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80.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80.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58.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74.0
編輯推薦:
《中国海权战略参照体系》获暨南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项目“华侨华人与中外关系”项目资助
2010年广东省教育厅重大攻关课题:南海开发与广东海洋经济建设(10GZXM84002)阶段成果
2006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海上地缘安全战略研究(06CGJ011)研究成果
內容簡介:
中国海权问题不局限于当今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南海问题”、“钓鱼岛主权归属与东海划界问题”、“海上战略通道问题”。中国海权关乎中国整体战略发展的国际空间,是一个应当纳入“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统筹的重大战略问题。近代历史的经验教训、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对抗性”思维模式、海域周边的地缘战略竞争对手、“陆基”条件与海洋战略的关系,以及海权对宏观国际战略环境的影响都是研究中国海权不可忽视的战略参照体系。
關於作者:
鞠海龙,男,1973年生,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法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现为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先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南海战略研究基地”执行主任,中国南海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海权、海域周边地缘战略及南海问题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广东省重大攻关课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重大重点课题及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研究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论著50余篇。代表作有《中国海上地缘安全论》、《亚洲海权地缘格局论》、《中国海权战略》、《“本土安全”思想对中国近代海疆安全战略的影响》、《美国奥巴马政府南海政策》、《论中国和平维护南海权益的国际环境》、The
Constructive Power for Peace and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Area; A
Chinese Perspect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ea Power等。
目錄 :
引论
一 探寻中国海权的思维起点
二 中国海权的纵向粗线条
三 理解中国海权的多维视角
第一章 攻与防的历史辩证
一 从海岸防御到海上防御
二 以防御为最高宗旨的海军战略
三 单纯防御的战略盲点
四 历史给后人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军事地缘战略参照系
一 分层次的军事地缘战略
二 陆海并举的军事地缘分析
三 指向全球海权的海上威力
四 传统海权的“对抗性”思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权战略的内在指标
一 海权的经济利益辨析
二 海洋通道安全的战略意义
三 整体发展战略视角下的中国海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海权的外部环境
一 转换中的亚洲海权地缘格局
二 海洋霸权的强大压力
三 复杂的周边战略环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近海安全的战略假想敌
一 对手徘徊于海陆之间的历史
二 复杂而坚定的海权内动力
三 多层次、立体化的战略实力
四 近海安全必须承载的战略压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远洋海权的战略竞争者
一 远洋进攻型海军的发展轨迹
二 稳西南、东挺进的海权地缘战略
三 扎实而稳健的可持续力
四 日趋协调的外部战略环境
五 远洋安全面临的战略挑战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海权地缘战略分水岭
一 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二 宏观扫描与微观情怀
三 复杂而非常态的对立关系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海权战略环境的内圈层
一 影响海权环境的南海问题
二 南海地区事务的发展
三 纠结于南海争端的伪命题
四南海争端的未来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海陆双基的综合分析
內容試閱 :
二 以防御为最高宗旨的海军战略
就晚清海防而言,海军是海防战略得以实施的基础。海防战略是指导海军力量发挥战略效能的总方针。从战略层级考察,海军战略从属于海防战略。按照清王朝的海防战略总体规划,单纯的战略防御是其海防战略的典型特征。由于单纯防御的战略禁锢,晚清海军自建设到成军,再到甲午海战全军覆没总体上一直执行的是守势战略。
以本土防御为核心目标的海防战略必然强调海军的防守作用。根据海权论创始人马汉的理论,海军守势战略往往导致指挥的互不统属,而且越是倾向于本土防御的战略,海军就越会面临被分割的命运。尽管晚清海军的建制并没有成为马汉研究海军战略的范例,但是晚清海军自初创至覆灭,一直没有统一调度、协同指挥的状况却典型地印证了马汉的理论。
中法战争前,晚清政府共建成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舰队和若干地方海军,总共拥有战舰约50艘。除了北洋海军统管渤海湾周边各省海军外,清政府沿海各省基本上都有一支相互独立的海军。这种尽管力量弱小,但是仍在沿海各省分散配置,而不是采取集中的战略,运用海军机动性进行战略性协同防御的做法,典型地体现了防御战略对海军守势战略的影响。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加强海军建设。然而,战争陆胜洋败的教训和大规模建设海军的决心并没有推动晚清海军建设按照整体海防需要有计划、有系统地展开。掌握海防建设实权的淮军首领李鸿章,将大部分款项都用于北洋海军的建设方面。历史数据显示,截至1888年被一度誉为远东最强海军的北洋海军成军之时,南洋海军只有5艘2000吨左右的钢胁或铁胁巡洋舰、炮舰,3艘1000吨左右的木质兵轮;广东海军则只有3艘小型巡洋舰。考虑到晚清海防执行的是三洋布防、各司其职的防御政策,海防建设的过分差异本质上体现了清政府重视京畿防御、轻视国家其他部分领土防御的极端保守的守势战略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