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孟宪杰编著的《生命里的村庄孟宪杰文集》文笔洗练质朴、平实委婉,沉郁顿挫处,颇有老杜之风,而先生文中所隐含着的慈悲,让人愀然动容、掩卷长思。透过文字,你也会发现,在困顿与黑暗中,你、我与先生,一直并肩前行。
|
內容簡介: |
有人作文一生,有人种地一生,有人做官一生。然而,集“种地、作 文、
为官”于一身者,不多。孟宪杰编著的《生命里的村庄孟宪杰文集》以 小说笔法创作散文,实在是创新!秉承了韩
退之“文以载道、不平则呜”之创作传统,非心怀慈悲大爱者,孰能? 那盏灯还亮着,美文还会有的。
《生命里的村庄孟宪杰文集》作者农民情结之深。实实罕见!字里行 间洋溢着仁爱、正气!有唐宋 美文之风味,耐读。
|
目錄:
|
逝去的老屋
生命里的村庄
小巷悠悠
胡同深处
娘啊,娘
心结
老拐
村子
灵芝
工咏先生
心依晋中
情系吉东
广场独语
三下周村
生产队里的激情岁月
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王根生和他的铜城梦
茅屋日月
坚守
享受孤独
跋
|
內容試閱:
|
老屋坐北朝南,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屋顶的茅草,已被岁月的风雨
吞噬,土坯墙,坑坑洼洼,千疮百孔,基脚虽是砖石,但经不住日涤月蚀 , 也已筋骨裸露,残缺不全了。每当夕阳西下,暮鸦归巢,老屋屹立在黄昏
中,活脱一首旧日挽歌,一幅白云苍狗的老照片。 老屋联系着爷爷。对爷爷的印象有点儿模糊,只记得他是个干巴瘦
老头儿,经常背着手,在小院里走来走去。大概他不识字,老屋是他最得 意的作品。在院子里散步,眼睛常常往上瞄,一旦发现鸟雀落在屋顶、寻
觅食物,立时眼睛一亮,挥手掷石而去。 老屋还联系着爷爷的爷爷。听父亲说。高祖是清道光年间从河北枣
强县漂泊过来的。当时一根扁担两个筐,挑着全部家当,走呀走,走呀走 。 最后落脚这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垒起一个窝,先是一间茅屋.而后是
两问。传到爷爷手里,又翻盖成三间。 打我记事,就晓得家里有一种习惯:每当麦收,总要把麦秆刷出来。
每隔两年,用麦糠和泥,把屋泥一遍;每隔五年,用麦秆将屋顶铺一层。 不 管雨下得多大,风刮得多狂,屋在风雨中屹立,保持了家庭的宁静和温
馨。特别是夏日,阴云密布、大雨如注的时候,我们透过窗上的玻璃,看 到 树木在风雨中摇曳;北风凛冽、大雪纷飞的寒冬,我们围坐在暖融融的火
炉旁,更加体会到老屋的价值。爷爷说得对:没有屋哪有家。 随着人口增加,屋越来越挤。爷爷有一个宏伟的理想——有生之年.
再把屋翻新一次,由三间加到五间。爷爷把他的想法讲给我们听,大家当 然高兴,爷爷描绘新屋的样子,那么高大、气派,令人向往。美好的向往 调
动了一家人的积极性,为了把屋盖起来,大家节衣缩食,一分一分地积 攒。爷爷一个鸡蛋也舍不得吃,让奶奶拿到集上卖。今年买架权.明年买
架梁,四五年的努力,眼看盖屋的材料备齐了。瞅着堆得高高的木料.爷 爷不断地比划、计算着,仿佛看到了即将矗立的大屋。每有烦事相加或家
人惹生气的时候,他独自一人蹲在木料前,一会儿,愁容就消失了,美丽 的憧憬化解了老人的烦闷,美好的梦凝聚了一家人的心。那几年,日子过
得特别顺心。马上要住新屋了,新的向往给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欣。 谁知,就在即将开槽挖基的时候,日本人进村了。就是那么一班头戴
钢盔的兵,凭着寒光闪闪的刺刀,把整个村子的人镇住了。为了防御.他 们要在村中间修炮楼,所需屋料,当然要“取之于民”。而我们家现成木
料,自然首先被看中。在雪亮的刺刀下,一根根木料从家里搬走了。 爷爷悲愤交加,常常在堆积木料的地方转,一圈又一圈。突如其来的
遭遇,让他难以接受。木料用到炮楼上,再也回不来了。宏伟计划化为泡 影,怎么对得起节衣缩食的家人,怎么尽到一家之长的责任。老头子在痛
苦中思索,从夜不能寐到食不能进,积愤成疾。弥留之际,断断续续地对 爹说:“一家人省吃俭用,让他们抢了,我对不住你们……”爷爷带着无 比
的怨恨和遗憾离开了我们。 P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