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295.0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NT$
6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編輯推薦: |
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编者策划、编撰了这套“中华文化丛书”。整套丛书用中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西班习二文,向中外读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这本《京剧的魅力》作者马铁汉、于文青是其中一册。
|
內容簡介: |
这本《京剧的魅力》作者马铁汉、于文青是“中华文化丛书”系列 中的一册。
《京剧的魅力》包括了缘起皇帝的生日庆典;强势崛起;群星璀璨; 京剧的流派与行当;百花竞妍的流派;四大名旦及其传人;四大须生及其
传人等内容。
|
目錄:
|
引言
京剧的形成
缘起皇帝的生日庆典
强势崛起
群星璀璨
京剧的流派与行当
百花竞妍的流派
四大名旦及其传人
四大须生及其传人
形象鲜明的行当
京剧的音乐、脸谱、行头与砌末
激越悠扬的文武场
忠奸善恶瞧脸谱
贫富贵贱看行头
变化多端说“砌末”
梅兰芳与京剧表演体系
综合性、虚拟性与程式性
以观众的审美需求为上
|
內容試閱:
|
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京剧艺术有了更大的发展,戏班众多
,名角如林。光绪初年,北京画家沈蓉圃画了一幅身着戏装的京剧演员写 真图。画中为同治、光绪年间京师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京剧演员,该
图名为《同光名伶十三绝》。这十三位京剧演员是:老生程长庚、卢胜奎 、杨月楼、张胜奎;小生徐小香;武生谭鑫培;旦行梅巧玲、余紫云、时
小福、朱莲芬;老旦郝兰田;丑行刘赶三、杨鸣玉。画人这幅图中的演员 以角色行当而论,全是生、旦、丑三门代表人物,独缺净角行当。究其原
因是由于作者不善于勾画净角脸谱所致,而非当时无名净,如咸丰、同治 年间的钱宝峰、庆春圃,同治、光绪年间的何桂山、黄润甫等名净都是与
十三绝并驾齐驱的优伶。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渐渐摆脱了形成初期的粗疏与稚嫩,各方面都
开始渐成规模,走向成熟。此时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各行名伶,多若 繁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京剧老生“后三鼎甲”,即:谭鑫培、汪桂
芬和孙菊仙。 他们三人之中,尤推谭鑫培,人们称其为“伶界大王”。他曾工武生
,后以老生享誉京城。谭鑫培在唱腔上多宗余三胜,并集众家之长,一改 过去老生直腔大嗓的唱法,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创造了富于变化、以韵
味取胜的唱法,当时有人讥其为靡靡之音,甚至是亡国之音,这其中就包 括他的老师“大老板”程长庚。谭鑫培不为所动,坚持改革,终于获得观
众广泛认同,一时蔚为风气,京师甚至出现“满城争说叫天儿”的热烈场 面“小叫天”是谭的绰号。谭鑫培技艺全面,功底扎实,集唱、念、做
、打于一身.可谓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此外.还有老生许荫棠、贾洪林、刘鸿声;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
春来;旦行陈德霖、余玉琴、王瑶卿;老旦龚云甫、谢宝云;小生王楞仙 、德瑁如;丑行罗寿山、王长林、萧长华;净行金秀山、裘桂仙、黄润甫
等,均为一时俊秀。 而此时,京剧舞台上实行的是“角儿中心”,主角儿挑班,一切以主
演为轴心,演什么,怎样演,排演什么样的新戏,角儿主演作为班主有 绝对的发言权,这就给了演员极大的创作自由和创作空间,又由于激烈的
市场竞争,新戏纷纷排演,极大地丰富了演出剧目,活跃了演出市场。一 时间京剧舞台真的是群雄并起,各显神通。往往一个剧团“四梁八柱”的
人员配置.强强联手,成为票房收入的保证的同时,名家同台竞技,在“ 对啃”的过程中相互激发,各展所长.对提高技艺大有裨益。
中国京剧之所以在清朝末年的北京得以形成和发展,除了戏曲艺术本 身的继承和发展的规律外.与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特殊地位和文化中心的
人文荟萃.以及京师各阶层人士对文化娱乐生活的极大需求等得天独厚的 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分不开。特别是清王朝的统治者对京剧的酷爱和扶持
。乾隆、咸丰、同治、光绪几代皇帝对京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例如,同 治皇帝能演武生;光绪皇帝精通音乐,能打鼓;慈禧太后这位“老佛爷”
,更是一个大戏迷,她不仅爱听、爱看,而且还亲自把持剧本。传统名剧 《玉堂春》“会审”一折中有句唱“苏三此去好有一比,羊人虎口,有去
无还”,因为老佛爷属羊,应当避讳。人宫演出的王瑶卿灵机一动将唱词 改为“鱼儿落网,有去无还”,得到老佛爷首肯。以后就成了通例,一直
流传到今天。该剧中苏三所戴的鱼枷据说是老佛爷设计的,她嫌原来的方 枷粗笨、难看。她还是名武生杨月楼的铁杆“粉丝”。由此不难看出她沉
迷之深、用功之勤。正是这“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缘故,京剧艺术承 受着所好者极为严苛的要求,从而使它在表演中向着更加规范化、体系化
的方向发展。 北京是一个人文荟萃的文化中心。由于京剧艺术的空前发展,也吸引
了一些文人墨客对京剧的偏好,于是他们编写剧本、开展评论、宣传改良 等,在某种意义上说,也促进了京剧的发展。拿四大名旦来说,他们每个
人的身后,都有一个类似智囊团的文人团体,或者专业写手,如梅兰芳“ 梅党”的齐如山、李释戡;程砚秋所倚重的罗瘿公、金仲荪、翁偶虹;荀
慧生身边的陈墨香;尚小云借助的还珠楼主李寿民等,都是当时的文化名 流。他们的介入,极大地提升了京剧的艺术水准,在为演员提供了优质剧
本的同时,还对演员们的艺术走向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像梅派的《生死恨 》、程派的《春闺梦》等剧本都具有很浓的文人化色彩,同时又极具可看
性。案头、演出兼美,所以一经演出,很快获得观众的认可,成为流派经 典。 总之,大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为京剧的繁荣提供了得天独
厚的艺术土壤;而新剧目的创演,演出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大批技艺 超群的京剧演员的培养、涌现,支撑起这一时期的京剧舞台,使中国京剧
由成熟一步一步走向繁荣。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时期是一个激烈动荡的历史时段,中国京剧受时代的影响.处于比
较大的变革中。特别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京剧的表演艺术日臻完善 ,唯美倾向更加鲜明。一些著名的演员有了自己的表演风格、代表剧目和
固定的追随者,从而形成表演流派,真可谓名家蜂起,新戏迭出,流派纷 呈。旦行中的梅兰芳,老生中的余叔岩,武生中的杨小楼,表现出其艺术
天分,声名鹊起。京剧舞台.也由早期的老生独霸,变为青衣、老生、武 生的“三分天下”。
与此同时,在京剧各个行当的不同流派中,同样优秀、各具特色的著 名演员有:前“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后“四大
须生”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净行中号称“南金、北郝、老 侯爷”的金少山、郝寿臣和侯喜瑞;号称“丑行三大士”的萧长华、慈瑞
泉、郭春山;旦行有徐碧云、筱翠花于连泉、欧阳予倩、冯子和等;武 生有杨小楼、尚和玉、盖叫天等。这些名家和梅、杨、余等活跃在京剧舞
台上,可谓群星璀璨,共同铸造了京剧艺术的辉煌。 京剧艺术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旦行与生行相映生辉,开始步入
鼎盛时期。其中成就最大的当属“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 秋、苟慧生。他们四人均受过王瑶卿的教益,但风格、特点各有不同。P6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