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杨鸿勋编写的这本《宫殿建筑史话》是《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之一,主要从建筑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
|
內容簡介: |
宫殿是集中社会财富、智慧与技能而建造的最高级的建筑,是王权或皇权的象征,是当时社会的思想意识、文化艺术、生产水平和工程技术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等级秩序。《宫殿建筑史话》这本书概括、通俗地讲解了中国宫殿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列举了历代典型宫殿实例,生动具体地显现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成就。
《宫殿建筑史话》由杨鸿勋编写。
|
關於作者: |
杨鸿勋,1932年生;1951年清华大学建筑学系毕业;任梁思成助手兼研究室秘书及园林研究组组长。1978年入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创立建筑考古学。所著《建筑考古学论文集》于2001年被评为“20世纪最佳文博考古图书”第一名;《江南园林论》获第三名;此后出版的《供电考古通论》中被台湾学界评为突破历来建筑史研究的“风格类型学”方法,使建筑史学研究达到动态史学的高度。
曾任日本京都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客座教授;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会分理事长、中国科技史学会建筑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俄罗斯国家建筑遗产科学院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
|
目錄:
|
引言
一 宫殿的雏形——原始氏族“大房子”的蜕变
1 氏族盛期的“大房子”——半坡F
2 宫殿的雏形——大地湾F9
二 原始宫殿——二里头F1是“夏后氏世室”吗?
三 “宗”、“庙”一体建筑——二里头F
四 商王宫殿——至尊的“四阿重屋”
1 尸乡商城的宫殿
2 殷晚期的离宫楼阁——小屯殷墟甲12基址
3 小屯殷墟妇好墓上的享堂——“母辛宗”
4 方国都城的宫殿——盘龙城F1和F
5 郑州商城的台榭残迹
6 殷商宫殿的营造成就
五 殷晚期周邦君的祖庙和西周“瓦屋”宫殿
1 殷晚期周邦君的祖庙
2 周原的“瓦屋”
六 周代宫殿制度
七 周王的宫廷前殿——“明堂”
八 东周列国的“高台榭”、“美宫室”
1 春秋时期的秦都雍城宫殿——凤翔马家庄3号遗址
2 春秋时期秦国宫殿的青铜构件和饰件——金
3 战国时期飞阁复道相连的秦咸阳宫殿
4 战国时期中山国王和王后的陵墓享堂
5 燕下都宫殿的屋脊装饰
九 周代宫殿的营造成就
1 营造器具的使用和工种的分化
2 土结构的成就——版筑和泥土砌块工艺的定型
3 木结构的成就——栌、栾和抬梁屋架的创造
4 人工建筑材料的应用
5 建筑装饰的多样化
十 秦帝国气吞山河的宫殿群落
1 新朝宫的前殿——“阿房”
2 东海疆的“国门”——“碣石门”与“碣石宫”
十一 “非壮丽无以重威”——西汉宫殿
1 长乐宫东宫
2 未央宫西宫
3 建章宫
十二 东汉洛阳的宫殿
十三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宫殿
1 三国曹魏邺都宫殿的“东、西堂”制度
2 东晋建康宫殿
3 北魏洛阳的太极殿——最早副阶周匝的实例
十四 庄严富丽的隋、唐宫殿
1 太极宫西内
2 威名远扬的大唐帝国朝宫前殿——大明宫含元殿
3 大明宫著名的“三殿”——麟德殿
4 隋避暑离宫——仁寿宫唐改称“九成宫”
十五 秀丽典雅的两宋宫殿
1 北宋东京城的宫殿
2 南宋临安城的宫殿
十六 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辽、金、元 三朝宫殿
1 辽上京的宫殿
2 辽南京的宫殿
3 金上京的宫殿
4 金中都的宫殿
5 元大都的宫殿
十七 硕果仅存的明、清宫殿
1 明南京的宫殿
2 未完成的杰作——明中都的宫殿
3 世界现存最宏伟的宫殿群落——明、清北京紫禁城
4 满汉合璧的“帐篷型”殿堂组合——后金时期关外奉天盛京的宫殿
|
內容試閱:
|
宋时中国北方地区的契丹族建立了辽国,不久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兴起。辽设立了“五京”,以临潢为
“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辽阳为“东京”、大同为“西京”、大定为“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析津为“南京”又称“燕京”今北京市西部。金朝国势强大后灭掉了辽和北宋。金初,以上京会宁府今吉林省阿城南为国都。上京地偏北方,气候寒冷,为了进取中原,于金贞元元年1153年
由上京迁都到南京燕京,改名为“中都大兴府”。
金朝皇帝命右丞相张浩仿照北宋东京的规划扩建原燕京城。1234年北方蒙古族兴起,灭掉金朝,蒙古蒙哥汗六年1256年忽必烈在滦河以北筑城建宫,3年告成。中统元年1260年定名“开平府”;四年,称“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1264年定都燕京,沿袭金朝仍称“中都”。1267年开始,以中都东北的琼华岛离宫为中心,建设新皇宫。1271年蒙古可汗仿照汉族习惯称帝,并建立元朝,统一了中国。1272年命汉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儿主持在琼华岛新皇宫周围规划新国都——大都城,历时8年建成。
辽、金、元三朝同属北方游牧民族的政权,这三朝的共同之处都是注重文化的提高,统治者学习汉文化、任用汉人,以图进取中原、建立全国性的政权。
所以,辽、金、元三朝在统治方法和宫廷典章制度方面,都采取汉族的传统;宫殿也基本上采取汉族传统宫廷形制,但是其中也反映出游牧民族的观念和习俗。
辽上京的宫殿
辽上京的宫殿是天显元年926年所建,遗址在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二里。上京分南北两城,北城为皇城。皇城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2000米,东、西、北各有一门,都设瓮城。皇城内,中部有连接东、西宫门的横路,路北利用高地建成500米见方的宫殿区。宫殿区内正中是一个前为长方形、后为圆形的主殿。圆形殿堂,反映了游牧民族所习惯的穹庐型帐篷——毡包的造型。主殿以北是内宫。宫殿区正南200米处,为“承天门”,尚存基址和雕刻。门外中轴大街,将城市分为东、西两区。
辽南京的宫殿
《辽史·地理志》载南京燕京城的皇宫情况是:“燕京大内在西南隅,皇城内有景宗、圣宗御容殿二:东日‘宣和’,南日‘大内’。内门日‘宣教’,改‘元和’;外三门日‘南端’、‘左掖’、‘右掖’,左掖改‘万春’,右掖改‘千秋’。门有楼阁,球场在其南,东为永平馆。皇城西门日‘显西’,设而不开;北日‘子北’。西城颠有‘凉殿’,东北隅有‘燕角楼”’。皇城里还有于越王庙、清凉殿、嘉宁殿、五花楼、五凤楼、迎月楼、凤凰门、昭庆殿、乾文阁、九层台、天膳堂、游仙殿、仁政殿等。
金上京的宫殿
金上京城内,由一道东西横墙将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横墙中部偏东开有一门;横墙南部西北隅地势高平,这里建有560米见方的宫城,宫城后墙就利用了城市的横隔墙。宫城南面正门与城市南门相对,宫门前左右有高台观,既是礼仪双阙,又是军事设施。
宫城南面正门有三个门道,进宫门沿向北的长甬道两侧为东、西廊庑;甬道通向正面一殿门。进殿门,正面一座大殿,通面阔约150米,进深约50米。大殿北面有和正殿规模相等的一殿,殿后为“工”字形殿堂。“工”字殿位于宫城中央,为宫城主殿,显然是效仿宋东京的宫殿形制。“工”字殿东西有墙,将宫城分为前南北两区:南部“前朝”,北部“后寝”。“工”
字殿以北中轴线上还有南北排列的三座宫殿,东西两侧仍有廊庑。以上是宫城中路;另外还有与中路差不多宽度的东、西两路宫殿。东、西路殿堂各有四进。
所有宫殿都敷黄、绿琉璃瓦或琉璃剪边。金上京的宫殿仿宋宫,只是具体而微。正像《大金国志》所说:宫殿“规模曾仿汴京,然十之二三而已”。
金中都的宫殿
金贞元元年1153年改燕京为中都大兴府。在中都宫殿建设之前,先派画工到北宋东京绘制宫殿建筑图样,然后按照这些图来建造宫殿。
皇城在中都的中央,南面宣阳门外有龙津桥,过桥大道直通中都城的南面的丰宜门。皇城宣阳门里左有文楼,右有武楼,两侧并有千步廊各250余间。直北为宫城正门——应天门。东廊外,北有太庙,南为球场;西廊外,北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南为三省。东西千步廊外偏南,分别有西夏馆和会同馆等,并各有民房杂处其间。
宫城应天门内800米处是正朝的大安殿,也就是举行皇帝登基、元旦、万寿节皇帝生日等大典的地方。后面是仁政殿,是常朝使用的殿堂。东面是太后宫、太子东宫和东苑;西面为后、妃居住的寝宫。
宫城中轴线正对天宁寺塔完好保存至今,位于现在北京市西南部。
中都的宫城前有大朝大安殿和后有日朝仁政殿两座主殿,并没有按照隋、唐以降的外朝三大殿制度,后来的元大都宫殿也与此类似。
P120-1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