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丁尔苏编著的《符号与意义》是“符号学丛书”之一,内容包括:索绪尔的消极影响;寻找新的符号模式;建立以词语为中心的研究方法;符号的实际运作;理据性与任意性并行不悖等。
|
關於作者: |
丁尔苏,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曾执教于苏州大学和北京大学,现任香港岭南大学英文系教授。学术成果包括:《超越本体》、《语言的符号性》、《现代悲剧》(译著)、Parallels,
Interactio, Illuminatio: Traveing Chinese and Western Theories of
the
Sign,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文学理论、符号学。曾担任加拿大《符号学书评》杂志编委和副主编(1997-2000)、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理事(2000-2004),在欧美多家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英文论文数十篇。
|
目錄:
|
导言
第1章 索绪尔的消极影响
1.1 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的定义
1.2 结构主义及其困境
第2章 寻找新的符号模式
2.1 来自符号学领域的批评
2.2 皮尔斯的符号三分法
2.3 语言符号的再定义
第3章 建立以词语为中心的研究方法
3.1 指称与结构的统一
3.2 符号·文本·世界
第4章 符号的实际运作
4.1 符号的像似性
4.2 比喻的“边”与“柄”
4.3 比喻的文化趋向
结束语:理据性与任意性并行不悖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索绪尔的消极影响
索绪尔是第一位正式将语言研究纳入符号学视野的语言学家,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明确指出语言学是符号学的一部分。换言之,索绪尔十分强调语言的符号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立场使得他实际上将符号的核心即符号意义排除在语言学之外。正如澳大利亚学者霍奇Robert
Hodge和克莱斯Gunther
Kress在他们合著的一本书中所说:“共时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价值的符号系统或组合与聚合关系中的位置及其意指活动语言外部的指称关系。与在其他方面的做法相一致,他[索绪尔]选择作为考察对象的是价值系统关系,而不是意指活动。符号本身由两部分组成,即能指意义载体和所指概念或意义。索绪尔虽然没有完全忽视对所指的考察,但他的主要兴趣是在能指上面。”U索绪尔的这一选择导致了此后结构主义过分注重符号系统关系而忽视符号本身意义的不良倾向。
1.1 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的定义
人类对语言的符号本质的关注由来已久,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有许多学者就这个问题作过精辟的论述。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把语言说成是表达心灵印象的符号,而文字又是口头语言的符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