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NT$
658.0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NT$
811.0
《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NT$
806.0
《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售價:NT$
653.0
《
甲骨文丛书·沙漠之王:英美在中东的霸权之争
》
售價:NT$
505.0
《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售價:NT$
388.0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NT$
510.0
《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售價:NT$
356.0
|
編輯推薦: |
“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谐的奥秘、寻找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道德完满三个层面上,对我们这个时代都有新启蒙思想的性质。道家在两千多年前发现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愈来愈清楚地展现在人类的面前”。
——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比利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普利高津
“道德经在西方人眼中,无论从任何西方的思想派别看来,都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典籍,也最富于中国智慧,或甚至更广泛而言——东方智慧。”
——荷兰著名的汉学家、欧洲汉学会会长许理和
|
內容簡介: |
《老子》八十一章,是老子思想与智慧的集大成,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修心养性、度命全身、经世济用的渊薮。两千年来不同注释者、解读者不计其数,有的看出权诈阴谋,有的看出天地原始、万物根源,有的看出巫卜秘术。结果普通读者读《老子》,越读越乱,越读越远离当初老子的真义,从书中取片言只语以为宝藏,曲解误读比比皆是。
台湾刘光弼教授浸淫传统文化多年,对《老子》一书尤有心得,《老子试读》一书是他多年研究的成果。全书对《老子》八十一章逐一做了“试读”和“注释”,在“试读”中,主要用现代人明白晓畅的语言讲解本章的内容和思想,在“注释”中则加以必要的说明,略做征引,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刘光弼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即使没有什么古文功底、对老子思想一无所知的人读起来也不会有语言上的障碍和理解上的困惑。作者不追求新奇特,不故作惊人之语,而是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老子说了哪些道理,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发和帮助。读者静心阅读,自能从中体会出古人的心意,完善自我的生命。
本书收入“台湾商务印书馆百年精品丛书”,在台湾重版数次,广受学界和读者的好评。本次出版,重订版式,更适应当代读者的审美和阅读要求。
|
關於作者: |
刘光弼,台湾国学大师,海外研读《道德经》第一人。笔名真光、孟良、王基甸,浙江兰溪人,1925年生。1952年度高等考试优等品格,历任报刊、期刊社长兼主笔,大专院校讲师、副教授、教授。著有《星光集》《仰天庐文集》《东西方文化主流之融合及儒释道之比较》《中华文化经传简介》《宗教统战论丛》《国家安全学》《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等书。
|
目錄:
|
第一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第二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
第三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
第四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
第五章.. . . . . . . . . . . . . . . . . . . . ..一〇
第六章..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三
第七章..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五
第八章..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七
第九章..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九
第十章.. . . . . . . . . . . . . . . . . . . . . .二一
第十一章.. . . . . . . . . . . . . . . . . . . . 二四
第十二章.. . . . . . . . . . . . . . . . . . . . 二六
第十三章.. . . . . . . . . . . . . . . . . . . . 二八
第十四章.. . . . . . . . . . . . . . . . . . . . 三〇
第十五章..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
第十六章..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六
第十七章.. . . . . . . . . . . . . . . . . . . . 三九
第十八章.. . . . . . . . . . . . . . . . . . . . 四一
第十九章.. . . . . . . . . . . . . . . . . . . . 四三
第二十章.. . . . . . . . . . . . . . . . . . . . 四五
第二十一章. . . . . . . . . . . . . . . . . . . . 五〇
第二十二章. . . . . . . . . . . . . . . . . . . . 五二
第二十三章. . . . . . . . . . . . . . . . . . . . 五五
第二十四章. . . . . . . . . . . . . . . . . . . . 五八
第二十五章. . . . . . . . . . . . . . . . . . . . 六〇
第二十六章. . . . . . . . . . . . . . . . . . . . 六二
第二十七章. . . . . . . . . . . . . . . . . . . . 六四
第二十八章. . . . . . . . . . . . . . . . . . . . 六七
第二十九章. . . . . . . . . . . . . . . . . . . . 七一
第三十章.. . . . . . . . . . . . . . . . . . . . .七四
第三十一章. . . . . . . . . . . . . . . . . . . . 七七
第三十二章. . . . . . . . . . . . . . . . . . . . 八〇
第三十三章. . . . . . . . . . . . . . . . . . . . 八三
第三十四章. . . . . . . . . . . . . . . . . . . . 八五
第三十五章. . . . . . . . . . . . . . . . . . . . 八七
第三十六章. . . . . . . . . . . . . . . . . . . . 八九
第三十七章. . . . . . . . . . . . . . . . . . . . 九二
第三十八章. . . . . . . . . . . . . . . . . . . . 九五
第三十九章. . . . . . . . . . . . . . . . . . . . 九八
第四十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〇一
第四十一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〇三
第四十二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〇六
第四十三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〇九
第四十四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一一
第四十五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一三
第四十六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一五
第四十七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一七
第四十八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一九
第四十九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二一
第五十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二三
第五十一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二六
第五十二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二九
第五十三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三二
第五十四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三四
第五十五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三六
第五十六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三九
第五十七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四一
第五十八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四四
第五十九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四七
第六十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五〇
第六十一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五三
第六十二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五五
第六十三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五七
第六十四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五九
第六十五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六二
第六十六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六四
第六十七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六六
第六十八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六九
第六十九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七一
第七十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七四
第七十一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七六
第七十二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七八
第七十三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八〇
第七十四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八二
第七十五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八四
第七十六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八六
第七十七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八八
第七十八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九〇
第七十九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九二
第八十章.. . . . . . . . . . . . . . . . . . . .一九五
第八十一章. . . . . . . . . . . . . . . . . . . 二〇〇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试读
“道”的本体是深奥莫测的,如果可以用一般的言语来讲解的“道”,那就不是宇宙本体自然规律恒久不变的真道了。“名”的实质是微妙不显的,如果可以用一般的言语来形容的“名”,那就不是事物内涵、至理真相永远不易的至名了。无状无象,无以名之,是为天地形成的本始;有动有静,有所运行,是为万物创生的根源。故而当澄澈思虑,常处于“无”,才能由内心观照领悟宇宙真道本体之奥妙;守静待变,常处于“有”,才能由内心体会明白天地至理运用之无涯。这“无”和“有”两者,名虽互异,却是同出于“道”。一为道之体,一为道之用,都可说是奥妙莫测的。奥妙莫测到了极点,那“道”的一切变化奥妙均在其中,毋庸他求了。
注释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句,原为王弼之断法。及宋,王安石以为名由形生,有形始有名,既称无,何得有名。乃改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笔者以为上一句已说明名可名,非常名。既非常名,乃指道之用而言。如此全文贯通,先后一气,而不至扞格难入,诘屈聱牙。读古文求其融会贯通,得其精要,为第一义。不必要标新立异,故奇其说。故而笔者仍以王弼之句读为宜,而采王说。按“徼”字可作边际解,故注译为“无涯”。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试读
天下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人人都想掠美据为己有,则人心丑恶岂不由此而生。天下之人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人人都想攫善各善其善,则社会争竞又何得安宁,一旦巧取豪夺纷起,故为不善了。其实天下万物的事理,根本是有无相互发生,无才能陪衬有;难易相辅相成,难才能显其易;长短相比相形,有短才有长;高下相较相倾,有下才成高;音乐强弱相配相和,才能和谐悦耳;步武前后,相从相随,才能先后一致。又何必分别美丑、善恶;何必计较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强弱,前后。故而何庸自扰,争竞不休,攘攘不安。所以圣明之人体悟大道,顺应自然,不争不攘,以“无为”的态度来处世,不凭一己之得失利害的观念。并且躬践实行,以身感召,用“无言”的方式来教化,不凭一己的好恶主见的意念。天地滋生万物,孕育生长,悉听自然,并不加干预。万物延生,上天并不据为己有;万物作育,上天并不恃为己能,万物充塞天下,上天也不居其功!正因为天地宇宙之真道,是有功不居,所以才能恒久不变,永远不朽。
注释
“不辞”,范应元本作“不为始”。敦煌本,亦同。毕沅考据:古“始”与“辞”同音,可能为假借之误,为求文义畅通,笔者乃从毕说。于此作不加言辞解,故训为不加干预。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试读
不崇尚名位,可以减少一般人民妒忌争逐之心;不贵重难得之财宝,可以祛除一般人民为盗强得之念。如果没有贪求的欲念,则可使民心不乱,社会安宁。所以圣明之人治理天下,决不鼓舞贪欲妄念,要净化人民的心思;决不迫使铤而走险,要充裕人民的生活。决不助长
投机取巧,要抑止人民的机诈;决不疏离纯朴生活,要使人民劳动筋骨。假如能使人民经常保持无求无贪,纯朴自然,那么别有用心的奸诈之徒,就无法鼓煽利用人民,而不敢有所作为了。故而用“无为”之治的影响,是深长久远的。若能保持民心的纯朴社会的安宁,那天下就没有治不好的了。
注释
按尚贤之贤,寒山云:“尚贤,好名也。名为争之端。”故不作贤德之贤解,而训为名位声望也。按实其腹,无饥无馑,乃指充裕民生言也。弱其志,心志为智力巧诈之出处。老子以为“智慧出,有大伪”,“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是为机诈之智,而非真知之智。故弱其志,乃削弱抑止人心志之机智伪诈而言也。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试读
道的本体是浩瀚空虚的,而道的运用是没有穷尽、永无止境的。(盈,尽也。不盈指没有穷尽,永无止境)它深奥莫测如同深渊;好似本是创造万物的根源与主宰。道是隐而不显,非外在可见;是纯而不乱,非繁琐紊杂;是光明和谐,非暧昧晦暗;是万有一体,非标新立异,故作特殊。深潜无形,无踪无迹,却又似乎无所不在。我不知道这一个道究竟如何产生。也许在天地主宰万有之先,没有宇宙之前,已先有道了。
注释
道冲,傅奕本作盅,冲为盅之假借。说文解字:“盅,器虚也。老子曰:‘道盅,而用之。’”盅乃形容道之中空虚渺,故笔者以为作浩瀚空虚解。按万物之宗者,万物之宗主也。故为万物之根源与主宰。
锐,是锋芒外露也。故挫其锐,作隐而不显解;纷是繁琐复杂。解其纷,作纯而不乱解;尘,乃世俗也。同其尘,指混同世俗,万有一体,道即在万物之中。而不标新立异惊世骇俗,故弄玄虚,故作特殊也。谁之子者,指由何而创生也。帝,上帝也。《中庸》:“郊祭之礼所以祀上帝也。”《诗经》:“上帝临汝,毋贰尔心。”《说苑?修文》:“神者天地之本,万物之始也”。故帝,作天地万有主宰解。道似即为天地主宰,却又在宇宙万有之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