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忙妈妈的轻松育儿经(2~6岁)

書城自編碼: 197664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育兒/早教育儿百科
作者: 金玲
國際書號(ISBN): 9787512704534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00/129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3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編輯推薦: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好个性的塑造、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这些都需要父母读懂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亲近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放松心情,是忙妈妈轻松育儿的制胜法宝。2~6岁孩子心智成长的关键期
资深儿童教育出版人和大家一起分享育儿经验和方法
树立健康快乐的育儿心态
放松心情,忙妈妈育儿也轻松
內容簡介:
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使妈妈们十分困惑,一边是如此依恋自己的孩子,一边是赖以生存的工作,怎样才能找到育儿和工作的平衡点?有哪些育儿问题是妈妈们必须亲自解决的?本书作者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教育研究工作的职场女性,通过自己多年的育儿经历,并结合生活和专业的角度帮助妈妈们了解2~6岁孩子的心智成长过程,教妈妈们学会如何用好的育儿心态和孩子相处,并顺着孩子的天性,引导其个性发展,轻松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好孩子。
關於作者:
金玲,女,教育学硕士,现任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学前分社社长。多年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和出版工作,资深儿童教育出版人。
目錄
第一篇 忙妈妈的常见苦恼
第一章 不爱睡觉的小精灵
孩子为什么不爱睡觉
让孩子入睡的好建议
让孩子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
沟通出来的良好睡眠习惯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经验分享
给学习睡觉的孩子
第二章 吃饭的斗争
自寻烦恼的妈妈
孩子的胃口不是撑大的
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吃饭
培养吃饭好习惯
体验零食的快乐
经验分享
懒妈妈的爱心早餐
第三章 健康的智慧
爱生病的小孩
面对孩子的感冒发热
培养健壮的孩子
有益的亲子运动
关注儿童性教育
经验分享
预防感冒小常识
第四章 快乐入园
入园的困惑
如厕习惯的培养
孩子爱拖拉
家园要沟通
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经验分享
做尊重孩子的家长
第二篇 忙妈妈也能塑造宝宝好个性
第一章 让孩子勇敢起来
家有胆小郎
胆小不可怕
从胆怯到勇敢
培养孩子的勇气
与孩子分享勇气
经验分享
什么是勇气
第二章 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为什么”
家长的“怎么做”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培养“小小科学家”
经验分享
圣诞老爷爷的礼物
第三章 孩子也有小自尊
幼儿期的逆反
孩子不满的理由
面对孩子的坏脾气
如何处理亲子矛盾
孩子有时也需要发泄
维护自尊的叛逆与任性的赖皮
经验分享
释放孩子的不满情绪
第四章 孩子要自立
逐渐自立的孩子
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鼓励孩子自立成长
从依赖到自立的过渡期
经验分享
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第五章 让孩子越来越自信
可爱的粉色失败者
自信可以后天培养
培养自信的小技巧
适当运用赞赏方法
经验分享
避免孩子的自满情绪
第三篇 忙妈妈如何培养小小社会活动家
第一章 受欢迎的孩子
步入社会的孩子
大胆释放孩子的潜能
与同伴儿一起玩耍
不给孩子“贴标签”
丰富孩子的社交活动
经验分享
孩子都会有对自己不满的时候
第二章 灰尘妈妈的爱
可以和孩子探讨死亡吗
矫情的妈妈们
温柔的负担
信任是和孩子的相处之道
培养孩子有感恩的心
经验分享
宽容不等于没原则
第三章 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
现代家庭父教的缺失
父亲的教育很有艺术
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
经验分享
与孩子一起成长
第四篇 忙妈妈巧帮孩子玩学兼顾
第一章 玩具与孩子的创造性
玩具的价值
任何东西都是孩子的玩具
在玩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
不要轻易破坏孩子的游戏世界
玩玩具也有管理规则
经验分享
培养孩子的低碳意识
第二章 游戏的快乐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游戏就是自由玩耍
有同伴的游戏更快乐
创作也是游戏
经验分享
快乐的实验游戏
第三章 一起阅读的日子
一起阅读的日子
阅读中积累才华
自由放松的阅读
孩子的读图时代
旅行也是一种阅读
经验分享
孩子能不能看电视
第四章 天使的学习热情
识字的“天才”
孩子的绘画梦
孩子也可以喜欢周杰伦
兴趣班的流行
放弃有时也值得
到底该教孩子什么
经验分享
让天使插上翅膀
第五章 为入学准备着
学习习惯要培养
入学需做哪些准备
别为择校而纠结
入学面试放轻松
经验分享
孩子的入学派对
后记
內容試閱
第一章 不爱睡觉的小精灵
孩子为什么不爱睡觉
说到孩子的睡眠,就像吃饭一样,跟天性有点儿关系,有些孩子容易入睡,有些孩子则入睡困难。我常常听周围朋友抱怨,说孩子入睡困难,愁死了。孩子入睡前要拍着睡、摇着睡,要喝着奶睡,要听着故事睡……总之,方法用尽了,结果自己睡着了,孩子的眼睛还睁得大大的。还有的孩子晚睡早醒,到了白天则呼呼大睡,家长也是苦不堪言。
很少有孩子到了规定的时间能够自觉睡着的。据不完全统计,7%~13%的学龄前儿童在入睡或者深层次睡眠方面有困难,50%的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长期面对上床睡觉的各种问题,25%~40%的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至少有过暂时性的睡眠障碍。大多数孩子不会一躺下就安静入睡,入睡困难、睡觉惊醒等睡眠障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确实应该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当然,研究也证实,童年绝大部分的睡眠障碍在没有任何治疗并且没有结果的情况下会自己消失。所以,对受到睡眠影响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来说,有了这些问题并不非得要去看医生,但要自己注意,如何面对相关的问题。
很多家长都会困惑:为什么大人认为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孩子们却不愿意入睡呢?事实上,学龄前儿童对一天的长短是没有感觉的。即使成人解释因为身体要休息,第二天才有精力继续玩儿,但绝大多数孩子依旧很难理解这一点。
曾经有一次,全家出外旅行,因飞机晚点,儿子第一次在机场和飞机上度过了一夜,他认为这是他曾经做过的了不起的事情之一,兴奋不已,并且为此画了一张表格以示纪念。表格上面记下了那天夜里他几点到几点在做什么(他从不认为自己睡着了一会儿)。
儿子常常对我说,要是不用睡觉该多好啊,可以一直玩儿、一直玩儿。现实世界对孩子来说是多么精彩,孩子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睡觉,也不想把时间浪费在睡觉上。大人会对他进行诸如不睡觉第二天会没精神之类的教育,但对孩子来说,这并不是件意义很大的事情,他们就像是精力旺盛的小精灵。不要用“疲劳”来试图说服孩子去睡觉,他们不会理解也不会认同,并且他们越是在疲劳的状态下越会特意表现得亢奋,因为他们总不肯承认自己累了。强迫孩子睡觉是没有意义的,他们也知道应该睡觉,但却睡不着。相反,一些睡眠研究者认为,家长有时通过对美好早晨的描绘来鼓励孩子入睡或者坐在床边说一个充满放松画面的故事都可能收效明显。因为对孩子来说,那种感觉、那种画面,很神奇很放松,他们觉得也许就一眨眼的工夫,清晨就到了,快乐的一天就要开始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孩子对于不睡觉的神奇念想外,还有很多原因容易造成孩子入睡困难。
1. 白天活动不充分,晚上很难乖乖入睡。
白天活动不充分,积蓄在孩子体内的能量没有得到完全释放,如此情况下,到了晚上他们就很难入睡。其实,事实证明,很多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因为课业重、活动量大,到了晚上就会产生疲惫感,自然很快就能入睡。儿子入园后,我坚持让他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走上一段,让他能够舒展、自由地活动,目的就是让其精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2. 喜欢在睡觉前想问题的孩子往往难以入睡。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白天在游戏中一直来不及思考的问题他们有可能会带到床上。
“宝宝,你在想什么呀?”
“我想了好多好多,我在想无穷大呀、宇宙呀、玩具呀、繁体字呀、爸爸妈妈呀,太多了……”
建议家长在睡觉前同孩子进行一些交流。我就很喜欢同儿子在睡前聊天,我们常像一对朋友,聊聊彼此都感兴趣的事情。当然要注意不能选择那些容易让孩子激动、兴奋的话题。放松式的聊天让我们都很开心。当孩子打哈欠、揉眼睛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婉转地提出该结束今天的谈话了,孩子通常会欣然接受。
3. 无法区分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担心噩梦的经历出现。
一些孩子难以入睡是因为偶尔做了令他害怕的梦,由此担心同样的梦会再出现,并产生了害怕心理,即使睡着了也还会时常从睡眠中惊醒。面对这方面的问题,家长可以试着将自己的噩梦经历与孩子分享,帮助他坦然面对梦里那些恐怖的怪物,告诉孩子现实世界并没有这些怪物。事实上,你也许认为,这些怪物有时还有点儿可爱。每当我说出这样的想法时,儿子会觉得既好奇又惊喜。他会接着说:“是呀,我也是这么想的。”
让孩子入睡的好建议
放松身心对孩子入睡是很有帮助的。这里有一些很好的放松建议可以和家长们分享。
1.陪伴者的作用。
对于那些特别想要妈妈陪在身边的孩子,有条件陪孩子的妈妈应一起和孩子学习保持安静,帮助孩子找到内在平衡点从而让他较快入睡。对于陪在身边的大人来说,可能会因为还有很多事要处理,但孩子却迟迟不肯睡,因此感到焦躁不安。所以,要想让孩子尽快入睡,应该和孩子一起学着放松和保持安静。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是能够感受到身边陪伴者的心理状态的,如果陪伴者不能心平气和,身心舒缓,孩子也会焦躁不安而难以入睡。当陪伴者呼吸均匀、身心放松时,孩子也会随之进入梦香。
2.随意的亲子对话。
睡前可以和孩子随意聊聊天。家长要注意,这个时候和孩子的聊天应是一场安静的对话,说话者的语调要宁静而放松,并且要注意倾听,我们往往会听到孩子讲到一些你白天没有听到的事情,对家长来说,这是真正了解到孩子一日生活的好机会,彼此是多么的亲近。但对话结束后需要明确告诉孩子,现在是睡觉时间了,最好不再说话,不再翻来覆去。
3. 有节制的晚安故事。
现在大多数家庭会选择给孩子讲晚安故事帮助他入睡,但重要的前提是要求孩子安静地聆听,故事讲完,要断然拒绝孩子更多的要求。有的家长经不住孩子的纠缠,会一讲再讲,或者听任孩子一会儿说要拿这个玩具,一会儿又说要拿那个东西,甚至是喝水、吃东西。这样下来,孩子会越来越不想睡觉。儿子每天睡觉前,我会征求他的意见,今天听故事吗?想听什么故事?自己赶紧准备好哦。有时为了让他动作快点儿,我会说:“宝宝,还有5分钟时间(上幼儿园以后,我和他约定每天晚上的上床时间是9点),你要抓紧哦,要不然讲故事就没时间了。”他通常会自己着急地自言自语:“快快快,还有5分钟。”然后很快就自己爬上床并找好自己想听的故事书。有时孩子不能遵守安静的原则时,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如果他不合作,我们就会起身走人(不用太严厉,但要明确态度)。
4. 舒适的放松活动。
当孩子到了入睡的时间却睡不着时会去找借口,比如,会让家长讲一个故事或者更多故事。确实,很多家长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其实,我们可以在临睡前和孩子分享那些放松式的故事,这样可以让孩子适当放松,有利于睡眠。大人可以讲一些经典的,孩子比较熟悉的故事,在讲故事的时候要调整好自己的呼吸,用平缓的声音娓娓道来。分享故事的时候家长可以自然地把手放在孩子的身上,一只温暖的、熟悉的手会让孩子辗转反侧的身体渐渐安静下来,会让孩子觉得安全和舒适。孩子开始或许会有些抗拒,但慢慢上身的躁动会转移到腿上,越来越下移,然后渐渐消失,当你感到孩子的手臂、腿脚越来越沉的时候,你就知道他彻底放松并且很快就要睡着了。
5. 入睡前的准备。
合理安排入睡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这个准备工作应该放在孩子真正犯困之前30分钟进行。因为当孩子真正犯困的时候,让他去进行洗漱,他会非常厌烦,并且不配合。但如果提前完成的话,他就会很开心,因为对他来说,还有30分钟或者更久的时间能够自由玩耍。这种心理上的暗示对孩子的入睡也很重要,他会心满意足地在约定的时间内自觉上床睡觉。
让孩子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
孩子已经非常疲劳了,但往往他们自己并不会察觉。作为家长,你需要很了解自己的孩子,很多疲劳的信号家长要能读懂,玩得筋疲力尽的孩子常会大喊大叫,跑来跑去,表现出不安、糟糕的情绪,对每件事情都不满意,即便这样,你要求他上床,他还会很激动地反抗。此时,聪明的家长要做的只是等孩子来到你身边时,表现出亲密的样子,让孩子靠靠,或者你轻拥着他,放下那些教条的洗漱或脱衣的工作,累坏了的孩子立刻像皮球泄了气一样睡着了。另外,家长不要每晚让孩子玩到非常辛苦才去睡觉。帮助孩子养成自己睡眠的生物钟,在合适的时间让孩子入睡是家长重要的责任。
人们常说,一名学龄前儿童睡眠至少需要在9~10小时,但孩子也有晚起或早起类型的,有些家长受“早睡早起身体好”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孩子的睡眠也有如此的要求。其实,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应关注孩子的疲劳规律,寻找最佳的节律,不要将孩子的睡眠时间同别的孩子作比较后得出结论。帮助孩子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睡眠规律,在孩子真正犯困的时候可以让他立即上床睡觉。如果孩子不困,过早上床也会有问题。孩子会因为实在睡不着而在床上磨时间。对他来说,睁着眼睛在黑暗中磨时间并不好过,这种情况下,他还会容易养成一些小毛病,譬如,孩子会觉得全身到处痒而不停地挠,或者因恐惧而不停地吮手指,为打发无聊的时光而咬被子等。
有些家长怕孩子睡眠不够,通常会想方设法让孩子在白天补觉。这样做的害处是,孩子白天没有玩尽兴,能量得不到释放,到了晚上不困,自然又不会很早想睡,如此恶性循环,一家人的生活节奏都随着孩子的这种睡觉时间被打乱。不过,也有一种情况例外,父亲或母亲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很晚回家,孩子在将要睡觉的时候,突然看见爸爸(妈妈)回来,容易变得兴奋,产生想和爸爸(妈妈)玩会儿的念头。长此以往,逐渐形成了晚睡的习惯。尽管是晚睡,但孩子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这种相处,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我想说,关于孩子的睡眠时间,不必过于教条。常有家长让没有睡意的孩子早早上了床,但到了深夜,孩子又会醒来玩一会儿,这种事情第一次处理起来很重要,一定不能让孩子形成不好的习惯。
因此,每个家庭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适当地调整孩子的睡眠时间。比方说,午觉不要睡太久,孩子如果下午睡到五六点,那么晚上9点钟前,孩子肯定是不愿意睡觉的。还有,白天长时间睡觉,也会减少孩子正常的户外活动时间,养成孩子晚上释放精力的习惯,造成他晚睡。通常你会发现那些下午呼呼大睡的孩子,晚上一定很兴奋,这样的孩子晚上很晚都不肯睡。很多父母都不愿意轻易改变孩子的睡眠习惯,但如果是准备入园的孩子,晚上太迟入睡恐怕是不合适的,这时候做父母的需要对孩子的睡眠时间作相应的调整。
儿子到了大班,有时向我抱怨,晚上睡不着,我仔细观察了几次,他常常一个人在床上辗转近1小时才能入睡,他自己为此也有些苦恼。我们商量后,决定推迟他入睡的时间,这让孩子感到精神愉快,上床后入睡的效率也提高了。
沟通出来的良好睡眠习惯
绝大多数孩子入睡前都喜欢依偎着妈妈,这既是对妈妈的依恋,也是孩子对安全感的诉求。甚至到上了小学,还有很多孩子不肯和妈妈分开睡。对于孩子的意愿,很多妈妈会妥协,也有些妈妈为了培养孩子自立能力会坚持分床睡。我觉得这个问题妈妈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决定。事实上,满足孩子撒娇的要求,轻轻地爱抚,温柔地说话,都能极大地促使孩子安心、快速地进入梦乡。
随着孩子的长大,对孩子可以一步一步提出要求。儿子上中班以前会要求我们陪着他入睡。我和他爸爸都是他愿意选择的陪伴对象。偶尔几次我们都不在家,儿子就会很失落,表现为即便有其他人陪伴也无法入睡,总要熬到很晚。对于这种情况,做父母的要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例如事先打电话给他,明确地告诉他爸爸妈妈都有事儿,而他又必须睡觉,所以同他商量解决的办法。如果家长忽视了这样一个沟通细节,那么会有什么后果呢?有主见的孩子会坚持不睡觉,直到爸爸妈妈回来。儿子上中班以后,我和他商量,每天晚上妈妈讲完故事,就自己入睡,可以把门开着,妈妈就在外面。儿子答应可以试试,提了一个要求,要把小灯开着,在第一个晚上成功之后,儿子渐渐有了独自入睡的勇气。之后,他还在床头贴了小奖状,在枕头边放了小闹钟,那里成了他的自由小天地。
很多孩子都不爱睡午觉,儿子也是其中之一。他常常会同我说,在幼儿园他其实没睡着,只不过他不发出声音而已。平时双休日在家,他更是不肯睡午觉,小班的时候,每次双休日睡午觉都要被大人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后来想想没必要去强迫孩子,不肯睡就不睡了吧,所以我也不再勉强他。不过,我同他有约定:如果不睡午觉,晚上就要早点入睡。如果睡了午觉,晚上可以多玩一会儿。有一年除夕,我提前同他商量,除夕夜将会很热闹,如果他想同大人一起看联欢晚会、放鞭炮烟花的话,就得睡午觉养足精神,晚上才可以玩得晚一点儿。他反复考虑这个问题,最终决定睡午觉,因为他不想错过晚上的热闹。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家长需要尽量创造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这将非常有助于孩子的入睡。
家长可以根据季节更替与气候变化,来调整睡眠的环境。冬天家里比较寒冷的话,建议给小孩穿个睡袋,注意不要选择太厚实的那种,否则孩子不宜翻身。到了夏天,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尽管天气炎热,不要对着孩子吹冷风和穿堂风,注意防蚊防虫。天气干燥的时候,可以在卧室内装个小型加湿器。孩子起床后适当地喝点白开水或蜂蜜水,补充水分。天气湿热的时候,让孩子洗个澡入睡,注意水温不要过高。
睡觉前不要让孩子进食含咖啡因或可可脂的饮料、食物,如可乐或者巧克力。此外,应避免让孩子看过长时间的电视节目,它会让孩子的感官超负荷,能量无法得到释放。
入睡时光线应根据孩子的要求进行调节。有的孩子怕黑,可以安置一个小夜灯,在寂静的夜晚可起到镇静的效果。另外,不要把孩子的房门全部关上,留一条缝隙,让孩子有安全感。
尽量让孩子睡一个完整的觉。养成孩子一觉睡到天亮的好习惯对全家人都有好处。一般来说,临睡前小便一次,可以一觉睡到天亮的孩子很多。妈妈不用夜里总是叫醒孩子起来小便。在夏季,出汗多,身体水分容易流失,小便自然更少,在冬季,睡前控制孩子的饮水即可。小孩子偶尔尿床在所难免,有的孩子还会在一段时间内频频尿床,这时妈妈们不用大惊小怪,也不要责怪孩子,即使是小时候夜里尿床多的孩子绝大多数长大了就不会再尿床。



给学习睡觉的孩子
一只晚上不要睡觉的小白羊(摘自《和小白羊一起入睡》)
有只小白羊晚上不要睡觉,和其他小白羊一起过着飘过天空的好日子。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它一点儿都不累。它不要和其他云一样飘去睡觉。它不要和其他同伴抱在一起闭眼睡觉。它最喜欢的却是继续玩,飘过天空找好玩的事做。
“来吧,”较年长的小白羊对它说,“来吧,现在我们要去睡觉了!”
然而小白羊马上变得愤怒了。它愤怒地大喊大叫,直到大人们不再坚持。
“那你就熬夜吧!”它们说道,“我们现在走了,我们累了,要睡觉去了。”
不久天空中只剩下我们的小白羊了。四周非常安静,慢慢地天黑了,因为太阳也消失在大山的背后。但是小白羊不害怕面对黑暗。
“太棒了!”它高兴坏了,“现在整个天空都是我的了!我终于可以整晚做我想做的事了!”
确实是这样的!它可以做它想做的,因为所有年长的小白羊都走了,老月亮太慢了,没法抓住它。它最喜欢慢慢地靠近老月亮,拉扯它的衣角然后用最快的速度躲开。
“等下!”老月亮骂道,“我会抓到你的。”同时做了个有趣的鬼脸,这下小白羊笑翻了。
不久这个游戏也变得没有意思了。小白羊又有了一个新主意,扮云猫玩。半个晚上它都在漫天地找云鼠,它甚至尝试大声地学猫叫。幸好没成功,不然下面的人会怎么想,当他们发现一朵会学猫叫的云时!而且如果不学猫叫这个游戏也就不怎么好玩了。此外,没有其他云小孩可以和云猫玩,一直一个人玩,不久就没意思了。幸运的是我们的小白羊也已经相当累了。夜晚差不多过去了,当我们的小白羊去睡觉的时候,第一缕阳光飘过了天空。它抱着其他的云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真是美妙的一夜!”睡觉的时候它还在想,“我现在要常这么做!人们真的不是要每晚都睡觉的。”
但是没过多久,所有其他的小白羊都醒了。它们现在都睡够了,精神了,要一起活动了。
“来吧!”云宝宝们拉我们的小白羊,“我们去海洋里洗澡!”
然而我们的小白羊转过身,闭上了眼睛。它太累了,没有兴趣去洗澡。
“醒醒!”不一会儿年长的也说道,“有美味的午餐。有你最喜欢的冰激凌!”
这要在平时的话,我们的小白羊肯定马上要两份,舔了起来。但是今天它实在是太累了。
“我还要再睡会儿!”它哼哼道,又闭上了眼睛。
就这样一天过去了。到晚上我们的小白羊才醒来,充满了活力。它高兴地飘去大海见它的朋友们,它们刚洗完澡回来。它们过了非常棒的一天,欢声笑语,和鲸鱼聊天还滑了彩虹。而现在它们都玩够了。它们累了,想要抱在一起睡觉去了。当然,美味的冰激凌也早已吃完了。
这真糟糕!所有的小白羊不久就都睡着了,而我们的小白羊却刚刚睡醒。
整个晚上它一个人飘过天空。猫头鹰在下面叫着,小白羊觉得非常孤单害怕。看来这样也不好,整晚只有它一个人,而因为睡觉错过了白天所有好玩的东西。小白羊现在很伤心。它很生气,睡了整个白天。但是更糟糕的事来了:当第一缕阳光出现在天空时,我们的小白羊又累了。它太累了,以至于又睡着了。又睡了一整天,晚上一个人飘过天空。每天都是这样。我们的小白羊已经变成一个夜晚小白羊了:它现在白天睡觉,晚上飘过天空,变得越来越伤心。这是多么高兴啊,如果晚上可以和其他朋友一起上床睡觉。但是这不再可能了。现在只有在一大早才能安静地睡觉。“我要重新早上起床。到底要怎么办呢?”它问其他的小白羊,当它晚上醒着的时候。但是其他的小白羊只是打哈欠。它们太累了,没法思考。
“说嘛,我要怎么办?”它问月亮。但是月亮也没办法。它并不觉得整晚醒着有多糟糕。另外,它对小白羊第一晚的放肆行为还有些生气。
“一定有办法的。”当太阳一早从山后探出头来时,小白羊对太阳说。太阳确实知道一个办法。
“到这儿来!”太阳说道,“我会帮你的。我会用我的阳光一直让你在白天保持清醒,这样你晚上就可以和其他的小白羊一起睡觉了。现在你知道晚上和所有其他人一起睡觉是件多美妙的事了吧!”
此时小白羊只知道点头,它非常希望太阳可以帮助它。
接下来的一天非常痛苦。我们的小白羊非常劳累地飘过天空。它觉得自己很重,挂在所有的山顶上。它经常落在一些屋顶上,甚至由于疏忽混入了真正的羊群。“咩,咩!”羊叫唤道。它们还没有看到过一只没有眼睛和腿的羊呢——奇怪的家伙!
然而每次当我们的小白羊要睡着的时候,温暖的阳光就来了,这时它鼻子就会发痒,然后就会打喷嚏。

第二章 吃饭的斗争
自寻烦恼的妈妈
孩子的吃饭问题是很多妈妈的心头之痛。很多妈妈在孩子吃饭问题上过于紧张,辛苦工作之余,还会为孩子尽心尽力提供营养可口的食物。但往往是辛辛苦苦做了很多菜,孩子却不肯多吃一口,有的妈妈甚至追在后面,说尽好话,孩子还是将饭菜吐得一地,可怜了妈妈们的一番苦心。那些瘦小孩子的妈妈常常会感到自卑与愧疚,总觉得自己孩子长得瘦就是因为吃得少。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年轻的妈妈们总是不自觉地将吃饭问题揽在自己身上,在孩子吃饭的问题上铆足了劲。但现实问题是,对于大多数产后需要上班的妈妈来说,这是一个较难两全的问题,因为一旦上班,职场妈妈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专门为孩子做好吃的,而一旦孩子自己不好好吃饭,就会刺激到她们的神经。久而久之,妈妈们心里还会自责,偶尔甚至会对自己能否做一个好妈妈产生怀疑。
妈妈不是超人,更别说忙碌的上班族妈妈了。如果说妈妈们执著某种喂养的标准,自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除了疲惫不堪、难以承受以外,还错过了与孩子一起亲热玩耍的时间,那就更得不偿失了。在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如果连吃饭都要纠结烦恼,那么你将永远有操不完的心。有时候退一步,也许就会有新的认识,放手也可能会出现好的效果。事实上,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不可能包办一切,吃饭也是如此……
孩子的胃口不是撑大的
我儿子小的时候,就不是那种胃口大的孩子,究竟是他从小没有被我们培养出好胃口,还是他天生就胃口比较小,那就无从得知了。曾有一种说法,说孩子的胃是撑大的,要在他们小的时候拼命塞饭菜,不能由他去。得到这样的“建议”之后,我也曾经强制要求儿子饭要吃多少,菜要吃多少。在我的强迫下,儿子常常鼓着腮帮子,看着面前碗里堆得高高的饭菜愁眉苦脸,一顿饭吃上1小时很正常,或者干脆把饭菜含在嘴里不往下咽。有时吼他几句,就会有更“杯具”的事情发生,他会马上吐出来还给你,惹得我是气急败坏。可想而知,强制没收到想要的效果。
强制不管用了,又会很着急,总担心孩子会缺乏营养,影响身体发育,但时间久了你会慢慢地发现,其实他也没有什么营养不良之类的问题,每次检查各项生理指标也相当正常,脑袋大,身体瘦的确也没多大妨碍。看到这样的结果,我也就释怀了,倒是孩子心里落下了吃饭不愉快的记忆。
每个孩子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天生饭量大一点儿,有的孩子天生饭量小一点儿,这同孩子的个性也有关系,一般性格随和的孩子不太挑食,饭量也比较大。其实不管哪种孩子,家长都不用将吃饭问题上纲上线到营养问题,当妈妈的需要细心敏锐,但不要太敏感。据我观察,现在很多孩子都属于那种饭量小的孩子,如果我们总是用饭量大的标准来要求他,那么就会觉得他吃饭是个“问题”。但他只是饭量比别的孩子小一点儿,却发育良好,做妈妈的就不需要过于担心了。
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吃饭
孩子不好好吃饭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天生食量小以外,贪玩儿、挑食、吃过多零食、饱肚未消化等,都会影响孩子好好吃饭。孩子天性贪玩儿,正玩在兴头上,到了吃饭的钟点,一般不会主动放下玩具乖乖吃饭,所以很多妈妈发现,此刻叫孩子过来吃饭真不容易。孩子脾胃弱,饭菜不对胃口,会出现厌食、挑食现象,这种情况下孩子也不肯好好吃饭,更令妈妈们感到头疼。吃过多零食、速食的孩子被刺激了食欲,到吃饭时胃口不好或因之前的食物还没消化,孩子对再次进食会表现出厌恶的情绪。总之,各种吃饭状况层出不穷,当你越关注时,孩子也变得越不爱吃,表现为到了吃饭钟点他情绪不高,动作拖拉,只挑喜欢的吃等。对于大人的催促他习以为常,偶尔还会反感,一来二去,吃饭给大人和孩子双方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大多数妈妈在吃饭问题上都训斥过孩子,而事实上,大多数孩子长大后吃饭并没有成为问题。因此从结果来看,虽然要重视孩子的吃饭问题,但过犹不及,越强迫越适得其反。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饭不会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问题。妈妈需要做的不是强迫孩子进食或者与孩子斗气,而是帮助孩子进行有利消化的运动,创造愉快的就餐环境,提供可口的饭菜,培养孩子良好的吃饭习惯。
培养吃饭好习惯
1.不要剥夺孩子自己吃饭的权利。
常有父母抱怨孩子虽然上了幼儿园,但在家吃饭却还是要大人喂。说这话的父母自己先要想想,你是否给了孩子自己吃饭的空间?你是否认真倾听过孩子自己吃饭的意愿?只要静下心听,你就知道很小的孩子都会说“我自己吃”,但很多家长会剥夺孩子与家人围坐桌前平等吃饭的要求。究其原因,家长都会知道让小孩子自己吃饭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行,孩子吃饭会磨蹭,也可能不去夹菜,还有就是会吃得满脸、满身、满地都是,这些都是成人不愿意见到的情况,所以,大人们对孩子说出“我自己吃”这句话的反应就当做是没听见,在剥夺了让孩子自己吃饭的权利的同时却抱怨孩子这么大了自己还不会吃饭。
2.共同遵守吃饭的规矩。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家长就应该和孩子一起遵守有关吃饭的规矩。例如,我曾经同儿子商量,吃饭时间我会叫他三次,如果不来,那么就把他的碗筷、餐椅收起来。“记住哦,妈妈就喊三次,如果你决定不来吃饭也可以,晚上到睡觉前也再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吃了。”我很认真地说,儿子也很认真地听了,所以总是在我喊最后一声的时候他就会小跑过来吃饭。遇上小孩子吃饭三心二意的时候,当家长的要严厉指出。儿子有时吃饭吃两口会跑掉,说:“妈妈,我玩一会儿再来吃哦。”如果家长默许这种情况,孩子就会养成这样的坏习惯。规矩容易商定,难的是双方都要坚持,坚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家长,如果自己破坏了规矩却没有意识到,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认为规矩是可以破坏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糟糕的。
3.鼓励孩子参与饭前的劳动。
鼓励孩子参与饭前的劳动,调动他的积极性,让他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我经常在吃饭前让儿子参与一些家务劳动,给他派点小任务,比如每次盛好饭,都会特意喊儿子过来端饭,由他来放碗、放筷子,我发现这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另外,让他有选择吃哪一碗饭的权利。有个小窍门,就是盛饭时可以故意把某一碗饭装得少一点儿,让孩子自由选择。他通常会选择最少的一碗,但他的心情是比较愉快的,这样最起码在开饭的时候可以是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的开始,而这种愉快的心情恰恰收获了很好的效果。等儿子上了桌,他会觉得吃饭这件事儿也有开心的时候,而自己端的饭让他很有珍惜感,自己选择的那碗饭,是他认为自己可以完成的量,一切都让儿子有了一种可以做主的感觉,他反而吃得更香。
4.引导孩子做主。
孩子会有上火、便秘的时候,大多数孩子对那种不舒适的感觉以及可能引起的后果还是会有感触的,家长可以抓住机会引导孩子讨论问题。我记得有一次儿子嘴巴里疼,我告诉他也许是上火了,需要吃些清火的食物,他就问有哪些,我告诉他很多蔬菜都有这样的作用,同时建议他可以试试,儿子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同样,不爱吃蔬菜爱吃肉的孩子很多。家长可以同孩子商量,问他爱吃的蔬菜有哪些,以及怎样的做法是他比较喜爱的。饭桌上,我会和儿子商量,每天都要吃些蔬菜补充维生素,今天的蔬菜有哪些,你喜欢吃哪一样呢?把选择权交给他,鼓励他自己选择一样吃。儿子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妥协,选择一种他能接受的蔬菜。由于经常品尝各种蔬菜,此后他渐渐对蔬菜也不是那么反感了,让儿子吃蔬菜的难度也越来越小了。此外,避免孩子挑食,家长要变换花样,讲究烹调方法,不能一味迁就孩子的喜好,助长孩子的挑食习惯。
5.避免老人的迁就与放任。
有些家庭会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着一起带孩子,尤其现在的“80后”妈妈,4个老人带一个孩子也是常有的事儿。由于观念不同,经历不同,卫生习惯不同,与老人一起带孩子,必然会出现一大堆的状况。
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老人们通常会与爸爸妈妈有些不一致的地方。孩子不吃饭,老人最着急,他们的办法往往是迁就,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一勺一勺地喂。他们放任孩子的行为,只图能给孩子嘴里塞进吃的东西。孩子吃饭的不良习惯很有可能就这样被养成,往往很多上到幼儿园中班的孩子还指望着老师给他喂饭吃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另外,老人往往不太注意卫生习惯,而年轻的妈妈们则非常讲究,比较注意科学喂养,精细饮食,由此容易产生矛盾。
上班族的父母,在带孩子之初,一定要记住与老人们协商带孩子过程中的若干原则。千万别以为这是一个可以省略的步骤,这点很重要,让老人们知道你的立场和态度,以后如果发生矛盾,告之这条就会产生作用。
体验零食的快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零食始终被认为是孩子不好好吃饭的原因,零食问题出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里。对此,很多家长态度比较坚决,不给孩子吃任何零食。当妈妈的可以列举出一大堆吃零食的坏处,如吃多了零食就不好好吃饭,吃零食会导致肥胖,吃多甜食对牙齿不好等,但这些妈妈忽略了一点——吃零食是孩子的一大乐趣。
我和儿子之间有些吃零食的约定,例如,一天只能吃一颗糖类零食,我告诉他,吃多了甜的东西,牙齿会疼。偶尔他会要求再奖励一颗,我也会根据他的表现来满足他的心愿。尽管对吃零食有限定,他的小牙齿还是出现龋齿了,所以,吃完零食后要刷牙或漱口,这一点要与孩子约定好。此外,千万不要让孩子有可以随意享有各种零食的想法,就算孩子撒娇耍赖也不能多给他。
所以,对于零食问题,妈妈在平常就应该有明确的要求,不违反原则的时候,对孩子可以宽容一点儿。小孩子其实是很敏感的,当他知道有些事情妈妈是绝对不会妥协的时候,他也不会再去要求。儿子就养成了凡事先征求我意见的习惯,尽管有时我们的意见会有冲突,但我认为该坚持的时候一定会坚持,他也就知道不是所有要求都能得到满足,零食是不能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的。还有,我想说,给孩子吃零食也要看情形,孩子如果一日三餐吃得好,不能给糖分多的零食,否则会引起肥胖。
对于喜欢活动的孩子来说,消耗能量后补充点零食,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而补充能量糖最合适,所以喜欢吃甜食是孩子的自身需要。因此,给孩子一些小零食吃吃,除了让孩子开心,分享快乐,也能为孩子适时补充一些能量。但建议零食不要在饭前吃,否则会影响正常的三餐进食。对于能好好吃饭的孩子,要尽量少吃热量高的零食,如水果、酸奶等。对于吃饭不太好的孩子,可以补充些饼干、面包等容易消化的食物。零食的选择要避免快餐食品,这些食品刺激食欲,会影响孩子正常的进餐,同时营养含量不足,热量大,容易发胖。如今,生活条件好了,饮食热量过度而消耗却在减少,从而导致肥胖的小儿已经越来越多,面对零食的诱惑,孩子缺乏克制力,做父母的要帮助孩子端正健康的吃零食的态度。


懒妈妈的爱心早餐
职业女性一边带孩子一边忙工作,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相当多家庭既没有老人照顾,好阿姨又可遇不可求,再加上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所以很多妈妈一人独揽孩子的一切生活起居。
如果孩子上了小学,妈妈会觉得相对轻松一些,但不管怎样,一顿早餐还是要准备的,而且要既快又好。我虽然是典型的懒妈妈,不过在早餐问题上从来不马虎。一个星期的早餐,除特殊情况,一般不会雷同,否则孩子会产生厌倦感。另外,易操作、快速、营养,是早餐的基本原则。以下是我这几年总结出来的快捷爱心早餐,向妈妈们推荐。
推荐1:营养三明治
取两片切片面包,烤两分钟。让孩子自己动手将黄油、奶酪、肉片、黄瓜、生菜等夹在其中,配上牛奶、白开水或蜂蜜水,快捷营养的早餐就完成了。
推荐2:意式肉酱面
将孩子喜爱的面条(小孩往往喜欢各种形状的面条)用清水煮好沥干,配上意式酱料、烤好的培根、芝士粉即可。很多孩子百吃不厌。
推荐3:五谷杂粮粥
先将少许花生、红豆、玉米、小米和适量大米洗净,浸泡2~3小时,一起煮好即可。对孩子来说,这样一顿早餐他也会吃得津津有味。
推荐4:奶泡坚果麦片
用牛奶冲泡坚果、麦片,一分钟就做成了让孩子喜爱的营养早餐。
第三章 健康的智慧
爱生病的小孩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生病,我非常能理解很多家长这句心里话。人吃五谷杂粮,不可能不生病。那种因孩子生病而产生的精神紧张几乎每个养育过孩子的父母都经历过。成长中的孩子身体各方面都比较脆弱,受外界影响而生病的概率要远比成人多。因此,努力让孩子少生病,是家长育儿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智慧。
儿子从小体弱,没让我少操心。儿子才生下来,双耳听力筛查就不过关。其实,有一点儿常识就会知道,这种通不过,会有几种可能,要一一排除那些可能,才能有定论。直到出院前,儿子的双耳筛查才终于通过了。但听说有些孩子出院一个月以后才通过。所以,遇到这类情况家长不必慌乱,听从医生的安排逐一排查病症并找到治疗办法即可。
儿子满月时,靠近肛门的地方长了一个小肿块,医生诊断是肛周囊肿,手术很简单,但术后的换药要持续一个月。除了有担心复发的心理压力外,医学上对于该病症的不确定解释以及由此造成的防疫针问题使我纠结了很长时间。入园前,儿子还陆续得过霰粒肿、手足口、扁桃体炎等种种小儿常见病。
我也是在一次次孩子生病中长了见识和智慧。正像一本书上说到的,所有妈妈或是抚养者,都要在养育前了解幼儿急疹、夏季发热、秋季腹泻、扁桃体炎、肠套叠、肛周囊肿等这些小儿疾病的内容。做父母的,但凡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就不会出现紧张慌乱,手足无措的状况了。
面对孩子的感冒发热
孩子进入幼儿园,就开始了集体生活,集体生活容易引发的疾病,像感冒发热就常常会与孩子“结缘”。家长常常发现,在幼儿园,一些常见病几乎带有普遍性和群发性,孩子们因为互相交往,所以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外,孩子刚入园,由于心理比较焦虑,免疫力自然下降,也容易被病毒感染。
特别是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三天两头就会感冒发热、流鼻涕、咳嗽。尽管家长们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孩子频繁的生病,很多父母还是会慌张无措。
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感冒发热要有正确的认识。一年患3~4次感冒发热,对学龄前孩子来说是比较正常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免疫能力会逐渐增强,到了成年基本都会非常健康。因此,平常健康的孩子偶尔发烧发热,不用过于紧张,重要的是家长要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孩子稍有不适就上医院,对父母和孩子都是一种心理压力。其实,就算是去了医院,一般也就是用药或者输液,折腾几天没事了,下次还是同样的情况。很多人也知道,感冒发热没有特效药,自然治愈有一个过程。父母在孩子生病时注意观察,如果同以前的症状相同,那就不用紧张。有感冒迹象时,注意让孩子多喝水、多休息,有时不用吃药也能扛过去。一旦感冒有加重的迹象,可以在医生建议下用药。孩子开始发热时,可以用物理降温法。症状较轻的感冒咳嗽,父母一般不用担心,也常有孩子咳嗽持续很长时间,这可能是因为接种过BCG,不用担心是结核。如果是小儿哮喘、支气管炎,那父母就要重视起来。不管怎样,孩子小,还不会吐痰,平时有积痰的孩子不容易吐出来,只听到他呼噜呼噜的痰鸣声,但就是咳不出来,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孩子精神好,就没关系,同时家长应鼓励孩子学会把痰咳出来。如果孩子精神不好,看上去很委靡,那就一定要去看医生。另外,容易咳嗽有时同孩子的体质也有关系,过敏症状的咳嗽,嗓子一红就要咳上一两周。
一些医院始终人满为患,同很多家庭只要孩子稍有不适就习惯性往医院跑有很大关系,但很多家长没意识到,医院是传染病传播的主要地点,有时正是在医院孩子才染上了感冒病毒。胆大的妈妈不是说比谨慎的妈妈就好,但胆大心细对待孩子的生病却是很好的心态和方式。我认为,孩子如果感觉不适,但只要精神好,就不必每次都去医院,当妈妈的具备经验之后是可以有这种观察能力的。还有一些妈妈因为怕孩子被感染,就只想待在家里,超市、商场、游乐场甚至幼儿园都被视为洪水猛兽,这样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并没有多少益处。虽然孩子生病次数多是因为感染机会多了,但这都是正常的事情,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孩子一般到了3岁以后,免疫机制逐渐在体内形成,再说,有时各种感染对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生病也不一定都是坏事儿。现在,在孩子生病不太严重的情况下,仍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做法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所以,建议妈妈们正确对待孩子的感冒发热等情况,如果经历过孩子不看医生自然痊愈的过程,以后就会越来越自信。
培养健壮的孩子
同预防生病相比,通过加强锻炼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培养健壮的孩子才是每个家庭的重要任务。而且,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他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尽量鼓励孩子多到户外参加活动。从3岁起,住在城市里的孩子,除了去公园、郊游,每天的户外散步是最基本的锻炼方式,晚饭之后,在愉快的散步过程中不仅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而且散步时亲子间的聊天,行走的游戏,遇到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交流玩耍,这些都会让孩子觉得很有趣。幼儿园离家近的孩子,家长可以领着孩子步行到幼儿园。要知道,经常接触大自然的孩子,他的身心会变得更为健康。不要让孩子养成在家里打发时间的习惯。城市家庭中养育的孩子到户外的时间很少,这样的孩子大一点儿后,计算机、电视往往成了他们在家的娱乐重心,不仅会对视力造成伤害,还会对孩子的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等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安全的环境下,夏天带孩子学习游泳,让孩子喜欢玩水的天性与锻炼结合在一起。冬天带孩子慢跑、轮滑,锻炼孩子不怕冷、不怕难的意志。春天和秋天踏青、爬山、郊游同样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在这些运动中,既培养了孩子的耐力和毅力,也让孩子体会到运动游戏的快乐。
孩子活动时,避免孩子过多出汗以及出汗后吹风。细心的妈妈要提前给孩子穿上合适的衣服,出汗时可以在颈背部垫上一块干毛巾,并及时补充水分。在不同季节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此外,要防止孩子在运动中受伤,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穿戴好相关的防护装备。大人也可在孩子身边给予适当的保护,避免孩子受伤。要鼓励孩子循序渐进,注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不宜过大,骤然进行剧烈复杂的运动,会使孩子不能适应,导致运动伤害。尤其需要提醒的是:小区内一些力量型锻炼方式的健身器材并不适合孩子。
有益的亲子运动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爸爸妈妈应尽可能带孩子到户外展开一些有益身心的亲子运动项目。平时一起散步或骑骑自行车,双休日带着孩子去攀登、钓鱼也是很好的选择。运动的时候和孩子说说话,孩子不仅能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同时增加了亲子间的沟通。在运动过程中,父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不断鼓励孩子愉快、积极地去锻炼。
在这里想说一点,父亲更应该多关心孩子的运动问题。面对一些有挑战的运动项目,胆小谨慎的孩子需要家长带领着去体验,这样的亲子运动可以锻炼孩子的勇气。我的孩子从小不好动,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玩耍,自得其乐,对大运动也少有兴趣。这让我们做父母的觉得省心但又不放心,担心他缺少运动,身体素质不能得到提高。周末爬山是他爸爸提议的,希望能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儿子锻炼的兴趣,并且达到提高体质的目的。儿子很高兴能和爸爸有这样一个特别的活动,他们一起商量每次的运动路线和时间,在一次次爬山中交流体会,增加难度,儿子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对爬山的兴趣越来越高。通过爬山儿子克服了平常娇气的缺点,勇于挑战困难,还常常会将爬山时的趣事同我分享,这样的亲子运动真是让人受益匪浅。
此外,鼓励孩子共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庭日常劳动,同样也能达到锻炼孩子身体的目的。从天性来说,孩子都好动,他们其实非常喜欢参加劳动,但往往家长出于溺爱心疼孩子,或是觉得孩子做不好,而不给孩子这样的机会。所以,从来不做家务的孩子在社会上越来越多。其实,一些日常的劳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还可以强壮孩子的身体,增强孩子的自信。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