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第一章 人生选择时刻:青年时代的毛泽东
一、“秀才”从戎
二、前途的抉择
三、寻读“无字之书”
四、“二十八画生”的《征友启事》
五、北国之行
六、“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第二章 长征中的黑暗时刻:毛泽东与张国焘激烈交锋
一、两河口初会
二、“让他当总政委吧”
三“吕端大事不糊涂”
四、“我们需要团结”
五、另立“中央”
六、“国际代表”的调解
第三章 西安事变:民族存亡时刻的毛泽东
一、“三位一体”新局面.
二、“把蒋除掉,无论哪方面都有好处
三、“这是日本人的阴谋!”
四、“西安事变结束了内战,也就是抗战的开始。”
五、“共产党倡导的是民族战线”
第四章 在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关键时刻: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台前幕后
第五章 震惊世界的大决战:三大战役中的毛泽东
第六章 气贯长虹的决策: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战争
第七章 庐山会议中的毛泽东
第八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文革”发动前夕的毛泽东
第九章 惊心动魄:毛泽东与“九·一三”事件
第十章 生命最后时刻的毛泽东
|
內容試閱:
|
一、“秀才”从戎
1911年春,毛泽东挑着行李到湘潭乘船至长沙,进入湘乡驻省中学堂。好男儿志在四方,他终于以自己有策略的反抗摆脱了专横父亲的羁绊,走出乡关,迈进了广阔的新天地。而此时清政府的统治风雨飘摇,长沙日益成为反抗清廷革命的堡垒,革命党人十分活跃,社会上充满新的气象。这一切无不令少年毛泽东心潮起伏。
毛泽东很快痴迷于同盟会主办的《民立报》——《民立报》是孙中山鼓吹民族主义的喉舌。他在与父亲的斗争中已展现出叛逆精神,报上的反清言论很快激起他的共鸣。在革命潮流激荡下,毛泽东率先剪去自己的辫子,并且说服他的朋友和同学剪辫,以示反抗清政府的决心。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两三天后,湖北革命军的一位代表经校长同意,到湘乡驻省中学堂向学生发表演说。这位革命党人激情满怀,痛斥清政府的腐朽昏庸,向师生们详细介绍武昌起义的经过,并分析了当时武汉三镇的军事政治形势。他说,清廷已重新起用被罢黜的袁世凯,袁正兵分两路,水陆兼程,向武汉扑来,新生的革命政权岌岌可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