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李斌编著的《社会科学原理初探--算法方法》分为八章分别是:绪论、作为客观实在的人类思维、个人、行为、目的、价值、心理与情感、社会及其发展、算法理论与进化论、论社会科学的性质与方法、主流经济学的算法意义。
|
內容簡介: |
《算法框架理论:一门统一的社会科学之基础》是一部原创著作,它提出了一套对现有的经济学与社会科学进行“大综合”进而建立面向未来的一门统一的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案。
李斌编著的《社会科学原理初探--算法方法》则为该书的续作,旨在展示“算法进路”的经济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首先讨论了算法理论的哲学意义,提出“算法理论大体上可以用于综合现代哲学的各个流派
”这样一个惊人的观点。《社会科学原理初探--算法方法》的核心在于论述主观性与客观性、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着力探索“主观性转向”的必要性及其含义。只有具备了适当的“个人”、“行为”等概念,方才可以有效地讨论社会及其发展。作者最后为批驳主流经济学并发掘其算法意义提出了一个大纲。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 1 “社会科学的统一性”问题
1.2 改造主流经济学的基本思路
1.3 算法理论:一个简短的复述
第2章 作为客观实在的人类思维
2.1 命题的基本含义
2.2 一些先驱
2.3 “实在”的哲学含义
2.4 思维的“具体性”
2.5 心与物
2.6 理性与非理性一
2.7 理性与非理性二
2.8 算法框架与现代哲学
第3章 个人
3.1 “个人”的含义
3.2 论指令一
3.3 论指令二
3.4 论指令三
3.5 论指令四
3.6 论指令五
3.7 论计算
3.8 意识与“潜意识”
3.9 主动性、自主性与“自动化”
3.10 关于语言
3.11 小结
第4章 行为
4.1 论结构性
4.1.1 关于“无限可分性”
4.1.2 结构性
4.1.3 “单个事物”的产生
4.1. 4 空间作为一种结构性
4.1.5 时间作为一种结构性
4.1.6 流量与存量
4.2 主观性转向
4.2.1 “外生的主观性”
4.2.2 随机的主观性
4.2.3 关于成本一收益分析与因果分析一
4.2.4 关于成本一收益分析与因果分析二
4.2.5 算法人的问题
4.2.6 搜索的主观性
4.2.7 计算的主观性
4.2.8 局部与全局
4.3 “行为”的产生
第5章 目的、价值、心理与情感
5.1 目的与价值
5.2 心理与情感一
5.3 心理与情感二
5.4 遗传与条件反射
第6章 社会及其发展
6.1 社会及其复杂性
6.2 史料与文学艺术作品的社会科学意义
6.3 发展一
6.4 发展二
6.5 发展三
6.6 算法理论与进化论
第7章 论社会科学的性质与方法
7.1 再论人类思维的客观实在性
7.2 意识进路一
7.3 意识进路二
7.4 解释、理论与规律
7.5 方法的多样性
7.6 科学的性质
第8章 主流经济学的算法意义
8.1 对经济理论史的简要回顾
8.2 主流经济学的谬误一
8.3 主流经济学的谬误二
8.4 主流经济学的谬误三
8.5 主流经济学的谬误四
8.6 主流经济学的谬误五
8.7 主流经济学的算法意义
8.8 结束语
附录:算法理论小辞典
主要参考书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