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有法与无法:清代的州县制度及其运作 最新修订版
》
售價:NT$
640.0
《
重启春光
》
售價:NT$
214.0
《
“玉”见中国:玉器文化与中华文明(追寻玉出山河的前世今生,饱览中国万年玉文化的史诗画卷)
》
售價:NT$
690.0
《
官治与自治:20 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县制 最新修订版
》
售價:NT$
640.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面部填充术
》
售價:NT$
990.0
《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售價:NT$
430.0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
編輯推薦: |
iv
列奥·施特劳斯生前就备受推崇和攻击,他留下的丰富遗著继续引起讨论和争议。本书结集的文章涵盖了定义何为施特劳斯思想的重要主题:西方传统中理性与启示的张力,自由民主政治的哲学基础,特别是古代与现代两种自由主义相互冲突而又互补的关系。想了解这位煽动性的思想家,没有比读这本书这更合适的了。
|
內容簡介: |
《古今自由主义》是列奥·施特劳斯研究自由主义的著作,书中,作者用各种方式阐述了追求卓越的古代自由主义与向普世自由发展的现代自由主义的不同,得出了如下结论:当代自由主义的根源是西方传统,而古代混合政体的概念与现代共和主义有直接的联系。书中阐释了自由民主政治如何获得西方传统的前现代思想的强大支持。他号召真正的自由人来对抗步入邪道的自由主义者,因为后者全然忘记了人类要追求的是品质高贵、出类拔萃和德行完美。
本书第1、2章中,作者发出了阅读经典的呼吁。第3章到第7章,是关于振兴古典政治哲学的独家论述。第8张体现了追寻社会科学良知的努力。第9章展示了作者毕生的研究,也就是作者自称为自己学术历程中的神学-政治的困境。它包括对于纳粹主义及其成因的最深刻的分析。最后一章则剖析了“自我”和灵魂。
|
關於作者: |
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192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至1932年任职于柏林犹太研究学院,1938至1949年任教于纽约新社会研究院,1949至1968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1973年去世。他被认为是20世纪极其深刻的思想家。他对经典文本的细致阅读与阑释方法,构成了20世纪解释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致力于检讨西方文明的总体进程,强调重新开启古人与今人的争执,并由此审视当代思想的种种潮流。
|
目錄:
|
序
前言
第一章 何为自由教育
第二章 自由教育与责任
第三章 古典政治哲学中的自由主义
第四章 论《米诺斯》
第五章 评卢克莱修
第六章 《迷途指津》导读
第七章 帕多瓦的马西利乌斯
第八章 结语
第九章 《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序言
第十章 对美好社会的思考
声明
后记
|
內容試閱:
|
与自由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相比,现代自由民主制及其教育制度的问题,就不仅在于这种教育往往蜕化为专业化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虽然宣称承认和保护价值追求的多样性,结果却因为强调这些价值之间的绝对平等而抹杀了它们的高下之别,从而封闭了人类不断走向完善的可能,使其教育对象要不成为“没有精神的专业人士”,要不成为“没有心肝的酒肉之徒”(第4页)。现代的“自由”扼杀了古代的“自由”,“使一切人都受到教育的要求反过来使他们越来越忽视教育的质量”(第72页)。
自由教育虽然是保障自由民主制免于堕落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它与后者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张力。这种张力体现在两个层面上。首先,自由教育不可避免带有精英教育的色彩。也就是说,即便这种教育在起点处向所有人开放,也只有少数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贤士”。施特劳斯因此断然指出:“我们不能指望自由教育转变成普及教育。它永远都只能是少数人的义务与特权。”(第25页)这一点使自由教育及其支持者往往受到浅薄的、极端的自由派和平等派的攻击。不过,这个层面上的问题还不是施特劳斯最基本的关注,因为在自由民主制之下一种“自然贵族”的存在,毕竟得到比如说美国立国者们的体认,并且在其制度设计中有所体现。关键是第二个层面上的张力,它反映在自由教育的最终成果——哲学家与政治的关系方面。如果人们在自由教育为他们提供的那座精神的阶梯上不断攀登,那么除了少数人会由于学问与品德的修养而成为“贤士”之外,还会有极少数人进一步上升为哲学家。贤士与哲学家的区别,在于前者通常不加考察地全盘接受某些有关最重要问题的“意见”(doxa,即社会通行的信仰与观念),而后者“则要对此进行调查和盘诘”。因此,贤士的美德与哲人的美德不完全一样。(第13页)毕竟包括政治在内的一切人为之物最终都将飘然而逝,而哲学追求的乃是永恒的自然。(第13页)当哲学家从有德之士成为超越善恶之人,他们自然也就会成为自由民主制的怀疑者、批评者、或者陌路人。这意味着,作为自由民主制重要一环的自由教育最终又可能威胁到这种制度本身。就此而言,哲学与政治的冲突不可避免。苏格拉底,这位哲人之死,就是这种冲突最典型的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