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編輯推薦: |
扬米·穆恩编著的《哈佛最受欢迎的营销课》彻底颠覆了竞争的含义,促使你重新思考实现有意义差异化的方法。在这个产品供过于求、严重同质化的时代,如何通过品牌建设吸引消费者购买并成为品牌的主动传播者?亚马逊读者说:“不必挤进哈佛MBA,读这本书就够了!”
如果……你拼命工作想要打败竞争对手,但结果却是——你变得更加平庸,与竞争对手越来越像,你该怎么办?本书以清新、反直觉的眼光,审视苹果、宜家和斯沃琪等品牌如何在各自领域脱颖而出,并带动产业发生变革。要脱离竞争性克隆;要脱离常规,不要模仿;要创新,不要追赶别人。本书给企业领导者提供一种全新视野,以重新建构市场、创造市场。
|
內容簡介: |
如今,“丰富”已经不再是人们最渴望的东西。超市货架上的同类商品往往有几十种之多,而且每个商家都宣称他们自己的商品是“更新、更好”
的。疯狂的竞争促使商家面面俱到地改善产品弱点,企业之间互相追逐,最终导致商品平均水平提高,但严重趋同化。而面对眼花缭乱的产品,消费者很难区分其细微的差别,同时不计其数的营销方式反而会使消费者对商家的宣传表现出冷淡、困惑和怀疑。《哈佛最受欢迎的营销课》作者扬米·穆恩认为,企业要想从嘈杂混乱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忠诚,不应在不足的方面追赶其他品牌,而要做相反的事情——加强优势,以此拉开与竞争者的距离。有所取舍,不仅是差异化的标志,更是优秀的标志。《哈佛最受欢迎的营销课》通过对Google、捷蓝航空、宜家、Mini
Cooper、红牛、Wii游戏机等品牌成功案例的研究,告诉企业如何在“相同
”中寻找“不同”:逆向品牌战略:减少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
跨行业品牌战略:彻底忽视既有的类别定义,把消费者从习惯性的消费节奏中拉出来;敌对品牌战略:欲擒故纵,不以传统方式进行营销,甚至有一点反营销,拒绝使用吸引顾客的传统理念。
|
目錄:
|
序
概论
第一部分 群氓的竞争(一种批判)
群氓的天性
关于发展的悖论
产品类别模糊(如何应对)
逃离集体心态的品牌
第二部分 不参与竞争 (庆祝)
逆向战略品牌
超越行业的品牌
敌意品牌
差异化
第三部分 人性化(反思)
营销近视症回顾
结语
附录
致谢
|
內容試閱:
|
“2002年,美国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汽车品牌,即宝马公司的Mini
Cooper(迷你库珀)。宝马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大胆的广告,从而使这款车型深入人心。在这一系列广告中,最让人吃惊的是在解决车身大小这个问题时所用的方法:这个广告直接拿”小车身“这个问题对我们发起进攻,其实是以此为由对品牌展开宣传。
还记得我看过的第一块Mini
Cooper的广告牌。在看到这块广告牌之前,我也听说过一些关于这款新车的信息。我认为,这款车的复古外形很迷人。但我也想过,坐在这款迷你车里肯定很挤。回到2002年那一天,我在开车上班的路上看到这块广告牌时,我简直惊呆了,上面写着:XXL
XL L M S MINI
这则广告传递出的信息极具挑衅意味,好像这个品牌在对我说:“担心这款车太小?看这儿,它甚至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小。”这其中的挑衅意味令人难以置信。没过多久,我偶然发现了这款车的另外一个促销活动。宝马公司把一辆Mini放在一辆多功能运动型汽车的车顶上,就好像在说:“担心这辆车在路上会显得比多功能运动型汽车矮小?好,看清楚吧。”
我当时正致力于市场营销研究,对我而言,这种广告传递出的信息非常具有反叛精神。毕竟,在经过培训后,市场营销人员都习惯于宣传产品的优点。也就是说,当市场调查显示出消费者对产品的负面特征心存疑虑的时候,市场营销员就会作出反击,要么向消费者再三保证不必疑虑,要么就是把消费者的注意力转移到比较正面的产品特征上去。
在这种大环境下,Mini
Cooper的广告似乎破坏了营销界普遍存在的谨慎态度。我敢打赌,在2002年,一定有许多像我这样的摇摆不定的消费者,我们认为这种车型确实具有吸引力,但却担心它太小。在这种情况下,这则广告就显得太激进了:它不仅没有减轻我们的顾虑,反而加深了这种顾虑,甚至还把它转化成一种持续的不安。
简单地说,敌意品牌就是这么做的:拒绝守旧的劝说式营销方式;它们会说一些其他品牌不敢说的话,甚至敢做一些能把我们吓跑的事情。你可以把这种营销方法看做一种逆反心理的表现,但这么说仍然不确切。当汤姆·
索亚(Tom
Sawyar)不让他的朋友们刷篱笆时,他却把“刷篱笆”这件事描绘得比实际情况更有吸引力。不过,敌意品牌的宣传有所不同。它们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展现在我们面前,即使我们不喜欢,它们还是会寸步不让。
敌意品牌的宣传方式是令人振奋的。那天,在开车去学校的路上,我在想,如此坦率的广告实在不多见。后来我才知道,Mini
Cooper推出的“我们开车吧”(Let''s
Motor)这则广告还包含了其他的潜台词。这些离经叛道的品牌促销方式,足以使这个品牌与当时盛行的大车文化彻底一刀两断。
敌意品牌还有这样一个特点:它们的坦率令人耳目一新;它们毫不畏缩、非常直接地提供信息,公然向我们挑战。
这种营销方式的影响是令人振奋的。当一位市场营销人员向我们介绍一种我们轻易就会喜欢的产品时,我们很容易就会对他的介绍失去关注,容易得就像物品沿着丝绸滑落一样。牵引力的产生需要有摩擦力。所以,敌意品牌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摩擦。但它们并不是低调处理产品有争议的部分,而是把这一点放大从而带来摩擦。它们意识到,只有心理上的不和谐才能激发出某种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敌意品牌不遗余力地放大这种不和谐。
讲到这一点时,我喜欢用能量饮料红牛(Red Bull)的市场推广案例。
如果说世界上存在自吹自擂的企业故事,红牛就属于其中一个。在课堂上讲解这个案例的时候,我常常会做一个简单的味道测试,选一名以前没有喝过红牛饮料的学生作为测试对象。有一年,被选中的学生居然把喝进去的饮料吐了出来,红牛居然难喝到这种程度。
关于这个案例,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迪克·梅特舒兹(Dietrich
Mateschitz)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奥地利商人,负责把红牛这个品牌推向全球。当他准备把这种混合饮料推广到欧洲市场时,他做了一系列市场测试,想看看消费者对这款外国饮料有什么反应。以下是最初的调研结果:这种新饮料的颜色看起来很淡,根本没有喝它的欲望;喝到嘴里,感觉黏黏的,很“
恶心”。市场调查公司则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是迄今为止最失败的产品。”对这些结果,梅特舒兹会有什么反应呢?他居然说:“太好了!”
与红牛相似的另一个品牌是“马麦酱”(Marmite)。这是在英国超市里出售的一种糊状的深棕色食用酱。可以用“刚开始会讨厌,后来会迷恋”
来形容它的味道。这个品牌的广告语是:“爱它,或者讨厌它”(love it or hate
it)。在最新的广告里,其中一则说的是一团马麦酱在一个英国小镇上实行恐怖统治。而另外一则描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位母亲在给孩子哺乳期间吃了一点马麦酱,惹来孩子一阵喷射性呕吐,吐了母亲一身。
你可以看到,在这两个案例中,品牌都具有一种超越一般标准的斗志。
敌意品牌明确地告诉我们会面对什么,如果我们不喜欢,它们会是第一个送我们离开的人。正因为如此,我常常用“反营销”来描述敌意品牌,它们是
“要么接受,要么放弃”的品牌;它们拒绝迎合,拒绝卑躬屈膝,甚至还拒绝通过打磨产品的粗糙边缘这种方式来改进产品。
当红牛饮料的知名度在夜总会和酒吧里迅速蹿升后,喝这款饮料的人给它起了很多绰号来描述其补充能量的特性,如“液体可卡因”、“带来高速度的罐子”、“液体伟哥”等。他们甚至还散布谣言,说红牛饮料的原料取自公牛的睾丸。于是,一些消费者开始担心这款饮料可能会带来一些健康方面的问题,于是他们组织了一场抵制红牛饮料的运动。但是,公司不仅没有努力终结这些流言,没有试图消除消费者的恐惧,反而按部就班,一直采用一种完全依赖无限制口头传播的地下营销方式,让人们对这款饮料产生了兴趣。公司的态度是:如果红牛让你感到紧张,那就“不要喝”。
正如我所说的,能够如此执著地坚持自己营销方法的企业不多。要想做到如此执著,就需要坚持漠视消费者的关注点,对市场反馈也毫不妥协。这种执著所带来的回报就是一种尽可能纯粹和不平衡的市场定位。换句话说,就是品牌的差异化发挥到了极致。
如果在谷歌上搜索“勃肯”(Birketocks)和“丑陋”(ugly)这两个词,你会得到上千条搜索结果。把“勃肯”这个品牌引入美国的是马戈·
弗雷泽(Margot
Fraser)女士。如果你有机会倾听她谈论公司成立初期的故事,她会饶有兴趣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当时,零售商拒绝订购这种鞋子,因为它们看起来太难看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公司的自然反应就是重新设计鞋子,让它们看起来更吸引人、更舒适。但勃肯从未产生过这种想法,因为这样做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品牌,会使其变得和其他传达不出任何意义的品牌一样毫无特点。但勃肯鞋是能传达意义的,这就是其执著所带来的奖励。鞋子的丑陋外表表明了一种立场,一种勃肯决心要坚守的立场。
当某种品牌以一种毫不妥协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会出现一种比较有趣的现象。
没有反叛性的品牌消费起来是比较容易的。它们对我们没有特别的要求,也没有发布有力的声明。于是,消费这些品牌时,我们就很容易跌入大众的洪流中。如果我们每天开着和其他人相同的车,穿着很多人都穿的懒人拖,就不会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要想让自己变得不显眼,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购买那些引人注目的品牌。
当某个品牌在沙滩上画了一条线——我们知道并非所有人都愿意超越这条线,它也迫使我们谨慎考虑是否要跨越这条线。此时,消费行为就会变得重要;我们和品牌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有意义。穿勃肯鞋、开Mini
Cooper
,或坚持喝红牛饮料会比总是购买同一款老产品传递出更多的信息。敌意品牌是坚守立场的品牌,是身份的象征。在潜意识里,我们都懂得这个道理。
另外,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品牌周围还会聚拢起一系列外围联系。如此一来,它们就被赋予了丰富的含义。如今,像勃肯、Mini
Cooper和红牛这样的品牌代表的是整个社会群体。可能是嚼着格兰诺拉燕麦卷的波西米亚人,也可能是离经叛道的小型车狂热爱好者,又可能是喜欢逛夜店的人。因此,消费这些品牌本身就会成为一件承载很多意义的事情:传统品牌把我们隐藏起来,而敌意品牌则迫使我们突显自我。
这些品牌不仅能导致两极分化,还会主动进行反抗。也就是说,这些品牌在交朋友——对品牌有热情和忠诚度的朋友——的同时,也在积极地给自己树敌,它们还公开欢迎这些敌人。Mini
Cooper的一句广告语是:“对抗 SUV,从这里开始!”(The SUV backlash starts
here)这就显示出了它喜欢惹麻烦的个性。很明显,它在告诉大家,它渴望一战!
马麦酱的官方网站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为喜欢马麦酱的消费者设置的,另一部分则是为讨厌马麦酱的消费者设置的。公司对这两种消费者都很欢迎。有些人会穿勃肯鞋,有些人则会取笑穿勃肯鞋的消费者,勃肯公司很清楚这一点,但也赞同这种行为。在《纽约时报》的最近一次采访中,公司的品牌经理如此评论这种行为:“这个品牌既能引发积极反应,又能引发消极反应,这就是它的优势。这表明,我们的品牌与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我希望能参与到这种行为中,而不是摆脱它。”
敌意品牌正是这么做的:在戏剧性的两极分化可能性中蓬勃发展,从冲突中获得力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奢侈品品牌确实是这么做的——依据简单的财富差异,使社会分化。但敌意品牌依靠多样化的品牌忠诚来显示消费者的身份。这种忠诚与无聊的银行账户完全没有关系。在千变万化的分化中,敌意品牌繁荣发展着。
无论在何时,只要你在日本(顺便提一下,日本的国民生活快乐指数已经远远超出它的经济影响力)待过一段较长的时间,你就会听说一种街头休闲潮流服饰品牌,名字叫“洗澡猿猴”(A
Bathing Ape)或“安逸猿” (BAPE)。这个品牌创立于1993年,品牌创意来源于美国的系列电影《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洗澡猿猴”这个品牌名称则源自日本的一个短语,短语的意思是“在热水中洗澡的猿人”。
描述安逸猿的方法有很多,但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粗俗:安逸猿就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品牌,它实行一种反营销策略,这种营销策略以任何事情对顾客来说都不轻松、只有胆小鬼才最看重方便性为中心。
安逸猿的每一款服装都是限量版,我绝对没有开玩笑。也就是说,只要你看到某个人穿着一件你喜欢的“洗澡猿猴”衬衫,就说明这款衬衫已经脱销了。安逸猿的店面基本上都坐落在小巷里,似乎故意不想让人找到,而且也没有明显的标示,暗示你这就是安逸猿的店面。大多数安逸猿零售店都会规定顾客每次只能买一种产品,而且必须要符合顾客的身材尺寸。就连安逸猿的网站看起来也不怎么友好:顾客只有在下载并运行一个独立可执行文件后才能登录网站。虽然这个品牌看起来很好斗,但几乎所有的日本年轻人都听说过这个品牌,而且都想拥有一件安逸猿的衣服。在变幻莫测的都市时尚界,安逸猿是非常活跃的一个敌意品牌。
只要你认真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其中的心理作用并不神秘。稀缺可以刺激需求,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哪天你去参加苏富比拍卖会,你就会发现,所有人都愿意用高昂的价格竞拍某种物品。这些物品如此昂贵的原因只有一个,即它们是独一无二的。物以稀为贵,甚至因为稀少,还会产生一丝神秘感。在商界,这通常是一件好事。但是,这样做也不是没有风险,因为稀少还有第二个特点,即:人们需要努力才能获得物品的所有权。然而,当需要付出努力时,人们就会感到很麻烦。
P124-1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