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也别把自己看得太轻(一本风靡华语世界的心灵劝谏书。俞敏洪、李彦宏、马云等,中国金字塔顶尖人物受益一生的心灵法则)

書城自編碼: 194302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心灵与修养
作者: 林玲
國際書號(ISBN): 9787543070073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31/3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5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家庭心理健康指南:解决孩子成长中的棘手问题
《 家庭心理健康指南:解决孩子成长中的棘手问题 》

售價:NT$ 305.0
创作经典
《 创作经典 》

售價:NT$ 653.0
西方殖民帝国的崛起(1492?1914)
《 西方殖民帝国的崛起(1492?1914) 》

售價:NT$ 449.0
ChatGPT数据分析实践
《 ChatGPT数据分析实践 》

售價:NT$ 505.0
人格分裂手记
《 人格分裂手记 》

售價:NT$ 254.0
并购与重组 : 理念、策略、流程、实战一本通
《 并购与重组 : 理念、策略、流程、实战一本通 》

售價:NT$ 347.0
分析论文集(分析哲学名著译丛)
《 分析论文集(分析哲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32.0
自主论:何为自主以及何以自主
《 自主论:何为自主以及何以自主 》

售價:NT$ 50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77
《 只想静下来( 静下来,才能看见自己!柴静、莫言、姜文 关注话题) 》
+

NT$ 466
《 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谈登山、谈游学、谈环保、谈慈善、谈人生……呈现最真实的王石、展示王石鲜为人知的一面!) 》
+

NT$ 283
《 学会自己长大:关于学业、情感、青春与梦想(献给那些在成长中感到困惑无助又不肯屈服的青少年!北大、清华、南开等名校教授鼎力推荐。) 》
+

NT$ 283
《 生命如一泓清水--新东方大愚励志列丛书 》
+

NT$ 378
《 潘石屹SOHO中国管理日记 》
+

NT$ 283
《 人生是一辈子的马拉松--新东方大愚人生励志丛书 》
編輯推薦:
★一本教你抵制自我膨胀的心灵劝谏书,一堂让你远离脆弱灵魂的心灵强健课。
★让你豁然开朗的心灵滋润秘笈,俞敏洪、李开复、李彦宏、马云等,中国金字塔顶尖人物受益一生的心灵法则。
★或许你出身贫寒,或许你貌不惊人,或许你才智一般,这些虽然很重要,但多与先天因素有关。我们无法选择出生,但我们可以选择心态。在这个世界上,别人可以看轻你,但你不能看轻自己。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摘自书中第6页)
★这不仅仅是一本励志书!因为它在给你“勇气”和“观念”的同时,也让你得到了真正的蜕变。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没有人能打倒你,能打倒你的只有你自己,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形成看重或看轻自己的惯性思维。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也别把自己看得太轻,是一种做人的智慧,是一种优雅的风度,是一种成熟的心态,是一种高尚的境界。用这种心态做人,可以让自己更强大、更健康;用这种心态做事,可以让生活更踏实、更轻松。
——畅销书作家 林玲
內容簡介:
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知道比你优秀的人有很多,过分看重自己,只会让自己迷失方向,然后从高处跌落。养成谦虚谨慎的品格,用低调的言行对人处事,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当然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在关键时刻,你敢说:“你很重要吗?”试着说出来,你的人生也许会由此揭开新的一页。一种积极主动、朝气蓬勃的心态是最佳的自我保护。一定要养成一种坚信自己最终将会获胜,将会取得成功的良好习惯。一定要坚强地、坚定地树立起这种信念。这样,很快你就会惊异地发现,你极其渴望和你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这不单单是一本励志书!因为它在给你“勇气”和“观念”的同时,也让你得到了真正的改变。作者运用最典型的案例和最具洞察力的心理分析,从两个角度传递自己的想法,不只在你的心里“杀毒”,还让你的大脑和灵魂“重装系统”。
關於作者:
林玲:专职作家,对现代人的心灵成长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通过不断的自我觉察及修炼,将得到的健康积极的生活体悟融入书中,告诉读者:在如此复杂、充满挑战和现实的世界里,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太轻,只有正视自己,正视生活中的一切,才营造真正属于你的健康和财富!
目錄
前言
Part 1 给自己一个新的求索
【探究 Explore】探究一下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认知Cognition】不要自我感觉良好,还有很多人比你强
【比较Comparison】界定适合自己的标准
【缺点Defect】在表现自己优点的同时不要忘记你的缺点
【平常心Common heart】用一种平静的心态看待事物
【紧迫感Sense of urgency】要有紧迫感,毕竟你还不是最强者
Part 2 你很强大,同时你也很渺小
【低调Low-key】在高调的社会中沉淀自我
【反思 consider】你思量过自己的能力到底够吗?
【适度Moderate】过度自信就变成自负
【认同 Identification】能力不在自己嘴上,而在别人眼中
【放下Put down】放下架子才更具向心力
【内敛Introvert】内敛而不张扬,才能最好地展现能力
Part 3 自我管理,将自我价值最大化
【时间管理 Time】时间管理是自我管理的起点
【情绪管理 Mood】控制你的火爆脾气
【人际管理 Interpersonal】我们不是活在真空地带
【未来管理future】让你的未来不是梦
【自我认识 awareness】看懂自己脑子里的这本书
【自我领导 Leadership】 领导得了自己,才能领导别人
Part 4 让思维双向行驶
【双赢Win-win】用双向思维达到双赢的效果
【平衡Balance】用平衡的杠杆去衡量自我
【合作Cooperation】合作比单打独斗更省力气
【借力Leveraging】聪明人善于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
【整合Integration】整合能整合的力量去做事,成功会更近
Part 5 无处不在的长处就潜伏在你的身上
【优势 Advantage】发现自己身上隐藏的宝藏
【弱点Weakness】弱点难道就不能利用了吗?
【忍耐 Exercise patience】用忍耐的妥协来韬光养晦
【决策 decision】别靠直觉判断问题,脑子是用来想的
【信服力 Compelling force】信服力胜过千言万语
Part 6 你很渺小,同时你也很强大
【高调High profile】高调不是爱表现,而是积极主动
【公平 Fair】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公平
【依赖Rely on】过度依赖不是你该做的事
【寂寞 Lonely】耐得住寂寞才能铸就大业
【价值观 Values】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自我重塑Self remodeling】重新雕刻自己的性格,突破自我
Part 7 让头脑风暴喷涌而出
【目标 Target】你要去哪儿比你去过哪儿重要
【激情 Passion】让激情成为生命的动力
【思维 Thinking】你的思维可以主宰一切,只要你想
【内心 The heart】外表的强悍永远都不能代替内心的强大
【伪装 Disguise】难得糊涂是最为高深的处事之道
【刚柔兼备 Goju both】重新整理自己,做到“刚柔兼备”
Part 8 我的敌人只是自己而已
【恐惧 Fear】克制内心的恐惧,比拥有任何的资本都重要
【细节 Details】小地方里隐藏大学问
【压力 Pressure】把对压力的发泄变为动力
【意念 Idea】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总是原地踏步
【挫折 Frustration】失败不是问题,还好你有应激能力
【行动 action】不做抱怨祥林嫂,做行动派
……
內容試閱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他出生于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好几十个人坐在大餐厅里。有一次他突发奇想,想要跟大家开个玩笑。在吃饭的时候,将自己藏在餐厅中一个少被人注意的柜子中,想让大家在找不到他的时候再蹦出来。让英若诚很尴尬的是,大家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等大家酒足饭饱离开之后,英若诚才沮丧地走出来吃剩饭。
从那儿之后,他就告诫自己,永远不要将自己看得太重,否则有可能会大失所望。
一块石头对于巍峨的高山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对于浩瀚的大海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同样的,一个人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不论你是否愿意承认,你在这个世界是十分渺小的存在。看重自身的价值,重视自我的价值,愿意发挥自己的价值,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要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价值看得过重,也不要只关注自己而对旁人全然不顾。
有些人将自己看得太重,把自己的位置摆得过高,在社会中很容易受到挫折;有些人因为自小娇惯,养成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有些人仗着自己有几分才华而恃才傲物,不将别人放在眼里,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不论是何种形式的看重自我,都会给你的人生带来负面影响。
不将自己看得太重,是否就意味着要将自己看轻?
有一个年轻人在事业上遭到挫折,穷困潦倒,身无分文,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当他走向大海准备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一位在沙滩上散步的老人叫住了他:“你等等再死可以吗?我没有想劝你放弃自杀,不过我想和你做个交易。”一位将死之人还有什么交易能做?年轻人停下了自己的脚步。
“你既然已经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你一会儿也就没有呼吸了。但你身上的器官都是好的,这多可惜啊。这样吧,我花10万买你的一只眼睛。”老人摆出一副做生意的姿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个多少钱也不能卖。”“那我20万元买你一只胳膊吧。”“不卖。”“30万元买你一颗肾吧。”“不卖。”……
年轻人忽然明白:即便自己身无分文,但自身还有很大的价值。穷困潦倒,生命却还在,没必要这么看轻自己。他谢过老人,毅然地掉头离去,重新开始生活。
如果您早晨醒来的时候还算健康,那么恭喜您,因为世界上有15万人将活不过今天;如果您的家里有衣服穿、有食物吃,那么恭喜您,您比世界上75%的人还富有;如果您在银行里有存款,在钱包里有钞票,那么恭喜您,您是全世界8%的有钱人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上唯一的存在,尽管渺小,却没有一个人与你完全相同。你的人生轨迹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记载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故事。
或许你出身贫寒,或许你貌不惊人,或许你才智一般,这些虽然很重要,但多与先天因素有关。我们无法选择出生,但我们可以选择心态。在这个世界上,别人可以看轻你,但你不能看轻自己。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没有人可以打倒你,能打倒你的只有自己。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形成看轻自己的惯性思维。别把自己看得太轻,也别把自己看得太重,是一种做人的智慧,是一种为人的修养,是一种优雅的风度,一种达观的处世姿态,一种成熟的心态,一种高尚的境界。用这种心态做人,可以让自己更大度,更健康;用这种心态做事,可以让生活更踏实,更轻松。
Part 1
给自己一个新的求索
【 关键词 】
比较 缺点 认知 探究
寂寞 平常心 紧迫感






【探究 Explore】探究一下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S,女,2002年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从入校的那天起,S就立下了到美国留学的志向,并且非名校不可。大学四年,在大多数人浑浑噩噩成日不知所以然的环境中,S拼命苦读,成绩始终保持系内前三,平均成绩很高,各项英语考试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专业领域学习的空当,她积极参加各种学生会活动、义务活动、拜访知名教授,打好关系,为日后的推荐信作准备。
大四毕业的时候,S顺利收到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的录取通知书,并且为她提供四分之三的奖学金。(哥伦比亚大学是出了名的难得给奖学金的世界名校)。五年的硕博连读,在同期毕业生已经在职场打滚五年之后,她毕业了。她顺利地在上海落户工作,年薪是多数人很难达到的标准。工作尘埃落定之后,她开始谈婚论嫁了。她嫁给了同样在哥伦比亚留学的上海男人。在哥伦比亚大学这几年,她在全世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在非洲、南美洲进行公费考察。她是我为数不多的定期关注的博客博主。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她的目标挺俗气的,但一个俗气的目标,只要是自己想要的,为之奋斗并最终达成,无疑就是一件美好的事。
L,女,家庭条件优渥,长相漂亮,毕业于某211高校国际商务专业。该学校的该专业,在国内也是数一数二的。毕业之后,她被中石油选中,分配到中石油云南分公司做财务工作。薪资虽然不及一线城市,但是在昆明,也属上乘了,并且是在中石油这样的国企。工作没有半年,她就辞职了,因为“太累了,没有前途”。辞职之后的整整一年时间,她没有工作赋闲在家。询问她原因,她说昆明没有好工作。但因为家在这里,她不愿意离开家,怕自己在外面太辛苦,所以就这么一直闲下去了。反正家里养得起。她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想的,只记得自己曾经迷茫地对朋友说过:我真的不知道我到底想要什么。

【你到底想要什么?】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被老师和家长逼迫树立自己的理想。写作文的时候,我们会敷衍性地写出“医生”、“律师”、“科学家”之类的空头名号。在不清楚职业内容的情况下,何谈“想要什么”。高中毕业,选择专业,进入大学就读,顺利毕业,找到工作。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都是这样平平稳稳,无惊无喜的。恍然有一天,疑惑自己到底在做什么,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头痛难忍,想不清楚,然后用“反正几乎所有的人也都是这样活着,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我还不是照样活着”的话来安慰自己。如果问他们“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们或许会反问“我为什么一定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有些人宁愿平凡度日,更多人是不愿思考,不愿为之做出努力。对于新闻中经常出现的成功人士,我想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帮助了他们丰富了自己的人生?”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我们不断地在不同的演讲场合、励志书籍中看到、听到“做你真正想做的事”,听得耳朵都出茧子,但是,真正能做到的有几人?事业,家庭,爱情,有时候并非是障碍让我们无法随心所欲,而是我们根本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太多的人不敢问,因为害怕失望而不敢提出疑问,心存侥幸得过且过。

【如何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谈到我们曾经听过无数遍的忠告:你必须找到你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在工作上是这样,在爱人上也是这样。工作会占据你生命的一半,真正满足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做你认为值得的工作,而能让你觉得自己的工作伟大的唯一方法,就是喜欢你正在做的事。
那么, 问题自然地出来了,
我们如何才能尽早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让我们沮丧的是,我们总是听到别人告诫自己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是从未一步一步教会我们如何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在寻找自己喜欢做什么的时候遇到困难呢?因为他们从来未曾真正审视自己。在生活和工作节奏这么快的现代社会,花时间和自己在一起,似乎成了无所事事的标记。人们总是通过持续地做某件事情,
不管是玩游戏、和朋友一起聚会、还是参加各种职业培训班等等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做这些事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却让人怀疑大多数人都有着“我每分钟都要做一件事情,
因为我不能跟自己独处”的心态。人们想尽办法充实自己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现实却恰恰相反,人们越生活越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人们觉得应该周游世界, 多经历一些事情来确定自己喜欢做什么。其实你只需坐下来,好好和自己对话。请不要, 玩你的手机, 上网,
看电视, 聊MSN, 听你最喜欢的歌曲, 下棋或玩扫雷游戏, 查收电子邮件, 回电话, 喝杯水, 去洗手间, 看着时钟,
读杂志文章。而是一点一点地思考自己,然后作决定。其实答案已经在你的心中了,你只需把它挖掘出来,
避免拖延,你的大脑已经吸收了各种各样的讯息和经验, 它已经有了等待解开的答案。
让我们开始吧:
第一步:对自己说,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给自己肯定的心态,你可以找到答案。这个过程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但没有关系。确定感可以帮助你逐步获得“反自我放弃”的身体机制,避免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因失望而放弃。
第二步:列出自己的愿望清单和技能清单。
不要觉得你可以在自己的头脑里做这一切,拿张纸,写下来。列出每一个你想得到的兴趣和每一种哪怕微不足道的技能。也可以想想自己对什么不感兴趣,然后写下对应面。或许你会发现技能和兴趣的重合,将那些记下来,用于第三步。
第三步:留出一些真正独处的时间,集中精神,通过问自己正确的问题来描绘自己想要做的事。
人们留出时间听音乐、烹饪、看电影、读书,但当关系到他们自己个人未来的时候,从来不曾留下任何时间,这让人很惊奇。在独处的时候,你必须问自己一个十分清楚的问题,清晰在这里是关键,问题越清晰,答案也就会越简单。不要一上来就问自己“我喜欢做什么?”这样的问题太宽泛,让我们把它变窄点,尝试着问你自己:
我在日常生活中喜欢什么,能够同时利用我的能力和兴趣,为自己和别人创造价值?
这种价值是通过什么方式创造的?
这种价值创造如何与事业结合在一起,通过什么方式赚钱?
即便某个答案看起来很荒谬,也请你写下来。写下你所有的答案,仔细浏览,你会发现,当你写下答案并且看着它们,会驱使你萌生想写新答案的念头,可能让你注意到以前从来不曾关注过的领域和答案,你会为你所写的东西而感到惊奇。你会知道,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是你正在努力的,还是你曾经放弃的?

【认知 Cognition】不要自我感觉良好,还有很多人比你强

刘谣是某公司某企业的新进员工,高大英俊,口才不凡,在应聘的时候就得到了主考官们的一致好评。刘谣刚进公司,就成为办公室的红人。原本看好他的上司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是没过多久,问题就来了。刘谣所在的部门每个星期都会进行一次例行会议,向来是由上司来主持同事们的工作部署安排,相互交流各自的工作心得和工作进度。初来乍到的刘谣,在第一次参加会议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他的“好口才”,在业务会上跟同事和上司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在讨论工作计划安排的时候,他总是认为自己的方案无可挑剔,将其他人的方案批驳得一无是处。在讲到某个具体观点的时候,还会揪住对方的小细节,滔滔不绝地要跟对方辩论到底。不但在会议上是这样,在日常工作中,刘谣对他人的行事模式也总是看不惯,总认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习惯性地发挥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强势地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思路走,肆意贬低同事的努力,直到对方甘拜下风,哑口无言方才罢休。如果谁认为跟他纠缠没有意义,不愿意跟他说话,他就愈发认为谁都不如自己强。
其实刘谣的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习惯,要从他的第一份工作开始说起。刘谣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机关,因为办公室里的领导在他眼里“水平都很低”,因此刘谣时常看不起他们,对领导的态度也很冷淡。将手头的工作做好之后,刘谣对于领导的意见就爱听不听了。领导自然不会喜欢这样老是给自己脸色看的属下,因此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刘谣就发现在机关里的一切福利待遇他都未曾享受到,而麻烦的事情总是一件接一件地需要他去处理。刘谣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变得越发桀骜不驯,看不起任何人。就这样,在机关里一年多的时间,刘谣被所有人孤立。直到再也呆不下去,才选择离开。在离开之后,刘谣仍然认为自己身上不存在任何问题,是机关的人眼界太低,无法容忍他这种高能力的人才排挤自己。
岂料,就在不久之后,在现在的公司,刘谣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骄傲的本性使得刘谣在工作中急于摆出与众不同的姿态,看不惯别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认为他们都是在浪费时间。他想要帮助别人,但是实际说出口的话,却成了自以为是的教训。日子久了,同事们跟之前的机关领导一样,开始疏远他,不少客户也跟刘谣的上司反映:“你们单位的那个刘谣口才倒是挺好的,可是跟他打交道怎么就那么不舒服呢?怎么老觉得自己被他教训呢?”自我感觉太好的刘谣,很明显地又在工作上碰钉子了。冷眼和流言越来越多,最后连上司也对刘谣不耐烦起来。在这个公司甚至待不到三个月,刘谣就被请出了公司。
在生活中,跟刘谣一样总觉得谁都不如自己强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往往会表现出超强的自信,而这种自信在别人的眼里就会被解读成“自负”、“自以为是”。自信不是一件坏事,但如果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取长补短的观念,很容易会在现实中跌跤。刘谣连续两次被辞退,究其原因,是他的个性所造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在进入社会之后,为了安身立命的需要,应该及时为自己补课,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学会包容与自己不同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学习用理智看待工作和人际关系,用感性来经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心是最难捉摸的,永远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能力也是一样,最忌讳的就是用个人标准去评判别人,给别人打上无能的标签。不要总是认为自己有足够的优势来证明别人的劣势,也不要认为自己的见解永远都是正确的。不要在嘴皮子上寻求一时之快,否则等待你的只能是如刘谣一般的结果。
自负和自卑就像是孪生姐妹。一个极度自负的人很容易就会在一步之遥内转化为极度的自卑。在生活中,与人出现争执是难免的。偏好不同,视野不同,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不同。出现争议的时候可以将问题摆在台面上,通过协商和论证得出结论,而不要用一味否定他人的自负来掩饰内心的自卑。很多自负的人普遍认为自己的想法、观念、方案是最正确的,凡是与之相违背的都是错误的,只有自己手上掌握的才是真理。不用仔细剖析这种想法的实质,我们都可以猜想得到,这是出于一种被否定的恐慌,是急于证明自己的迫切心理。

【不要总是自命不凡】
心理学上存在着一种自信过度而导致某种自卑的观点。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既然已经跟周围的人身处同一个组织,同一个环境,就说明你仍然是一个普通人,不是某个特殊的Somebody。想要站稳脚跟,首先就要学习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容纳不同的观点,不要总是摆出一副自命不凡的姿态与人争论,你不可能永远是正确的。如果总是认为身边的人都不如自己,都是愚蠢之人,都无可救药,那么实际上这种观感也会从你眼里反射到他人眼里,只不过别人懂得为你保留些许尊严罢了。

【要自信不要自负】
从青涩到成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和挑战。如何在全新的环境中恰如其分地展现自己的实力,自信地迈出第一步就成为很多人的头等大事。然而有些人却很容易就误解了自负和自信的含义。自信是应该的,只不过一旦过了头就变成了自负和自傲。在别人眼里,这样的人起码缺乏最基本的谦虚精神,总是让人产生一种“办事无轻重”、“不可靠”的印象。
过分追求高标准,尤其是用高标准来要求别人,常常会让人迈不开步子,白白耽误时机。要自信不要自负,不要让高标准的自负阻挡自己的事业前进之路。机会是不等人的,也不是非你莫属的。不要挑战上司和同事的底线,否则自负的结果可能会让你负荷不起。

【不要小看任何人】
在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人会因为默默无闻而被忽视,甚至是被人看不起。可能你也是轻视这些人其中的一员。所谓“默默无闻”者比较不爱说话,做的工作在别人眼里也是可有可无的。但是事实告诉我们,不要小看任何人,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些人就会成为你的贵人。而“高手”往往是藏于民间的。
不要小看任何人,讲得难听一些,就是不要“狗眼看人低”。现实中因为“轻视”而得到教训的例子比比皆是。只有当我们真正吃亏之后,才会认同这些俗语中所蕴含的真谛。很多时候,我们在与一些成功人士交谈的时候,会惊讶于他当初那么落魄,是怎么走到现在这个位置的。而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除了羞愧,还会后悔当初怎么不和他走得更近一些。
实际上,这些被你轻视的“小人物”中,除了有可能具备一些你意料之外的才华,更为关键的是,你会因为自己的待人态度而失去他人对你的真诚与信任。这是一种过于功利的想法,违背了基本的尊重和平等的交往原则。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请不要用自负的方式来阐述,如果你有过人的能力,也不要用门缝里看人的想法来看待别人。否则,最后除了孤独,什么都剩不下。如果你是一团火,除了烧伤别人,也可以让自己为别人带来温暖和光明。



【比较 Comparison】界定适合自己的标准

三十多年前,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的不丹王国,流传出了一个新名词:幸福指数。在之后的数年,这个词开始在全球各地风靡起来,有些国家甚至以“幸福指数”代替GDP来衡量国家的政绩。幸福指数,似乎成为所有人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有项研究表明,一个人幸福与否,与他的比较心理有着莫大的联系。一个有着合适的比较标准的人,比一个盲目比较的人,幸福指数要高出许多。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将一个成就中等的经理人与打工族相比,他会觉得很快乐。然而,让他与年收入过百万的企业家相比,快乐程度却远远不如前者。这个道理很简单,幸福感不是来源于成就的大小,而是一个人与周围人的对比标准。
有本书里这样写道:“再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数年前红遍全国的电视剧《蜗居》中的海萍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或许有人还记得她说过:“我哪儿都不差,要学历有学历,要模样有模样,要能力有能力,为什么就不能比别人过得好。”都说人比人,气死人。但细想一下,人就真的可以不与人作对比吗?不对比就真的幸福了吗?答案是未必。如果怎么也逃脱不了比较的命运,与其往下比,还不如在自己的水平之上,界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标准,既保证了自己不会墨守成规,故步自封,也避免了在长期的眼睛蒙蔽之下变成井底之蛙。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连与人相比的勇气都拿不出来,又何谈进步和发展?跟比自己优秀的人作对比,将别人的优秀之处作为自己的标杆,从而修正自己的劣势,获得更大程度的进步,努力与榜样并驾齐驱,才能让个人发展得更快。“往上比”代表着进取,代表着对自己的要求。古人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向优秀的人看齐会让我们感染到对方的特质,而与不如自己的人相比,则容易止步不前。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优秀的人都喜欢与强劲的对手一起工作,原因是有比较才有突破。比较,不是攀比,也不是炫耀,比的是心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相当有道理的。
每个领域都会有一道独特的龙门,等待着希望比别人高出一截的人士去跳过。往上看,可以越跳越高。往下看,就只能一直降低自己的标准,停留在低处,永远爬不上来。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说过:“求其高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不可得也。”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应该“求其上”。人往高处比,立足于当下,去追求更高标准。心中存在着一个“高处”,就有向上爬的动力。
或许有些人要问了:什么是高处?难道每个人的高处还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有些人执著于哲学探究,有些人追求心灵修养,有些人追逐金钱权利,每个人对高处都有着不同的看法。
某日一早,公司里的销售经理茂生突然向总经理提出辞职。鉴于茂生能力卓越,业绩超群,总经理对他大加挽留,不仅主动提出给他加薪,还向他承诺在一定时期内为他升职。原本想要跳槽的茂生打消了离职的念头,决定留下来继续为公司服务。
这个“好消息”很快传到了人事经理萧映的耳朵里。萧映琢磨,我在部门里也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这么久没有升职加薪,人往高处比,不如学学茂生,搞不好总经理也会给我升职加薪的。准备好一番措辞之后,萧映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对他表示自己也想辞职。谁知总经理居然很爽快地答应了他:“好吧,既然你都想好了,我也不强人所难了。那就祝你前程似锦吧!对了,别忘了提交一份辞职报告。”
同样的做法,不同的待遇,这又是为何?原来,萧映在公司里一向表现差强人意,好在还算是比较踏实、听话,总经理虽然早对他的能力有所怀疑,但一时还真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劝退他。这次萧映存着“与人比,捡便宜”的心理,主动送上门去,总经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案例中的萧映弄巧成拙,非但没有得到升职加薪的机会,反而骑虎难下,连原本的职位也丢掉了。之所以变成这样,是因为他“定高标准”吗?“高标准”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盲目地往高处比,盲目地树立高标准。简单来说,人必须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掂量清楚自己的分量。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盲目地高标准,与高处比,很容易对自身产生错觉,从而做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儿。
每天每个人都在面临比较:同事之间比业绩,朋友之间比幸福,同学之间比成绩,夫妻之间比付出……我们介意别人比自己过得辉煌,我们介意别人比自己过得富有。这个世界仿佛永远是不公平的,我们跌跌撞撞一路走过来,总是在自己得到的时候,发现别人已经将你得到的东西随手扔掉。不管是否愿意,人总是有意无意地走在失去平衡的漩涡边缘,再难骄傲,再难轻松。
走错了“比较”的道路,容易造成人在心理上的不平衡。而心理失衡会让人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烦躁和愤懑情绪中,让人满腹牢骚,不思进取。表现在工作上则是得过且过,甚至如萧映一般铤而走险。因此,在提高标准,往高处比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心理的平衡。以下几点建议,是避免心理失衡的钥匙:
【界定标准】
提高标准,而导致心理失衡,大多是因为选择了错误的比较对象。定高标准的基本原则是:与和自己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比你跑得快的人比较,确定你有达到高处的可能,有努力的空间。

【自信基础】
如果在树立标准的时候,觉得自己在某方面不如别人,首先,要客观看待自己,在擅长的领域,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只不过是暂时未被发现,或者是低估了自己的长处而已。需要提醒的是,自信的前提是自己身上的确存在着发光点,因此在平日里就要做好基本功。

【适时发泄】
每个人都有发火的权利,怒而不宣会影响肌体的正常机能,导致毒素在体内的滋生,让人变得消极、抑郁。适时的发泄可以帮助人排除内心的躁火,使人重新充电,鼓起坚持走下去的生活勇气。发泄情绪的方法有很多,有些人选择向家人和朋友倾诉,有些人选择在无人的地方怒吼,还有些人选择去健身房锻炼流汗。以前听说有人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摆放了一盆沙子,在郁闷的时候就用力地用手搓沙子。这种方法既不会伤害到别人,又可以起到发泄的作用,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寻找港湾】
忙碌的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可以让自己充电,休息的港湾。在疲累的时候,无助的时候去充电,在烦恼的时候,焦躁的时候去放松,就如一艘航行了许久的帆船,在港湾里能够得到及时地休整。你的港湾,可以是一间充满诗意的“书房”,也可以是一个能提高你造诣的培训班,还可以是一次一个人的旅行。

【适时反省】
人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适时地反省自己,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自重、自警、自励,放宽自己的眼界,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关注尚未完成的一个个小梦想,一点一点,让自己得到最大的心灵安慰。

【享受生活】
生活很古怪,有时喜有时忧。命运常常会跟人开玩笑,让人在毫无防备中跌上一跤。然而在你跌跤的同时,或许也会让你捡到一个金元宝。学会享受生活,享受生活的苦难和喜乐,追求更高标准的生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追求那些自己真正想要的。





【缺点 Defect】在表现自己优点的同时不要忘记你的缺点

裔锦声在1992年取得华盛顿大学的中文系博士文凭,有天,她在翻看报纸的招聘广告时,发现了舒立文公司的招聘信息:求职者需要具备商学院学位,至少要有三年的金融机构工作经验,具备开辟亚洲业务的能力。裔锦声很快地整理好自己的个人资料,寄往舒立文公司。因为工作经验的不足,她在第一轮就被人事部门刷下来。但是,她坚持主动和公司联系,想要获得一次面试的机会。
最后,她拨通了公司总裁的电话。在电话里,她坦诚地告诉总裁:“我没有商学院的学位,也没有三年的工作经验,但是我有文学专业博士学位。文学,其实就是人学。多年的文学熏陶让我对人心有一定的了解。我是一位女性,在念书的时候,遇到了一些歧视和困难。但我没有退缩过,反而将它当成锻炼心智的机会。我有别人所没有的韧性和坚强。我有缺点,但也有优点。希望贵公司能给我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我需要的,就是一个机会。如果您觉得贸然录用我太不理智,也可以暂时不付我佣金。在您肯定了我的能力之后,再谈薪酬,您看可以吗?”
Donald总裁被她的一番话打动了,同意让她来公司参加面试。经过层层选拔,裔锦声在数百人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此次面试的唯一胜利者。公司总裁告诉她:“我们之所以决定录用你,是因为你不回避自己的缺点,没有向生活和命运妥协。经验可以积累,人的性格却是很难改变的。”现如今,打拼了多年的裔锦声在华尔街创办了自己的重心集团,为美国跨国洋行与中国跨国企业提供专门的人力资源与企业咨询服务。
面对没有面试资格这个困境,裔锦声没有放弃。在跟总裁通电话的时候,她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不足,也适时地提出了自己的优势,很好地达到了“扬优补劣”的效果。她身上所具备的勇气和独特的优势,帮助她获得了很好的工作机会,也成就了她日后的辉煌人生。
人们都希望被肯定,不喜欢被批评,更不要说是自揭短处了。然而,无数的经验证明,向上司、朋友和同事客观讲述自己的缺点,会给自己带来的未必是坏处。这样做既能获得帮助和监督,还可以在不小心犯错的时候,获得别人的谅解,最终赢得尊重和认同。主动接受别人的批评需要胸怀,而将自己的短处摆在别人的面前,并且请求他人给予批判,不但需要大胸襟,更需要过人的勇气。
面对自己的缺点,甚至公开自己的缺点,不是丢面子的事,而是挣面子的事。但多数人不这么认为。人总是觉得短处是隐私的一部分,一旦暴露人前,会降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会毁坏自己的形象,授人以柄。自我肯定是自信的来源,但经常性地彰显优点,非但不能获得他人的好感,还容易养成错误看待自己,自高自大的毛病。
日本著名的“推销之神”原一平,身高只有145公分,是个标准的“矮冬瓜”。这个创造了推销奇迹的人曾经因为自己的身材懊恼不已,在工作上对自己十分失望。察觉到下属在工作上的沮丧情绪,上司高木金次跟他谈话,告诉他:“身材高大魁梧的人,看起来仪表堂堂,在对客户进行推销的时候,比较容易获得客户的好感。身材矮小的人,在这方面的确是比较吃亏。我跟你一样,都属于身材矮小的人,所以我们就必须靠别的东西取胜,比如表情、动作、口才等。”
听了这番言论,原一平想通了。身材矮小是注定的,无法改变。克服这种缺点最好的方法,就是面对自己的缺点,接纳自己的缺点,让它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众人的面前。之后,将这种缺点改变成优点,赢得尊重和认同。从那时开始,原一平就以他独特的身材,加之诚恳的态度,与刻意制造的表情动作,逗得客户开心不已。
以下就是一个实例:
“您好,我是明治保险公司的原一平。”
“你们公司推销员昨天才来过,很烦的。”
“我可比昨天那位帅多了吧?”原一平一本正经地说。
“哈哈,昨天那位可比你好看多了。”
“您没听说过‘人越矮,俏姑娘越爱’这句话吗?辣椒也是越小越辣嘛?”
“你这个推销员还真有意思,行了,进来谈谈吧。”
从原一平的谈话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知道自己的缺点,并且并不隐瞒这种一眼即见的缺点。只要动动脑筋,就能巧妙地化缺点为优点,让自己成为出众之人。这也是原一平说过的最经典的话“若要纠正自己的缺点,首先要知道缺点在哪里”的真谛所在。
任何人都有缺点,通常会选择刻意地掩饰自己的缺点。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却是欲盖弥彰,反而会收到反效果。这一点在求职应聘者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求职者在应聘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准备不充分或者无法满足应聘条件的情形。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一个人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特长,在其他方面可能就有自己的缺点。在展现优势的同时,不要刻意掩饰自己的不足。
老子曾经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其实未必。自古以来,人们就有一种通病,就是经常将别人的问题看得一清二楚,而看不见自己的短处。人们能够了解自己周围的一切,就是不容易了解自己。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常常容易忽视自己的缺点。当别人好心地指出他的缺点时,他会觉得很意外,或者很反感。或许他会说:“你开玩笑呢吧?我没这样吧?要是有的话,我自己还能不清楚吗?难道你还能比我更了解我?”没错,或许别人真的比你想象中更了解你。
以人为镜,可以认识自己的真面目。别人的镜子能照出你的缺点,愿意提醒你缺点在哪儿的人,是真正关心你的人。若连这点人情都不清楚,日后很难再有人跟你说真心话了。
希腊古都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的碑铭上刻着几个大字:“认识你自己。”这句话被后世的哲学家和智者作为人生信条代代相传。莎士比亚说:“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如何面对真实的自我。”这种真实里,自然就包括了优势和劣势。诚然,对于生命中的种种缺陷,我们无法否认,也否认不了。但在另一方面,我们在强调面对缺点和不足的时候,也不建议人们做一个时时刻刻只关注自身缺陷的自暴自弃的颓丧之徒。
在整个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应该要保持的是一种中和的健康心态。在宣扬优势的时候,不否认缺陷的存在。在面对劣势的时候,不夸大缺陷的影响,对自身的缺点抱持一种“面对它、接受它、宽容它”的态度。当然,宽容并不是对缺点本身秉持不屑一顾的姿态,也并非是韬光养晦的厚黑策略,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是一种境界、一种人格,是对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的洞察,也是看透了自己之后的觉悟。


【平常心 Common heart】用一种平静的心态看待事物

刚入秋,寺庙院子里的青草地枯了一大片,十分难看。这时一个小和尚忍不住了,就对师父说:“师父,撒一点种子好不好啊?”
师父说:“别着急,随时。”
拿到了种子,小和尚就拿了锄头去扒地。谁知道一阵风吹过来,在手上的种子被吹走了不少。小和尚着急得不行,跟师父说:“师父,种子都被吹走了,怎么办?”
师父说:“没关系,被吹走的种子里,有些是空的,撒下去也没法发芽,随性。”
把剩下来的种子种下去之后,有鸟儿飞来地里刨食种子。小和尚急匆匆地去把鸟儿赶走,并跟师父报告:“师父,种子被小鸟刨出来吃了!”
师父说:“不用急,还有些留在土里,随遇吧。”
没多久,下了一场大雨。小和尚哭着跑过去跟师父说:“师父,这下惨了,种子都被雨水冲光了。”
师父平静地说:“冲走了就冲走了吧,种子冲到哪儿都能发芽,随缘吧。”
两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秃的地上开始长出了新芽。小和尚高兴地告诉师父:“您快来看看,小芽儿都长出来啦。”
师父依然和蔼又平静地说:“原本就是这样,随喜吧。”
冰心曾写过:人到无求品自高。平常之心乃至高的心理境界,就如故事中的老师父一样,一个“随”字就概括了在各种人生起伏之下的平常心。对所得所示,所喜所悲看得淡然,好似世事荣光,尽了于心。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你跌入谷底的时候,身旁所有人都会告诉你:别沮丧,别放弃,要坚强,要快乐。坚强是绝对需要的,但是快乐呢?在当下的情形,恐怕真是太过难为人了。毕竟,谁能够在跌得头破血流的时候还笑得出来。但至少,你可以做到平静。以最平常的心来看待你生活中的波澜,平静地将事情一样样处理好。即便没有快乐,也不要不快乐。
平常心,首先是一种心境。不仅仅是对周边的环境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要对手中的得失抱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态度,如此才能在某种程度上获得生活的平静与和谐。其次,平常心是一种境界。慧云大师曾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种超脱自我,超脱物外的境界是平常心的最佳解释。这不是看破红尘,也不是消极隐世,相反,这种观念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正面而积极的心态。用平常心来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
平常心在适当的时候所产生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一般来讲,保持一颗平常心可以有以下几种好处:
【增加个人魅力】
有一颗平常心的人,往往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对待他人的误解和错误,通常不会太过计较。这并非是看轻对方,而是一种无言的体谅,在无形中提升自己的形象,增加了个人的魅力。这种平常心所散发出来的气质,温和而吸引人。

【正确对待所失】
有句话说得好“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说的就是我们要冷静地面对已经失去的东西。失去的总归是失去,不管如何懊恼它都不会再回来。保持平常心可以让我们在失去的时候不留恋,因为在我们的认知中,世界上不论什么东西都不是永恒的,即便我们对它有再多的感情,也不能阻止这种失去。所以,平常心在这个时候扮演的往往是协调的作用,让我们能够从阴影中快速地走出来,去追求下一个值得我们追求的目标。

【帮助我们减少忧虑】
现代人的疾病不仅仅表现在生理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心理上。而心理上的疾病大多数是由忧虑引发的。有医生指出,有大半病人的病情都是由忧虑引起的,或者是因为忧虑而加重了病情。时过境迁之后我们会发现,当时我们所忧虑的事情其实是小题大做,有些甚至幼稚得可笑。而这仅仅是因为当时缺乏平常之心的调节,才导致心不平气不和。保持平常心,可以让我们有效地避免这种忧虑,减少杞人忧天的次数。

【有利身体健康】
现代的人们大多追求健康,但亚健康人数却不断增长。人们更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更注重养生之道,然而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大多数的疾病都是由各种心理因素引起的。过于长久的不良情绪,容易造成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最终导致疾病的产生。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平常之心,关注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帮助我们走向成功】
一个人的成功少不得要别人的帮忙,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一个团队的成功,尤其是在公司里面。在团队中,无法保持平常心,很难获得尊重和支持。虚荣心、好胜心都是导致人际不佳的重要因素,是阻碍人们走向成功的绊脚石。因此,保持平常心,对于更好地迈向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保持平常之心?平常之心意味着人们怀抱着正常的心态,具备较强的抗挫折和抗打击能力,保持情绪上的平稳,维护身心的平衡和谐。所谓平常心,就是平平静静之心,恬淡自然之心。一个人的心境是否平和,情绪是否平稳,跟心态有着莫大的关系。保持平常之心,可以做到不为流行所扰,不为世俗所累,不为浮华所迷,以最平常的心态来面对风雨。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简单的三个字,在生活中却是太多人难以超越的一道坎。因为我们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平常心,也不懂得如何保持自己的平常心,更不懂得如何来利用平常心。平常心不是胸无大志,是一种健康的人生应该追求的境界,也是每个人应该达到的目标。
某位施主问住持:“和尚修行,还需要用功吗?”住持回答:“当然需要。”施主又问道:“要怎么用功?”住持回答:“饥则食,困则眠。”施主问:“我也跟你一样,那也是用功修行吧?”住持笑着摇摇头。施主奇怪,问原因。住持回答:“你跟我们自然不一样,你该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饭,该睡觉的时候不好好睡觉。整天吃饭的时候想其他事情,睡前之前不排空事物,千种计较,万般思量。心不平静,怎么能用功呢?不用功,又如何算是修行呢?”
平常心,概括来说就是“不争、无为、知足、不贪”。作为一种处世之道,还可以进一步解释为:淡泊之心、仁爱之心和忍辱之心。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不争也并非是不同恶势力抗争,而是在面对的同时,抱持的境界和心态。吃亏不较是平常心、逆境不弃是平常心、老死不惧是平常心、为善不执也是平常心。不论是什么样的平常心,都是生活馈赠于我们的美好。拥有了,生活平静。失去了,道路可能变坎坷,平静亦不再。
到此我们方知,真正的平常心就是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简单和平凡,只要将自己的心态放稳,不被外界所干扰,就是拥有一颗真正的平常之心。


【平常心保健操】
1. 每天早上推开窗户,跟自己说: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生活每一天都是美的。伸伸懒腰,踢踢腿,开始新的一天。
2. 多跟人沟通交流,开阔自己的眼界。在与人交谈中收获信息,化解自己的心结。
3. 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养成阅读的习惯,改变心态,平静思绪,陶冶情操。
4. 笑是心灵的调节剂,多笑笑能够帮助你去除烦恼,消除心理疲劳。心不静的时候,不妨来点儿幽默,找点儿笑料。
5. 种植栽花。每天看看自己精心培育的植物,给植物浇浇水,甚至对植物说说话,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心情。







【紧迫感 Sense of urgency】要有紧迫感,毕竟你还不是最强者

商界精英鲍伯在每个工作日里,首先开始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当天要完成的工作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可以给自己带来新业绩,增加公司营业额的工作;第二类是为了维持目前的状态,让现状可以持续下去的一切事务;第三类包括了所有应该做,必须做,但是对公司和自己没有任何利润和价值可言的工作。
在完成所有第一类工作之前,鲍伯绝对不会展开第二类的工作。在完成第二类的工作之前,也绝不会轻易开始第三类的工作。“我要让自己有紧迫感,一定要在某个时间段将某类工作完全结束”,这是他给自己的硬性规定,并且告诫自己一定要遵守。
“你必须养成一个习惯,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一个小时,一天或者一个星期内完成,每件事都要给自己一个期限。坚持这么做,你才会努力赶上期限,而不是无限制地拖延下去,这就是紧迫感的真正价值。”
被问起是否有紧迫感,大多数人可能都会回答:“有啊,我每天都很忙碌。”但是你想过吗,这种忙碌是否只是掩饰内心焦虑的一种假象,并非真正的紧迫感。不断地接任务,参加各种会议,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客户上,不敢让自己停下来,每日身心俱疲,却总是得不到紧迫感所带来的满足感。
这种忙碌有价值吗?管理学大师约翰?科特教授认为:得不到成效的忙碌,仅仅是一种假性的紧迫感,它代表你陷入“狂热的执行”中,而不见得是紧迫感的驱动。假性的紧迫感是由焦虑催生的,其目的是在盲目地保护自己不去胡思乱想。
而真正的紧迫感是一种内心的力量,是一种拔节向上的能量,是一种正面的情感变量。这种力量会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所面对着的潜在危机,但同时也能察觉到身边存在的各种机会。因此紧迫感会促进个人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来抓住机会,避开危机,获得转机。最重要的一点,它是行动的正面推动力,这种力量来自于每个人的内心,而不是由外部的环境强加于你的。


【什么是真正的紧迫感?】
查阅词典,可以知道紧迫的意思就是“紧急迫切”。一个人一旦有了真正的紧迫感,就会产生一种“做紧要的事”的冲动,而不是反正都要做,等到有空的时候再说。紧迫感不是“我今天必须要把工作完成的”态度,而是“这个工作今天一定要做得很完美”的决心。
被紧迫感所驱使而采取的行动,并不是人们认为今天有重大危机,而是他们认识到世界上同时并存着大量的危险和机遇。固真正的紧迫感所做出的行动,是发自内心理智选择之后的结果。这种情绪会让人的神经变得更为灵敏和警觉,从而主动去关注组织内外的情况,搜集有助于自身生存和成功的讯息。同时,使人们避免过多地关注无关紧要的部分,放弃对工作具有重大意义的事务。
一个具有紧迫感的人,“我还不够强,还需要寻找机遇”的念头会一直盘旋在他的脑海里。他有着强烈的“想好了就去争取胜利”的欲望。为此,他会采取谨慎而又迅速的措施,但同时会分清楚轻重缓急,可以灵活改变既定时间,优先处理那些“看起来简单又关键”的事。
为什么我们在现实中见到的大多数是假性的紧迫感,而真正的紧迫感却并不多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紧迫感并非是一种自然的状态,需要人为地建立,并且一再地重建。紧迫感是有定量限制的,往往在取得某种程度的成功之后就会烟消云散。紧迫感不强的问题既存在于普通人身上,也存在于成功者身上。缺乏紧迫感可能会让一个人平庸度日,碌碌无为,强烈的紧迫感却能帮助我们获得让人满意的积极成果。


【如何建立起真正的紧迫感?】
建立真正的紧迫感,最关键的是要意识到:紧迫感既是一种感性情绪,也是一种理性情绪,并且后者要多于前者。因此,既要关注我们经理性思考抽丝剥茧的事务,也要关注自己的内心,知道我们真正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以下三种建立紧迫感的策略,可供参考:
①用心搜集外部信息
任何人,不论性格、阅历、成熟度如何,眼睛多半是朝外看的。若人们看不到自己身边的竞争和危险,就容易滋长自满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增强紧迫感的有效方法就是缩小自己与外部现实的距离,用心去关注和搜集外部信息,将外部信息带入大脑内部。
②带着紧迫感做事
像一个有着真正紧迫感的人那样工作,观察高层的人,学习他们的做事方式。他们会为你展示什么才是真正的紧迫感,而不是慌张和焦虑。在你还没有太大成就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③在竞争中寻找机会
当感觉到竞争者对你的威胁的时候,看看自己身边是否同时也有机会来临。危机感会带来假性的紧迫感,但是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或者是当你在思考一种可能性的危机时,脑中始终在询问自己:这种危机是否可以变成转机,如果得到了答案,那对你将是非常有利的。


【紧迫感text1】
你是否抱持自满的情绪?
A. 我觉得目前状况一切良好,偶尔会对未知情况产生焦虑,但总体上,我觉得不需要太大的变化。
B. 我认为我继续保持现状就好。
C. 我的事业和学习一直都很成功,这种成功应该会一直继续。
不论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工作者,如果有以上三点中的任何一个想法,那么您就已经处于自满的情绪当中。一定要谨慎对待,切勿放纵自己的自我满足感。


【紧迫感text2】
你是否具有假性紧迫感?
A. 每天忙碌不已,工作任务接连不断,压力极大,筋疲力尽。
B. 我经常处于焦虑、沮丧和恼怒的情绪中,总是觉得“这一切都糟糕透了”。
C. 工作到身心俱疲,但回头看看,其实做的都是一些并不重要的事。
当您出现以上三点中任何一种状况的时候,就要仔细考虑一下自己的忙碌中是否隐藏着深层的焦虑,而不是怀抱带着目的性的紧迫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