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NT$
296.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編輯推薦: |
曾繁旭编写的《表达的力量:当中国公益组织遇上媒体》是一本关于中国公益组织与媒体的著作。本书的章节安排,围绕着“协同互动”理论模型展开,探讨了它在不同层面的运作机制。第一部分,交代了研究的相关背景和理论脉络,也阐述了实证方法;第二部分由四个议题故事组成,它们呈现了公益组织与媒体的互动策略——由于策略不同,战场不同,每个故事也延伸出迥异的发展逻辑;第三部分,探讨了两个主体的动力机制——两者不尽相同;而它们共同的目的,则是进行议题建构,形成舆论压力,进而影响政府议程。与此同时,议题的发展并非总是如愿,一些重要的变量将决定议题的命运。第四部分,则关乎“协同互动模式”的发展前景。
|
內容簡介: |
《表达的力量:当中国公益组织遇上媒体》旨在剖析中国公益组织与媒
体的互动关系。中国公益组织与媒体通过括跃的互动,形成一种基于媒体平台的公众表
达,对公共政策和政府行为产生影响。这一过程正在成为重要的政治参与通道,在实践层面赋予民众以一定程度的公民权利,拓展底层社会空间,
每促进政府善治。由词,我们可以观察媒体转型与政治参与空间逐步开放的过程,并预见中国公民社会的可能与限制。
《表达的力量:当中国公益组织遇上媒体》由曾繁旭编写。
|
關於作者: |
曾繁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2007年于中国传媒大学获博士学位。哈佛大学燕京学社(2010年-2011年)、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博士后,并兼任《南方人物周刊》记者、资深编辑多年。
个人研究领域包括公共舆论、组织传播、CSR与传播等。相关论文见于香港《传播与社会学刊》、台湾《新闻学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开放时代》等期
|
目錄:
|
序言
导论
表达的力量
当中国的公益组织遇上媒体
每个议题都是一场战争
章节地图
第一部分 “协同互动模式”的提出
第一章 如何研究民意表达
第一节 一个逐渐出现的表达空间
第二节 文献路径与研究框架
第三节 实证策略
第二部分 “协同互动模式”的运作
第二章 “保护青海藏羚羊”议题
第一节 议题过程与角色力量分析
第二节 公益组织的媒体动员与框架争夺
第三节 政治机会转变与媒体立场
案例总结:错误表达与运动瓦解
第三章 “反对金光集团APP云南毁林”议题
第一节 “激进的外来者”
第二节 发言之前的准备功夫
第??精妙的策略过程
案例总结:表达空间藏于权力缝隙之中
第四章 “反对怒江建坝”议题
第一节 中国的反坝行动与角色力量分析
第二节 “反坝派”与“建坝派”的框架战争
第三节 媒体使用谁的框架?
案例总结:表达的政治机会
第五章 “反对圆明园铺设防渗膜”议题
第一节 被舆论喊停的国家项目
第二节 汇聚起来的民间声音
第三节 全线突破的媒体
案例总结:如何让表达合法化?
第三部分 “协同互动模式”的主体
第六章 公益组织:低调做事VS大声发言
第一节 公益组织的表达技术
第二节 公益组织的动力:我说故我在
第七章 媒体:社会的喉舌?
第一节 新闻常规与隐秘的表达
第二节 媒体的动力:“社会喉舌”角色的出现
第八章 目的与结果:从公共舆论到政策议程
第一节 表达与回应
第二节 公共议题的命运
本章小结:大声说、耐心等
第四部分 “协同互动模式”的潜力与前景
第九章 媒体公民社会的形成
第一节 表达的潜力
第二节 表达的边界
第十章 “双人舞”越跳越远?
第一节 奇特的“双人舞”
第二节 “双人舞”的形态及其前景
第三节 不同的公共议题领域
本章小结:转型国家的独特景观
结语
民意表达与社会治理转型
公益组织的空间拓展
传媒公共性的生长逻辑
参考文献
附录一:公益组织访谈名单
附录二:公益组织访谈提纲
附录三:媒体机构访谈名录
附录四:媒体人员访谈提纲
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如何研究民意表达
第一节 一个逐渐出现的表达空间
一、公益组织的光谱
中国公益组织的生长,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逐渐放松管制以及民间力量的觉醒密切相关。到了90年代,这些新生的社会机构逐渐获得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并开始活跃在妇女、医疗卫生、环保、劳工等领域之中。其中,环保组织更是发展最快、影响力最大的机构。它们与媒体的互动非常频繁,发起了各种各样的议题,对于媒体策略的运用也较为娴熟。
环保组织表现出许多不同形态。有学者指出,环保组织可以分为注册组织、非营利组织、非注册志愿者组织、网络化的组织web-based
groups、学生环保社团、大学研究中心以及官办公益组织等七类Guobin
Yan9,2005。其中,“自然之友”1994年在北京注册,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注册的草根公益组织和环保组织,标志着中国环保组织的发展进入一个加速时期。据“中华环保联合会”2006年公布的《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蓝皮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