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編輯推薦: |
《全球制造网络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作者彭新敏遵循经典的“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逻辑,建立了“网络结构—学习类型—创新绩效”的理论框架,并通过严谨缜密的、逐层深入的研究设计,综合运用大样本调查研究和纵向案例研究的混合研究方法,深刻揭示了当前环境下全球制造网络对中国本土企业学习和创新的作用机制。
《全球制造网络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有效地分析了中国本土企业在网络条件中学习和创新的成功经验,为更多企业在网络中开展学习并通过平衡探索性和利用性学习来利用好有限资源并掌握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引导。此外,其研究成果还为相关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高度全球化、开放化、网络化环境中所蕴藏的巨大学习机会,从而为中国本土企业创造更加适宜的创新政策环境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更具重要意义的是,基于扎实的中国实践研究,它将使中国学者所研究的全球制造网络环境下的创新理论成为能被广大发展中国家所认同、更具广阔应用空间的理论模式。
|
內容簡介: |
本书内容包括:(1)全球制造网络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2)不同环境和组织特性对该机制的调制效应;(3)全球制造网络与技术创新的动态演变关系;(4)我国企业在全球制造网络中创新战略、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5)全球制造网络中的典型创新案例专题。
|
關於作者: |
彭新敏,浙江万里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受资助培养人员、浙江省第一期“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成员、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第二层次培养人员、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第二批培育对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等10余项市级以上研究课题,在《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
主要研究方向:全球化网络制造、企业战略与创新管理。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1 全球制造网络兴起与创新范式网络化转变
1.1.1 我国本土企业在全球制造网络中的升级困境
1.1.2 创新范式网络化是当前企业成功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
1.2 企业网络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企业网络内涵
1.2.2 企业网络特征的分析维度
1.2.3 本研究企业网络特征变量选择
1.2.4 企业网络主要研究分类
1.3 全球制造网络的有关研究
1.3.1 全球制造网络概念及其演化
1.3.2 全球制造网络成员及其地位关系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书结构与主要观点
1.5.1 本书结构与主要观点
1.5.2 本书特色与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全球制造网络对技术创新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
2.1 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假设
2.1.1 利用性学习与技术创新绩效
2.1.2 探索性学习与技术创新绩效
2.1.3 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
2.2 全球制造网络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假设
2.2.1 全球制造网络位置中心度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
2.2.2 全球制造网络联结强度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
2.2.3 全球制造网络规模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全球制造网络对技术创新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
3.1 研究方法的选取
3.1.1 问卷设计与修改
3.1.2 变量选取与测度
3.1.3 样本与数据收集
3.1.4 分析方法
3.2 全球制造网络对技术创新作用机制的实证检验
3.2.1 探索性因子分析
3.2.2 验证性因子分析
3.2.3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实证研究的整体结果
3.3.2 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分析
3.3.3 位置中心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分析
3.3.4 联结强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分析
3.3.5 网络规模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权变视角下全球制造网络与组织学习关系研究
4.1 企业网络与组织绩效权变关系的相关研究
4.1.1 企业网络与组织绩效关系中调节变量的引入
4.1.2 企业网络与组织绩效权变关系的代表性实证研究
4.1.3 企业网络与组织绩效权变关系小结
4.2 全球制造网络与组织学习权变关系的概念模型
4.2.1 环境动态性与技术战略导向两类调节变量的引入
4.2.2 环境动态性调节作用假设
4.2.3 技术战略导向调节作用假设
4.3 变量测度
4.3.1 环境动态性
4.3.2 技术战略导向
4.3.3 分析方法
4.4 数据分析
4.4.1 信度与效度检验
4.4.2 相关分析
4.4.3 多元回归三大问题检验
4.4.4 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4.5 结果讨论
4.5.1 环境动态性对位置中心度与组织学习关系的调节效应讨论
4.5.2 环境动态性对联结强度与组织学习关系的调节效应讨论
4.5.3 环境动态性对网络规模与利用性学习关系的调节效应讨论
4.5.4 技术战略导向对位置中心度与组织学习关系的调节效应讨论
4.5.5 技术战略导向对联结强度与组织学习关系的调节效应讨论
4.5.6 技术战略导向对网络规模与利用性学习关系的调节效应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企业网络与组织学习关系动态演变的理论研究
5.1 技术创新视角下企业网络与组织学习关系研究
5.1.1 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的内涵
5.1.2 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的测度
5.2 基于企业网络的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的平衡
5.2.1 组织需要利用与探索之间的平衡
5.2.2 利用与探索的平衡困境
5.2.3 利用与探索的平衡模式
5.3 企业网络与利用性学习及探索性学习关系的实证研究
5.2.1 第一类研究:企业网络作为利用和探索的前因
5.2.2 第二类研究:利用和探索作为自变量产生的结果
5.2.3 第三类研究:利用和探索作为中间解释机制或调节因素
5.2.4 企业网络与组织学习研究小结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球制造网络与技术创新关系动态演变的案例研究
6.1 研究方法的选取
6.1.1 案例研究方法
6.1.2 案例企业选择
6.1.3 数据收集方法
6.1.4 数据分析方法
6.2 案例研究背景
6.2.1 行业背景分析:注塑机市场细分与主导技术演变
6.2.2 海天技术创新历程
6.3 全球制造网络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演化:海天集团案例研究
6.3.1 案例分析框架与相关变量测度
6.3.2 第一阶段(1966—1989年):艰难探索阶段
6.3.3 第二阶段(1990—2000年):高速增长阶段
6.3.4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全球发展阶段
6.4 海天集团案例讨论
6.4.1 海天企业网络的动态演化
6.4.2 海天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的平衡
6.4.3 海天企业网络与组织学习的耦合关系
6.4.4 海天企业网络与组织学习的动态协同
6.5 案例总结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1.1 企业网络通过影响组织学习进而作用于技术创新绩效
7.1.2环境动态性和技术战略导向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7.1.3 全球制造网络和组织学习之间存在着耦合及协同演化关系
7.2 理论贡献
7.2.1 推进了全球制造网络对技术创新绩效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
7.2.2 丰富了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及二者之间平衡的相关研究
7.2.3 深化了对企业网络不同作用情境及企业网络演化过程的理解
7.3 实践启示
7.3.1 以恰当的方式嵌入全球制造网络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7.3.2 战略性设计网络架构以实现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的平衡
7.3.3 动态调整企业网络模式以持续提升技术创新绩效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