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編輯推薦: |
白岩松、杨澜、崔永元、李连杰、冯仑、潘石屹等体制内外的名人集体推荐!
白岩松亲笔做长序推荐:
提到规则,大家先想到的,往往是潜规则;提到潜规则,谈论时,几乎人人痛恨并喊打。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摇身一变,往往是潜规则的信奉者、执行者、制订者和受益者。
我们需要的是规则,能让人向善守法有效率的好规则。
好规则,会让心存恶念的人变好。
坏规则,却会让心存善念的人变坏。
用规则约束人、激励人,中国才会长治久安。
这是一部杰出的官员奇作!从国家部委走出的高级官员,连续15年的公务员面试主考官,新锐改革家王振耀为你讲述真实的“执政故事”!
体制内的人看见硬道理,体制外的人看见巧运作。
体制内,体制外,谁看谁受益。
|
內容簡介: |
作者王振耀长期担任国家部委的高级官员,后辞职下海,引起媒体热议。
这是一本官场回忆录,教会广大读者如何处理好上下级关系。这又是一本改革实录,真实地讲述了中国的未来方向。
“官场非虚构”——“为公书系”之第一部。
官场绝非虚构。然而,源于“虚构”的官场小说却被广大读者长期当做仕途参考的“活教材”,阅毕收获的仅是几条模棱两可的“潜规则”。让真正一些有政场经验(有的仍在其位)的官员写出鲜活好读、实用耐看、官话全无的官场感悟,此为“官场非虚构”的初衷。作者里有国家部委的司长、有管理一方水土的市长、县长、有县衙博物馆的馆长、有国家行政学院公务员考评专家,或偏于历史官场,或偏于公务员实务,或偏于国家改革,不足而论。
从官场里来,到官场里去,官民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这是生于体制、长于体制的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为读者直接点破为官的“道”与“术”,这是阅读“官场非虚构”为公书系的最大价值。
第一章 部委规则,有《部委的处长最有“实权”吗》《
“下有对策”其实未尝不可》《领导眼中最优秀下属》《后台不神秘——部委是最大的政策加工厂》《官员晋升与流动的规则》《官员如何有技巧地说真话?》等文章。
第二章公务员细节,有《当公务员面试考官十五年》《哪些才是重点岗位》《读懂文件的言外之意》《细节,还是细节——哈佛训练的启示》《公务员最应过硬的七种功夫》等文章。
第三章 官员沉思录,有《国富后,政府走向何处?》《司长的接待费为2000元年,这可能吗》等文章。
第四章 政府大趋势,有《抱着良好愿望为什么也会定出效果很坏的规则?》《官民、官商、官学是否能泾渭分明?》等文章。
|
關於作者: |
王振耀,笔名王真尧。1954年生于河南。先做乡村民办教师、后入伍为警卫连排长。1977年求学南开大学历史系,198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硕士,分配至国务院发展中心做助理研究员。1989年入民政部任基层政权建设司农村处处长、救灾救济司司长。期间,获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行政管理硕士学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法学博士学位。汶川地震后,调任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
2010年6月正式辞职。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走进官场就不愿再走出,走上仕途就不愿再回头。
能上不能下,宁愿碌碌无为,宁愿退休终老,宁愿出问题了等着被撤,也不会主动选择辞职。这正是我们所熟悉的官场和熟悉的官员。
王振耀“辞官”的选择,无疑会让同僚愕然,让舆论惊讶,让公众热议。
———摘于媒体报道
|
目錄:
|
白岩松序言:做人的规则
第一部分 部委规则
1. 部委机关的处长最有“实权”吗
好政策必须要有实际影响力
一项好政策如何能迅速推广
部委最有“实权”的是处长
新公务员也能起草重要文件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未尝不可
别再把地方利益和个人利益作为负面词汇
更高的政治智慧在于鼓励下级的政策创新
根源出在上下级的畸形关系
3. 领导眼中的优秀下属
“德才兼备”能做到吗
投票选不出“先进生”
我从不培养“自己人”
首长是机关的利益代表吗
民主投票反而让官员更重视人际关系
优秀的公务员到底谁说了算
4. 后台不神秘--部委是最大的“政策加工厂”
政府决策要“去神秘化”
领会文件、政治学习还没完全“过时”
部委是政策的加工厂
政策跟着大众走,大众为何仍不满意
5. 官员晋升与流动的规则
流动的一般规则
轮换岗位是为增进体制活力
我看挂职锻炼
机关官员不等于“从政”
6. 上级就看执行力
应急的执行力
快速的执行力
韧性的执行力
执行力的挑战:中央与地方的利益交叉
7. 官员如何说真话
巧妙向上级汇报
负责任的谏官不能仅以批判为主
制度如何“无中生有”
谏官的前途
第二部分 公务员细节
1. 15 年公务员面试官的独家经验
公务员是不是官员
民国的“公务员热”不逊于今
写给未来公务员
2. 创新的功夫在平常:开好会、写好文件的铁律
日常事务创新的秘密
会议的主席台设置和发言可以创新吗
文件格式的创新奥妙
借形式来提升内容
3. 读懂文件的言外之意
文件写作不能过分追求文字功力
成功的文件往往伴随着说服的艺术
文件贯彻有学问
4. 重点岗位的真义
不管钱,不管物,也能是重点岗位
影响决策者的岗位
重点岗位与非重点岗位的辩证关系
5. 细节,还是细节--哈佛训练的启示
哈佛训练不轻松
细节的背后是尊严
哪些细节能决定成败
6. 公务员必须过硬的八种功夫
搜集信息的功夫
办理公文的功夫
写作公文的功夫
设计会场的功夫
组织会议的功夫
运用专家的功夫
评估行政业务的功夫
设计组织的功夫
第三部分 官员沉思录
1. 抱着良好的意愿,为什么会制定出效果相当坏的规则
好意愿不一定带来好效果
道德往往不可靠
过高的道德让人虚伪,既害人,又“害官”
2. 官商、官民、官学能否做到泾渭分明
官与商的隔绝
清官也大有问题
“以吏为师”是我们的传统,然而错了
3. 太爱讲道理的中国人
太多道理拦截了办法的诞生
知识原本是动态的
邓小平“不争论”的智慧
解决的办法--备忘录、分类、文件编号的妙用
4. 尽“孝道”的更应是政府与社会,而非子孙
传统孝道该变一变了
起步十年,依然起步
5. 解放知识这个生产力
斗争型知识常把问题极端化
社会需要的是建设型知识
参观政府办公楼是美国政治学系的必修课
6. 学会尊重让我们拿到未来大国的门票
尊重源于细腻的设计
尊重让官员也高雅起来
尊重普通人绝对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尊重,再尊重
第四部分 政府大趋势
1. 未来中国绝不能“头重脚轻”
这不是谣言
巨人在民间
那些“非阶级斗争的鸡毛蒜皮事儿”
2. 欧美智库如何运作
国与国的竞争就是智库与智库的竞争
美国智库不吃“大锅饭”
3. 数据才是硬道理
数据勿盲从
小数据的精明误国误民
数据分析撬动决策
4. 政府的钱怎么花
司长一年的接待标准仅为2000 元
公务员低薪之辩
朱元璋反腐为何屡反屡败
5. 国富后,政府走向何处
传统的政治管理已经失灵
未来的政府
后 记 辞官之后
|
內容試閱:
|
白岩松:做人的规则
振耀兄要出书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并不意外,想当然地以为这该是一本与公益有关的书。公益,对振耀兄来说,是乐趣,是理想,更是职责,出一本与此有关的书,应该且必须。
然而拿到书稿,看到《部委规则》这个书名,我有些意外,但是,在翻过一些页码之后,我明白了:这何尝不是一种公益,或许是更大的一种公益。
一
提到部委,大家就想到政府,在目前的中国,对政府,是太多的抱怨和过度的期待。一边抱怨着,另一边,却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改变时,又下意识地首先想到政府。这就是中国的现状,也是政府躲也躲不开的职责和宿命。
无论在哪儿,如果政府能做到有理想、廉洁、高效,总是一个社会巨大的福音,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早就有前辈说过:能改变领导的群众才是好群众,那么,能向更好的方向改变政府的公民,当然是好公民。由此可见,我们都有责任。
二
提到规则,大家先想到的,往往是潜规则;提到潜规则,谈论时,几乎人人痛恨并喊打。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摇身一变,往往是潜规则的信奉者、执行者、制订者和受益者。也因此,有些潜规则,已大摇大摆地成为明规则,让人不知所措。
但我们需要的是规则,能让人向善守法有效率的好规则。好规则,会让心存恶念的人变好,坏规则,却会让心存善念的人变坏。转型的中国,最需要规则的建立,以法治国,用规则约束人激励人,中国才会成为大国,才会长治久安。
所以,振耀兄的《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方法》,是一次大格局的公益书写。
三
做官员,或是辞官为师,对我来说,王振耀还是王振耀,他从来没变。为官时,也没有言辞八股,辞官后,也没有纵横恣意,他还是他。带着不常说出口的理想,为公益和改变奔忙。为官时,干成不少社会需要的事,辞官后,也常面对很多的无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社会上的人们,习惯用体制内体制外来说事,我常回应: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哪是体制内哪是体制外?不管身在何方,总要面对挑战,然后默默地去改变。
振耀兄就在做这样的事儿。面对政府,他的这本书,字里行间,是了解,是理解,更是破解。没有后者,了解和理解更像是虚伪的沟通,而有了了解与理解,破解才更有价值更有可能和更加精确。就像我在CCTV,也常听到各种对CCTV的抱怨和责骂,但我明白,这些声音大多是情绪性的表达,击中要害的少。身在其中,更知七寸在哪儿,于是,想办法去慢慢改变。责骂,过瘾,都往往不能治病。而王振耀和他的书,显然,是想开一剂温柔的药方。
四
然而,当我翻完全书,又仔细打量印象中的王振耀,这又不再像是最准确的书名,换一个,可能更合适,那就是“做人的规则”。
在官府之中,从来不缺大写的人,从来不缺推动历史前进的人;在官府之外,在自由的环境中,只顾自己小写的人也到处都是;再好的规则,也总有人会为自己的利益去找漏洞。所以,历史如何演变,如果没有做人的规则打底,再好的部委规则,也同样让社会步履维艰。
振耀兄,用有形的文字无形地写出了自己做人的规则。为官时或辞官后,都如此,一脉相承,这才是更大的规则。好规则,可以约束人们心中的恶,却永远无法让人携带理想负重行走;而骨子里做人的规则,却可以做到这一点,振耀兄就是如此。
五
振耀兄辞官进校园,我是支持的。一来在官场内,他已做了太多该做和能做的事;二来离开官场,他再无退休的可能,活到老,公益到老;三来,官场,本来就该是进得去出得来,上也行下也行。更何况,王振耀这样的人多了,在政府与公益、权力与社会、官员与公民之间,多了润滑与沟通,社会因此可以进步得更快一些。很多事都是一个道理,你如果把对方想像成朋友,他最终可能真变成了朋友,而如果你把对方想像成敌人,最终他就真的成了敌人。无论部委,还是规则,最终,不该是我们的朋友吗?
但像振耀兄一直坚持的做人规则,又该用什么样的办法,让它成为更多人内心的朋友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