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解读肾移植》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移植中心医护人员共同编写。全书根据肾移植患者及家属的需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肾脏的解剖及生理功能、肾衰竭的病理生理、肾移植手术的基本知识、肾移植手术前的准备、手术后应注意的问题、如何与医护人员配合、出院后如何进行自我监护和管理以及如何进行心理调适等多个方面对肾移植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讲解。附录部分还提供了肾移植术后自我监测指标、自我管理记录表格、移植后常用药物的服用方法等。
全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作为准备接受肾移植的患者以及肾移植术后患者及亲友的健康指导用书,也可作为肾衰竭患者及亲友了解肾移植的参考用书。
|
內容簡介: |
《解读肾移植》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移植中心医护人员共同编写。全书根据肾移植患者及家属的需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肾脏的解剖及生理功能、肾衰竭的病理生理、肾移植手术的基本知识、肾移植手术前的准备、手术后应注意的问题、如何与医护人员配合、出院后如何进行自我监护和管理以及如何进行心理调适等多个方面对肾移植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讲解。附录部分还提供了肾移植术后自我监测指标、自我管理记录表格、移植后常用药物的服用方法等。
全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作为准备接受肾移植的患者以及肾移植术后患者及亲友的健康指导用书,也可作为肾衰竭患者及亲友了解肾移植的参考用书。
|
關於作者: |
谷波、谭其玲、陶冶、马登艳、林涛、王莉
|
目錄:
|
第一部分 肾移植概述
一、肾移植的发展史
二、当前肾移植面临的难题
第二部分 认识肾脏
一、肾脏的模样
二、肾脏的功能
三、肾功能衰竭
第三部分 了解肾移植
一、什么是肾移植
二、如何进行肾移植手术
三、肾移植受体应具备哪些条件
四、怎样选择肾移植供体
第四部分 肾移植术前准备
一、配型
二、需要准备哪些资料和手续
三、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备战”
第五部分 肾移植术后监护
一、术后监护
二、留置尿管
三、留置血浆引流管
四、肾移植术后伤口
五、饮食
六、监护期间需配合的医疗护理活动
七、监护期间可能遇到的病情变化
第六部分 肾移植术后自我管理
一、免疫抑制剂
二、术后营养
三、病情监测
四、情绪管理
五、适当的休息和活动
六、预防感染
第七部分 出院后随访和复查
第八部分 回归社会
第九部分 性生活和生育
第十部分 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
一、感染
二、排斥反应
三、腹泻
四、体重增加
五、震颤
六、肿瘤
七、口腔损害
八、高血压
九、高血脂
十、糖尿病
十一、慢性移植物肾病
第十一部分 肾移植供体相关知识
一、供者术前需要作哪些准备
二、供者术后的住院经历
三、肾移植供体出院指导
第十二部分 问与答
一、捐肾对身体有何影响
二、为什么有的患者术前需要输入特殊的抗排斥药物
第十三部分 心灵花园
一、用爱关照自己
二、学会宽恕
三、坦诚表达自己的情绪
第十四部分 患者心语
一、又见满天星辰
二、经历过黑暗,才会更加珍惜阳光下的生活
三、永恒的微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自我监测记录表格
附录二 常用免疫抑制剂的服用方法
附录三 自我监测的常用指标参考值
|
內容試閱:
|
第一部分 肾移植概述
一、肾移植的发展史
早在公元前的史料就有关于器官移植的描述。例如?列子?汤问?中有扁鹊换心的记载,公元348年有腿移植的描述。随着时代的推移,18世纪的牙种植,19世纪的皮肤移植及角膜移植开创了器官移植的先河。1902年奥地利的Ullmann首先施行了狗肾移植,1906年法国Jabulay尝试进行人肾移植,但仅维持了短暂的功能。1946年施行的第一例获得短期存活的人类同种肾移植,帮助患者渡过了急性肾衰竭期。1950~1953年间施行的多例肾移植都因为没有使用免疫抑制剂,移植肾只能维持短暂的功能。1954年Murray施行了同卵双胞胎间的肾移植而获得长期存活,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1958年开始有医学家尝试免疫抑制治疗,自20世纪60年代初应用免疫抑制药物后,移植物存活率明显提高。
我国的同种肾移植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1962年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院士进行了我国首例尸体供肾肾移植,1971年中山医院开展了活体亲属肾移植手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肾移植作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在我国大城市开始推广。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肾移植手术技术及术后护理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免疫抑制药物的不断完善,使移植肾存活率得到大幅提高。1978年环孢素的发现及1984年以后的广泛运用使一年移植肾存活率到80%左右。随着人类对机体免疫系统认识的不断完善,一些新的免疫抑制药物,如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西罗莫司等相继开始临床应用,移植肾长期存活率逐年提高。1年、3年、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达90%以上、80%左右、70%左右。近年来,随着人源化和嵌合性抗体CD25的问世,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诱导治疗手段,大大改善了移植效果。同时,其他类型的器官移植也开始蓬勃发展,心脏、肝脏和肝肾、胰肾联合移植等也日趋成熟。
二、当前肾移植面临的难题
随着肾移植的深入开展和长期经验的积累,人们对肾移植存在的问题已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当前困扰移植界的主要问题有:
(1)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物而造成患者抵抗力低下,使感染及肿瘤的风险增加。
(2)由慢性排斥、原发病等原因所造成的移植肾脏的再次失功能。
(3)供肾来源不足。
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供者与受者之间的免疫屏障问题。针对这些不足,当代肾移植研究的方向主要为:
(1)寻求新型的免疫抑制药物,增强免疫抑制的特异性,减少毒副作用。
(2)诱导免疫耐受。
(3)异种供肾的研究。
(4)生物工程器官的研究。
目前人们在开发新型免疫抑制药物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他几个方面的研究距临床实际应用仍有较大差距。
第二部分 认识肾脏
一、肾脏的模样
肾脏位于腹后壁,腹膜腔的外侧。形如蚕豆,正常成人男性每个肾脏大约长10~11cm,宽5~6cm,厚3~4cm,重130~150g,女性成人肾的大小及重量略小于同龄男性。
将肾脏从顶端到底部剖开,可以看到有两个区域,外侧为皮质,内侧为髓质。
髓质可以分为多个圆锥形的实体,叫肾锥体。每个锥体的基底朝向皮质,尖端称肾乳头,伸向肾窦,在肾窦内有7~12个漏斗状的肾小盏,每个肾小盏包绕1~2个肾乳头,每2~3个肾小盏合并成肾大盏,肾大盏集合成扁平漏斗状的肾盂,肾盂出肾门移行于输尿管。肾盏、肾盂和输尿管含有收缩成分,推动尿液流向膀胱。
肾脏具有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以及一定的内分泌功能。肾功能不好时患者会出现水肿、肌酐升高、食欲下降、高血压、心慌、呼吸困难、皮肤瘙痒及贫血等临床表现。因为肾功能不好,引起尿量减少甚至无尿,导致水分不能排出而停留在身体内引起水肿。患者常发生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心力衰竭等。这是因为身体内的水分不能正常排出、血容量增加所致;另外,由于肾脏缺血导致肾素分泌增多及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也会引起血压增高。机体代谢的产物如尿素、肌酐、尿酸等排出减少,在体内积存,从而产生各种毒素蓄积。患者体内尿素氮增加,肠道内细菌产生的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为氨,氨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炎症和浅表性溃疡等,使患者食欲下降,严重者可发生消化道出血。潴留在血液中的毒素及蛋白质代谢物等无法排出体外,引起全身性顽固性瘙痒,患者常常如坐针毡、痛苦万分。肾功能不好时,由肾脏产生的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这是“肾性贫血”最重要的原因;红细胞生成素低及毒素也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加速红细胞破坏,影响红细胞寿命;因血小极异常有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溃疡出血。尿毒症患者呼气常有氨味(即尿味),这是因为肾脏不能正常排泄,体内蛋白质代谢产物氮含量增高所致。
肾脏的功能单位――肾单位,是维持肾脏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正常人体每个肾脏大约含有100万个肾单位。当各类原发、继发疾病引起肾损伤、肾功能受损后,肾单位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使身体在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方面出现障碍,也就是我们说的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急
性肾功能衰竭常见于休克、创伤、严重感染、溶血、中毒。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于原发性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以及遗传性肾疾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征)及继发性肾脏疾病(如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高血压性肾病、梗阻性肾病等)引起的慢性肾损伤的持续进展。引起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其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肾炎三种。前两者不会遗传,但患者子女患肾病的概率高于常人。遗传性肾炎即Alport综合征,常会遗传。
有的平常看似很健康的人会突然查出患肾功能衰竭,这是因为肾脏代偿能力很大,正常情况下仅1/3的肾脏工作即可维持机体代谢正常,所以初期肾功能虽有所减退,但其排泄代谢产物及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能力仍可满足机体需要,此时患者往往并不出现症状,肾功能化验也在正常范围或偶有稍高现象。等到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大部分肾功能已经丧失,已不可逆转。所以,定期体检是我们早发现、早治疗的必要条件。也有的患者年龄很小就患肾功能衰竭,引起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5岁以前患儿的慢性肾功能衰竭通常是因为肾脏解剖结构异常,如发育异常、尿路梗阻以及其他先天畸形;5岁以后患儿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则以后天性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遗传性病变如Alport综合征、多囊肾为主。
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有透析和肾移植。透析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它们都只能替代肾脏的排泄功能,帮助人体排出代谢产物,但没有正常肾脏的内分泌作用。而肾移植是将正常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从根本上治疗肾功能衰竭,是目前治疗肾功能衰竭的理想方法。
第三部分 了解肾移植
肾移植是所有同种大器官移植中完成最多,成功率最高的一种。近年来,外科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高效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组织配型技术的发展等都为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移植肾1年、5年、10年的存活率分别达到90%、70%、60%,肾移植已逐步发展成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有效方法,在我国每年实施肾移植4000余例次,居亚洲之首,最长的肾移植患者已健康存活30余年。目前国内已有91家医院能够开展临床肾移植手术。肾移植不仅使患者免除透析的必要,而且与透析患者相比,所受的限制更少,生活的质量更高,能更快回归社会。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肾移植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肾移植
肾移植(通俗说又叫换肾)是将健康者的肾脏移植给有肾脏病变并丧失肾脏功能的患者。
二、如何进行肾移植手术
肾移植手术并不是将新肾脏移植到原来的位置,而是植入患者右下腹的髂窝内。因为右侧髂窝的血管较浅,手术时容易与新肾脏血管接驳,血管吻合后再开放血流,待新的肾脏供血良好后,再将供体输尿管与受体膀胱壁吻合,逐层缝合腹壁,完成手术。
肾移植在手术操作上基本与原来的肾
脏无关系,不是用新肾去换原来的肾脏。肾移植手术本身风险并不算太大,整过手术在全麻下完成,从麻醉到术毕一般是3~4个小时。手术过程中感觉不到疼痛。手术中可能存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