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南方周末》编著的《回家过年》讲述有一种节日叫做回家。这个节日,就是不管路途多么遥远,不管环境多么恶劣,那么多人都必须赶在这个时间回到家的理由,因为“离家的人才懂得家,离家的人会想家。有100种理由让我们离家,有一种理由叫我们回家”。每年的这个时候,成千上万的人,都要挤上回家的列车,干辛万苦,辗转回到那个小小而温暖的家。一起来翻阅《回家过年》吧!
|
目錄:
|
记者回家乡
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娘
六个小学教师
父亲的死和之后的两个月
胡老师
父老乡亲的幸福生活
芳草街
家住海角
传统与现实之间
表灵村纪事
留下的离开的
有一个节日叫回家
有一个节日叫回家
“挤火车”的人们
回到周孙钦的家
乡愁
家族背影
阿妈进城
我在大巴山遇到过一位母亲
家国悠悠福运绵
本报记者过年回家记录
2009年金融海啸下的中国中西部--本报记者过年回家记录
打工村:这里的世界是平的
陌生的故乡
另一种经济危机
全球化边缘的村庄
藏富于民不容易
等你回家,他们的春节故事
代课教师李建新:我不是村里最穷的人了
“劫人救母”重庆兄弟:戴着“镣铐”,回到起点
东莞民工王宏勇:再撑五六年,我就回家
金融风暴下的海归:在中国与美国之间
《吾乡吾民》记者眼中的家乡之变
一样的家乡,不一样的小镇
垃圾包围农村
回家:非常广州站
暴风雪中,一个农民工老板对抗“春运帝国”
十年春运:一部好莱坞大片--一个有关回家过年的摄影展
从东莞到广州:14个人的遭遇
慢车上做着快车的梦
接线员:听见春运的叹息
带着体面与尊严回家,实名制远远不够--火车票实名制元年广州春运观察
常回家看看
回家:攀越雪山
跟着棒棒回家乡--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抛妻别子、背井离乡奔向
左家兵还乡
“大篷车”千里返乡路
“80后”回村--江西塘下村新生代农民工不再“东南飞”
母亲
回家的路
常回家看看
回家过年
回乡三镜头
暮春时节的思念
这个春节
感念家人
谁愿意重回乡村
“放牛班”回乡
“我,算城市人吧”
农村空巢老人,谁来关爱
桦树沟:离家儿女何时归来
老牛湾:被镜头改变
能走的都走了
种地失去魅力后的生活
“失守”乡村
谁愿意重回乡村
乡村礼俗的变迁
乡村的“呼愁”
农村如何“新”
|
內容試閱:
|
这是千载一遇的时刻,百年的更迭,千年的交替,都将汇于同一个瞬间。
为了欢呼新世纪的太阳照临地球,全世界的人们都在翘首以待……
这又是岁末平常的一天。这是我们第八百二十九次和你见面。面对着即将远去的一个世纪,面对着就要开启的新千年之门,也许,我们真的该来一次“世纪之旅”,就像聪明的同行已经去做的那样——派记者去新西兰,去那个2000年第一缕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或者去五大洲,去感受不同肤色的人们异域狂欢的情状?
“世纪之旅”?千年等一回啊,为什么不呢?
记者们受命出发了。他们脚步匆匆,他们意绪绵绵。他们要去的地方其实都不陌生,每个人却又分明都有一点惴惴然。是啊,“近乡情更怯”,处在百年之交、千年之交的故乡,你别来无恙否?
这就是我们献给读者的一次世纪末特别的旅行——“记者回家乡”。
一群难得在故乡转悠的人,有人甚至对那片土地已暌违多时。他们终年奔波行走,总是在寻找他乡的故事;他们的爱和恨,也更多地倾注在别的地方。家乡,成了每个人心灵深处秘不示人的珍藏。
现在,就让他们小心翼翼地把珍藏打开吧——
那些版图上无甚出奇的所在,那些所在处平平常常的故人,那些故人里被岁月模糊了的面容,那些面容中被风霜蚀刻下的皱纹……这一切一切,都因为百年之交、千年之交的踏访和叩问,在我们的记者的笔下,变得异常生动、鲜明、隽永,历历在目,触手可及。
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泪水?读完了这一组“记者回家乡”,也许,你会找到答案。而我们必须表达的,是我们对那片土地的敬意。
我们要向乡间的母亲致敬。她用一双小脚走过春夏秋冬,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才算丈量完所有的苦难。母亲,我们祝福你,因为你知道怎样把你的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他将在人生的战斗中获得胜利。
我们要向天国的父亲致敬,他的在天之灵,冥冥之中依然向儿子散发出最质朴的光辉。即使刚刚承受了失去父亲的巨大创痛,在接到采访特大海难的任务时,儿子首先记起的,还是父亲常说的那句话:别为了自个的事耽误了公家的活。
我们要向一位新婚的妻子致敬。就在新婚之夜,她的丈夫却匆匆登上颠簸的长途公共汽车,去采访令人撕心裂肺的海难事故现场,他这样做只有一个理由:“我是一个记者!”而她的理解和支持,正好成为他义无反顾的另外一个理由。
这是一次特别的旅行,在千年末,在世纪末,在中国,但决不是衣锦还乡。
十几个记者,于同一个时刻,奔向天南海北,回到他们曾经生活和成长的地方,是要用他们的眼睛,去观照故乡的现实和未来;是要用他们的心灵,去丈量故乡和新世纪之间的距离。而他们的记录,是要给这个喧嚣的千年末和世纪末,留下一份真实而冷静的言说。
我们走近千年之交,走过“我们这1000年”。即使在那些最偏僻的山村,我们也能看到,这1000年,是“人怎样变成巨人”的一部皇皇巨著。在人类所获得的越来越大的空间里,容纳了与日俱增的成功和骄傲,也容纳了与日俱增的痛苦和不平。毋庸讳言,当西方在这1000年中一步步走出蒙昧的时候,中国却日益远离汉唐的辉煌,甚至在最近160年里曾坠人屈辱的深渊。20世纪中国人的猛醒与奋争,正是对千年来多舛命途的强烈反弹。
P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