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美]彼得·莱文
》
售價:NT$
295.0
《
复原力
》
售價:NT$
345.0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NT$
440.0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古文观止(上+下)(2册)高中生初中生阅读 国学经典丛书原文+注释+译文古诗词大全集名家精译青少年启蒙经典读本无障碍阅读精装中国古代著名文学书籍国学经典
》
售價:NT$
440.0
《
宠物革命:动物与现代英国生活的形成
》
售價:NT$
360.0
|
編輯推薦: |
杨状振编著的《重组话语——新媒体时代的中国电视批评》是明天文库·电视系列之一。本书以时间为经,以问题为纬,围绕电视批评语境、电视批评路径、电视批评理论、电视批评实践和电视批评机制等五个核心话题,将中国电视理论研究放置于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交织构成的权力谱系巾,解析了中国电视理论研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尴尬。
|
內容簡介: |
杨状振编著的《重组话语——新媒体时代的中国电视批评》第一次从话语变革角度分析了中国电视理论研究的现状,突出了大时代、大变革、大理论、大视野的特点,充满了新生代电视批评家的锐气和问题意识。《重组话语——新媒体时代的中国电视批评》以时间为经,以问题为纬,围绕电视批评语境、电视批评路径、电视批评理论、电视批评实践和电视批评机制等五个核心话题,将中国电视理论研究放置于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交织构成的权力谱系巾,解析了中国电视理论研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尴尬。这其中既有对湖南卫视等地方电视媒体“错位、定位、越位”发展战略的思考与评价,也有对世纪之交前后“韩剧热”、“超女热”、“民生新闻热”、“广电集团热”、“新媒体热”、“限娱令”等热点现象的关注与分析。全书资料翔实,视角独特,逻辑清晰,分析准确,从中既可以获知中国电视理论研究20年来的发展变化,也可以探知社会和时代的变迁。
|
關於作者: |
杨状振
1979年出生,河北邯郸人,毕业于四川大学影视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杨状振博士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与传播评论》《世界传媒产业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电视》《电视研究》《当代电视》《南方电视学刊》《新闻战线》《人民代表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及评论文章120余篇。所撰文章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等转载或收录,历获宝钢教育奖、中国广播电视著作三等奖等奖励。2010年任执行主编,出版《中国电视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河北省社科基金、河北省软科学计划、中国外文局课题、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课题等省部级以上项目6项。
|
目錄:
|
导论
第一章 批评语境:“去势”与“加势”
第一节 政治权力作为社会调停角色的位置转换
一、意识形态的潜隐智慧
二、在“效率”与“公平”之间
第二节 文化精英主义与市场消费理论问裂痕的深化
一、精英主义的“去势”与坚守
二、批评者的价值重构与折冲智慧
三、文化产业化中的逻辑谬误与观念冲突
第三节 数字技术推动下的媒介生态演变及语境反思
一、“新媒体”与媒介融合
二、“地球村”时代的不对称传播
第二章 批评路径:分化与融合
第一节 广电管理体制的产业化变革
一、中国电视产业化变革的发展历程
二、电视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几个节 点问题
第二节 批评取向的分化演进
一、产业批评的兴起与发展
二、艺术批评的精细化演进
三、文化批评的拓展与延伸
第三节 文化批评主导下的路径融合
一、产业变革引发的电视批评价值变迁
二、以文化批评作为平台的路径融合
第三章 批评理论:建构与解构
第一节 批评理论来源的多源性与共生性
一、批评理论来源的中西杂糅与古今兼容
二、游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批评思维方式
第二节 批评理论的复合式增生
一、批评视野的扩展及交叉延伸
二、批评手段的多面向多层次整合
三、批评理论的跨学科组合及其繁衍增生
第三节 “批评”之批评的理论建构与探索
一、电视批评本身成为研究对象
二、电视批评作为学科建构的中西对比
第四节 批评理论繁荣增生下的话语危机
一、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增生方式
二、被“放逐”与自我放逐的批评心态
第四章 批评实践:冲突与协商
第一节 21世纪电视批评中的热点问题,
一、关于电视剧文化品格的世纪辩论
二、“超女”现象与电视娱乐化浪潮的争议
三、韩剧热播引发的社会文化反思
四、电视民生新闻的前前后后与是是非非
五、电视广告的文化传播学批评
六、中央电视台春节 联欢晚会的商业之讥
第二节 批评实践中的问题与反思
一、批评问题及批评视角的选择
二、批评中的“缺席”与“在场”
第三节 “限娱令”的指向与影响
一、“限娱令”政策解读
二、“限娱令”的政策指向
三、“限娱令”带来的卫视格局之变
四、“限娱令”促进的电视节目评价机制之变
第五章 批评机制:沟通与阻滞
第一节 电视批评主体的群体分类及代际转换
一、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行业批评
二、谋求话语独立和体系自足的学院批评
三、行走在有序、无序之间的社会批评
四、批评主体的代际转换及其影响
第二节 电视批评机制的建构模式及可能通道
一、以美国电视批评运行机制为参照系
二、提升行业协会作为批评联通机制的作用
三、建设以行业管理部门为依托的批评生产力转化平台
四、重视公民团体和媒介素养教育在电视批评中的地位与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