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黄庭经详解(全2册)
》
售價:NT$
660.0
《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大系·绘画卷(全十册)
》
售價:NT$
47400.0
《
姑苏繁华图
》
售價:NT$
3190.0
《
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
售價:NT$
484.0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售價:NT$
352.0
《
医学图形图像处理基于Python VTK的实现
》
售價:NT$
760.0
《
山家清供:小楷插图珍藏本 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
售價:NT$
653.0
《
政略与战略论
》
售價:NT$
638.0
|
內容簡介: |
《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印光大师文汇》是《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系列之一,收录的是印光法师的禅宗文,包括论疏、序跋、杂著、书信四卷。
|
關於作者: |
王志远,字正斋,号沛溪,祖籍山东省海阳市盘石镇佐定山城。1948年农历四月十五日生于北京。文学博士、哲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文化艺术研究室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宗教学系客座教授、中国佛学院客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宗教艺术史》主持人、北京大通智胜景观规划设计院院长。担任绍兴会稽山兜率天宫景区、上海金山东林寺景区、广西上林金莲湖金珂玄雷景区等处的总策划设计师。
少年时代,书法绘画分别受教于中央文史馆馆员书法家彭八百和北京画院院长国画家王雪涛。1993年后,为各地著名佛寺题写楹联匾额,书法作品被海内外多处收藏,多次发表并收入书法集。曾主办《中曰佛教书画大展》,《首届中国宗教书画巡回展》。以“今世达摩”美名享誉各界,中国艺术家联盟网列入名家栏目,设立书画艺术馆。
2008-2011年出任中华佛教文化院副主席、《宗风》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中华佛教宗风论坛”秘书长、中国书画禅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海阳市沛溪书院院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高级研修中心主任。
|
目錄:
|
卷一 论疏
净土决疑论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
宗教不宜混滥论
佛教以孝为本论
如来随机利生浅近论
持经利益随心论
竭诚方获实益论
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
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
金陵三汊河法云寺放生池疏
金陵三汊河法云寺增设佛教慈幼院疏
普劝施资助刻大藏疏
吉林哈尔滨创建极乐寺疏
杭州弥陀寺启建莲社缘起疏
杭州南高峰荣国禅寺重修宝塔疏
佛顶山万年水陆募缘疏
杭州石经山弥陀寺募修葺殿堂寮舍并浚放生池疏
募建普陀山轮船码头疏
天台山上方广寺募修三圣殿疏
普陀山伴山庵募修大殿疏
启建普门无遮普度胜会大道场募缘疏
上海残疾院劝捐疏
募修永嘉罗汉山景德禅寺疏
庐山青莲寺启建莲社缘起疏
普陀山法雨寺募修天王殿及鼓楼疏
嘉兴真如寺开念佛堂
专修净业缘起疏
南京三汊河法云寺募铸幽冥大钟疏
法雨寺罗汉装金募缘疏
法雨寺建如意寮募缘疏
卷二 序跋
印施极乐图序
重刻《佛说阿弥陀经》序
重刻《弥陀略解圆中钞》劝持序
《随自意三昧》校正重刻序
募设千僧斋序
石印《普陀山志》序
绍兴何阆仙家庆图序
重刻明宋文宪公《护法录》序
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
《佛学指南》、《佛学起信编》、《六道轮回录》总序
《袁了凡四训》铸板流通序
《四书蒲益解》重刻序
《法华人疏》序
《普贤行愿品疏钞撷》序
《金刚经次诂》序
《金刚经线说》铸板流通序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重刻序
《拣魔辨异录》重刻序
《拣魔辨异录》石印序
《三十二祖传赞》序
《净业良导》序
《佛学初阶》序
《释教三字经》序
刘圆照居士摸象诗序
《格言联璧》重刻序
《不可录》重刻序
《不可录敦伦理》序
普济禅寺打交盘万年簿序
别庵统祖新公堂序
眠云公堂序
通智法师公堂序
立山老人派下子孙公堂序
法雨寺万年簿序
化闻老人公堂序
白华庵法谱序
香积会斋僧规约序
圆通庵万年簿序
永悟和尚公堂序
《初机净业指南》序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重刻序
修正管理寺庙条例并护教文稿序
……
卷三 杂著
卷四 书信
|
內容試閱:
|
昨接来信,言及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可谓见理透彻。周之开国,基于三太,而文王之圣,由于胎教,是知世无圣贤之士,由世少圣贤之母之所致也。使其母皆如三太,则其子纵不为王季文王周公,而为非作奸,盖亦鲜矣。而世人只知爱女,任性惯,不知以母仪为教,此吾国之一大不幸也。人少时常近于母,故受其习染最深。今日之人女,即异日之人母,人欲培植家国,当以教女为急务。勿日此异姓之人,吾何徒受此忧劳哉?须知为天地培植一守分良民,即属莫大功德。况女能德镇坤维,其子女必能肖其懿范,荣何如之。况自己子孙之媳亦人家之女乎?欲家国崛兴,非贤母则无有资助矣。世无良母,不但国无良民,家无良子,即佛法中赖佛偷生之蟒流僧,一一皆非好母所生。使其母果贤,断不至下劣一至于此,惜哉!
佛法大无不包,细无不举,譬如一雨普润,卉木同荣,修身齐家、治国亲民之道,无不具足。古今来文章盖一时,功业喧宇宙者,与夫至孝仁人,千古景仰,人徒知其迹,而未究其本。若详考其来脉,则其精神志节皆由学佛以培植之,他则不必提起。且如宋儒发明圣人心法,尚资佛法以为模范,况其他哉?但宋儒气量狭小,欲后世谓己智所为,因故作辟佛之语,为掩耳盗铃之计,自宋而元而明,莫不皆然。试悉心考察,谁不取佛法以自益?至于讲静坐,讲参究,是其用功之发现处。临终预知时至,谈笑坐逝,乃其末后之发现处。如此诸说话、诸事迹,载于理学传记中者,不一而足,岂学佛即为社会之忧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