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蒋介石的为人处世经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厚黑经,是人治时代强权者的权谋之术和处世之道!
蒋介石的为人处世是与其专制统治的政治权谋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的为人以其政治利益为准则,他的处世因而带有权谋的策略性和诡异性,是一般人所难想像或做到的。本书详细介绍了蒋介石的为人处世经。
|
內容簡介: |
蒋介石的为人处世经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厚黑经,是人治时代强权者的权谋之术和处世之道!
本书是关于研究“蒋介石的处世为人”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厚黑为人处世、圆滑为人处世、韬略为人处世、诡谋为人处世、日常为人处世等内容。
|
目錄:
|
第一章 厚黑为人处世
1.有仇必报,从不心怯气虚
2.记仇记恨,永不释怀
3.扳倒对手,巧搞联合
4.做事敢于过激
5.孝母打妻,分亲分疏
6.死生一视于义,不以家事为念
7.英雄救美,趁危下手
8,先做恶人,后做好人
9.明确自己的需要,不管其他
10.只顾自己的快乐,不管他人痛苦
11.对待异己,威逼利诱,不成即动杀机
12.以硬对硬,杀之为快
13.对不痛不痒的事,既不生气,也不着急
14.花言巧语,半哄半骗
15.偷梁换柱,巧使替身
16.临逃前举屠刀,大家日子不好过
17.父子上阵,口诛笔伐
18,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转
19.发愤图强,立志出人头地
20.投靠主子,寻找靠山
21.不达目的,步步为“退”
22.敢于“学习”人家的长处
23.审时度势,随时转变
24.金蝉脱壳,巧妙脱身
25.蔽了真心,意在彼
26.要举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27.浑水摸鱼,脱身有术
28,隔岸观火,渔翁得利
29.大敌当前,化敌为友
30.死不“后退”顽抗到底
31.惨败反思,不“后退“‘大义灭亲”
32.励精图治,选定抓经济为突破口
第二章 圆滑为人处世
1.和事有方
2.笑里藏刀,翻云覆雨
3.欺软怕硬,惹不起躲得起
4.利用名人效应,树立自己
5.两边做工作,求得两边稳
6.进则不成,退而求其次
7.对于忠诚的人,宠信不疑
8,虚情假意,做表面文章
9.巧找代言人,又作替罪羊
10.巧用第三者出面化解矛盾
11.有求于人,毕恭毕敬
12.既已得罪,恶人做到底
13.识时务,有进有退
14.有功即赏,赏钱封官
15.巧造幌子,压制对手
16.巧找借口,以求名正言顺
17.假做真,真做假,牵一发以动全身
18,三弹齐发,绞杀对手
19.说假话,许空诺,巧玩虚招
20.用硬力,压制百姓
21.恶向胆边生,敢于行狠
22.不动声色,暗藏刀刃
23.打着堂而皇之的名义置人于死地
24.救己水火,用夫人外交
25.为达到目标,必然要采取手段
26.孤注一掷,背水一战
27.背后下手,出其不意
28,重亲庇私,私心太重
29.斩尽杀绝,不留后患
30.狗急跳墙,负隅顽抗
31.表面友好,暗中使坏
32.强人与智谋结合,铲除异己
第三章 情谊为人,自强处世
1.暗度陈仓,认亲“还”债
2.有恩即报,不含糊
3.劲气内敛,巧借人船
4.遭到拒绝,反而更加宠信
5.乡土情深,巧打同乡牌
6.破格提拔,寓意深远
7.桃园结义,买人忠诚
8,好施私恩,骄纵嫡系
9.用优待的物质条件抵充道义
10.丑事由至亲来担当
11.为下属推脱
12.为人过寿,收买人心
13.用旧情拉拢人
14.亲躬下膝,细微之处见关怀
15.对忠心耿耿之人,施以回报
16.玩阴谋,假戏真做
17.巧借他物和时机,夺权固位
18,追赶时尚,与世界“接轨”
19.愚人利己,耍尽花招
20.蛇不打七寸,在间接之处下手
21.该用硬时用软,反其道而行之
22.去其所恃,使强转弱
23.、个人独裁,一人专权
24.不因“小事”得罪大人物
25.声势动众造假,虚张声势惑人
26.夫人外交,巧打贤内牌
27.软拖巧拖,耐心拖延
28,精心设计,步步相连
29.舍车保帅,李代桃僵
30.以退为进,一箭双雕
31.垂死挣扎,不惜搏个鱼死网破
32.形势不妙,即另移注意力
33.造成假象,以迷人心目
第四章 韬略为人处世
1.软硬兼施,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2.老谋深算,欲擒故纵
3.善借他人之力
4.善于借势造势,突出自己
5.杀鸡儆猴,暗敲警钟
6.给人面子,为己所用
7.潜心策划,找替罪羊
8,磨人锐气,磨炼下属
9.唯才是举,果断坚决
10.小处忍让,大谋获胜
11.诿过于人
12.宽以待人
13.相互牵制,各方制衡
14.不听进谏,坚持己见
15.重点对象,重点处理
16.随大流,不做出头掾子
17.对手与“战友”,因时而异
18,以退为进,东山再起
19.出尔反尔,自食其言
20.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之态度
2l,对外妥协,对内棒杀
22.大造气势,务虚不务实
23.硬中有软,脚踏两只船
24.因情而变,以变制变
25.旱路不通走水路
26.打落门牙和血吞,委曲求全
27.出其不意,突然行动
28,三十六计,走为上
29.抓住救命稻草,寻求保护伞
第五章 奸险为人,个性处世
1.“因才施用”,巧用死党办大事
2.以凶残手段,翦除政敌
3.伺机诽谤,铲除对手
4.假戏真演,以假乱真
5.拉拢不成,严肃处理
6.将计就计,巧敲竹杠
7.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8,对野心大者,进行冷落,废其所长
9.釜底抽薪
10.绞尽脑汁,该下手时即下手
11.藏头又藏尾,与下属保持距离
12.急难求人时,爽快过人
13.赏罚不明,失去人心
14.大开空头支票
15.死中求生,勇怯之间定输赢
16.敲山震虎,声东又击西
17.借他人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
18,打拉结合,恩威并施
19.障碍一除,立即发难
20.苦撑待变,以守为攻
21.为眼前利益,不惜舍弃大利
22.深藏不露,后发制人
23.闻过不喜,反而进行“反击”
24.对外虚张声势,对内依旧故我
第六章 诡谋为人处世
1.强人所愿,欲走还留
2.借机会巧设圈套,达到目的
3.以礼送礼,分化拉拢
4.先摸底细再出击
5.置之死地而后生
6.巧借时机,顺手牵羊
7.言行不一,律己不严
8,从内部攻堡垒,巧妙离间
9.巧于造势,慑服众人
10.高薪重禄,收买人心
11.先文后武,两手都硬
12.巧发掘,平凡之物见崎岖
13.受人之恩,涌泉相报
14.逐赶时尚,喜欢新事物
15.处处好强,嘴上不饶人
16容不得别人称大,妄自尊大
17.心中没底,求助鬼神
18,支持儿子上台,亲自出面出力
j9.好汉也提当年勇,气势如牛
20.过度自信,盲目自大
21.强化训练,培养死党
22.强基固本,关键位置用最可靠的人
23.有过即责,不惜声色俱厉
第七章 日常为人处世
1.动真情,才有义举
2.偶尔作秀,引人注目
3.先下手,强拉人人伙
4.喜欢奴才式的“人才”
5.拢拉有术,巧用照片“发功”
6.煞费苦心,拉拢外援
7.用人用其“长”,知人“善用”
8,拿人手软硷口大开
9.不能两全时,选择其一
10.对别人在自己面前称大,不高兴
11.听取下属意见,有时也接受
12.重用“人才”,贵在适位
13.枕边风一吹,心就软
14.以客为尊,大献殷勤
15.用人哲学,察言观色
|
內容試閱:
|
蒋介石在老师面前从来不心怯气虚,这是他的一贯所为。
在他儿时,塾师们曾想改造他的顽梗不羁,可是毫无效果。一天上课,轮到蒋介石背书,他又结结巴巴,背不出课文,结果,被先生瞅了一下耳朵。第二天早上,先生进教室上课,坐在椅子上讲了半个时辰,当他站起身来时,只听“嘶”的一声,}日竹布长衫被撕出一个大洞。原来是椅子上涂了一层厚厚的生漆。
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就是蒋介石所为。
【点评】虽然这是蒋介石儿时的一件小事,但是.在蒋介石的为人处事中,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却是他一贯的本性。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他与上司斗,与同事斗,与政敌斗,与人民斗,从来都是得饶人处不饶人,全然一副好斗士的面目,或暗中使黑手,公开动刀枪,一生都是演绎拼命三郎的闹剧。
有优越报,从不心怯气虚,是蒋介石处人经的第一条“真经”。 记仇记恨,永不释怀
蒋介石与毛福梅结婚成亲后,按照奉化风俗,男女成亲之后,开春正月初二那天,新女婿必须到岳父家拜岁,岳父家族里照例请新女婿吃饭。这一礼节男女双方家族都十分重视。
正月初二一大早,母亲和妻子为蒋介石准备了一担礼物,让一个佃户挑着,送蒋介石去岳父家拜岁。这一天,岳父家毛老夫妇也忙得不亦乐乎,杀鸡宰鹅、做汤圆、炒花生,准备了一大堆好吃的,等待新女婿上门。可是,等呀等呀,老半天不见新女婿的影子。
溪口到岩头的路不是很远,一般两三个小时也就走到了。可是,毛家等到太阳快落山了,却还是不见女婿的身影,亲友陪客只好陆续告辞了。这弄得有头有脸的毛家老夫妇十分尴尬,有苦难言。
当客人全走光了,毛鼎和一个人回房生闷气时,毛福梅的堂弟毛鸿芳气喘吁吁地来报告,说:“新女婿早已来了!”
毛鼎和顿时“呼”地站起来:“在哪?” “在毛家祠堂里跟着别人在串花灯呢!”
老丈人毛鼎和一听简直不敢相信。因为参与农村“串花灯”的人,一般都是经济比较贫困的百九流人。毛家在岩头村也是有头有脸的上等人家,蒋介石又是上了9年学的读书人,怎么与下九流人混在一起“串花灯”呢?正在老丈人气得胸口发闷的时候,只听门外锣声大作,爆竹三响,一条花灯队迎门而来,打头的是一个十五六岁少年,崭新黑缎袍,襟上泥渍斑斑,西瓜皮帽下那条大辫子也快散架了。他走到大门前站住,从怀里取出一枚七寸头大爆竹,呼一下吹旺火线,
“吱”地引线放炮。 “啪——”一个大爆竹在毛鼎和窗前炸响,定睛一看,扔爆竹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新女婿蒋介石。
这一下可把老丈人气得够呛!毛鼎和怒气冲冲地走到大门外,用白铜长烟管指着新女婿大骂一顿:“你,你这个没出息的东西!还有脸上门来出丑?蒋毛两家的门风都给你败光了!”
蒋介石突然之间挨了老丈人的一顿臭骂,瞪了老丈人一眼,一句话也不说,突然扭转身子,花灯也不要了,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
老丈母娘为了挽回僵局,赶快派毛鸿芳去追蒋介石回来。毛鸿芳追了5
里路才追上蒋介石,然后恳请他回驾岳父家。可是,犟脾气的蒋介石一声不吭,忽然,从地上拣起一块断砖,扬手投进路边小溪,发狠地说:“要我回去,除非这块砖头浮起来。”
在毛鸿芳再三跪请下,最后,蒋介石虽然还是回去见了岳父母,但是,自此,翁婿失和。以后,双方虽然面上还一直保持着客套,但蒋介石在心底里对老丈人这顿责骂一直不曾释怀。蒋介石发迹之后,有一次回家乡,在雪窦山妙高台别墅休养,毛鼎和曾坐轿去探视,蒋介石却推故不见,只吩咐侍卫官转告毛福梅送2000块银元作答。
【点评】毛福梅嫁给蒋介石,是由双方家长做主包办的旧式婚姻,毛氏又是缠足的旧式家庭妇女,年纪还比他大,又不是秀外慧中。因此,结婚以后,夫妻二人的感情极其一般,蒋介石对她很淡漠,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夫妻感情的。然而,此次拜年老丈人一句话却永远得罪了女婿,这虽与蒋氏夫妻关系不好有关.但是,事过境迁,几十年之后,蒋氏仍然耿耿于怀。这不能不说蒋氏记仇记恨之心太强烈了!
1903年蒋介石来到奉化风麓学堂读书,结果又闹出事来了。 原来凤麓学堂虽是新办的,但课程设置还很古板,还是春秋》、
周礼》之类为丰课,英文、数学等不过点缀而已。这些古文,蒋介石差不多已经嚼烂了,他是抱着“学真本领”、“求实用知识”的目的入这廖:学校的,再加巳当时在凤麓学堂的还有许多热血青年,如周日宣、陈泉卿、俞镇臣等,他们对校务也很有意见,于是,蒋介石和大家凑在一起拟了个提纲,然后自为代表,去向校董谈判,要求改革讲授新学。
蒋介石大模大样走到校董林某面前,先深深一躬,然后挺起胸脯滔滔地演说起来,他列举各地洋学堂如何重视新科学,再陈述本校的若干弊病,然后提出改良的要求:
1减少老八股课程,增设理化、史地等课; 2减少上课时间,让学生有自学时间; 3请外国留学回来的人讲课,以广见闻;
4放宽校规,不得束缚学生思想,让学生自由交往。
由于蒋介石措辞激烈,情态高昂,气得林校董无言以对,只喊“反了,反了”!第二天,校董们谓蒋介石“煽惑学生,诋毁校务”,以开除其学籍相威胁。蒋介石自知一‘个人的力量弱小,立即联合老师周日宣和一些同学与校方针锋相对,集体向校方抗议,声言如果要处理蒋介石,他们将集体退出学校。林某见这些学生都是佼佼者,而周日宣还是一个院考第一名入庠的大才子、名教员,只好臼认晦气,不了了之。
这场风潮很快过去了,蒋介石却不愿再在凤麓学堂待下去了。学年还未结束,他就带了妻子回到溪口老家丰镐房。
【点评】蒋介石要闹事却很有策略,很注意利用众人的力量。巧用他人之力,是蒋介石处人经的重要内容,而利用众人联合的力量扳倒对手,又是其中的一个创造性运用。古话说“众怒难犯”、“法不责众”,蒋介石的此一处人方法在与自己一方势力强大的斗争中很有效力,也是他克敌制胜的妙计。
1904年,蒋母王采玉打发儿子送走媳妇去奉化入学后,又忙了几天,丰镐房清冷下来了,只有小女儿瑞莲随侍身边,晨昏在观音神龛前上香礼拜,祈求保佑儿子平安。
事有凑巧,祸从天降。在一个秋雨霏霏的日子,王采玉正坐在佛堂里念经,忽见村里管收赋税的庄书带着账房到丰镐房收钱粮。蒋母以为他们搞错了,因为她家30亩田的钱粮早已交上。
原来这是庄书故意唆使乡里地头蛇加码摊派下来的。来人是个“愣头青
”,见寡妇说话口气这样硬,便一唬二诈起来:“阿拉我们是奉命差遣,有话向上头说去。不缴,拆你的屋!”
蒋母气极,急遣人到奉化城里把儿子叫回来,如此这般地把始末根由述说一通,未了还说:“阿元,他们是欺我们孤儿寡母,有意开榫作弄,馒头不熟蒸争口气,你得去评评理。”
蒋介石本来就是血性之人,哪受过人家如此欺侮?过去有母亲拦阻,他稍收敛一些,今天蒋母放口,禁不住“呼”地窜出丰镐房老屋,跑到庄书家里,指着他的鼻子就骂:“你们这些贪官污吏,专刮民脂民膏,今天竟欺侮到我头上来了!难道我蒋介石这么好摆布吗?你有种跟我到县城评理去!”
蒋介石原以为这些人欺弱怕强。殊不知地头蛇哪有这么容易对付?何况官官柏护,他们同县衙还不是一鼻孔出气的?他们只举手动了一动火签,就轻而易举地把喝过12年墨水的蒋介石传到县衙里去,以“刁民抗粮”究治。
这个消息报到岩头,把蒋介石的媳妇毛福梅吓了个半死。她哭求父亲毛鼎和设法相救。毛鼎和觉得女婿的行动不免幼稚可叹,认为应该委曲求全,忍让一下,未必会落到这个地步,何况抗庭拒税乃小人所为,一个乡绅,人微言轻出面交涉未免有失面子。本想不管,无奈女儿终日以泪洗脸,茶饭无思,看在爱女份上,他只好托人作保,补缴钱粮,花了许多冤枉钱,才把蒋介石从牢房里保释出来。
这场官司结束后,毛福梅第一次尝到了人世险恶、官场腐败的滋味,开始为丈夫的处境和命运担忧起来。后来当蒋介石决定去日本留学时,她倒是采取了赞成的态度。
蒋介石母子心中对清政府不满的种子,就是这时种下的。蒋母把这当作奇耻大辱,一直耿耿于怀。蒋介石的认识更深一层,他感到腐败的清政府鱼肉人民,眼见土豪劣绅横行不法之恶。这世道如不给他翻个个儿,哪有出头之日?当他回到学堂之后,一气之下,一刀把脑后那条拖了18年、又粗又黑的大辫子割去,装在一个大信封里,托友人寄到家里去,以表示自己不屈的决心。P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