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編輯推薦: |
1.本书涉及小学数学的四个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2.结合学生身边的资源教学数学,让枯燥的数学符号变得鲜活起来。
3.不仅介绍了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还介绍了数学知识的由来,帮助学生摆脱“学了就忘”的尴尬境地。
4.以原汁原味的课堂实录加上课前思考、课后解读、相关链接以及“学生这样学数学”板块,帮助教师全面掌握让学生恋上数学的奥秘。
|
內容簡介: |
本书作者结合自己二十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从小学数学的四个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入手,向小学数学教师介绍了如何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及身边的数学资源教数学。
本书不仅有原汁原味的教学案例、精彩的课前思考、深入浅出的课后解读,还有让课堂充满活力的“秘籍”——让枯燥的数字、符号变得鲜活,使其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除了教给学生数学方法,还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由来,掌握数学思想,形成数学习惯。由此,就可让数学课散发出无穷的魅力,让学生恋上数学。
|
關於作者: |
董文华 小学数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实验小学。国家级骨干教师,教育部新世纪版课标教材优秀实验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百名之星”;河南省名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教学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教育时报》首届、第三届“最具成长力教师”专家评委,“河南教育改革三十年榜样人物”。近年来在《人民教育》、《中小学数学》、《师道》、《小学教学设计》、《福建论坛》、《教师博览·原创版》、《教育时报》、《河南教育》等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应邀到省内外做课堂教学以及教师专业成长报告30余场。事迹入选《2008河南教育年鉴》。博客地址:http:www.edu11.net?4787
|
目錄:
|
【数与代数】
给数字穿上迷人的“外衣”——执教《可爱的校园》一课
玩石子——执教《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
赋予知识生命的体验——执教《认识厘米》一课
从“加”到“乘”,注重“实际背景”的积累
——执教《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
越抽象,越形象——执教《倍的认识》一课
在反复“揣摩”中建构质量观念——执教《克和千克》一课
根植于生活,绽放在课堂——执教《24时计时法》一课
从“算术”到“数学”——执教《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
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执教《分一分(二)》一课
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搭建“阶梯”——执教《温度》一课
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执教《小数乘小数》一课
问题引领思维走向纵深处——执教《百分数的认识》一课
【图形与几何】
“玩”着“乐”着认图形
——执教《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一课
寻找生活经验和抽象概念之间的有效对接
——执教《认识角》一课
由“形”到“数”的转变——执教《什么是周长》一课
让美在数学课上流淌——执教《轴对称图形》一课
手脑并用,经历探究之旅——执教《角的度量》一课
浅入深出,建构知识——执教《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
由“给予知识”到“引起活动”——执教《长方体的认识》一课
别让思维停留在操作层面上——执教《圆的面积》一课
【统计与概率】
依托情境,凸显意义——执教《平均数》一课
让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执教《栽蒜苗(一)》一课
用思考的魅力浸染学生
——执教《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课
【综合与实践】
过程即目的——执教《搭配中的学问》一课
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执教《估计费用》一课
探寻数字的神奇世界——执教《数字的用处》一课
后记 让课堂成为师生幸福的源泉
|
內容試閱:
|
玩 石 子
——执教《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
课前思考
新的学期开始了,第一单元是认识“生活中的数”,教学100以内数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知识,且基本上已能数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00以内的数,大部分学生都会数一些,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的水平,部分学生还做不到口手(口中说的数和手中指的实物数)一致,往往出现漏数或跳数的情况。特别是数到接近整十数的地方,要正确数出下一个数是多少,对许多学生来讲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数单位“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的认识,强调从实际情境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抽象出100以内的数,并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备课时,猛然想起校园外面的南岗上有那么多的石子,何不带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这部分知识呢?就这样,在学生的欢呼声中,开始了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上南岗,玩石子。
课堂写真
一、捡石子
教师宣布要求:每人捡100个石子。
春天的原野是美丽的。一路上,学生像欢乐的小鸟,不一会儿便进入了角色。
生1:老师,我已经捡了10个小石子了。
这是机灵鬼小苗萌的声音,我向她伸了伸大拇指,她冲我扮了个鬼脸。
生2:我捡了16个了。
生3:我捡得比他多,捡了26个。
生4:我捡了一大堆,一会儿一起数。
生5:老师,我捡了30个。
生6:快看我的,捡了42个。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真令人“目不暇接”。20以上的数,他们会数,看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不少100以内数的知识。这是我课前预料到的。
生7:我拿不住了,快来帮我。
班上年龄最小的李尧急哭了。还没等我说话,热心的同学已经围了一堆。
生8:给你一个塑料袋。
生9:哎呀,你捡的石子太大了,要捡100个更装不下了,你看我,光捡小的。
这小鬼,已经有了估计的概念,数感意识比较强。这可是我没有想到的。
生10:老师,我捡了80个了。
生11:我捡了76个,再捡4个就和你一样多。
生12:我已经捡了90个了,再捡10个就够100个了。
学生不断地汇报着自己的“成果”,看来他们已对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有了初步的了解。
生13:老师,看朱伟的裤子,快掉下来了。
可能兜里的石子太重了,只见朱伟两只手捂住裤兜,不好意思地站在那儿傻笑。我和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大约15分钟后,学生笑着、跳着向我跑来,看来他们已经完成了任务。
二、数石子
教师宣布要求:找自己最亲密的小伙伴,三五人一组,数一数自己捡的石子,并和同伴交流各自的数法。有困难时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学生在山坡上找了一片空地,他们席地而坐,三个一伙、五个一堆地围在一起,小心地把自己的石子掏在地上。我走近他们,留心观察他们在做什么。
小组1:1、2、3、4、5……59、70。
生1:你数错了,数完59该数60了。
生2:你记住,5个十后面该是6个十了。
学生在认真地数着,“小老师”在用心地教着,眼睛都不眨一下。几十九该拐弯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这可是个难点。直到我看着那个常出错的雨菲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能熟练地数数才走开。
小组2:2、4、6、8……
这一组的学生在两个两个地数,也是在拐弯的地方出错了,组内的学生在互相纠正着。
小组3:5、10、15、20……
师:谁教你这样数的?
生3:我见奶奶买小鸡的时候就是这样数的。
小组4:老师,这么多,我数不清了。
爱哭的思哲看到我走过去,急忙喊了起来。我发现她在数数的时候,口与手不能一一对应,这还真是个问题。在我和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她终于破涕为笑了。
小组5:老师,快来看,我们几个是这样做的—每数10个就放一堆,一共放了10堆。我们知道,100里面有10个十。
这是李波的声音,他们几个高兴得抱成了一团。
小组6:1个10 ,2个10 ,3个10……9个10,10个10 ,一共100个。10个十是100。
生4:老师,我发现数大数的时候,1个1个数太慢,5个5个、10个10个数比较快。
生5:数数的时候,还要注意点1个,数1个,粗心了容易多数或漏数。
学生兴奋地交流着各自的新发现。
三、摆石子
教师宣布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从组长开始轮换报数(100以内),每人报1个。其他学生用石子摆出该数,并交流摆出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刚开始,每个小组都投入到了紧张的摆数活动中,他们1个1个地边数边摆。一会儿,有几个学生跑到教师面前。
生1:老师,这样太慢了。
生2:他们报的数太大,比如67、95,摆起来太麻烦。
生3:老师又没有说不准报大数。
生4:我们组是这样摆的,刚才数数时把石子每10个放一堆,放了9堆,剩下的10个放一边。比如,摆45这个数,先拿4堆,再从一边拿5个就可以了,我们觉得这个方法比较简单。
随着这一组学生的欢呼,不少人涌了过去,听完了别人的介绍后,还没等教师说话,他们已经跑开了,看来也认同了这种方法。
接下来的摆石子活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四、猜石子
教师宣布要求:每人抓一把石子,先估计一下,再实际数一数。接下来互相猜一猜对方手中的石子有多少。
各小组积极行动起来,不一会儿,很多学生已经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叽叽喳喳地说了起来。
生1:我一把能抓15个石子。
生2:我一把能抓13个石子。
生3: 我一把能抓10个,两把能抓20个。
生4:100个石子大约抓10次能抓完。
师(顺手抓了一把小石子,当然是数过的,高举起来,让每个学生都看到):猜一猜,老师手中的石子有多少个?
生5:应该是30多个吧,老师的手大呀。
生6:那不一定,还得看抓的石子的大小呀。
稍停了一会儿,学生喊出了自己的答案—26个、34个、45个…… 我示意大家安静。
师:我抓的石子比30多,比40少。
学生的答案马上集中在30和40之间。
生7:是31吗?
师:比31大。
生8:是34吗?
师(故作神秘状):不,比34多一些。
生9:是36吗?
师:很接近了。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37。”
师:猜对了,如果再加上5是多少呢?
生10:38、39、40、41、42。呵呵,是42个。
师:下面请大家也仿照我们做的这个猜石子游戏,和小伙伴一起玩玩,注意用上“多一些”、“少一些”、“差不多”、“大得多”、“小得多”等词语。看看哪些同学合作得好。
五、说石子
教师宣布要求:小石子陪伴我们上了一节数学课,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生1:小石子帮我们学数学,我很喜欢它。
生2:我知道了100里面有10个十。
生3:玩石子很有趣。学数学并不难,我一定能学好。
生4:这节数学课真有趣。
课后解读
教材中这一章的标题为“生活中的数”,体现了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第一课时,教材安排了“数铅笔”。教师在备课时把“小石子”作为认数活动的素材,把活动的场地由传统的教室改为春天的原野,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这节课让我看到了“教育即生活”的美好境界。
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以“捡石子”、“数石子”、“摆石子”、“猜石子”、“说石子”为切入点,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开展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捡石子”和“数石子”的活动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已经显山露水了,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自己去发现、去创新数数的方式,感受数的组成。接着在“猜石子”这个环节中,使用“多一些”、“少一些”、“大得多”、“小得多”这些日常生活中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词语,虽然不是很精确,但是这些日常数学经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感知数的顺序和大小,帮助他们学会自觉地用数表达和交流,发展他们的数感。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过程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讲解灌输,而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正是在这样一次一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概括中,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收获了快乐。
其实,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这些都是数学教学的“活”教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读懂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因生而异,因地而异,将课程资源巧妙加工、整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选择、重组和再创造,架设起生活与教材之间的桥梁,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再抽象出数学问题,真正做到寓学于玩、寓学于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