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NT$
495.0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NT$
1340.0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NT$
299.0
《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售價:NT$
495.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NT$
495.0
《
潜能觉醒
》
售價:NT$
395.0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NT$
245.0
|
內容簡介: |
李泽厚首先是一位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有类似康德的丰富的完满性,有类似黑格尔的宏大的历史感,更闪烁着马克思的彻底科学精神,他还是一位思想史家,他在最深的层面上把握了中国人的灵魂、风神、智慧。他仅仅作为美学家,就已使“少年高旷豪举之±多乐慕之,后学如狂”。他是一位真正具有当代精神的学者,理趣情思、风神品貌,都表现出当代的深度。
李泽厚关于美本质问题的“客观社会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崛起为一大美学流派,体现了学术的创造性与哲学智慧,保证了美学大讨论的学术品质与理论水平,但也不能不受到当时思想界整体状况的限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李泽厚则以主体性实践哲学(“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为学术基础与理论构架,系统地展开他的美学建构与文化学开拓,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整合性的审视、反思和升华,李泽厚提出了“情本体”这个全新的哲学命题,这意味着一场哲学革命,它的意义伴随着历史进程将愈益彰显。“情本体”命题的提出和阐释,是对中西哲学乃至文化传统的某种承续,又是某种颠覆,更是因应时代、面向人类未来,对中西哲学乃至文化传统进行“转换性创造”的思想贡献。“情本体”来自于中国传统“体用不二”、理欲交融、使情成体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如他在《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中所说:“这个‘情本体’即无本体,它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本体’。这个形而上学即没有形而上学,它的‘形而上’即在‘形而下’之中。康德、海德格尔都想去掉形而上学,但又建构了自己的形而上学。大概只有解构的‘后现代’,才有去掉形而上学的可能,但又流于真正的原子个人而物欲横流,失去任何普遍价值和社会性。也许,只有凭依理欲交融的‘情本体’,能走出一条路来?”
|
關於作者: |
赵士林,先后就读于吉林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8年获博士学位。曾任东京大学特邀研究员,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杜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国内多所高校兼职教授。主要著作有《当代中国美学》、《中国的智慧》、《国学六法》等。
|
目錄:
|
前言
导论 李泽厚美学思想的文化背景与当代价值
第一章 李泽厚美学的结构
第二章 李泽厚论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三章 李泽厚论美的哲学
第四章 李泽厚论审美心理学
第五章 李泽厚论艺术社会学
第六章 李泽厚论中国美学史
第七章 “以美育代宗教”
后记
|
內容試閱:
|
需要指出的是,审美知觉虽然是经由审美注意而获得的形式感,但它又不止于形式感。审美知觉中的形式感例如时空感实际上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的时空感。我们欣赏一幅绘画,在二维平面的画布或图纸上能够感受到三维立体空间。在画中,无论汹涌的大海还是险峻的群山实际上都只能在一个平面上,但我们的审美感受却是惊涛骇浪、山水对峙的多层次立体景象。因此审美知觉虽然看上去似乎只是感性的,实际上却是超感性的。它包含着即感性又超感性的理解因素,这就涉及审美认识。由审美知觉到审美认识,是审美心理过程第二阶段的一个发展。审美知觉还只是对知觉完形的本能组织和对物体表象的大体扫描,为形成完整的审美经验,还必须对知觉完形做进一步审视和欣赏,这进一步的审视和欣赏便使审美活动进入审美认识。审美认识不同于概念认识,它超感性而又不离开感性,趋向概念而又无确定概念,即指向某种概念,但不归结于某种概念。它其实是一种联想、想象、情感学多种心理因素、功能交融渗透而形成的朦胧、宽泛、广义的理解。这种作为审美认识的理解,非概念而形象,非说教而领悟,它感受与表达了某种本质性的理性内容,但却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它普遍地存在于审美活动中,使审美不仅得到感官需要的满足,同时使视野宽广、精神解放,获取了心灵的力量。这是一种真正的审美愉快。它不仅表现和塑造了我们的情感,而且还使我们的知性受到启迪,因此它是一种感情与知性愉快的混和。
第三阶段是效应(成果)阶段。效应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由上一阶段审美认识所产生的直接心理效应,是审美判断。所谓判断是对合目的性形式的发现。我肯定一个欣赏对象是美的,这就是审美判断。它是审美经验积累的产物,具有心理上的必然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审美判断显然由理性作出,人们一旦从审美那种物我同一的直觉状态中恢复了自我意识、理性,便会立即判断对象是否合乎“美”的标准。就是说,审美判断要运用以前获得的有关“美”的普遍性概念。
审美经验的积累是产生审美判断的重要基础。它同时便产生了审美观念,形成了审美趣味,培育了审美理想。需要指出的是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不仅来源于过去的审美经验,其他许多因素,如生活环境、人生经历、兴趣爱好、文化修养、个性倾向、先天的气质、潜能等都对审美观念、趣味、理想的形成发生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