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实用对联大全
》
售價:NT$
225.0
《
想象欧洲丛书(7册)欧洲史
》
售價:NT$
1880.0
《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
售價:NT$
149.0
《
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教育文集版)
》
售價:NT$
230.0
《
数据驱动法律
》
售價:NT$
390.0
《
对话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馆长
》
售價:NT$
995.0
|
內容簡介: |
《从密室到旷野: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转型》这部书稿,辑录了谢有顺这几年写的文章,它包含着谢《有顺对文学的一些新看法。他认为,中国正进入一个大时代,一个灵魂受苦的时代,文学作为一种灵魂叙事,自然要从深处回答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各种精神难题,否则,文学就会因流于自言自语而被人忘记。但这些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多沉迷于一己之私,作家日益成为欲望的囚徒,介入现实的能力在弱化,经验主义和趣味主义式的写作受到普遍的热捧,“精神的我”正让位于“经验的我”,生命被闷在欲望里面,而无从获得翻转上去的力量。谢有顺通过系列富有战斗色彩的文章,通过对不同文体、具体作家的具体实际深入剖析,提出:中国文学要有根本变化,就得重建文化理想,对当下委靡的精神作一次大的提振,才能开出一个全新的文学世界来。
在本书中,谢有顺疾呼:重申文学理想、写作勇气、灵魂叙事的时候到了。他把这种正在秘密发生的精神流转,概括为“从密室到旷野”的写作转型——以此为书名,也是为了强调密室写作的局限性,从而为中国当代文学观察人、书写人重新确立起一个精神尺度——“旷野写作”。以此为中心和出发,谢有顺强调作家在自我的尺度之外,承认这个世界还有天空和大地,人不仅在闺房、密室里生活,他还在大地上行走,还需要接受天道人心的规约和审问。从密室到旷野的精神位移,正是谢有顺对中国当代文学演进线索的基本描述。
|
關於作者: |
谢有顺,男,1972年8月生于福建省长汀县。先后在福建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中文系就读大学本科和文学博士。历任《南方都市报》副刊编辑(1998年),广东省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一级作家(2004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兼任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出版有《活在真实中》、《话语的德性》、《先锋就是自由》、《从俗世中来,到灵魂里去》、《文学的常道》、《文学的路标》等著作十几种。主编有《中国当代作家评传》、《优雅的汉语》等丛书多套。曾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等多个奖项,并曾当选为“2009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世界青年领袖”'。
|
目錄:
|
前言
辑一灵魂的视野
当代小说的叙事前景
让一种庄严的人生站立起来
——麦家、《风声》与中国当代小说的可能性
短篇小说的写作可能性
小说的物质外壳:逻辑、情理和说服力
——由王安忆的小说观引发的随想
尊灵魂叹生命
——贾平凹、《秦腔》及其写作伦理
极致叙事的当下意义
——重读《日光流年》所想到的
革命、乌托邦与个人生活史
——《人面桃花》的一种读解方式
发现人类生活中残存的善
——关于铁凝小说的话语伦理
接通更广大的精神视野
——几部长篇小说的阅读笔记
比权力更广大的是人心
——我读范小青的《女同志》
中国之心的个人注释
从密室到旷野
——中国当代小说的精神转型
尊灵魂的写作时代已经来临
文学:坚持向存在发问
辑二 写作的伦理
乡愁、现实和精神成人
——为诗歌说一点什么
追问诗歌的精神来历
——从《出生地》一书说起
分享生活的苦
——郑小琼的写作及其“铁”的分析
一种有方向感的写作
——关于雷平阳的诗歌
恢复诗歌的精神重量
重申散文的写作伦理
散文是在人间的写作
对现实和人心的解析
——以散文写作为例
打扫细节测度人心
——我读南帆的散文
辑三 人心的警觉
对人心和智慧的警觉
——论李静的写作,兼谈一种批评伦理
对话比独白更重要
每个作家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
——“中国当代作家评传丛书”序
退守于文学之中
——关于何锐和《山花》的随想
一本刊物的谦卑
卡夫卡的内心生活
“他在,就还不是完全的黑暗”
——为巴金逝世一周年而作
中国文化的当下处境
中国当代文学的有与无
“持志如心痛”
——与姜广平对话
后记
|
內容試閱:
|
当代小说的叙事前景
二○○八年十月二十七日,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揭晓,贾平凹的《秦腔》位列获奖作品榜首。我发现在评审讨论过程中,关于《秦腔》的争议,还是像它刚出版时一样,多集中在故事好看不好看这个问题上。熟悉新时期文学的人都知道,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小说的叙事革命才是文学的主潮,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讲故事。因此,那时即便是不讲故事、甚至反故事的小说,依然能获得文学界的高度评价——许多先锋小说,正是在这个背景里受到重视的。但是,十几年之后,当《秦腔》面世,小说好读不好读,再一次成了尖锐的问题被提出来,这种阅读趣味的变化,透出的是怎样一种文学转型?
阅读《秦腔》确实是需要耐心的,它人物众多,叙事细密,但不像《废都》、《高老庄》那样,有一条明晰的故事线索,《秦腔》“写的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在叙事上,《秦腔》是一个大胆的探索。四十几万字的篇幅,放弃故事主线,转而用不乏琐碎的细节、对话和场面来结构整部小说,用汤汤水水的生活流的呈现来仿写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这对读者来说,是一种考验,对作家而言,也是一种艺术的冒险。在当代中国,像《秦腔》这种反“宏大叙事”、张扬日常生活精神的作品,并不多见。因此,要真正理解《秦腔》,就得把它当做一部探索性的小说来读,一味追求故事是否好看的人,必然难以接受这种细密、琐碎、日常化的写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