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思想会·诺曼底1944:登陆日与史诗般的77天法国战役
》
售價:NT$
913.0
《
黄金定律:智慧泥板与巴比伦最富有的人(全球畅销书!来自古巴比伦的财富课,教你摆脱贫困,智慧管理财富,实现财富持续增长!)
》
售價:NT$
245.0
《
全球的全球史:世界各地的研究与实践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售價:NT$
408.0
《
学会思考 批判性思维 思辨与立场 学会提问
》
售價:NT$
403.0
《
AI时代:弯道超车新思维
》
售價:NT$
356.0
《
香事渊略
》
售價:NT$
505.0
《
这就是山海经
》
售價:NT$
500.0
《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
》
售價:NT$
1214.0
|
內容簡介: |
《探求思想的力量:思想政治研究文摘》共收录49篇论文摘要。这是南京林业大学一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们,根据我国政治思想形势的发展要求,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方向和管理实践,对自己多年来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而成的研究成果。
|
關於作者: |
叶国英,女,1955年7月生于上海,现任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事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工作30年,并在高校党政领导岗位任职近20年,长期分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著有《合谋腐败机制的经济学审视》一书,并在各类期刊中发表了《德育的本质特征和德育有效性的提高》《论高校师德建设的内容与途径》《均衡性原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等论文。
曹顺仙,女,1963年5月生于江苏宜兴,现任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政治、生态思想史。编著有《世界文明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疑点·难点·热点问题解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等书,并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主持各级各类课题20多项。
|
目錄:
|
论自然价值的冲突与协调
环境保护的道德支点:“全面的人”
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困境与现实选择
“生物信息”概念的隐喻解释困境及其意义
公正伦理和关怀伦理在道德教育中的互释
生态环境建设同样也要尊重自然规律
西方环境伦理的浪漫主义传统
社会生态学两个谱系之旨趣与发展前瞻
生态困境的伦理审视及其道德哲学回应
全球化中的伦理认同与伦理冲突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本质的思考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人本意蕴
重温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试论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唯物史观解读
论马克思社会政治思想的超越与变革
虚无与责任:约纳斯对现代性的批判与拯救
对新时期大学生公民教育内容的探讨
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性别差异调查及其原因探析胡适与当代禅学之境
钱大昕之魏晋南北朝正史地理考证述论
慎独与大学生道德人格成长
民国时期农会的历史考察
陶行知学生自治思想在民办高校中的实践及启示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的高校德育生态
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不足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从太虚佛教改革看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之制度建构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进刍议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媒体责任
林业院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探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知——行为”模式及应用
新形势下高校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探索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自我概念在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分类引导的定位分析
高等学校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机会关系研究
以支部书记培养为龙头提升大学生党建水平
理工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
改革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探讨
对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思考
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
福建省构建新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学习力: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水平探析
高校关于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的应对策略研究
以校企合作教育推动大学生就业
对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的思考
“沟通”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作用的研究
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二,自然权利不可能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在生态伦理学的许多论述中,我们随处可见到人类中心主义的烙印。生态伦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取得重大突破,根本原因就是当代人类认识到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自身的现实生存,也给子孙后代的生存埋下了巨大隐患,要通过环境保护更好地维护人类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可见,生态伦理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类。生态伦理学批判人类借助工具理性对生态系统施加消极影响,认定工具理性具有反自然特性,成为环境恶化的元凶,提出要尊重其他生物的权利,倡导自然权利。然而它开出的方子是借助人类自己的理性,因为人是唯一有理性的物种。这就是说,社会性的人类要借助工具理性来放弃T具理性。这就形成了生态伦理学的逻辑悖论。
第==,不是因为人类中心主义凸现了环境问题,而是处于中心的人类自身不完整凸现了环境问题。人类自身不完整主要表现为:工具理性的过度运用不仅把人变成了单维度的人,而且成为自身相互冲突的人。工具理性把任何复杂现象及其运动都还原为简单对象来处理。因此,生命体与物质客体没有差别,都遵循而且必须遵循同样的物质规律。人类学可以当成生物学研究,在生物学研究中又把生物运动形式还原为物理一化学运动形式。工具理性的发展排除了人的价值理性,把人变成了像粒子一样的东西,人类所有的弱点和激情都被过滤了。正如约翰·齐曼所言:科学也不再向人们承诺有关世界意义的知识,把探讨价值理性的人文学科完全排除到“科学”的大门之外,还把经济的人、心理的人、政治的人、社会的人“遣送到人类科学的各个”专业学科中,人类的多维性由此被肢解为彼此分离甚至相互冲突的孤立部分。
第四,环境保护的道德支点是“全面的人”。环境问题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冲突,根源则在人类自身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冲突,人的各个方面,即生物的、社会的、政治的、心理的“人”之间的相互冲突。人类通过不断地协调自身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相互关系,把被工具理性肢解的生物的人、社会的人、政治的人、心理的人、经济的人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人,从而与人类信仰的“终极目标”相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