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8.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牛人曾国藩为什么闹自杀?李鸿章为什么要出走?官场是什么?官员怎么当?仕途怎么顺?看了《仕途?师徒——曾国藩与李鸿章》,你会恍然大悟。
|
內容簡介: |
天下大乱,官场凶险,想立于不倒岂是易事?有一对师徒,堪称官场上的不倒松,勤学苦读参加科举考试、长袖善舞于官场、铁腕镇压各路起义、用心良苦发展中国工业、忍辱负重与列国周旋,力挽狂澜扶晚清。官场是个关系网,但官场并不只是拉关系,永恒的利益才是根本。通过曾国藩和李鸿章这一对感情至深的师生的恩怨过往,才知官场要靠人,仕途要靠己。
|
關於作者: |
崇效天,真名阴怿,拥有公务员身份,又为天涯论坛牛人,与煮酒论史各位强人厮混在历史里中寻找人生的快乐。苦于古文的折磨,励志以个人的痛苦换取大众的快乐,变枯燥无味为喜闻乐见,用幽默平实的文笔再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已出版《传奇女人武则天》,即将出版《漫漫红尘莫笑朕》。
|
目錄:
|
第一章世上再无曾国藩
第一节天津教案事件——曾国藩认“实”,李鸿章务“实”→
进退两难——曾国藩的拖延战术→
左右逢源——李鸿章的痞子工作法→
第二节身心俱疲——曾国藩溘然长逝→
总督很难当——师徒合力治理永定河→
老师辞世——闻噩耗鸿章悲痛欲绝→
第二章科举考试种下的师生缘分
第一节府试、乡试、会试、殿试——做官是考出来的→
功名难考——两次会试落榜,国藩发愤图强→
从“农二代”到“官二代”——父亲为鸿章开路→
第二节高升有窍门——清朝的官场是个关系网→
大树底下好乘凉——穆章阿助曾国藩平步青云→
名师出高徒——曾李二人齐头并进→
得道有先后——二品大员VS低等京官→
曾国藩与李鸿章
第三章从团练开始的戎马生涯
第一节清朝的丧钟——太平军来了→
三件大事——新帝登基、穆彰阿落马、太平天国起义→
一边丁忧一边团练——国藩得名“曾剃头”→
忧国忧乡上奏折——李鸿章第一次团练→
第二节遭遇官场潜规则——太平军难剿→
湘军吃败仗——曾国藩两度跳江自杀→
忠孝不能两全——战事正酣曾父过世→
第四章割不断的师生情谊
第一节权臣也曾失意——走出困境须努力→
难兄难弟——国藩遭皇帝忽视,鸿章才华被埋没→
柳暗花明——同僚助国藩出山,鸿章携家眷投亲→
第二节患难见真情——二人合力再战太平军→
“导师”和“研究生”——曾国藩悉心栽培李鸿章→
学生长大了——鸿章助国藩打赢安庆之战→
第三节矛盾在所难免——师生反目也有时→
建营祁门,弹劾李元度——李鸿章积郁出走→
别后两惘然——国藩书信请鸿章回幕→
目 录
第五章一将功成万骨枯
第一节新的历史机遇——消灭太平军曾李承担大任→
走进权力核心——曾国藩荣升四省大员兼协办大学士→
攘外必先安内——曾李联手瓦解内部对抗势力→
喜忧参半——攻下安庆,胡林翼命亡军中→
第二节建立淮军——李鸿章实现自成一军梦想→
师徒关系很微妙——让谁去救援上海是个难题→
一脉相传——李鸿章用湘军制度建立淮军→
捷报频传——李鸿章彻底在上海站住了脚→
第三节牛刀小试——淮军顺利壮大→
我的地盘我做主——李鸿章苦心经营上海官场→
扩军、装备——鸿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六章太平天国覆灭
第一节难啃的天京——老曾也有着急上火的时候→
曾氏兄弟的功利心——攻占天京为封王→
得了便宜还卖乖——鸿章巧拒老师争爱将→
湘军粮饷紧——曾国藩有一位尽职的后勤部长→
驾驭洋将——鸿章如虎添翼进攻苏州→
第二节金陵浩劫——曾氏兄弟终于拿下天京→
天京成了“围城”——湘军想进来,太平军想出去→
成人之美——李鸿章不欲与曾氏兄弟分功劳→
攻占天京——国藩封侯鸿章地位陡变→
曾国藩与李鸿章
第七章学生胜过老师
第一节英雄暮年——李鸿章不把曾国藩看在眼里→
自保的万全之策——削减湘军力捧淮军→
艰难的剿捻任务——淮军只听李鸿章的→
第二节超级替补——淮军能完成湘军不能完成的任务→
朝廷忌惮——师生轮流做钦差大臣与两江总督→
平捻军部下起纷争——鲍超与刘铭传谁更厉害?→
第八章师生的最后时光
第一节剿灭西捻军——李鸿章第一次面见慈禧→
三个男人一台戏——自大的左宗棠让曾李很无奈→
功高不可震主——鸿章明哲保身裁淮军→
第二节疲于奔命——尴尬的总督生涯→
混官场很费脑细胞——曾李二人被朝廷卸磨杀驴→
哪里需要哪里搬——李鸿章成了朝廷的红砖→
第三节西风渐浓——曾李师徒掀起中国的“工业革命”→
武力立国——第一批现代军工厂诞生→
百年树人——曾国藩、李鸿章有共同的人才观→
目 录
第九章老师身后事
第一节独留鸿章续遗愿——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继承衣钵——李鸿章推动洋务运动大发展→
王朝末路——弱国军事外交靠李鸿章力挽狂澜→
第二节丧权辱国奔波苦——为清朝鞠躬尽瘁→
苦心孤诣——为抗日与慈禧抢经费兴建海军→
人生最大的污点——甲午战争失败,马关谈判李鸿章遇刺→
第三节临事方知一死难——国家的命运即个人的命运→
最后的风光——背着黑锅完成环球之旅→
油尽灯枯——李鸿章艰难离开人世→
后 记
书中重要人物关系图表
书中重要人物关系图表
曾国藩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
涤生,湖南人,是晚清中兴
之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
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
等毅勇侯,谥曰文正。太平
天国起义爆发后,其创建的
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挽救
于大清于一线。曾国藩又是
晚清书法家,文学家,晚清
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慈禧太后
满洲镶蓝旗,叶赫那拉
氏。以皇太后身份 “垂帘听
政”,为同治、光绪年间清王
朝的实际统治者。重视曾国
藩、李鸿章两股政治势力,而
又怕两者实力过强。曾国藩生
前,慈禧太后采取抑曾扬李的
策略,而曾国藩死后,又不
放手大权在李鸿章手中,始
终对李鸿章抱有戒心。
曾国荃
字沅浦,曾国藩九弟,
性格暴躁,湘军后期主要将
领。历任湖北、陕西、山西
巡抚,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
臣。中法战争失败后,被革职
留任。与李鸿章的关系并不
融洽,多次发生冲突。
李瀚章
李鸿章大哥,字筱泉,
跟随曾国藩参加湘军,历
任湖广、两广总督,光绪
二十五年卒。
李鸿章
字子黻、渐甫,号少
荃、仪叟,谥文忠,安徽合
肥人。在曾国藩的支持下创
建淮军,剿灭太平天国、捻
军等起义。历任湖广、两
江、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
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清末
重臣,谥号文忠。又是洋务
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推
动了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曾麟书
曾国藩之父,其对曾国
藩教育甚为严格,多年科举
考试最终获得秀才名号,为
曾家第一位获得功名的人,
咸丰七年去世。
曾纪泽
字劼刚,号梦瞻,曾国
藩的长子,著名外交家,历
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
使,后任各部侍郎。在中法
战争中李鸿章被迫让曾纪泽
卸任法国公使,后让其参与
建立北洋水师。
李鹤章
李鸿章三弟,字季荃,
参加湘淮军平定太平天国起
义。同治三年授甘肃甘凉兵
备道,后病回家乡,光绪六
年卒。
左宗棠
字季高,湖南人,官至
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是
与曾国藩、李鸿章齐名的晚
清重臣。以“当世诸葛亮”
自居,虽入湘军,但看不起
曾国藩,自建楚军后,与湘
军及李鸿章的淮军关系紧
张,以致与曾国藩绝交。曾
国藩死后,左宗棠与李鸿章
因为塞防海防之争交恶,虽
未翻脸,但矛盾无法调和。
曾国华
曾国藩之弟,随哥哥参
加湘军,骁勇善战,咸丰十
月死于三河镇之战,是曾家
死于战场的两位亲人之一,
另一位是曾国葆。
李文安
李鸿章之父,与曾国藩
为同年进士,历官员外郎、督
捕司郎中,记名御史。其子李
瀚章、李鸿章拜曾国藩为师。
咸丰五年死于在安徽组织团练
任上。
李昭庆
李鸿章六弟,字幼荃,
入湘淮军,官至记名盐运
使,赠太常寺卿。
书中重要人物关系图表
李经方
字伯行,李鸿章过继的长
子,历任出使日本大臣、出使
英国大臣、邮传部左侍郎。
咸丰帝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
詝,才能平平,太平天国起
义,导致清朝岌岌可危。对曾
国藩态度一般,既用又不重
用,对李鸿章更无提拔的意
思,只是例行公事地使用。
胡林翼
字贶生,号润之,湖南
人,湘军主要领导者,为曾
国藩的坚定支持者,官至湖
北巡抚,对李鸿章也给予了
很高的评价。咸丰十一年呕
血死在军中,谥号文忠。
张树声
字振轩,安徽人,淮
军主要将领,历任江苏、贵
州、广西巡抚,两广总督,
署理直隶总督,因中法战争
失败,革职留任不久去世。
程学启
字方忠,安徽人,为太
平天国叛将,在湘军颇不得
志,投靠李鸿章后得以大展
拳脚,为早期淮军做出了巨
大贡献,同治三年死于嘉兴
之战。
李经述
字仲彭,李鸿章亲生长
子,历任江苏、河南、浙江
等地按察使。
穆彰阿
字子朴,号鹤舫,别号
云浆山人,郭佳氏,满洲镶
蓝旗人。历任内务府大臣、
军机大臣等职,一时权倾内
外。后在咸丰继位后被革
职,死于咸丰六年。是曾国
藩仕途上的贵人,在他的庇
护下,曾国藩连升十级。
塔齐布
满洲镶黄旗人,湘军早
期著名将领,是曾国藩颇为
倚重的大将,咸丰五年在九
江之战中呕血而死。
刘铭传
字省三,安徽人,淮军
主要将领,参与平定太平天
国、捻军,台湾第一任巡抚,
后因病辞官,在家乡去世。
官文
王佳氏,字秀峰,满
洲正白旗人,历任湖广总
督、直隶总督,为清政府控
制湘、淮军的棋子,才能平
庸。对于湘、淮军一直抱有
成见,生怕曾国藩、李鸿章
超过自己。
道光帝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
宁,以简朴出名,力图振兴大
清。对曾国藩有提携之恩,从
而使曾国藩得以快速升迁。
吕贤基
安徽人,字羲音,号
鹤田。历任编修、工部左侍
郎、刑部左侍郎。咸丰三年
携李鸿章共同赴安徽督办团
练抗拒太平军,算是李鸿章
官路上的第一个领导。后太
平军克舒城,他投水而死。
鲍超
字春霆,四川人,湘军
悍将。后期与曾国藩冲突不
断,最后因在平捻中与李鸿
章的淮军发生严重冲突,辞
官回籍。
刘秉璋
字仲良,安徽人,淮军
将领,历任浙江巡抚、四川
总督,后被罢官。
胜保
满洲镶白旗人,战绩
堪称难看,外号“败保”,
却与湘军矛盾重重,算计将
湘军归为己有,后被朝廷召
回,最后被革职赐死。
书中重要人物关系图表
翁同龢
字叔平,官至协办大学
士,户部尚书,因曾国藩、李
鸿章惩治其兄翁同书结怨,特
别是与李鸿章私怨甚深,处处
为难李鸿章,戊戌事变后被
罢官。
石达开
广西人,被封为翼王,
太平天国难得的帅才。多次
挫败曾国藩和李鸿章,几次
交战差点儿要了曾国藩的
命,是湘军成立后最为强劲
的对手。但天京事变导致其
与洪秀全闹翻,独率大军西
征,同治二年在四川大渡河
惨遭杀害。
薛焕
字觐堂,在任江苏巡抚
期间因权力之争与李鸿章发
生矛盾,但终究无法与冉冉
升起的政治新星李鸿章抗
衡,不久被调离回京担任侍
郎,光绪六年病死。
李秀成
太平天国后期主要将
领,与陈玉成并称“双子
星”,竭力对抗清军,为湘
淮军第一号的敌人。与湘淮
军的战斗从强变弱,见证了
太平天国逐渐衰败的全过
程,天京城破后被抓,遂遭
曾国藩杀害。
洪秀全
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
农民运动领袖。创立拜上帝
会组织,发动金田起义,建
立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同
治三年,洪秀全病逝南京,
随即太平天国被镇压。洪秀
全既没和曾国藩、李鸿章真
正见过面,却都视对方为自
己的最大敌人.
|
內容試閱:
|
一对师徒的仕途恩怨
曾国藩和李鸿章是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两个人物。曾国藩是老师,李鸿章是他的得意门生,这个关系想必很多人知道,放在原来那个讲究“关系”的年代,师生那可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可以说李鸿章就是借助与曾国藩的这层关系才一步步坐到朝廷重臣的位置,从道理上说曾国藩就是李鸿章的恩师,对待恩师李鸿章一定是毕恭毕敬、视如亲父。但大家忘了一件事情,当师生关系变成了同事关系,好多事情就一下子变了味。历史上有多少曾经的师生转眼间反目成仇,虽然曾国藩、李鸿章并没有成为仇人,但两人的矛盾却是与日俱增,产生了三次严重的冲突,依次为咸丰十年李鸿章离开曾府、同治年间李鸿章就任江苏巡抚以及两人平定捻军之争。
曾国藩与李鸿章的第一次不欢而散,是在咸丰十年。当时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幕僚,是曾国藩的“机要秘书”,这种秘书加学生的关系可以看出曾国藩对李鸿章是多么的信任。而且李鸿章之所以投靠到曾国藩门下,是为了靠上老师这座大山。按理说,从当时的情形来看,李鸿章不可能与曾国藩发生矛盾,李鸿章既然在别人的屋檐下怎么能不低头呢?但矛盾就这样发生了。曾国藩在祁门这个地方设置了总督衙门,李鸿章就是不同意。当然他不同意不是没有道理,祁门这个地方是个难守易攻的地方,会轻易被人切断后路,成为无路可走的死路。曾国藩不知道这样的情况吗?他心里也很清楚,但在很多原因的影响下,他就决定在祁门待下去,把李鸿章的话当做耳边风。驻扎祁门也就罢了,就在这个节骨眼,曾国藩寄予厚望的李元度却丢了战略地位很重要的徽州,而李元度之所以去徽州是受了曾国藩的派遣。等到李元度失败了,曾国藩不顾李元度跟随自己多年,对自己忠心耿耿,就是要弹劾他。这时候,李鸿章坐不住了,他明确指出了曾国藩对这次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明知道李元度不是善于用兵之人,而曾国藩不能知人善用,这是导致失败最直接的原因。二是曾国藩看似不徇私情,弹劾李元度,真正的目的是将李元度作为替罪羔羊,从而减轻自己的责任。李鸿章一针见血地把老师曾国藩的“小九九”指了出来,还断然拒绝了曾国藩让其书写弹劾李元度奏章的要求,这让曾国藩下不来台,最后李鸿章愤然离开曾府。虽然后来李鸿章还是回到曾国藩身边,但这个事件表明了李鸿章已经不再拘于做听老师话的学生,而更多地有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说李鸿章与曾国藩的第一次反目是个人性格不同的反映,那么等到李鸿章去往上海、成为江苏巡抚后,两人的矛盾就不只是性格的差异了。在同治元年,上海深受太平天国的袭扰,危在旦夕,这时上海官商一致要求曾国藩率领的湘军驰援上海。曾国藩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让李鸿章召集淮勇,并从湘军划出部分军队归于李鸿章指挥,因此淮军正式成军。等到李鸿章统领淮军在上海一战成名后,师生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两人的主要矛盾在军饷的分配上。曾国藩之所以派李鸿章去上海主要是看中了上海的富庶,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解决湘军军饷捉襟见肘的困境。而这时的李鸿章手下也有数万的淮军需要银子供养,那么是先解决老师的困难,还是先让自己人吃饱的难题就摆在了李鸿章的面前。这个问题那是相当的难办,毕竟是老师鼎力相助才让李鸿章单飞,这个恩情不报那是说不过去的。但自己正在事业腾飞的关键时期,不把自己做大做强也是不行的。就这样一边是老师天天催促送钱来,一边是淮军自己花钱如流水,李鸿章只好拿出了“和稀泥”的办法,一边给老师诉苦,说什么别人
都以为自己是暴发户,其实连个“小康”都算不上,只能算是能吃饱饭;一边又想办法送些银子给湘军,好让曾国藩暂时闭嘴。但明白人都知道,淮军是当时使用洋枪洋炮最多的军队,而且可以说是大清装备最精良的一支部队,这些不都是拿钱买来的吗?如果把这些钱都给湘军,曾国藩还能像乞丐一样没完没了地问李鸿章要钱吗?所以说,李鸿章把自己的情况说得很困难,但他还是保留了很多,并没有倾其所有支援曾国藩。李鸿章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他现在的身份不同了。原来不过是曾国藩的秘书,上次两人闹矛盾就像受了气的小媳妇,除了回娘家没有别的招儿。现在李鸿章可是江苏巡抚了,是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即使他还是曾国藩的下属,但手中的权力可以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了。所以这次两人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官场矛盾,而并不只限于个人。李鸿章想上进,就势必要和曾国藩发生冲突,面对曾国藩,李鸿章却没有像第一次一样,他学会了搪塞和推诿,面子上不让曾国藩下不来台,怎么说曾国藩都是他的顶头上司。面对已经成为同僚的学生,曾国藩好像也没有办法,一方面他需要李鸿章的帮助,另一方面好像还真没有人能取代李鸿章。估计这时候的曾国藩深深地体会到了后生可畏。
不管怎样,在整个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曾国藩和李鸿章的主导思想还是一致的,虽然有摩擦,但在两人的同心协力下,太平天国还是覆灭了。而接下来的平定捻军,让两人的关系恶劣到了极点。曾国藩攻下天京后,为了防止朝廷的猜忌,就主动裁减了湘军,很快成了“孤家寡人”。而这时候捻军兴起,直接威胁到了北京的安全,朝廷下令曾国藩为钦差大臣负责灭捻,而李鸿章接替老师成为两江总督。曾国藩手中无兵,只好借助于李鸿章的淮军,但事情向着不利于曾国藩的方向发展。虽然淮军是从湘军中分离出来的,但两者有着根本的不同。淮军就是私人武装的代名词,有了淮军才有了后来的北洋军阀,继而影响了中国近百年。这支淮军就是“李家军”,李鸿章是老大,没有李鸿章发话,淮军凭什么听曾国藩的。这让曾国藩很苦恼,他甚至要把自己的命令告诉李鸿章,通过李鸿章的嘴来调动淮军,这仗还怎么打?李鸿章对于曾国藩的河防战略也嗤之以鼻,以“古有万里长城,今有万里长墙,不意秦始皇于千余年后遇公等为知音”来讽刺曾国藩,意思是千年前的老办法,老师还在用,岂不是迂腐。可见李鸿章已经有了代替老师的想法。在用兵上,李鸿章遥控指挥,干扰曾国藩的战术,不想让淮军送死的时候,就百般拖延,甚至指使淮军将领以生病为由拒绝出战,这让曾国藩有火无处发,最终导致李鸿章代替曾国藩成为钦差大臣,而曾国藩很没有面子地回到两江总督的位置上,给学生当起了“后勤部长”。这就是官场,师生之情在官场变得淡漠了。过了几年曾国藩就去世了,和李鸿章再也没有了重大的交集,这段亦恩亦怨的师生情才告一段落。而究竟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大家慢慢听我道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