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知宋·宋代之货币
》
售價:NT$
340.0
《
爱的7种对话:建立持续一生的亲密关系 (加)苏·约翰逊
》
售價:NT$
345.0
《
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史研究
》
售價:NT$
500.0
《
废奴
》
售價:NT$
350.0
《
有法与无法:清代的州县制度及其运作 最新修订版
》
售價:NT$
640.0
《
重启春光
》
售價:NT$
214.0
《
“玉”见中国:玉器文化与中华文明(追寻玉出山河的前世今生,饱览中国万年玉文化的史诗画卷)
》
售價:NT$
690.0
|
編輯推薦: |
首部揭露毛岸英赴朝参战前后内幕,他的妻子刘思齐作序
中朝领导人评说毛岸英:
(1)中国领导人周恩来、彭德怀、江泽民、赵南起深情评说
(2)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朴正爱、金永南深情评说
|
內容簡介: |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岸英离开我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五十年来,“毛岸英”这三个字镌刻在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心中而永不褪色,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和鼓励。我看过许多研究和褒扬毛岸英的著作,但专门介绍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的书,这还是第一本。这本书仿佛带我走过一条长长的时空隧道,又把我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作者曾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工作过,多次为毛岸英烈士扫墓。他凭着对毛岸英的一种情感、对历史的一份责任,通过在朝鲜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采访了不少志愿军老战士,搜集并研究了大量的相关史料,费时数载,终于完成了这部纪实文学,其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这本书从一九五○年秋中央决策出兵,写到一九五九年春我去朝鲜扫墓,其中重点写了毛岸英赴朝前后一个多月的活动。尽管时间跨度不大,但作者以纪实的笔法,从一个侧面再现了朝鲜战场上毛岸英的真实生活,其中也适当夹叙了毛岸英赴朝前各个历史时期的生平事迹。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其中有些故事鲜为人知,的确是一本歌颂先烈、教育后人的好书。
岸英在朝鲜大地上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三十四天,我作为他的妻子,当时根本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两年后的一九五三年初,才知道他去了朝鲜前线,对于岸英赴朝参战前后的生活与战斗我知之甚少。作者在书中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一切,故事生动,发人深思,催人泪下,我被书中的诸多情节所吸引、所感动、所振奋。看完这个书稿,不禁使我想起半个世纪前那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想起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想起为保卫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数十万志愿军烈士。朝鲜的同志曾对我说:“朝鲜的山山水水遍染着志愿军烈士们的鲜血!”
岸英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当美帝国主义侵略军占领朝鲜半岛、威胁中国安全时,岸英主动请缨去朝鲜参战,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志愿军。据说,岸英被安排在志愿军总部工作也不是他本人的意愿,他想到部队带兵打仗亲手消灭敌人,为此还托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帮他向彭老总说情。
岸英是一个勤学好问、刻苦自励的人。他去朝鲜时带了很多书,彭总的秘书张养吾说他是搬着书山上战场来了!岸英利用防空时间,在敌机翅膀底下阅读了大量的美军资料,为彭德怀司令员制定作战方案提供了不少帮助。
岸英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他从不以伟人之子自居,时刻视自己为普通一兵,以至同车入朝的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长任荣同志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地方干部;按当时规定团职干部应该吃小灶,他却和大伙儿一起在食堂吃大锅饭,吃粗粮;他工作积极主动,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当敌机轰炸志司驻地大榆洞时,他还在作战室处理工作……
在怀念岸英的同时,我不能不怀念伟大的父亲毛泽东。岸英殉国的消息传来后,父亲忍受了老年丧子的巨大悲痛,一边一刻不停地处理国家大事,一边以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先是隐瞒我,后是安慰我和劝导我,显示出一份深不见底的亲情和作为领袖所特有的坚强自制力与巍然屹立的卓绝风范。失去亲人后我曾一度陷入绝望境地,正是在他老人家特别的关爱下,我才又鼓起了生活的风帆。
岸英在朝鲜的三十四天,是我和他永诀的三十四天,也是他一生中最不平凡的三十四天。手捧书稿,我仿佛看到了岸英一身戎装,在枪林弹雨中从容执行任务时的堂堂然、巍巍然、凛凛然的高大身影,感到有一股热流涌遍全身,顿时由失去亲人的深沉的悲痛中升腾起一种强烈的必须向岸英学习的决心!
希望所有感怀先烈珍惜今天的人,都来读一读这本书,它不仅给人留下不尽的回忆,使人感到震撼心灵的悲壮,而且也给人以力量。这本书的出版,可以说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将激励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民在风云变幻中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读罢书稿,有感而发,是为序。
|
關於作者: |
武立金:笔名苏北,生于“兵家必争之地”徐州。天津市第十届和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传记文学会会员、邳州文化研究会顾问、中央电视台特邀嘉宾。曾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工作过,获有金日成颁发的军功章一枚。创作长篇纪实文学有《毛泽东遇险实录》、《周恩来遇险实录》、《险难中的刘少奇》、《险难中的邓小平》、《红墙第一家》等。所著作品有的被列入畅销书排行榜,有的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有的被多家报刊和电台连载或连播,有的被外国出版社译成外文版本。
|
目錄:
|
目录
引子
第一章火烧鸭绿江
毛泽东:这场战争将如何发展,需要严密注视,应作好战局恶化的准备
毛岸英:看来,美国佬真要插手朝鲜半岛和我国台湾的问题
雷英夫:我们发现美军有从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的可能
金日成: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毛泽东:邻家着火了,岂能安之若素!
毛泽东:彭老总,我谢谢你,中国人民谢谢你,你是临危受命啊!
第二章参加志愿军
彭德怀:你在工厂当副书记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去参加志愿军呢!
毛泽东:老彭啊,我看你就收下他吧,我替岸英求个情!
毛泽东:那就让岸英去吧,我通知他
帅孟奇:你要去朝鲜打仗,我不同意!
彭德怀:这次率兵出征,不管有什么困难,我们必须打好这一仗!
张养吾:彭总,我看你会成为打败美国军队的第一人
彭德怀:苏联不出动空军,我志愿军还是应该入朝作战
毛岸英:明天我要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出差,所以急急忙忙赶来告
诉你
第三章神秘的旅伴
金日成:欢迎彭德怀同志,欢迎中国人民志愿军,我可是久仰您的大名呀!
任荣:我知道了,你的父亲是毛主席!
冯志友:这个年轻人是从延安洞来的,又姓毛,难道他是毛主席的儿子?
第四章勇敢的小卒
郭洪光:这哪里是在审战俘,简直是在同美国兵交朋友
毛岸英:你这个总司令员,下棋好比打仗,兵马一动,还能悔吗?
毛岸英:美军装备的坦克比较先进,但并没什么了不起,总还是废铁一堆
成普:岸英啊,你怎么能匆匆忙忙提出与彭总相左的意见呢?
梁兴初:我是求之不得,只怕彭总不放你走,下面危险大哟!
高岗:听说毛主席的儿子也在这里,他怎么没来看我呢?
第五章伟大的友谊
朴真真:你爸爸真了不起,肯定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人
张养吾:你这是搬着书山上战场来了!
包洪喜:没啥可学的,我只不过是毛主席的一个普通战士
毛岸英:咱俩节省点用水,让战士每天少下山一次,就减少一分危险
张养吾:岸英,有件事我一直放心不下,就是你的健康问题
毛岸英:等战争结束后,我请大家到北京做客,请你们到天安门合影
第六章血染大榆洞
毛泽东:请你们充分注意机关的安全,千万不可大意
彭德怀:岸英,你快跑出来……听见没有,快跑出来呀!
彭德怀:毛主席把他的儿子托付给我,我怎么向他交代哟!
金日成:中国方面对我们的帮助是巨大的,朝鲜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第七章迟到的噩耗
梁兴初:毛岸英——就是毛主席的那个儿子怎样了?他还来不来咱三十八军?
毛泽东:岸英是个苦孩子,从小没了娘,后来参加战争,没过上几天好日子
王保常:连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都牺牲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怕的!
彭德怀: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但毛岸英做到了
毛泽东:我作为共产党的主席,不派自己的儿子去,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向三立:岸英是毛主席的好儿子,更是党的好儿子!
张文秋:哪有姑爷子跟丈母娘借表的道理,就算我这个当妈的送给你一个纪念物吧!
李银桥:思齐啊,你别哭了,你爸爸的手都冰凉了,他也悲痛难过呀!
第八章洒泪祭英魂
毛泽东: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也应该埋在朝鲜
周恩来:岸英的牺牲,对党,尤其对主席,都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毛泽东:怎能不想呢?他是我的儿子啊!
刘思齐:岸英啊,我看你来了,代表爸爸看你来了!
中朝领导人评说毛岸英
|
內容試閱:
|
一九五〇年六月二十五日,星期日。
就在西方人准备度周末、做礼拜的时候,东方的“晨静之乡”迎来了一个不宁静的黎明。清晨五时,金日成将军领导下的朝鲜人民军被迫向三八线南侧发动了攻击。火光熊熊,炮声隆隆,浓浓的硝烟在雨云的压抑下弥漫不散,在中部山地的峰峦中升腾、蔓延、缠绕,犹如飓风卷起的惊涛骇浪,战争很快覆盖了整个朝鲜半岛。
三八线上的枪声,通过无线电波传向四面八方,也传到了北京;美国对朝鲜内战的反应,也通过无线电波传到了北京。对于这场战争,毛泽东并未感到意外。战争发生在邻国,却关系到我们新生的共和国的安危,关系到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整个阵营的格局。
当是时也,新中国未满周岁,分散在偏远地区的国民党残部和土匪仍有四十万之众,对这些散兵游勇秋风扫落叶般的局部战斗仍在进行。一方面是硝烟未散、烽火频仍;另一方面是兵火之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在这样的情势下,襁褓中的共和国却不得不面临着一场新的战争,而且是一场国际战争。
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作为朝鲜的近邻,中国人懂得这个道理,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懂得这个道理。新生的共和国珍视自己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人民的和平生活,刚刚取得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尤其不能容忍同志加兄弟的邻邦转眼落入美帝国主义的魔爪。正如毛泽东所说:“让敌人压到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面都不利。”战争,已经成为国家安危的惟一出路。于是,一切以人民和国家利益为重的共产党人、一向铁骨铮铮不向列强低头的毛泽东毅然选择了战争。
毛岸英,这个二十八岁的铁血男儿,在祖国的安危系于毫发的关键时刻,以共和国最高领导人长子的身份,主动请缨,慷慨赴义,并且出师未捷便壮烈亦且默默地牺牲。“壮烈”——为国捐躯当然壮烈;而“默默”二字,就比“壮烈”更加令人钦敬、令人扼腕、令人感到心酸!
毛岸英从报名参军到壮烈牺牲,刚好五十天(在朝鲜只有三十四天)。反观当年种种,尤其令人痛惜不已而又叹息不已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儿子牺牲在一场正义战争的战场上,非但尸骨未能还乡,而且我们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也未见任何公开的宣传。我们曾经有那么多的诗篇讴歌“最可爱的人”,曾经为多少活着的英雄和牺牲的烈士树碑立传,而在很长的一个时期,确切地说,也就是烈士的父亲毛泽东在世期间,我们却很少见到宣传毛岸英同志英勇事迹的报道。
多少年来,每念及此,我作为一个老兵,就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冲动——让我们立正,向这位热血报国魂飘天外长期以来几乎默默无闻的英雄庄严敬礼!向共和国的缔造者、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曾经也是永远的领袖、英雄的父亲毛泽东同志庄严敬礼!
毛泽东无愧为伟大的父亲,毛岸英也无愧为英雄的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及其家人(包括刘思齐同志)的贡献应该说是最大的。父子二人都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真正的国际主义者,他们是无私奉献的光辉典范,他们的伟大精神永为后人所传颂,与山河同在,共日月同辉!
伟大的父亲,光荣的儿子!他们的伟大和光荣激励着我。我要以手中这支拙笔,记述当年的风风雨雨,记述英雄的音容笑貌。让我们的后人永远记住:共和国的英雄谱上,有这样一对伟大的父子,有这样一个耀眼的名字——毛岸英。第一章火烧鸭绿江第一章火烧鸭绿江
毛泽东说:出兵朝鲜,对我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到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我提议: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毛泽东:这场战争将如何发展,需要严密注视,应作好战局恶化的准备
初夏的北京,柳绿花红,乱迷人眼。湛蓝的天空点缀几朵白云,徐徐清风送来一丝舒爽。毛泽东走出自己的书房,在丰泽园的甬道上一边散步,一边吟诵着他一年前写的一首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没走几步,值班卫士追了上来,在他身后轻声说:“主席,总理的电话。”毛泽东倏忽转身,大步奔回自己的办公室。
周恩来总理的电话内容是:朝鲜战争。
对朝鲜半岛发生的那场局部战争最先作出反应的是美国。
六月二十七日,在战争爆发的第三天,美国政府就运转了它的战争机器,派出海军和空军入侵朝鲜领海、领空,进攻朝鲜人民军,对北方城市狂轰滥炸。同时命令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侵占中国领土台湾,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既定部署。接着又命令美国陆军在朝鲜参战,从此,美军的坦克碾碎了朝鲜大地。
美国把我国台湾和朝鲜半岛这两个毫不相干的地区扯在一起,同时采取严重的军事步骤,公然干涉中朝两国的内部事务,显然有其战略上的考虑。冷战开始以来,野心勃勃的美国一直把这两个地区视为在远东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桥头堡,尤其是把中国的宝岛台湾当作自己“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美国总统杜鲁门公然宣称:“对韩国的攻击已无可怀疑地说明,共产主义已不限于使用颠覆手段来征服独立国家,现在要用武装入侵和战争手段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共产党占领台湾,就会对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和在这一地区履行合法而必要职责的美国部队构成直接威胁。”
美国政府不顾台湾的地位已为《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日本投降后的现状所肯定的事实,无理制造“台湾地位未定论”,企图阻止中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
毛泽东在六月二十八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庄严宣告:“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毛泽东还一针见血地指出,“杜鲁门在今年一月五日还声明说美国不干涉台湾,现在他自己证明了那是假的,并且同时撕毁了美国关于不干涉中国内政的一切国际协议。”
七月上旬,北京中南海。
毛泽东的新居菊香书屋东厢房烟雾缭绕,宽大的书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用毛泽东自己的话说,当年他用这些文房四宝打败了国民党四大家族。此时的毛泽东正衔烟而立,默默注视着窗外的茫茫夜色,伟岸的身躯一动不动,如山停岳峙。面对风云诡谲的世界局势,原准备脱掉军装的毛泽东又在思考着一个新的军事课题。
天将五更,月移星稀,中南海的多处灯光都已熄灭了,惟独丰泽园的灯光还亮着,常常是亮到东方红、太阳升的时候。长期的战争生活,使毛泽东养成了夜晚工作、白天休息的习惯。这固然是毛泽东个人的生活习惯,但也无意中帮了身边工作人员一个忙——他夜间审批的文件,可以交给别人白天去处理,犹如倒班的流水作业,时间差带来了高效率。正像毛泽东自己所说,他一个人改变了生活习惯,能够换来别人工作的方便。
美国干预朝鲜内战的行为本身已经侵犯了主权国家的权利,而更让所有中国人愤怒不已的是,美国干预朝鲜内战的第一反应居然是针对中国。就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的同时,毛泽东、周恩来等开国领袖们正在密切关注时局的变化,连日来不断与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研究我国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的局势。
周恩来和聂荣臻正襟危坐,注视着沉思中的毛泽东。毛泽东手里的香烟冒出蓝色烟雾,缭绕不绝。他弹一弹烟灰,踱到地图前,看着地图右上方战火犹酣的朝鲜半岛和半岛中部长约二百五十公里的三八线,若有所思地说:“孙武子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场战争将如何发展,需要严密注视,应作好战局恶化的准备。”
“麦克阿瑟是个战争狂,一闻到硝烟味中枢神经就兴奋,有人说他是中了战争的梅毒。这个亡命徒积极主张发动侵朝战争,已命令驻日陆军第八集团军沃尔顿?沃克中将入朝指挥作战。这个沃克据说是得克萨斯州人,性烈好斗,外号叫斗牛犬。”总参代总长聂荣臻介绍道。
“不能小看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下去会很快威胁到我国的安全和远东的和平,还可能引起世界大战。”毛泽东以他那军事家的机敏,预感到朝鲜战争有升级扩大的可能,他告诉周恩来,“应该立即召开军委会,研究加强我东北边防问题,以作未雨绸缪之计,包括研究安排部队调动问题,建立指挥机构以及后勤保障问题。”
“美国杜鲁门总统下令出兵台湾海峡,又称台湾地位未定,这无异于向我下了宣战书,迫我必须应战。”周恩来面带忧色说,“四野作为军委的战略预备队入关南下后,东北地区只留下一个四十二军搞经济建设,兵力十分空虚,可以说那里是有边无防啊!”
东北布兵较少,并非军委主席毛泽东的疏忽。当时他主要考虑到北边有坚强的后盾苏联老大哥,南边有兄弟邻邦朝鲜,两国与我们的关系很好,都是一家人,在那里不需要放太多的部队,因此就把四野的主力调到南方去了,为下一步解放台湾作准备。
沉默半晌,毛泽东又点燃一支烟,询问道:“恩来之意,是否是说暂缓解放台湾,移兵北上,为朝鲜局势突变作准备?”
周恩来点点头:“一旦朝鲜战局逆转,我无后备军,便会措手不及。为了保卫国防,保卫家门,总参正在考虑派得力的部队加强东北边防。”
“你们总参打算用哪个部队呀?”毛泽东问聂荣臻。
“作战部研究了几次,考虑用原四野的十三兵团,即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和驻防东北的四十二军。”
“为什么考虑用十三兵团的部队呢?”
“因为这几支部队东北人多,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打过仗,对东北地理情况熟悉,对与东北相似的寒冷气候也完全能够适应……”
“嗯,这个想法好,调四野过去是对的。”毛泽东吮着嘴唇,然后问,“炮兵呢?”
“准备用佳木斯的炮一师,河南的炮二师,安东的炮八师。”
毛泽东微微颔首说:“战争一旦爆发,很难预料发展到什么程度,什么规模。要立即调整战略重心,抽调部队保卫边防,准备防止东北边境出现的危机情况。一个是调兵,一个是选将,你们要好好研究一个方案。”
“这支部队可以叫东北边防军。”周恩来说,“我与朱老总、林总、罗荣桓同志研究,建议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肖劲光为副司令员,肖华为副政治委员,李聚奎为后勤司令。调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任第十三兵团司令员。”
“那好啊!你们还要考虑一下第二线的兵力问题,作好打大仗的准备,作好进行一场空前军事斗争的准备。要有备无患,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用而无备啊!”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能站在时局的高处,走在事件的前端。毛泽东高瞻远瞩,巧夺先机于对方,迅速果断地组建东北边防军并屯兵于鸭绿江畔,为我国后来的出兵援朝争取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毛岸英:看来,美国佬真要插手朝鲜半岛和我国台湾的问题
北国刚刚进入绿肥红瘦、草长莺飞的时节,湘江之滨的湖南省会长沙已是烈日当头、一片葱茏葳蕤的盛夏景象了。
尽管太阳已经落山,但溽暑炙人的余威犹在,三湘大地热气蒸腾,晚霞的氤氲好像在燃烧。素有“火炉”之称的古城长沙,整座城市宛似被罩在蒸笼里。苍茫的暮色中,汽笛一声长鸣,一列满载乘客的特别快车在长沙车站起动了。车过浏阳河大桥,速度逐渐加快,犹如一条摇头摆尾的巨龙,喘息着冲出三湘大地,向北方、向江汉平原、向祖国的首都北京疾驶。
软卧车厢里,有一位身材颀长、相貌英俊的青年男子凭窗而坐。他望着远处闪烁跳跃的万家灯火,望着渐渐远去的故乡热土,依依情思涌上心头,俊朗的脸上满是凝重的离愁。这个年轻人就是时任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的秘书兼翻译——毛岸英。
毛岸英,谱名毛远仁,曾用名杨永福,为杨开慧所生,是毛泽东的长子,一九二二年十月二十四日生于湖南长沙。毛岸英出生时,正值中共在湖南建党初期,又因毛家住在小吴门外清水塘岸边,所以毛泽东给英俊可爱的头生儿子起了这样一个响亮好听而又寓意深刻的名字。
列车驶出市区,窗外明灭闪烁的灯火逐渐隐去。毛岸英的双眸从车窗移到车内。孤寂漫长的旅行,最容易引发人的缱绻情思,离京一个多月了,毛岸英此时想起了自己新婚不久的妻子,刘思齐端庄文静的倩影浮现在眼前——
“岸英,这回去南方出差,你可要照顾好自己哟!”这次离京南下前,刘思齐一边给毛岸英打点行装,一边不无遗憾地说,“你见到了外婆,一定要代我向她老人家问好。这次我不能去看望她,请她原谅。要不是还在上学,我和你一块去拜见老人家该有多好啊!”
毛岸英赶紧劝慰道:“外婆是个通情达理的人,知道你上学走不开,不会怪罪你的。等你完成了学业,咱们再一起去看望她老人家。”
毛岸英这次南下是公私兼顾,他随苏联代表团来到武汉,给李克农当了几天翻译后便匆匆赶往长沙探亲。在湖南省委招待所住了一夜,这位“少年舍家游,思乡昼夜起”的青年游子吃完早饭便迫不及待地来到学宫街外祖母家。
毛岸英的突然出现,使望穿秋水的外祖母悲喜交集,舅父舅母也兴奋得涕泪俱下。岸英一把抱住外祖母,孩子似地撒起娇来,用当地土语喃喃:“外婆,外婆,我好想你啊!”接着又抱住外祖母的胳膊失声痛哭,“妈妈,妈妈,你好苦哇……”
外祖母从岸英那英俊秀气的脸上,依稀辨出亡女杨开慧的倩影,不禁一阵感叹唏嘘,她抚摸着岸英的脑袋说:“让孩子哭几声妈妈吧!”
五月二十五日(农历四月初九),是外祖母向振熙老太太的八十寿辰。这一天,毛岸英遵照父亲的嘱托,在杨家举办了一个小型庆祝会。他首先对各位来宾表达谢意,接着宣读了毛泽东和江青写来的贺信:
向老太太尊鉴:
欣逢老太太八十大寿,因令小儿岸英回湘致敬,并奉人参、鹿茸、衣料等微物以表祝贺之忱,尚祈笑纳为幸。
敬颂康吉!
毛泽东
江青
一九五○年四月十三日
向老太太一边听着一边频频点头表示高兴,并对岸英说:“别看你爸爸是个大人物,他也有赤子之心。唉,要是你妈妈还健在,那该多好呀!”
毛岸英念念不忘二十年前死在敌人屠刀下的母亲,外祖母的一句话,又加重了他的思母情怀。在舅舅、舅妈的陪同下,毛岸英来到板仓给母亲扫墓。他在“毛母杨开慧墓”的石碑前扑地跪倒,泣不成声地哭道:“妈妈,儿子回来了,真的回来了!妈妈,我是岸英呀,岸青也会来看妈妈的。可是,妈妈,我没有把岸龙看好……”
除了看望外婆、祭扫生母之墓以外,毛岸英这次回湘还有一个使命——专程到韶山看望那里的父老乡亲们。
韶山是父亲的诞生之地。二十五年前,父母曾经带着三岁的毛岸英、抱着出生不久的弟弟回到故里小住。当时年幼,如今回想起来已记不清老家是个啥样子了。毛岸英为了加深对乡情的感受,特意在毛氏祠堂的门板上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他就踏着晨露去瞻仰祖父的旧居上屋场,在父辈住过的房间里流连、沉思,总是舍不得离开。
临行前,父亲特意叮嘱他,一定要到大坪乡唐家圫看望祖母的娘家人。文运昌、文南松等老人在棠佳阁正厅摆开酒席,热情款待远道而来的毛岸英,他们举杯祝祷:“岸英,你是祖母的娘家亲,常言道: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岸英贤侄的到来,我等生平难得,来,为毛主席健康长寿干杯!”谦恭懂事的毛岸英没有坐下,一直以晚辈的身份站着向老人们敬酒祝福!
正当毛岸英与乡亲父老互致问候、欢聚一堂时,李克农发来了加急电报,催他赶快回京。六月二十五日,朝鲜爆发了内战,李克农拟秘密访苏,政治上绝对可靠而又精通俄语的毛岸英成为这次密访行动不可或缺的随员。毛岸英接到电报,旋即结束了家乡之行,匆匆北上。
列车平稳而有节奏地向前行进,不时响起通过桥梁的呜呜声。车厢顶棚的电风扇孜孜不倦地摇头晃脑,送来一阵阵沁人心脾的凉风。“长沙沙水水无沙”,毛岸英品尝一口用长沙水泡出的君山毛尖茶,然后仰坐于沙发上,开始翻阅当天的报纸。
“各位旅客,你们好!现在播送重要新闻——”列车播音员清脆而庄严的声音打断了毛岸英的思绪。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六月二十八日严正指出:杜鲁门二十七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美国政府的这种暴力掠夺的行为,并未出乎中国人民的意料,只更增加了中国人民的愤慨,因为中国人民许久以来即不断地揭穿美国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霸占亚洲的全部计划,而杜鲁门这次声明不过将其预定计划公开暴露并付之实施而已。事实上,美国政府指使南朝鲜李承晚傀儡军队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进攻,乃是美国的一个预定步骤,其目的是为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越南和菲律宾制造借口,也正是美帝国主义干涉亚洲事务的进一步行动……
朝鲜内战爆发后,毛岸英一直关注着南北双方的战争态势,更担心着北朝鲜的命运。听完列车上的新闻广播,毛岸英联想到近两天看到的时事报道,不禁心潮起伏,不能自抑。时局的突变使他仿佛又置身于欧洲战场,眼前飘起了烽火硝烟,耳边响起了枪炮轰鸣。他的目光转向窗外,夜色阑珊,除了天幕下隐约可见的山峦轮廓之外,什么也看不清。但是毛岸英却仿佛看见了中南海菊香书屋彻夜不息的灯光,听到了居仁堂里作战参谋们轻捷而匆忙的脚步声……
车轮铿锵声中,毛岸英心中感喟:“唉,爸爸又要忙起来了!”
雷英夫:我们发现美军有从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的可能
北京,中南海。直对着新华门后照壁的就是毛泽东的住地丰泽园。大门上方一个匾额,上书“丰泽园”三个大字,系当年乾隆御笔。康熙年间,此处曾占稻田十亩,其中演耕地一亩三分,是清帝举行演耕礼的地方。因此,与南面飞檐画角玉砌雕梁的瀛台相比,丰泽园的建筑显得古朴敦厚,不尚华丽。园内东侧,有一个很标准的北京老式四合院,康熙题联为:“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靠清净香”,故名“菊香书屋”。院内十分清幽典雅,的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这个四合院的位置,基本处于中南海的正中央。
博览群书的毛泽东非常喜欢他的新居菊香书屋。这个长方形的四合院东西南北四面各有五间房子。北房“紫云轩”过厅东侧,是两个通间,毛泽东安歇起居都在这里。西侧的两间有山墙相隔,靠过厅的一间曾是江青的寝室。西侧的里间与西厢房相通,都是毛泽东藏书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书屋。过厅北门通后院,与中海岸边上的马路仅一墙之隔。
南房“松寿斋”与北房的结构相同。东侧的两间供江青起居,靠近过厅的一间是卧室,再里面是洗漱室。中间的过厅,南门通南院,北门正对紫云轩。西侧的两间,后来就由毛泽东的女儿住了。
东厢房中间的过厅是毛泽东一家人用餐的地方,与过厅相通的北侧两间是毛泽东的办公室。南侧的两间是贮藏室,与过厅不相通,它的门开在东面的夹道内。
西厢房中间的一间也是过厅,门楣挂“菊香书屋”匾额,南侧两间是工作人员的值班室,北侧两间是毛泽东藏书室的一部分。
时值盛夏,强烈的阳光划破树阴,照亮半个院落。从家乡省亲归来的毛岸英走进菊香书屋的东厢房,向父亲汇报了家乡之行的所见所闻,以及韶山、板仓、大坪三处亲人的生活情况。毛泽东看到儿子黑了,瘦了,嗓子哑了,不问便知,他在妈妈的坟前哭得是何等的悲恸!思乡情浓,已经二十四年没有看到家乡山水的毛泽东把所有认识的人都打听一遍,说到动情处,或慨然喟叹,或朗声大笑,从他那聚精会神眉目活跃的生动表情看得出,他很羡慕儿子的这次故乡之行。
毛岸英忽然想起了什么,拿起瘪瘪的空皮包,用手拍了一下说:“爸爸,你让我带去的那些钱没够用,这家给五元,那家给十元,简直像往大海里撒把盐。对了,我临来时冲里有个叫毛贻泉的乡亲找到我,说三十年前你借他一百块大洋未还。当时我已两手空空,只好找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求援,向他借钱还了债。”
毛泽东一边摇着大蒲扇,一边笑吟吟地说:“欠债还钱,理所当然嘛,应该应该!”
“咱们家乡太穷了,有不少人家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听说还有的靠吃野菜度日,甚至用树叶、树皮、树根充饥。”
毛泽东眉头一皱,心情沉重地说:“是啊,整个国家不都是很穷吗?就是因为太穷,人家才来欺负你呀!这不,战争又逼近国门,连咱们的宝岛台湾都驻上美国的军舰了!”
“朝鲜战局会有大的变化吗?”毛岸英急忙问父亲,他还没有脱离军人的气质,对战争有着相当敏锐的嗅觉。
毛泽东对形势的估计并不像金日成和斯大林那样乐观,他面带忧色地说:“美国纠集了十五个国家出兵朝鲜,来者不善。他们的野心太大了,这是乘人之危、趁火打劫。麦克阿瑟是个战争狂人,三八线是缠不住他的腿脚的,他要是越过了三八线,那就是冲着咱们来的哟!”
毛泽东没有见识过这位自诩为“登陆将军”的麦克阿瑟,但是,凭着在战场上打拼二十多年的经验和敏感,他已经把太平洋战争及美利坚合众国的情况摸透了。
毛岸英关切地问:“麦克阿瑟要是打过了三八线,那不是扩大战争了吗?难道他还要打过鸭绿江不成?”
“蒋介石败在共产党手下,他的美国大老板当然不甘心啰!麦克阿瑟是个极端仇视共产主义的家伙,他们这次是打着联合国旗号来的,不同凡响啊!”毛泽东用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一劈说,“没什么了不起!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他们敢派兵侵略,我们就进行反侵略,定叫他有来无回,死无葬身之地。不过,麦克阿瑟是个狂妄之徒,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看起来,我们迟早要和美国人打一仗了……”
“不谈这个啦!”毛泽东向岸英摆摆手,“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组织上已同意你去工厂工作了。不过,你们的部长有个条件,那就是他那里需要你时,你得随叫随到。”
“那好啊,没问题!”毛岸英又说,“不过,美国军队要是越过了三八线,我们国家要是被逼到那个份上,我还想再穿上军装,拿起武器上战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