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通过对莱辛生活及创作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研究者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女性的处境、女性的身份、女性的自我意识等。莱辛始终强调女性必须担当其自身的责任,而不是依靠他人的力量来改善自身的处境,这对于女性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
內容簡介: |
本书将英国著名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莱辛置于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运动发生、发展的背景中进行研究,以女性主义批评、文化研究和叙事学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以莱辛不同阶段的四部小说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剖析莱辛如何呈现个人内心生活的复杂、困惑和彷徨,考察了莱辛的女权主义思想以及莱辛与部分女权主义者的分歧。
|
關於作者: |
胡勤,重庆人,贵州大学外语学院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曾在美国布朗戴斯大学研修英美文学、妇女研究。
|
目錄:
|
绪 论
一、 国外莱辛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二、 莱辛小说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
三、 本书内容简介
第一章 自由不羁的心灵——多丽丝?莱辛生活与创作
一、 孤独的“流亡者”
二、 共产主义的影响
三、 走向苏菲主义
四、 双重的边缘身份
五、 迷人的莱辛:创作概述
第二章 越界的焦虑:《野草在歌唱》
一、 玛丽的主人意识
二、 情感的复苏
三、 欲望与焦虑
四、 摩西斯的颠覆性
五、 白人社会的自卫
第三章 精神与艺术的突围:《金色笔记》的实验性
一、 对《金色笔记》迥然相异的评价
二、 苦恼的女性艺术家
三、 “自由女性”:乌托邦的破产
四、 突围:女性的自我命名
五、 《金色笔记》小说形式的实验性
第四章 难以走出的困境:《黑暗前的夏天》
一、 女人出走: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二、 挫败的旅程:无所不在的母职
三、 镜中人——欲望的对象
四、 寻找失落的自我
第五章 弥合分裂的文明:《三四五区间的联姻》
一、 小说的神话性与区域的设置
二、 痛苦的融合进程
三、 改写乌托邦叙事
四、 理性的叙事者
五、 古朴的艺术特点
结 语
一、 女性文化与男性文化应该对抗吗?
二、 莱辛小说特点
三、莱辛的贡献
参考文献
附录:多丽丝?莱辛年表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