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編輯推薦: |
视野宏阔,分析入微,洞悉全球不平衡发展模式产生的逻辑和后果。探求金融危机之源,找寻走出全球不平衡困境的出路。
国际金融新趋势丛书总序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危机迅速演化为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复苏的道路艰难曲折,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美国债务危机警钟拉响,世界粮食危机再现,世界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国际金融体系风雨飘摇,国际政治秩序一片混乱,国际经济前景日趋悲观。正确认识当前复杂而多变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深刻反思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探寻一条更加持续、更加均衡、更加健康的全球经济发展之路,是经济学人的使命。为此,我们推出“国际金融新趋势”系列研究成果。
全球不平衡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2007年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是全球不平衡发展模式的危机,是全球不平衡发展规模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20世纪90年代,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带动下,美国经济走出80年代后期的泥潭,步入平稳高速增长的新经济时代。美国独特的负债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在延续和固化:经常项目逆差迅速扩张,资本项目顺差呈现不可抑制之势。1992年中国卸任领导人邓小平南行,将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全球不平衡;历史视角的全球不平衡;当代全球失衡;美国经济不平衡经济发展模式之透析;美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微观透视;全球不平衡中的国际货币体系;可持续VS不可持续?危机后的不平衡;走出不平衡之路;中国战略等
|
關於作者: |
戴金平,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南开大学世界经济学科和金融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南开大学英才教授。
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加拿大约克大学博士课程学历,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博士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福布莱特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
●主要研究成果:
出版著作有:《外国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促进》、《走出危机: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济透视》、《国际金融前沿发展:理论与实证方法》、《WTO与中国产业发展》、《当代国际经济与国际经济学主流》、《APEC的货币金融合作:经济与政治分析》、《世纪初期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等。
承担国家社科重大科研项目、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省部级社科项目等10余项,曾获得天津市社科研究一等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论文奖二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在《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等知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
|
目錄:
|
绪言
第一章全球不平衡发展模式:本质与现象
第一节聚焦全球不平衡
一、从漠视走向共识
二、20国集团浮出水面
三、中国焦点
第二节全球失衡的规模:脱缰的发展模式
一、全球经常账户差额
二、全球债务规模
三、政府债务危机
第三节全球不平衡的实质——债务关系视角
一、简单的宏观经济平衡
二、一些典型事实
第四节当代全球不平衡发展模式内涵的基本界定
第五节全球不平衡的动因
一、失衡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
二、失衡的金融发展水平
三、失衡的经济周期
四、失衡的劳动生产率
五、脱缰的财政赤字
第二章全球失衡的历史演进:1870—1979
第一节1914年之前
一、全球失衡的结构与规模
二、金本位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三、与当代失衡的比较
四、金本位的变形与解体
五、1914年之前全球不平衡透视
第二节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全球失衡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收支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全球失衡的动态调整
第三节1977年至1979年
一、世界通货膨胀
二、美元贬值与逆差调整
第三章当代全球失衡:全球金融危机之源
第一节20世纪80年代:美国成为最大的债务国
一、世界经济复苏
二、全球不平衡
三、80年代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特征
第二节1992—2007年:全球不平衡发展中的乱象
一、新经济革命:美国与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引擎
二、全球不平衡加剧
三、全球不平衡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次贷危机后的全球不平衡发展
第一节金融危机爆发与救助
一、次贷危机:全球失衡加剧使然
二、金融危机演绎的路径
三、危机救助与经济复苏
第二节金融经济危机的深化
一、新兴工业化国家:投资泡沫和通货膨胀
二、欧债危机
三、美债危机
四、第二次世界经济调整
第三节金融危机后全球不平衡的演化
一、全球不平衡调整的趋势
二、美国与中国的调整
三、欧洲的调整
第四节次贷危机后各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
一、美国的反思
二、日本的调整
三、中国的觉醒
第五章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微观透视
第一节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微观结构
一、经常项目逆差结构
二、贸易逆差的商品结构
三、贸易逆差的国别结构
四、高端产品
第二节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成因:文献综述
一、储蓄—投资缺口论
二、贸易供求论
三、直接投资论
第三节美国贸易逆差的成因:实证检验
一、实证检验
二、美国贸易逆差成因:汇率调整效应很弱
三、国民收入与贸易收支的关系——对H?M效应的解读
四、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逆差
第六章美国经济增长的双循环机制
第一节美国债务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
二、经济发展模式
第二节外国资本流入的结构及效率分析
一、其他国家资本流入的结构及效率分析
二、外部资金供给的国别结构及效率分析
第三节美国在全球范围的资本配置结构及效率分析
一、廉价资本在国内的有效配置
二、廉价资本在其他国家的有效配置
第七章美国的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不平衡发展的动力
第一节美国的金融创新
一、美国金融创新的动因
二、美国金融创新类型
第二节美国的金融发展
一、美国金融工具结构分析
二、美国金融机构结构分析
第三节金融创新和发展与美国的经济成长
一、金融创新和发展、科技革命与美国经济成长
二、金融发展、金融创新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第八章国际货币体系与特里芬难题
第一节国际金本位的建立和崩溃
一、黄金本位制度的确立
二、金本位制度的优势
三、金本位的崩溃
第二节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设计理念
二、固定汇率美元本位制的形成
三、“特里芬难题”与固定汇率美元本位制的崩溃
第三节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牙买加体系
一、牙买加体系的形成
二、美元本位制的延续
第四节牙买加体系与21世纪以来的全球不平衡现象
一、全球不平衡与“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说”
二、美元本位支撑的全球不平衡是否可以持续?
第九章可持续与不可持续之争
第一节可持续论的思辨
一、蒙代尔的国际货币体系论:美元作为太阳的体系
二、麦金农的美元本位论:美国的预算软约束
三、中心—外围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
四、“暗物质”论:神奇的力量
五、其他观点
六、可持续论的思辨
第二节不可持续论的逻辑
一、净债务规模约束论
二、经常账户赤字比率约束论
三、批判逻辑
第三节可持续条件分析
一、一个简单描述
二、描述性统计——净外债余额比率
第四节美国外债依赖型经济增长可持续的基础:一般均衡分析
一、三部门均衡模型
二、模型计算过程
三、模型均衡点的特征
四、债务增长率对各均衡变量的影响
第五节可持续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第十章不平衡调整:美国变革进行时
第一节华尔街革命:重塑金融体系
第二节工业与贸易复兴之路:再工业化
一、先进制造业振兴
二、贸易保护主义
第三节政府去债务化
一、美国政府去债务化的路径
二、美国政府去债务化的困境
第四节科技创新:可持续经济成长之路
一、奥巴马的科技创新战略
二、美国能否引领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
第十一章全球不平衡调整中的中国战略
第一节发展模式转换:从外向型走向内生增长型
一、外向型战略的终结
二、区域平衡战略:内部循环的建设
三、从投资型增长向消费型增长转换
第二节理解中国经济增长减速
一、经济增长模式调整
二、人口红利与资源优势枯竭
三、体制变革红利消失
第十二章欧洲内部再平衡——欧元生存的基础
第一节福利制度变革
一、福利制度改革内容
二、福利制度改革困境
第二节财政一体化改革
一、统一财政机构的建立
二、财政一体化路径
三、强化财政纪律
第三节货币政策:兼顾成员国间的差异
一、统一货币之困境
二、统一货币政策与成员国冲击的非对称性
三、兼顾二元国家的统一货币政策
第十三章走出全球不平衡
第一节美国变革的未来:突破财政悬崖
一、走向平衡发展模式的成就
二、困境与出路
第二节中国大国经济平衡成长之路:跨越“经济减速”
一、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增长模式转换
二、中速高质经济发展
三、中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稳健而现实
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走向平衡发展的真正之路
第三节欧洲复兴之路:实现大同
一、欧元的信用基础
二、欧洲统一的未来:困境与希望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2010年冬季的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上,各国领导人就全球经济发展问题各抒己见。法国总统萨科奇在演说中,明确表示如果全球经济的失衡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那么“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以及“保护未来的全球经济”都将无从谈起。萨科奇的预言不幸言中,2010年之后轮番登场的主权债务危机使国际金融危机的余孽久久不能消除。从根本上来说,主权债务危机是一国不平衡发展长期持续、对外负债规模持续扩张、国家信用严重下降、国际债务链条无法支撑的集中表现。
英国中央银行行长金恩Mervyn
King也在2010年1月表示,如果亚洲国家保持产生大量经常账户盈余的政策不变,低储蓄的西方国家将不得不保持高赤字运行,带来全球经济不稳定或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风险.金恩认为应当通过G20集团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进行更多的合作。金恩认为,发达国家无法应对来自中国、印度和其他地区的巨额资本流动,同时英国和美国等低储蓄国家鼓励资产通胀和冒险的货币政策导致了金融危机。金恩的观点直白一些表达,就是顺差国的政策与逆差国的政策共同造成了目前的全球经济不稳定和危机,不平衡不只是逆差国的责任,可能更多的是顺差国的责任。顺差国和逆差国一方不调整政策,不平衡的危机就无法根本消除,世界经济就无法走出经济和金融危机。金恩的言论将世界舆论对危机引爆国——主要是美国和英国的指责和愤怒部分地转移到了高储蓄的亚洲新兴工业国——主要是中国和印度身上。针对这些言论,中国国家领导人和一些学者指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长期居民高消费、低储蓄、政府高赤字、滥发货币、依赖外债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是金融危机的祸根。
……
P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