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能源报告(2012):能源安全研究

書城自編碼: 195220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各部門經濟
作者: 魏一鸣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344977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99/418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7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浪潮将至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NT$ 440.0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跨代伴侣治疗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NT$ 440.0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售價:NT$ 99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68
《 通信4.0:重新发明通信网 》
+

NT$ 208
《 读懂中国农业 》
+

NT$ 585
《 物业管理:经典案例与实务操作指引(从经典案例中学习、总结,梳理提炼案例处理思路,让物业实务管理更轻松。物业管理中的大案、要案,专为热爱物业管理行业的人士定制) 》
+

NT$ 441
《 集装箱改变世界(修订版)(全球唯一一本集装箱商业史,比尔o盖茨2013年读书笔记首推图书!《金融时报》与高盛年度最佳图书入围作品,《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经济学家》联袂推荐) 》
+

NT$ 539
《 航空大都市(国际航空城之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约翰?卡萨达先生的震撼力作,“中国临空经济第一人”中国民航大学教授曹允春先生主持翻译) 》
編輯推薦:
魏一鸣、吴刚、梁巧梅、廖华
等所著的《中国能源报告2012能源安全研究精》从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和我国能源安全的历史着手,针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复杂性、我国能源进口贸易风险、我国战略能源储备策略、能源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的能源贫困问题、能源消费的环境健康效应、重点节能行业的潜力分析、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能源安全预警与应急预案、能源安全的国际比较等热点问题开展系统研究,以期为国家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信息支持。
內容簡介:
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自2009年开始,我国各种化石能源全面出现净进口,能源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局部地区“油荒”、“煤荒”、“电荒”时有发生,能源安全问题愈加凸显。本报告从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和我国能源安全的历史着手,针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复杂性、我国能源进口贸易风险、战略能源储备策略、能源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能源贫困与可再生能源、能源消费的环境健康效应、重点节能行业和地区节能潜力、能源供应预警与应急预案,以及能源安全的国际比较等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以期为国家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信息支持。
關於作者:
魏一鸣,工学博士(1996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理事长、复杂系统研究分会理事长等职务。12份国际学术期刊副主编或编委,及10份中国学术期刊编委。曾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2000~2008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起)。2000年日本先端科技大学访问副教授、2005年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管理系统工程的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包括能源经济建模与分析、资源与环境管理、能源经济与气候政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国家973计划、欧盟FP7等重要科研课题40余项。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42篇,SSCI收录40篇,EI收录95篇;出版著作12部。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同行引用超过3400次,其中SCISSCI他引380次。获软件著作权6件。向中央和国务院提交了多份政策咨询报告并得到了重视。
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4年)、中国青年科技奖(2001年)、纪念博士后制度20周年“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2005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4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8年度)、“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及其他4项省部级科学技术或自然科学奖。
魏一鸣教授积极推动了管理系统工程、能源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发起并创建了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复杂系统研究分会(2005年)、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分会(2009年),并分别担任首任理事长。先后创建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2006年)、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2009年),并先后担任中心首任主任。
魏一鸣教授特别重视研究生的培养,曾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2008年),主讲的研究生课程“工业工程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分别于2001年、2002年被中国科学院评为优秀课程;指导的研究生中,4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人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吴刚,男,1977年5月生,河北唐山人,管理学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10.09-2011.09)。吴刚博士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直从事能源领域的研究工作,在能源安全政策、能源复杂系统建模、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政策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国家973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人才项目等重要研究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在本领域国际一流学术期刊Energy Economics,Energy Policy,Applied Energy,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Ecological Economics等上发表论文20余篇,SCI&SSCI论文16篇,EI论文2篇,合作出版中英文著作6部(英文2部),合作向中央和国务院提交了多份政策咨询报告,部分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文采纳,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吴刚博士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8),中国科学院宝钢奖学金,日本钢管株式会社NKK特等奖学金等奖励。
梁巧梅,女,1979年生,壮族,广西南宁人。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7~2009年曾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常务理事。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复杂系统建模、能源与环境政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科研课题。曾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荣誉或奖励。2010年曾被世界著名出版集团Elsevier列入“2004~2008年度Elsevier经济学期刊中引用率最高的中国大陆作者”。
廖华,男,1980年生,江西南康人,现为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能源、环境与气候经济,能源市场,经济发展与结构变动。发表论文30余篇,部分论文被联合国、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引用,被麻省理工学院(MIT)“能源安全与挑战”课程列为必读材料(requi redreading)。合作出版著作5部(英文2部)、编著1部、译著1部。作为负责人已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完成的部分政策咨询报告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采用,并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曾为美国东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访问学者,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奖励等。兼任中国“双法”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分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目錄
前言
缩写和缩略语
第1章 世界能源形势与中国能源安全的回顾
1.1 世界能源发展回顾
1.1.1 全球化石能源储量仍较丰富但分布不均
1.1.2 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创历史新高
1.1.3 全球可再生能源生产与消费稳步增长
1.1.4 中东北非动荡与欧债危机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
1.2 世界能源发展新趋势
1.2.1 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量仍将继续增加
1.2.2 全球金融危机给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1.2.3 福岛核事故改变世界核能发展规划
1.2.4 页岩气撼动全球天然气格局
1.2.5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呈现清洁低碳化趋势
1.2.6 世界各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1.3 世界能源贸易特征分析
1.3.1 世界石油贸易特点
1.3.2 世界天然气贸易特点
1.3.3 世界煤炭贸易特点
1.4 中国能源消费特点与中国能源安全
1.4.1 中国能源消费的特点
1.4.2 中国能源安全的历史
1.4.3 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
1.5 能源安全的解读与认识
1.5.1 能源安全的定义
1.5.2 能源安全的内涵及演变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发展与中国能源外交
2.1 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关系演进
2.1.1 英美争霸中东
2.1.2 IEA与OPEC的对抗
2.2 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新格局
2.2.1 寻求石油霸权的美国
2.2.2 擅打“能源牌”的俄罗斯
2.2.3 矛盾中的欧盟和日本
2.2.4 不断崛起的新兴国家
2.2.5 持续遭受冲击的OPEC
2.3 五大产油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2.3.1 中亚俄罗斯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2.3.2 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2.3.3 非洲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2.3.4 拉美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2.3.5 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2.4 中国能源角色的转变
2.4.1 由贫油国向石油出口国的转变
2.4.2 由石油出口国向石油进口国的转变
2.5 中国的能源外交
2.5.1 中国在中亚俄罗斯地区的能源外交
2.5.2 中国在中东地区的能源外交
2.5.3 中国在非洲地区的能源外交
2.5.4 中国在拉美地区的能源外交
2.5.5 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能源外交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石油价格与能源安全
3.1 世界石油价格体系及其演变
3.1.1 世界石油价格体系的构成
3.1.2 石油价格体系的演变
3.2 国际油价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3.2.1 油价波动特征
3.2.2 油价波动主要影响因素
3.2.3 油价波动对经济与金融的影响
3.3 石油金融化发展及其风险分析
3.3.1 石油金融化发展的意义
3.3.2 石油金融化发展蕴含的风险
3.3.3 石油期货市场投机与价格波动
3.4 石油价格与中国的能源安全
3.4.1 石油定价机制与中国能源安全
3.4.2 油价引发的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矛盾
3.4.3 未来油价走势与中国能源安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能源进口与运输风险评价
4.1 中国主要能源贸易通道的运输风险分析
4.1.1 中国能源贸易的主要运输通道
4.1.2 石油海洋运输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4.1.3 中国降低能源贸易运输风险的策略
4.2 中国石油进口综合风险的比较分析
4.2.1 中国原油和成品油贸易差异
4.2.2 石油进口的投资组合风险评价模型
4.2.3 中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口的特定风险比较
4.2.4 中国石油进口的系统风险比较
4.2.5 主要结论
4.3 中美原油进口风险的比较分析
4.3.1 中美原油进口现状及对外依存度
4.3.2 中美原油进口来源和多元化差异
4.3.3 中美原油进口的策略差异
4.3.4 中美原油进口策略的比较
4.3.5 主要结论
4.4 中国煤炭贸易及运输风险分析
4.4.1 煤炭贸易的历史与现状
4.4.2 煤炭贸易与运输风险分析
4.5 中国天然气贸易与运输风险分析
4.5.1 天然气供需现状分析
4.5.2 天然气贸易与运输风险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能源储备策略研究
5.1 全球能源储备现状及特点
5.1.1 全球能源储备历史与现状
5.1.2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特点及策略
5.2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最佳补仓时机和补仓策略
5.2.1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规划
5.2.2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不确定动态规划模型
5.2.3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最佳补仓时机和策略
5.3 突发事件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最优释放策略
5.3.1 战略石油储备策略的动态规划模型
5.3.2 不同突发事件对国际油价的冲击
5.3.3 不同突发事件情景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最优策略
5.3.4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补仓和释放对国际油价的影响
5.3.5 我国成品油储备策略
5.4 中国天然气储备策略
5.4.1 世界典型国家的天然气储备模式及特点
5.4.2 我国天然气储备的现状及策略
5.5 中国煤炭储备策略
5.5.1 煤炭储备的现状
5.5.2 煤炭储备策略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保障能源安全下的重点节能行业和地区
6.1 引言
6.2 研究思路和数据说明
6.3 重点节能行业和地区
6.3.1 农业重点节能地区
6.3.2 工业重点节能行业和地区
6.3.3 建筑业用能
6.3.4 第三产业重点节能行业和地区
6.3.5 居民生活用能
6.4 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7章 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对国家能源安全的作用
7.1 世界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作用
7.1.1 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增长迅速
7.1.2 未来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将继续增加
7.2 中国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作用
7.2.1 中国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
7.2.2 中国水能资源丰富
7.2.3 中国核电2020年有望占电力总装机的4%~5%
7.2.4 中国风电发展迅速
7.2.5 中国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
7.2.6 生物质能发展现状与潜力
7.3 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的国际比较
7.3.1 目标引导
7.3.2 政策激励
7.3.3 产业扶持
7.3.4 资金支持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能源贫困与能源使用安全
8.1 能源贫困与能源使用安全的关系
8.1.1 能源贫困及其国际现状
8.1.2 我国能源贫困现状
8.2 能源贫困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8.2.1 影响因素分析
8.2.2 方法介绍
8.2.3 模型结果与分析
8.3 中国区域能源贫困评估
8.3.1 发展中国家能源发展指数
8.3.2 中国区域能源贫困指数
8.3.3 主要结论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中国能源消费与公众健康
9.1 能源消费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综述
9.1.1 能源消费对环境影响综述
9.1.2 环境污染造成公众健康效应研究综述
9.1.3 区域污染与行业排放造成公众健康效应综述
9.2 城市大气污染与公众健康效应的经济评估
9.2.1 研究背景
9.2.2 健康效应经济评估方法及数据来源
9.2.3 城市大气污染物健康效应及其经济损失
9.2.4 情景分析
9.3 部门污染物排放对公众健康效应的经济评估
9.3.1 部门污染物排放对公众健康评估方法及数据来源
9.3.2 部门排放的健康效应和经济损失评估
9.3.3 部门边际健康效应的经济损失评估
9.3.4 能源边际健康效应的经济损失评估
9.3.5 情景分析
9.4 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10章 能源供应危机与经济安全研究
10.1 世界能源危机的历史及影响分析
10.1.1 世界能源危机历史回顾
10.1.2 石油危机对世界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10.2 中国能源供应短缺事件分析
10.2.1 近年来中国能源供应短缺的典型事件
10.2.2 中国能源供应短缺的影响因素分析
10.3 原油供应中断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10.3.1 原油供应中断情景设置
10.3.2 原油供应中断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影响
10.4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10.4.1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情景设置
10.4.2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影响
10.5 成品油供应短缺的应急预案研究
10.5.1 我国成品油供应体系
10.5.2 模型设置
10.5.3 应对成品油供应短缺的不同应急预案效果比较
10.6 本章小结
第11章 国家能源安全的综合评价
11.1 典型国家能源安全政策比较
11.1.1 增加能源科技投入,千方百计实现能源技术突破
11.1.2 实施能源进口贸易的多元化策略,分散能源进口风险
11.1.3 各能源进口国大力发展战略储备,提高能源应急能力
11.1.4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
11.1.5 重视能源地缘政治,开展多元化的能源外交与合作
11.1.6 建立高效的能源安全管理机构,制定能源应急法律法规
11.2 能源安全综合评价体系与方法
11.2.1 能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1.2.2 能源安全综合评价模型
11.3 典型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比较
11.3.1 典型发达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11.3.2 典型发展中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11.3.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多数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指数大幅提高
11.3.4 主要结论
11.4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能源安全的综合评价
11.4.1 气候变化对我国能源安全政策的影响
11.4.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11.4.3 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指数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11.4.4 我国能源使用安全指数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11.4.5 气候保护与我国能源安全
11.4.6 主要结论
11.5 本章小结
第12章 中国能源安全的挑战与展望
12.1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
12.1.1 能源消费量快速增长的挑战
12.1.2 能源安全影响因素多样化的挑战
12.1.3 单一安全向多元安全转变的挑战
12.1.4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12.1.5 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挑战
12.1.6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挑战
12.2 中国能源供需展望到2020年
12.2.1 能源需求增速逐渐回落,但回落幅度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12.2.2 煤炭消费比重缓慢下降,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比重陆续提高
12.2.3 原油煤炭产量增长日趋减缓,清洁低碳能源总体发展较快
12.2.4 国内能源生产重心继续西移,大规模、长距离能源调运带来新的安全和管理挑战
12.2.5 煤炭、石油、天然气净进口量将持续位居全球首位或者第二位,天然气价改日趋紧迫
12.3 中国能源安全展望
12.3.1 能源进口量持续增长,能源对外依存度继续攀升
12.3.2 能源运输通道实现多元化,运输风险逐步降低
12.3.3 国家能源储备规模庞大,能源储备体系相对完善
12.3.4 能源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入,价格体系逐步完善
12.3.5 能源贫困人口快速下降,彻底消除能源贫困任重而道远
12.4 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对策建议
12.4.1 完善储运-市场-合作体系,构筑国家能源安全框架
12.4.2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低碳化发展路径
12.4.3 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降低进口运输风险
12.4.4 运用财政税收手段,实现可再生能源产业化
12.4.5 加强规划与宏观调控,满足能源投资需求
12.4.6 构筑能源安全预警体系,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第1 章 世界能源形势与中国能源安全的回顾
受全球气候保护、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北非地区的“茉莉花革命” ,以及中东伊朗核危机等事件的影响, 世界能源贸易和消费格局正在悄然发生深刻的变化, 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能源贸易异军突起, 美国、欧洲一些老牌发达国家能源消费持续下降,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正向清洁化可再生化转变。世界能源供需格局的演化, 对我国能源安全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国能源安全面临哪些挑战? 新形势下如何解读能源安全? 本章将围绕上述问题, 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 世界能源发展有哪些新趋势?
● 世界能源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如何演进?
● 中国能源消费与能源安全面临哪些挑战?
● 如何解读新形势下的能源安全?
1.1  世界能源发展回顾
1.1.1  全球化石能源储量仍较丰富但分布不均
(1) 煤炭仍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化石燃料。根据BP (2011a) 统计数据显示, 2010 年底全球煤炭的可探明储量为8609.38 亿吨, 约为原油储量(1887.88 亿吨) 的4.6 倍。2010 年世界煤炭储采比为118 年, 煤炭依然是所有化石燃料中储采比最高的能源。根据世界能源委员会(WEC) ?能源资源调查?数据显示, 欧洲及欧亚大陆、北美洲以及亚太地区煤炭资源占据了世界煤炭资源的95 % 以上。欧洲欧亚大陆煤炭探明储量为3046 亿吨, 占总储量的35.4 % 。亚太地区探明可采储量为2658.43 亿吨, 占总储量的28.5 % 。北美地区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2450.9 亿吨, 占总储量的28.5 % 。非洲与中东地区煤炭合计探明可采储量为3289.5 亿吨, 占总储量的3.8 % 。
中南美洲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1250.8 亿吨, 仅占总储量的1.5 % 。世界煤炭资源探明可采储量分布如图1-1 所示。
从国别来看, 美国煤炭储量为2373 亿吨, 以占总量27.6 % 居世界第一位, 储采比为241 。俄罗斯为1570.1 亿吨, 以占总量18.2 % 居世界第二位, 储采比为495 。中国紧随美国和俄罗斯之后, 煤炭可探明储量位居世界第三位, 为1145 亿吨, 占总储量的13.3 % , 储采比为35 。中国的储采比较低, 一方面是由于中国2010 年煤炭生产量为28.5 亿吨, 相比于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