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作者刘作翔弥补了我国在贫困测量研究方面的不足,本书的测量方法具有全面性、前瞻性和对象的多元性等特点。本书通过大量的模型和数据分析使读者对我国的贫困状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关于多维贫困的测量,研究结果给出了比较清晰的政策干预方向,这种测量方法运用到片区扶贫开发攻坚上,具有很重要的政策意义。
|
關於作者: |
王小林,博士,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兼任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投资、农村公共服务与公共政策。曾任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开发银行公共财政顾问。主持和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美国福特基金会等多项技术援助项目。参与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粮食局等国家部委办、局20多项重大课题研究。曾获国家部委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农业会计学会一等奖。出版专著2部,与他人合著包括编写9部,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
|
目錄:
|
第一章 贫困概念的演进
一 引言
二 经济学视角的基本需要理论
三 社会学视角的社会排斥理论
四 发展学视角的能力贫困理论
五 政治学视角的权利剥夺理论
六 结论与讨论
第二章 贫困标准及全球贫困状况
一 收入标准
二 人类发展指数
三 多维贫困指数
四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贫困测量: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
一 引言
二 概念框架
三 方法和模型
四 数据及估计
五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四章 中国贫困的动态变化测量
一 引言
二 贫困和不公平状况
三 增长率曲线
四 结语
第五章 中国多维贫困测量
一 文献回顾
二 AF方法
三 维度及指标设定
四 多维贫困估计结果
五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中国城乡居民的主观福利和相对贫困
一 文献回顾
二 概念框架、模型和数据
三 模型估计及检验
四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中国老年人主观福利及贫困状况研究
一 引言
二 文献回顾及概念框架
三 模型和数据
四 模型估计及检验
五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八章 中国儿童多维贫困分析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三 分析框架与数据说明
四 儿童多维贫困分析
五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九章 中国经济增长的利贫性测量
一 引言
二 利贫增长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三 中国增长利贫性测量
第十章 中国经济增长的包容性测量
一 包容性增长的内涵
二 包容性增长的测量方法
三 数据及结果
四 结论及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