚远。就像他的外甥所说:“现在这个时代不需要我舅舅这样的人。”王小波的影响力仍在,但一天比一天弱,他用王二证明菲尔马定理的故事阐述自己的人生态度,认为如果坦白,就可以用统计学的方法求证社会万象,这估计已经行不通,此理科男非彼理科男。现在的理科男都很有趣,都很专业,但像王二那样特立独行的已经找不到了。你可以指出他们的相异之处,理论男动手能力有限,技巧男理论基础不过关,这些都只是专业和趣味层面的区别。事实是,我们每天都都在浏览理科男的帖子,但你敢不敢拍着胸口说,你了解他们的人生态度,了解他们对社会的看法?当然,你无法要求理科男像你要求的那样存在,只是,他们其实可以做得更多。

好吧,理科男有自己的问题,但文科男的市场萎缩是不争的事实。一个著名的故事是,一个生物系的男生激动地向全世界宣告,他用若干种纯天然野生植物的萃取液合成了一种生物毒剂,并为其取名为“见血封喉”,而且还宣称已经通过了生物试验。他在帖子中说:“在提取‘见血封喉’汁液5毫升注射到鸡的体内时,40分钟后鸡会中毒死亡”。就在他的帖子发出后不到5分钟,有一篇来自哲学系的帖子如是回复道:“你给它注射5毫升鲜橙多或者冰红茶试试看它死不死。”有人把这篇帖子发给mm看,mm的第一反应是:这个理科男生好可爱啊!转帖者很生气,发给第二个mm看,又得到回复:天啊,这个理科男生好敬业啊!转帖者继续生气地发给第三个mm,她直接扑到电脑上:什么学校的?多少岁?有没有女朋友?我喜欢这样的理科男生。你懂了吧,文科男天生就不具备技术派的幽默感,这是理科男的专利,至少mm都这样认为。在她们看来,理科男生活简单,身体履历表洁白,他们把大好青春献给祖国的光缆、程序、数据库,有大把存款随便挥霍。而文科男,过尽千帆皆不是,早落得审美疲惫,身体透支厉害,看他酸文浪语情圣的表面下实则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不是理科男的思维方式,是mm的思维方式,但它起码说明,理科男上位了。
理科男的财富江湖
他们都是风投的爱人
文邝新华

改革开放三十年,两个标签聚财富。第一个标签是中国制造;第二个标签是互联网。两个标签造就了两批理科男的财富之路,第一批理科男依靠产品,第二批理科男依靠风投。

一些理科男发财的故事已经久远,但总能让一些文科男兴奋不已。虽然都是方便面,一年零四个月的不问世事,文科男只能全方位地加深对苍井空的了解,理科男却可以对着电脑屏幕,写出一个WordStar软件来。
一货在手

与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专业的求伯君一样,有一个产品在手,是80年代心存创业理想的理科男的第一步。在那个物料稀缺的年代,不管是炒个瓜子还是卖点饲料,都能做成大企业。受陈景润精神熏陶的理科男们依然坚信:学会ABC,回乡担牛屎;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理科男的崛起模式基本是:产品、广告、销售、赚钱。用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系理科男李东生的话:“1981年创立公司的时候,……想得最多的是:把产品做出来,把产品卖出去,把钱收回来……”

理科男的优势就在于他们有能力走出第一步:把产品做出来。相对的,一个文科男要创业,他第一件事就是要找一个有产品或者有专利的理科男。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主攻郑板桥文艺理论的谢圣明在创办红桃K以前,就看好了理科男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张廷璧教授的一项科研成果,投资50万元变成红桃K,两年后销售1700万元。

并不是每一个理科男都需要一个在外面忽悠的文科男,浙江大学数学系理科男史玉柱就喜欢自己来。他的第一个产品——汉卡软件和“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软盘,就是在自己的广告策略之下半年内卖出400万元的。当时只有4000元的史玉柱以软件版权作抵押,在《计算机世界》上先做广告后付款,推广预算17550元。

在一个理科男看来,任何技术或者产品,都是可以折算现值的。即使是显微镜无法关观测到的“软件版权”,在商业社会的运算条件下,也可以与人民币建立等式关系。这是一次成功的计算,第13天,史玉柱已经收到数笔汇款。
男男合作
互联网时代注定是理科男的时代。

张朝阳代表了第二代理科男崛起的典型路径。从清华大学物理系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张朝阳走到理科男路径的终点时突然转身,拿着麻省理工两位教授的十多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回国建立互联网公司,并于200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自此,创建项目、寻找风投、运作上市,成为新时代有理想的理科男走向商业成功的新三步曲。理科男也多了一个亲密敌人——风险投资。

金融男是另一类理科男,被称人精,专业算钱,其代表人物是沈南鹏。沈南鹏是上海交通大学数学学士及耶鲁大学MBA,小时候被誉为数学天才。“我如果手里有100元钱,我只会拿出20元用来投资。”投资是一门算术,经过周密的算计以后,可以使等式后面的数额比运算以前更大。

金融男和法律男一起设计出曲线的红筹上市路径,使无数理科男挤身中国富豪排行榜。第二代理科男成功的故事在理科与文科院系流传着,在书店的畅销书书柜上流传着,激励着越来越多蓬头垢面的理科男走上创业之路。同时,这些故事也点亮了无数理科宅男苦逼的生活,他们理直气壮地学习在第一代和第二代都成功崛起的超级理科男史玉柱,练习同时用四五台电脑一起打游戏的技能,不问世事,消灭各种方便面。
理智与情感

黑高领衣牛仔裤,蓬头白发大拖鞋,这是两位半上流社会理科男的代表。他们的价值观被普世了以后,理科男的很多行为特点也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在理科男成为商业社会的主要统治力量以后,古板无趣、数据说话、线性思维、不善变通等恶习,却成为被人称颂的企业文化的来源。

一个没有接受过学校专业的数理逻辑训练的企业家在遇到企业生死问题时会有什么反应?新加坡南侨女中毕业的达芬奇家具CEO潘庄秀华会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泪流满面讲述自己创业艰难。类似的,初中毕业的归真堂创始人邱淑花也在柴静的问话之下,泪流满面地讲述她养熊以及上市前被“陷害”的艰难经历。

我们不能断定只有初中毕业的女性喜欢用“泪流满面”这一方式来进行企业危机应对,因为我们还有一个男性案例。相传2008年蒙牛遭遇对赌协议的危险,将要被“外资”摩根士丹利、鼎晖、英联投资“恶意收购”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牛根生就在一个饭局里向柳传志、傅成玉、田溯宁、马云等人哭诉,“说到动情处,老牛哭了”,恳求兄弟们能帮他堵上30亿元的资金缺口。

这些案例不能证实理科男不用哭来应对企业危机,却可以证实非理科男曾经用哭来应对企业危机。至少,我们能下这样的结论:非理科女中学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曾经用同一种哭法应对企业危机。对于理科而言,生意是一场计算,哭无济于事。逻辑推理,除了帮助柯南之外,在商业上真有用吗?

理科男袁疆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01年他创业时做了一家数据库营销咨询公司,通过分析数据来帮助客户实现精准营销。在电子商务的浪潮中,他发现单价在200~500元之间的产品“毛利高、可持续消费”,最适合电子商务,于是他们选定了价格差异达“10余倍”的进口葡萄酒作为新一轮创业的产品。在此之前,他带领的这帮理科男“极少喝酒,尤其是葡萄酒”,他们认知中的可行性只是统计数据在数学公式中的得数。但公式没有欺骗他们,两个月后,他们的订单就每天100瓶了。

作为理科男的核心竞争力,逻辑推理不仅仅是他们进行商业决策的习惯,也是他们在公司运营中的方法论。知乎网的创始人、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周源在招聘时用的jius排除法。他在网上寻找所有会Python语言的工程师,研究他们的Google
reader、twitter、博客等“一切暴露出来的东西”,“锁定这个人:真名是叫什么,以前在什么公司,他的性格,他擅长的技术”。打出一个四五百人的列表,一个一个地找。
工程师与江湖

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谁大?玉皇大帝治下,每个员工都要准时上班,拿着打卡器等着老板上朝。如来佛祖就不一样,SOHO式办公,观世音菩萨经常带着童男童女在三亚晒太阳,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有答案说,玉皇大帝是厂长,管理有条不紊,是理科男,如来佛祖是党委书记,负责意识形态,是文科男。现实中并不尽然。伴随着理科男的崛起,工程师文化传到了中国。

工程师文化的代表应该是Google的食堂,其亮点已经不在于传说中的鲍鱼、龙虾或者烤鸭,而是“不创新会死”的极客文化。据不完全统计,他们从2007年到2010年,谷歌北京的食堂开发了超过3000种甜品,而菜品的数目更是无法计算。在理科男的唯物主义观点看来,维持人体机器的运行是人生的核心环节,任何一道菜都是一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微量元素的混合物,于是每一道菜都被营养性地分类,绿色代表“可以随便吃”,黄色“不要吃太多”,红色则是“偶尔可以尝一尝”。

民以食为天,理科男以食讨好理科男,因为理科男知道人的重要性,那个产品方案就在另一个理科男的脑子里;那段程序代码就在他自己电脑的硬盘里,密码就他知道。这些能力是四年寒窗以及无数方便面的结晶。

相反,文科男的四年却是花窗,所有文科男都适合同一工种,同一工种亦适合所有文科男。于是文科男最终沦为普通劳动力。于是,文科男治下的企业,员工只不过是财务成本。文科男新闻学及财务硕士曹国伟治下的新浪就盛行罚款制度,甚至偏向于军事化管理。有人举出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暖通专业的任正非为反例,认为理科男也可以玩得很法西斯,不小心给朋友发了一份与工作无关的电子邮件,也会被扣500块钱。其实毛时代过来的理科男内心都很文艺范,只是有些没表现出来,有些表现出来了。

同样是互联网门户,文科男治下的公司容易变成平台,理科男治下的公司会出好产品。搜狐张朝阳和网易丁磊都是典型的理科男,他们的治下才能出品有影响力的游戏、输入法或者邮箱产品。

相对而言,新浪的优势一直是最大的新闻平台,即使做成的产品,像博客与微博,也是一个信息平台,其核心竞争力不在产品体验,而是军事化管理之下强大的执行力把名人媒体资源网罗其中,从而取得领先地位。我们很难相像,在食堂里考虑吃哪种颜色甜品的理科男能没有任何借口地执行与工作无关的命令。

在文科男看来,人海是一种战术。在理科男看来,人材是一种战术。这也是为什么文科男喜欢把公司做成一个平台。最典型的平台公司是分众传媒,在这个模式里,人的价值是不如电梯间那屏幕的价值的。诗人江南春是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学士,他的公司与中国社科院法学博士冯仑一样是野蛮生长而成的。在楼宇资源的抢取战中,销售一线的文科男尽显江湖意气。

另一个把公司做成江湖的是青年导师文科男马云。有趣的是,杭州师范学院外语学士马云的阿里巴巴和淘宝都是平台公司。对于企业文化的江湖气,无出马云之右,一进入公司就要在金庸小说里找到自己的前世。据说马云的前世是岳不群的师叔祖风清扬。在阿里混,讲究的是肝胆豪情和酒量,这与文科男治下的五千年中华文明一脉相承。

与另一个青年导师李开复不一样,马云教育青年后进的方法是传道,他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作为理科男的杰出代表,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李博士传的是术,他在微博上指导青年后进制作PPT:“页面……切换一定要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电影里通常好人都是从左到右,坏人则是从右到左。”

理科男的文艺范儿
要么文艺,要么杀死文艺
文丁晓洁

逻辑是理科男的杀手锏,正如数据学和方法论是他们的两大法宝。在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不需修炼音乐绘画文学造诣,打好这三张牌,理科男就是无敌的文艺大杀器。
也有文艺至死的理科男。

算得上标本的,比如大名鼎鼎的费曼先生——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主修数学和电力工程,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博士。196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参加过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提出了费曼图、费曼规则和重正化的计算方法,被认为是“20世纪诞生于美国的最伟大物理学家”。
然后呢?

他心血来潮跑到巴西街头学敲鼓,参加了一个名为“可巴卡班那的骗子”的桑巴乐团,在里面担任“弗利吉得拉手”,赢得了当年嘉年华会冠军;他在罗沙拉摩斯的森林找了根棒子击鼓唱歌,搞得村落里的人到处打听“那个印第安人是谁?”;他去温哥华给学生演讲,跑到地下酒吧跟摇滚乐团玩起了颈铃,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剧团,他扮演了一把夜总会桑巴鼓手,甚至还为旧金山一家专业芭蕾舞团当过伴奏——虽然直到最后,他都没搞懂乐谱是怎么回事。

他表示“对看画从来都兴趣缺乏,对艺术品不怎么会欣赏”,然后在加州理工大学举办了“欧飞”(为了不被人议论“物理教授也会画画,这多有趣啊”,他取了这么个化名)个展——搞怪地给其中一幅裸女素描起名为“居里夫人观察镭的辐射”。他的画挂在妓院、上空脱衣秀餐厅,还有气象局办公室。

他带着些许恶作剧心态研究各种语言,花三个月时间破解玛雅谜题,之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举办了一场“解开玛雅象形文字之谜”讲座。他致力于总结在酒吧和赌场泡妞的心得,如果他愿意,甚至可以开一个小偷培训公司:“平均每五个保险柜中,我就能打开一个。”

他曾在给第一任妻子阿琳的情书中写:“你就像是山间时涨时落的溪流,而我是水库,如果没有你,我就会像遇到你之前那样,空虚而软弱。而我愿意用你赐给我的片刻力量,在你低潮的时候给你抚慰。”在阿琳因为肺结核去世两年后,他又给她写了一封信,末尾是:“请原谅我没有寄出这封信,因为我不知道你的新地址。”

要说文艺范儿,还不止如此。美国科学院秋季会议的某次公开演讲中,我们的物理学家创作了一首诗:潮起潮落无法计数的分子各自孤独地运行相距遥远却又息息相关泛起和谐的白浪时代久远在尚无生物的上古眼睛还未出现年复一年惊涛拍岸如今为了谁,为了什么在一个死寂的星球没有为之欣悦的生命。
理科男的文艺课代表
如果你认为费曼的故事只是一个偶然,那么你可能要花点时间来驳倒下面这个人了。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理学教授罗伯特?鲁特-伯恩斯在一篇评论中表示:文与理从来都是相辅相成、彼此融合的,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往往比同行来得更“人文”一些。他另有一份研究数据: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成年后大多都涉猎人文艺术,和普通的科学家相比,他们有——25倍几率喜好歌唱、舞蹈或表演;17倍几率是艺术家;12倍几率写诗歌或文学作品;8倍几率做木雕或其它手工艺;4倍几率是音乐家;2倍几率是摄影师。

不难找出伯恩斯所指的那些佼佼者。比如爱因斯坦的著名八卦,6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4岁已经能登台演出,热爱古典音乐,熟读各类文学,为了解释相对论,爱因斯坦还有这么一个文绉绉的比喻:“一位先生和一位漂亮女孩在一起呆上一小时,他会感觉像一分钟;但如果让他在火炉子上呆上一分钟,他会感觉比一小时还长。”鲜少有人提及在柏林和爱因斯坦一起演奏莫扎特和贝多芬乐曲的普朗克,这位量子力学创始人,比前者还早3年就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普朗克另一个身份是钢琴家,还擅长管风琴和大提琴,曾为“慕尼黑学生学者歌唱协会”创作了多首歌曲和一部轻歌剧。

绘画界呢?“光学三原色”原理的奠定者美国科学家奥格登?鲁德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德国科学家威廉?奥斯特瓦尔德都是画家,奥斯特瓦尔德甚至一度萌发了辞去工作在纽约举办画展的想法,希望被人们拥立为美国风景画的发现者。摩斯电码的发明者摩斯是著名的人像画家,而第一艘海上蒸汽船的发明者富尔顿?罗伯特则一度依靠画画谋生。

据说“夸克之父”默里?盖尔曼的另一个身份是诗人,他的诗歌在中国几乎没有流传,但197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斯蒂文?温伯格这样评价他:“从考古到仙人掌再到非洲约鲁巴人的传说再到发酵学,他懂得都比你多”。斯蒂文?温伯格本人呢?1999年他获得了一个“刘易斯?托马斯奖”,这个奖项专门颁发给那些“能将论文写得像诗一般优美的天才”。

科幻小说界就是理科生的天下了,不然也不会有人感叹“时间机器的发明就是为了满足极客的泡妞需求”,极客的偶像阿西莫夫在写出400多部著作之前,以化学博士学位进入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当副教授。阿西莫夫语:“我不大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我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幻小说和科普读物作家。”推理小说界的神人东野圭吾,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电气工学专业,担任专职作家之前是生产技术工程师,所以你看《侦探伽利略》系列,天才物理学教授汤川可以牛逼闪闪利用科学原理侦破各种超自然案件,面对女人却永远不解风情,所以你看《嫌疑犯X的献身》,当物理学家遇到数学家,堪称理科男对决理科男的巅峰。东野圭吾甚至还专门写了一部短篇,就叫做:《超理科杀人事件》。

不得不说一下刘易斯?卡罗尔这个人,他的代表作不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而是《欧几里得和他的现代对手》。此人本名查尔斯?勒特威奇?道奇森,身份是牧师、数学家和逻辑学家。有一个段子是:维多利亚女王非常喜欢《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她向卡罗尔索要新作,但得知他的下一本书叫《对数在联立方程和代数几何方面的运用》。所以,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看到这样的台词就一点都不奇怪了——“如果以前这样,那是以前的事了;如果将来这样,那是将来的事;但是如果现在不是这样,那就不是。这就是逻辑。”
要么文艺,要么杀死文艺

逻辑是理科男的杀手锏,正如数据学和方法论是他们的两大法宝。科学界的前辈另辟蹊径在文艺界杀出一条血路,多少需要有点天才的运气。而在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不需修炼音乐绘画文学造诣,打好这三张牌,理科男就是无敌的文艺大杀器。

还记得梁朝伟喂鸽子的故事吗?那条在网络上流传颇广的帖子说:“梁朝伟有时闲着闷了,会在中午临时去机场,随便赶上哪班飞机就搭上哪班机,比如飞到伦敦,独自蹲在广场上喂一下午鸽子,不发一语,当晚再飞回香港,当没事发生过,突然觉得这才叫生活。”
让我们来看一看理科男是怎么做的——

首先需要有严谨的关键词界定:什么叫中午?“百科上的解释是11:00-13:00”。然后是信息搜索:这个时间有几趟航班从香港飞往伦敦?“中午只有新航的SQ891SQ322是12:30起飞,但是到达伦敦的时间是第二天早晨5:55,肯定不可能是下午喂鸽子了。如果不限中午,乘8:25最早的一趟航班出发,到伦敦也是当地时间14:05了,当然这是飞机没有误点的情况。”接着要利用合理想象进行推理论证:“独自蹲在广场上喂一下午鸽子”的说法是否成立?“希斯罗机场是全欧洲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出关时间保守估计至少也40分钟,这时已经14:45了。假设目的地为伦敦市中心最著名的‘鸽子广场’,不论是乘坐出租车还是地铁,从希斯罗机场到达市中心都需要1个小时,此时为15:45。经查证目前伦敦日落时间16:47,即便放宽松到17:00,也只有1小时15分钟喂鸽子的时间。晚上还要再飞回香港,假设乘当晚最早一班18:05的飞机,到香港也是第二天13:45了。(这种情况下至少16:00就要往机场赶,那么只有15分钟喂鸽子的时间)”。最后得出结论:显然,“喂一下午鸽子”是绝对不可能的,不管是蹲着还是躺着!

该怎么说呢?是该为理科男给予那些缺乏判断力的小清新致命一击而大声叫好,还是幽怨地哀叹一句“理科男毁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理科男纵使让人爱恨交加,你却无法否认:这推理严密谨慎、无懈可击,再诗意的语言也无法把之推倒。

如果你觉得上述故事复杂了一点(理科男语:这不可以做成信息图表吗?多么简单明了!),那么下面这个段子绝对易懂:“理科同学跟我讲,他听《孤单北半球》发现问题了:‘用你的早餐陪我吃晚餐’,说明男女时差是相差12小时,男方东8度,推出女方是在西经60多度,‘你看不到我北半球的孤单’,说明女方在南半球,又‘太平洋的潮水绕着地球来回旋转’,推出是在太平洋东侧,按照地形符合的是智利和秘鲁。”

文科男负责创作歌词,理科男可以解构歌词——这姑且还算是合作。但当文科男负责制造超级英雄时,理科男的吐槽简直是颠覆性的。

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詹姆斯?卡卡里奥斯,2001年开设了一门课:“看漫画学科学”,后来出了本《超级英雄物理学》。卡卡里奥斯的初衷是将枯燥乏味的物理课尽量上得文艺范儿一些,不料却用动力学、能量守恒、热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学,将斯坦?李打造的超级英雄打了个落花流水。

当超人擎起两栋摩天大楼飞行在空中时,物理学家却在吐槽:“在现实情况下,如果你举起一幢楼,空运到别的地方,那么在你身后就会留下一条连续不断的建筑瓦砾的痕迹。等超人飞到哥潭市的慈善活动时,他手里拿的就不是两幢结构完整无缺的办公楼了,而是手捧几块废墟残渣。超人在一开始举起两幢大楼的时候并不是请求允许他借走大楼,而是请求原谅,因为它把这两幢楼给毁了。”当蜘蛛侠和他的对手章鱼博士大打出手时,物理学家根本无视其精彩激烈程度,而是感叹:“它的手臂是非常沉重的,我们经常能看到他用自己的双脚站着,而所有的四只手臂都在他的背后动来动去的!因此,它们应该会产生很大的扭矩,让章鱼博士朝背后倒下去,或者,如果手臂在他前面的话,则会朝前面倒下去。蜘蛛侠只要趁他的手臂没有将他自己稳定在地面的时机朝他扔出一个苹果,就能将他击倒。”
事情就是这样,再文艺的理科男,也只会惹得观众大喊:住手!放开我们的超级英雄!

有的理科男亲自上阵写剧本,《东京爱情故事》的作者柴门文曾经在专栏里对近年来在日本大受欢迎的导演三谷幸喜表示不解:“三谷先生作为一个剧作家,竟是难得的理科生。据说他会把所有的上场人物都图表化,然后以此为基础展开故事”、“三谷先生说在创作审判剧《十二个温柔的日本人》的剧本时,曾经做过一个图表,边看边写。图表的内容是:十二位审判员在不同的时间,倾向于无罪是百分之几、有罪是百分之几。”
你看,理科男就是这么杀死文艺的。
理科男的冷笑话和模范情书
究竟是理科男发明了冷笑话,还是冷笑话找到了理科男?不得而知。他们在这个领域确实做得精彩卓越。

关于冷笑话,百度百科里的定义是:冷笑话,即失败笑话,是指笑话本身因为无聊、谐音字、翻译、或省去主语、不同逻辑、断语或特殊内容等问题,或由于表演者语气或表情等原因,导致一个笑话不能达到好笑的目的,较难引人发笑而成冷场,不过并不代表笑话本身沉闷,这也是幽默的一种表现。

冷笑话精髓之一是逻辑推理,但理科男的笑话之所以产生制冷效应,关键还不在于他们多擅长挖掘逻辑陷阱,而是:亲,根本没人听得懂啊!一个典型的理科男冷笑话比如这样:sin和cos是一对夫妇。一天,sin去听相声了,cos在家。过了一会,有人敲门,cos开门一看,是一个不认识的多项式函数。cos问:你是谁啊?他说:我是你的老公sin啊。cos说:你不是去听相声了吗?怎么成这副模样了?他说:是啊,太乐了!(谜题揭晓:“泰勒”公式展开了)
抱歉请问——泰勒公式是什么玩意儿?!

理科男偶尔也想玩点浪漫,玩得好的,能将专业技能变成把妹利器。据说美国电磁学教授约瑟夫?亨利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打造了一台磁力中继装置,将位于普林斯顿哲学学会的实验室与自己的家联接起来,然后将充满爱意的电波传输给挚爱的妻子哈莉特,偶尔还顺便订份午餐(这“顺便”直接导致了电报机的发明)。还有笛卡尔的故事,他在临死前寄出的最后一封情书只有一行公式:r=a1-sinθ),这公式后来有了个文艺范的名字叫“心形线”,因为如果将其用函数图象绘制出来,会看到一颗精确的心。
网络上盛传一个化学系理科男的告白典范,也是短短一行:“H At Tc ,Os As At Ge Nb ,Nb Pu Kr Y
PuLi Os ,Zn Li Pu Kr Y U Tl Ag ,Ga Os
Pd!”通过谐音读出来就是:“亲爱的,我深爱着你,你不可以不理我,心里不可以有他人,嫁我吧!”前提是,收到这封情书的妹子在变成斗鸡眼之前,要赶紧找到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才行。

后面这些理科男的“模范情书”,是从推特上看来的。“我曾希望她能做我的玻色字,后来她却成了我的轻子”(来自英国赫尔大学的@Sci_ents,意思是:前者参与强相互作用,后者不参与。)“你让我沉溺在多巴胺中,我能成为你的α碳原子吗?”(来自德里大学的化学系学生@simplecoffee,意思是:α碳原子直接将有机物中的官能团相连)。英国德蒙特福德大学从事子宫内膜异位研究的专家马修:罗瑟通常这样告白:“如果我告诉你,你拥有一层美丽的表皮细胞,你对我的亲和性会以对数速率增加吗?”
喂!你们确定对方真的知道你们在说什么吗?

通俗版的理科男恋爱模式是这样:女:“我是你的神马?”理科男:“你是我的公式啊!”女:“啊?原来我是公式啊……”理科男:“这样我就可以把你推导(倒)了!”理科男们用自己的方法论总结了一下,得出的结论是:“据说因为行为学上的巨大差异,理科男和文艺女会产生生殖隔离。”
这就是理科男,连玩点儿浪漫都能玩成一个冷笑话。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