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行动的勇气,畅销书作家弘丹主编,30余位大咖分享人生高效秘诀。
》
售價:NT$
301.0
《
人生财富靠康波
》
售價:NT$
556.0
《
富人是怎么赚钱的
》
售價:NT$
347.0
《
时刻人文·富与穷:英国政治经济学思想史(1750—1834)(探索学术大师的思想宫殿,挖掘学术名著的知识宝藏,重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学术源流)
》
售價:NT$
500.0
《
影像中的侦查学:刑侦警务类节目研究
》
售價:NT$
245.0
《
俄国社会阶层与历史变迁(1700—1900)(通过本书可更加深刻地理解以贵族为代表的俄国社会各阶层的历史意义)
》
售價:NT$
449.0
《
博弈与平衡:奥格斯堡城市宗教改革研究(1518-1537)
》
售價:NT$
551.0
《
古代中国与南亚文明论丛
》
售價:NT$
281.0
|
編輯推薦: |
李国文是当代文坛的常青树。早年以小说成名,亦因小说获罪,被打成“右派”,备受迫害。“文革”后复出,驰骋文坛数十年,佳作不断,屡获好评。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逐渐将目光转向历史,写起了文化随笔,且一发而不可收,展示了其才华的另一面。《第一杯苦酒》收录了李国文的短篇小说。
|
內容簡介: |
李国文,中国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30年出生于上海,1957年因写小说《改选》被划为右派,1979年重回文坛。《李国文文集》第五卷《第一杯苦酒》收李国文中短篇小说34篇,以短篇小说为主,大致按写作时间先后顺序编排。《第一杯苦酒》收有对李国文命运影响很大的《改选》,也收有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得奖作品《月食》等。
|
目錄:
|
改选
月食
车到分水岭
空谷幽兰
秋后热
缝隙
雪,默默地落
妹妹的生日
第一杯苦酒
波折
童心
出息
邻居
在路上
巧遇
老马
穷表姐
八哥的故事
驳壳枪
老人二题
洁白的世界
临街的窗
银花嫂
新生命
君住长江头
春潮
第一枪
戒之惑
破碎的快乐
又是端阳
不沉湖
坏女人
体验生活
|
內容試閱:
|
改 选
按照工会法的规定,这一届工会委员会已经任满了,如果再不改选的话,除非工会法有了新的章程,否则再拖下去,会员也不能同意的。于是委员们忙碌起来,工会主席起草一年来的工作总结,为了使这报告精彩生动,让人听了不打瞌睡、不溜号,他向各个委员提出了“两化一板”的要求:
“你们提供的材料是我报告的基础,工作概况要条理化,成绩要数字化,特别需要的是生动的样板。”
你也许没有听过“样板”这个怪字眼吧?它是流行在工会干部口头的时髦名词,含义和“典型”很相近,究竟典出何处?我请教过有四五十年工龄的老郝,他厌恶地皱起眉头:“谁知这屁字眼打哪儿来的!许是协和语吧?
”
委员们都在为“两化一板”着忙,本来冷落的厂工会,这时像停久了的钟摆,不知谁拨弄一下,滴答滴答地走动起来,显得少见的生气。人们路过工会的窗口,都不禁探头张望,担心里边别要是出了什么事?“两化”倒是容易的,“一板”却为难了,委员们既没有艺术提炼的才能,又不像到人事科、劳动工资科、厂长室、合理化委员会照抄材料和数字那么方便。但是主席却像产妇进入临产期那样,孩子没有出世,已经琢磨得出他的声音笑貌;他仿佛看到了在会员大会宣读这篇作品的结果,得到了全体会员的欢迎和信任,一致赞成他们继续连任下去。
主席把委员们找来汇报“两化一板”材料,每个人的脸色都沉甸甸的,连通讯员也是愁眉不展,他瞪着一堆久已不用的脏茶杯发愁,一时怎能洗刷出来?这时主席发言了:“来齐了咱们就凑吧!咦?老郝哪?怎么又不见他?”
通讯员抢着回答:“我通知他了,他说打发完死人就回来。”他‘巴不得主席说声找,那他拔腿飞跑,就可以丢下茶杯不管了。 “什么死人?”
“铆工车间的老吴头老死了。我们老郝给看的板子,选的地皮,这阵子正大出殡哪!主席,我去把他找来?”
大概考虑到把出殡队伍的头脑、葬礼的主持人抽走的话,得罪了死者倒不用怕的,反正他也不会提意见了,冒犯了群众那可是划不来的,何况目前正是改选期间,于是通讯员只得低头冲洗茶杯去了。
“同志们!要紧的是样板!”他不满意委员们汇报的材料,“数目你们不给我,我也能搞到的。现在我这报告缺的是样板,难道我们工会委员会干了一年,没有一块样板?……”主席说得激昂慷慨,急得用手直弹桌子,爆起一阵尘土,呛得委员们直打喷嚏……
大家一阵沉默……
“板子倒是有的,我看中一副好板子,娘的,就是不给我。”幸亏老郝讲这话时是在出殡队伍里,否则那得了“样板”狂的主席,一定会抓住他紧紧不放的。
老郝拄了根拐棍,走在出殡队伍的前面,和他并排走着的,是死者的老伴,没有成年的儿子和一些有着三四十年工龄的老头,他们头顶都秃光光的,步伐迟缓,神态庄严,震慑得瞧热闹的人屏神敛息。跟着是十六人的抬棺大队,二十来人的挖墓大队。这些老郝眼中的年轻人,额头也已皱纹累累,经过时间的磨练,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以后,性格稳定了,开始变得踏踏实实,步伐沉稳起来。他们的后面,是拖得很长的群众队伍,并不需要特别的组织,只要老郝带头的,而且送的是一个善良的死者,人们就自觉地除下帽子,排到队伍里去。没有灵幡,没有花圈,没有旗帜,没有哀乐,只是默默行进中的送葬队伍,这对一个朴实的老工人来说,那是再合适不过的葬礼了。
老郝轻声地回顾左右说:“我在制材厂给他们一顿教训,老吴铆了一辈子铆钉,就连你这厂房架子也有他的心血,难道不该摊副好板子,他死活不给,这柏木的也是硬对付来的。”
到得墓地,墓穴早挖好了,吆喝着把棺材松绑轻轻放下去,开头几铲子土是由死者的亲人、老郝和老工友们填上的,随后那些年轻人才一拥而上,抡起那开动机器、挥铁锤的臂膀,一眨眼工夫从平地耸起新的坟山。老郝照例讲讲话结束葬礼,他的墓前演说从来没有准备过,而且永远讲得动听,甚至连死者的行状也不需要特别记忆,他们共同生活了半辈子,熟悉得连手心纹路都清楚的。讲到最后,老郝叹了口气,惋惜地:“唉!又死了一个好手艺人,老吴那双手可是宝贝啊!他拿起铆枪来,比姑娘用绣花针还灵巧。他铆的活过上千年万载,也找不出半点毛病。可是眼下有些心盛的娃娃,昨天还穿着开裆裤呢,今天刚满师,就想爬到别人头上撒尿。”老郝用眼扫了那站在圈子外边的真正年轻人,他们几乎没有勇气正视老郝的眼光,都扭过头去。“学学这位死去的老爷子吧!他是活到老,学到老,孩子们,这话不能错的。”
他送那老伴和孤儿回家,在他们家用拐棍这儿点点,那儿戳戳,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米、面还存着多少?煤和劈柴还有没有?房子漏不漏?孩子上学多少学费?念书的出息怎样?……”那老伴儿哭哭啼啼地回答,孩子倒还镇静,给他娘补充着。P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