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編輯推薦: |
4大茶区,82中古今名茶,不同的冲泡要点,鉴赏绿茶,就这么简单。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关于全国绿茶名品的大全,不但有全国知名的绿茶品种,也有一些工艺优良,品质独特的地方名茶。《绿茶名品图鉴》中,每一种茶都介绍了其独有的工艺、冲泡方法和参考价格,让你在品茶时深知其味,在买茶时心中有数。
|
目錄:
|
绪论
中国茶产区
茶史
绿茶的制作工艺
绿茶的冲泡方法
绿茶的功效和禁忌
第一章 江南名绿茶
西湖龙井 从来佳茗似佳人
洞庭碧螺春 香得真是吓煞人
庐山云雾 色香幽细比兰花
黄山毛峰 鱼叶金黄,色如象牙
太平猴魁 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
径山茶 日本茶道的始祖
顾渚紫笋 茶圣陆羽喻第一
惠明茶 巴拿马上得金奖
平水珠茶 无法发射的火药弹
安吉白茶 不是白茶的白茶
江山绿牡丹 绿茗敢以牡丹名
千岛玉叶 千岛湖畔育好茶
大佛龙井 扁平光滑,嫩香持久
千岛银珍 杭州七宝之一
松阳银猴 郁香便是引路人
普陀佛茶 观音道场出佳茗
武阳春雨 形似松针丝雨
开化龙顶 形似青龙盘白云
鸠坑毛尖 色、香、味具臻妙境
天目青顶 头茶之香远胜龙井
泰顺云雾茶 味醇色秀,香馨汤清
南京雨花茶 形似松针,翠绿挺秀
金坛雀舌 形似雀舌味鲜爽
南山寿眉 形似寿者之眉
敬亭绿雪 清茗洗积昏,妙香滤浮尘
休宁松萝 松萝香气盖龙井
老竹大方 褐润似铸铁,形似竹叶
涌溪火青 干茶落杯叮当有声
屯溪绿茶 绿色金子
汀溪兰香 翠绿显毫,兰花香高
瑞草魁 肥硕饱满,香气高长
黄山绿牡丹 形似菊花,黄绿隐翠
井冈翠绿 细紧曲勾,翠绿多毫
婺源茗眉 秀如仕女之细眉
婺源仙芝 纤细紧直,翠绿光润
狗牯脑 紧结秀丽,莹润生辉
小布岩茶 锋苗秀丽,香似兰花
双井绿 形如鸡爪,光润高香
高桥银峰 雪芽如银现异香
古丈毛尖 茶味持久,茶韵悠长
江华毛尖 晶莹如珠,清高甘爽
安化松针 挺直紧细,香气馥郁
安化银毫 翠绿紧细,高香持久
恩施玉露 古法制茶今留香
峡州碧峰 翠绿油润,清香持久
第二章 江北名绿茶
六安瓜片 陆羽旧经遗上品
信阳毛尖 头泡苦,二泡甜
仰天绿雪 嫩绿挺秀,香气馥郁
赛山玉莲 形白如玉,绿如莲叶
日照绿茶 北方第一名茶
雪青茶 天然绿色茶叶
崂山绿茶 中国最北的绿茶
天柱剑毫 峻拔遒劲,甘香醇美
岳西翠兰 形似兰花,香高酣畅
龟山岩绿 湖北的庐山云雾
采花毛尖 湖北第一名茶
双桥毛尖 细紧显毫,香气清高
午子绿茶 茶中皇后,品质超群
紫阳富硒茶 抗癌之王
第三章 西南名绿茶
蒙顶甘露 应是人间第一茶
竹叶青 形似竹叶,清秀悦目
都匀毛尖 雪芽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
青城雪芽 仙茗产自仙家
峨眉毛峰 银芽秀丽,鲜爽碧绿
文君嫩绿 烹茶涤尘思,清逸凉无比
峨蕊 春芽大麦粗
峨眉雪芽 雅称“清明香”
巴山雀舌 抗癌名茶
永川秀芽 紧直细秀,香气高长
遵义毛峰 翠绿油润,嫩香持久
湄江翠片 形似葵花籽
贵定云雾茶 云海雾都,质量兼优
宝洪茶 香飘十里
苍山雪绿 味醇鲜爽,香浓持久
南糯白毫 匀整绿润,馥郁清纯
墨江云针 仿制日本“玉露茶”
云海白毫 紧直挺秀,满披白毫
滇绿 深绿粗壮,幽香持久
第四章 华南名绿茶
桂林毛尖 桂林山水飘茶香
凌云白毫 千年古树产良茶
南山白毛茶 建文帝种下的“圣种”
桂平西山茶 紧结匀整,清澈幽香
昭平银杉 微扁翠绿,清香明亮
天山绿茶 翠绿清澈,香似珠兰
附录
|
內容試閱:
|
绪论
自神农氏始,中国饮茶的历史已经有5000年了。茶叶从贵重药物到大众饮料,从少数贵族之专享到通行世界的第一饮品,茶叶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了华丽的转变。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茶叶的发展史!
中国茶产区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产区区域广阔,北起山东蓬莱,南至热带海南岛,西到西藏林芝,东自台湾岛,总共包括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福建、陕西、河南、山东、西藏、甘肃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1019个县市。横跨了热带、亚热带和暖带三个气候区。
根据茶叶的生态环境、茶树种类、品种结构等特性,中国茶区共分为四大茶区,即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华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包括云南中北部、广西北部、贵州、四川、重庆及西藏东南部。该茶区地势较高,大部分地区都在海拔500米以上,属于高原茶区,大多是盆地和高原,地形复杂,年平均气温在15.5℃以上,无霜期长达220~340天。西南茶区雨水充足,年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土壤类型较多,主要有红壤、黄红壤、褐红壤、黄壤等,有机质含量比其他茶区高,十分有利于茶树生长。西南茶区茶类品种十分丰富,有工夫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等,而所产绿茶的名优品种较多。
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是指位于长江以南的产茶区,包括广东、广西北部、福建大部、湖南、江西、浙江、湖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江南茶区多以低矮丘陵地区为主,但也有海拔1000米的高山,如安徽黄山、浙江天目山、江西庐山等。江南茶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在15.5℃以上,无霜期长达230~280天,且雨水充足,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1600毫米。土壤多以红壤、黄壤为主,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该区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宜茶树生长,而其茶叶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名优茶品种多,经济效益高,是我国的重点茶区。生产的茶类有绿茶、乌龙茶、白茶、黑茶等茶类,其中以绿茶为主要品种。
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包括福建东南部、台湾、广东中南部、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及海南。该茶区的气温是四大茶区中最高的,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即使1月份的平均气温也多高于10℃,无霜期多达300天以上,其中台湾、海南四季如春,茶树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新梢每年可萌发多轮,且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2000毫米。土壤多为红壤和砖红壤,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十分肥沃,是四大茶区中最适宜茶树生长的茶区。华南茶区的茶类品种主要有乌龙茶、红茶、普洱茶、绿茶等。
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是指位于长江以北的产茶区,包括江苏北部、山东东南部、安徽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陕西南部和甘肃南部。江北茶区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5℃以下,无霜期为200~250天,茶树的萌发期只有六七个月,且江北茶区年降水量普遍偏少,在1000毫米以下。土壤以黄棕壤为主,肥力较低,因此,就土壤和气候条件来说,不利于茶树的生长。江北茶区的茶类品种以绿茶为主。
茶史
茶叶进化史
《茶经》上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自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叶以后,茶叶就成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了5000年的沉淀,关于茶的记忆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基因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不可复制的文化。
因为茶叶有消炎解毒的功效,所以在春秋之前,我们的祖先只是将茶叶作为药用。到了秦汉时代,人们开始用茶做菜,主要是将茶煮成汤羹来食用,这就是最早的“茶食”。不过那时人们做“茶食”,还是取用茶消炎解毒的功能。
到了汉朝,由于经济、文化的兴盛,茶作为四川特产进贡到京都长安、洛阳;同时,茶叶也从四川传播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于是饮茶之风慢慢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晋朝南迁,中原士族也纷纷跟着南迁,财力雄厚的士族在江南地区扎根,大大发展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这时的茶叶饮用方法还是以加各种调料进行烹煮为主,但是清饮茶叶的饮茶形式开始流行。
到了唐朝,随着全国茶叶产量的大幅增加,茶叶进一步向普通百姓的生活靠近,当时人们用蒸青法把茶叶加工成饼状,这样不但便于携带和流通,而且茶叶的口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唐朝对茶文化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这是中国第一部茶书,也是当时最权威的一部茶书,它的出现为后世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宋朝的饮茶之风日盛,茶叶成为百姓“开门七件事”之一。而且这时候,已经出现了蒸青的散茶,虽然散茶还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到了明朝,农民出身的朱元璋认为制作“团茶”太过劳民伤财,于是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至此,散茶正式成为社会主流,人们不再将茶叶制作成茶饼,而是直接在壶或盏中沏泡散茶,中国人的泡茶、饮茶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时的散茶多是绿茶。
清朝,由于清室皇族对茶文化的推崇,使得中国的茶文化走向了鼎盛。虽然慈禧太后对劳民伤财的茶膏情有独钟,但还是改变不了散茶的主流地位。在这一时期,茶叶正式形成了六大茶系,即我们常说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而绿茶是六大茶系中产量最大的一种。
绿茶溯源
茶叶的历史就是绿茶的历史,数千年来,在祖先们不断地摸索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绿茶制作工艺。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绿茶最早起源于巴地(今川北、陕南一带)。据信史《华阳国志》记载,当年周武王伐纣时,巴人曾向周军献茶。由此可见,茶叶的种植历史追溯到3000年以前是可以确定的。
两晋南北朝时期,为方便储藏和运输,出现了将散装茶叶跟米膏一起制成茶饼的晒青茶,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初唐时期。而到唐朝及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蒸青饼茶取代了晒青饼茶成为当时茶的主要形式。蒸青茶克服了晒青茶加工后仍有浓浓的青草味这一缺点,使茶叶的味道更加鲜爽。
到了宋朝,由于蒸青饼茶在压制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茶香,而且制茶过程费时费力,于是就出现了蒸青散茶,蒸青散茶是将茶蒸后直接烘干,这样就很好地保持了茶叶的香味。自宋朝至元朝,蒸青饼茶和蒸青散茶一直并存,直到明朝初年,这种局面才被打破。
1391年,洪武皇帝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于是,不再有蒸青饼茶,而独存下来的蒸青散茶在明朝前期大行其道。
蒸青散茶虽然比蒸青饼茶留香好,但还是不够浓郁,于是利用干热发挥茶叶芳香的炒青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其实炒青工艺早在唐朝以前就有了,不过直到元朝才在王祯的《农书》中提及。到了明朝,炒青工艺日趋完善,已经有杀青、摊凉、揉捻和焙干等全套工序了,非常接近近现代的炒青绿茶制法。
绿茶的制作工艺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大的茶类,四大茶区都有生产,其中浙江、安徽、江西和湖南四省为主要产区,而浙江的绿茶产量居全国之首,安徽和江西的绿茶的总体品质最好。
绿茶以加工工艺分类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它们的加工工艺分别是:
炒青绿茶:杀青—揉捻—炒干;
烘青绿茶:杀青—揉捻—烘干;
蒸青绿茶:蒸气杀青—粗揉—中揉—精揉—烘干;
晒青绿茶:杀青—揉捻(原料粗老者不用揉捻)—晒干。
虽然各种绿茶的具体加工工艺各有差异,但是其基本的工序是一致的,即:杀青—揉捻—干燥。
杀青
杀青是绿茶制作的第一步工序,也是绿茶形成“清汤绿叶”“香高味醇”品质的关键工序,将直接决定绿茶品质的优劣。
杀青的目的有四个,一是阻止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使茶叶保持应有的绿色;二是将鲜叶中低沸点的具有青草气味的成分如青叶醇、青叶醛等挥发掉,发展茶叶的香气;三是减少茶叶中的花青素和具有苦涩味的苷类物质,增进绿茶鲜、爽、醇的滋味;四是减少鲜叶的水分,使叶质柔软有韧性,便于揉捻成形。
杀青有三种方式:锅式杀青、滚筒杀青和蒸气杀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