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售價:NT$
347.0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NT$
352.0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NT$
449.0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NT$
301.0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NT$
347.0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NT$
301.0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NT$
367.0
|
內容簡介: |
唐宋诗人群星璀璨,诗歌风格缤纷眩目,不同的风格之流汇成唐宋诗歌的滚滚大潮。《唐宋诗风流别史》从诗歌风格流别的角度切入,注重诗人群体及诗歌风格流变,力图通过对不同流别的诗歌风格的形成、变异、影响以及同一流别诗人及其诗歌风格差异的比较研究,展示唐宋诗歌的面貌。同时,因唐宋诗人及其诗歌风格的特殊性,从诗歌风格之流的内在联系出发,对影响了诗歌风格之流形成或继承前人诗歌风格而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诗人及其诗歌风格进行研究,以助于对唐宋诗歌风格的全面了解。在研究过程中,把社会文化、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宏观考察和微观探索结合起来,尽可能揭示唐宋诗歌风格的本色,也以此走近读者。
|
關於作者: |
阮忠,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文研究,著有《散文概说》、《庄子创作论》、《道家智谋》、《韩非子的人生哲学》、《汉赋艺术论》、《两汉诗歌与传统文化》、《中古诗人群体及其诗风演化》、《先唐散文论稿》、《先唐文化与散文风格的嬗变》、《唐宋散文创作风貌与批评》、《宋词名篇解读:两宋名词的微观研究》、《天涯守望:苏东坡晚年的海南岁月》、《中国古代散文史撰述研究》等。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编著或参与编著图书多种。曾多次获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
|
目錄:
|
序言
引论
第一章 上官诗风
一 朝代转换的诗风遗传
二 贞观诗坛的诗人景观
三 上官诗及其典型风格
四 上官诗风的变易
第二章 王、孟诗风
一 山水田园诗的历史风采
二 山水田园诗的初唐之音及王、孟诗人群
三 王、孟诗风的三重境界
四 王、孟诗风的唱和与流衍
第三章 高、岑诗风
一 边塞诗的兴起与诗人心态
二 为高、岑开先路的边塞诗人
三 高、岑性情及其边塞诗基调的确立
四 高、岑边塞诗风格的呈现
五 高、岑边塞诗的盛唐和声及其承续
第四章 李白诗风
一 好道崇侠而宗儒的诗人性格
二 桀骜愁郁的自我形象塑造
三 以历史韵味酿造的厚重深沉
四 引神话传说人诗的奇幻之美
五 状景言情的豪俊超迈与清新飘逸
第五章 杜甫诗风
一 欲兼济而穷愁的痛苦人生
二 再现社会生活的诗史精神
三 家国一体与人我观照的二重奏
四 状物抒怀以寄情寓意的纡曲沉郁
五 清丽俊秀及奇崛病丑的艺术创造
第六章 大历诗风
一 大历诗人群体
二 大历诗风的艺术品性
三 大历诗人的双杰刘长卿和钱起
第七章 韩、孟诗风
一 韩、孟诗人群体
二 苦吟及尚奇的创作趣味
三 骋思趋奇的缤纷华章
四 以文为诗及淡泊清雅
第八章 元、白诗风
一 元、白诗风的内涵与元、白诗人群体
二 唐诗趋俗与为元、白先驱的乐府诗
三 元、白诗歌创作理论及其乐府诗风
四 酬唱时俗与元、白酬唱诗格调
五 悲悯凄婉的感伤之作
第九章 温、李诗风
第十章 白体诗风
第十一章 晚唐体诗风
第十二章 西昆体诗风
第十三章 苏轼诗风
第十四章 江西诗风
第十五章 陆游诗风
第十六章 江湖诗风
结语
主要引用书目及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
內容試閱:
|
一 山水田园诗的历史风采
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素来被视为人生存的根本、国家兴盛的根本,重农轻商多被作为基本的国策。战国时孟子倡仁政王道,君王当使民有其田,地尽其利,无饥寒之患然后施以道德教化。西汉晁错论贵粟,说粮食是“王者大用,政之本务”(《论贵粟疏》)。山水田园造福于人,也使人不能须臾离舍它。当山水田园成为人们生活依托的时候,它又是人们的精神家园。社会复杂、人与人之间的纠葛,使许多人不胜其烦而欲重新归于自然,回到山水田园中去。老子、庄子的返朴归真之道,是为社会开的太平之方,不单是个人返回自然,而且要求全天下的人都返回自然,或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或是与草木禽兽同处,彼此相安无事。这种情形历代相沿,兼济天下而不能的士人学子,失意于仕途则投身于山水田园。即使不厌恶官场,不能脱离官场的人,也不妨碍以山水田园为他们精神的乐土。张衡著《归田赋》,陶渊明著《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阐述的生活理想,不论是否付诸生活实践都表明他们在思想上对山水田园的基本认识。
一般认为,山水田园诗产生于两晋,但诗与山水田园相联系早在《诗经》中就存在。《诗经》写山水田园,往往使它成为诗人抒发情感,铺叙生活的一部分。其名篇《关雎》、《蒹葭》、《七月》都是如此。诗人或赋、或比、或兴,落点不在山水或田园,而在自我的生活与情感,这也是人们不把这些诗视为山水田园诗的重要原因。诗与山水田园的这种关系已沿袭了很久,屈原的《九歌》、《九章》就出现过专门描写山水的文字。这种表现风格后来为汉赋继承,汉赋把自然作为重要的表现对象,以之铺垫帝王的游猎和京都生活,为宏博的帝王气势张本,与诗歌则有相当长的距离。汉诗对山水田园的表现也不出《诗经》的樊篱,如汉乐府的《上邪》、《江南》、《长歌行》或涉及山水,或涉及田园都是如此。直到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问世,山水诗的发展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