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著作等身,然而又本本不同,在主题风格故事上从未有重复之处(不像有的作家,祖母和母亲的故事能反复写无数遍)。格林是在小说布局、故事发展和文字修炼上最讲究的一位作家,所有的情节都是环环相扣,每一个场景都经过深思熟虑,写下来的每句话都经过了千锤百炼。他的小说都可以说是密度极强的,对于笔者来说,阅读格林的小说是一种很奇妙的过程,每本都非得读完才能释手,读完之后紧接着想去再拿下一本,然而,拿起下一本来却无法马上就开始读,因为上一本还控制着你的全身心,容不得下一本来打扰,你得等上三天五日甚至是一个星期,才会觉得你刚读过的那本慢慢在你的脑海肠腹中得到了好好的消化,现在,你可以有思索的空间再去读下一本了。
读惯了格林的小说,乍一读格林这本薄薄的《我自己的世界:梦之日记》(A World of My Own:A Dream Diary
),第一个感觉是惊讶,惊讶于它文字之平淡,结构之稀松,情绪之毫不渲染,惊讶于它竟然如此朴素。小说家格林是从故事到情节到语言到所要传达的信息到氛围的营造都是全副武装的,而这本《梦之日记》,呈现给读者的则是一位没有任何文学的武装的格林,与那位写尽五大洲的文字大师相比,这位平铺直叙的格林可称是“解甲归梦”了。
然而,不要以为这位平淡的格林真就缴了械,真就不与读者玩游戏了,他仍然要以他去世之后出版的这本小书来撩拨读者的想象力。在《梦之日记》的自序中,他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他的自传,是“一个怪人过去三十年的生活”。格林向来是一个非常隐密的人,他的一生中有很多隐私和秘密,他自己从来就没有写过一本完整的自传。所以,这个“自传”当然也不是直截了当的自传,他在里面提到的人和事都是通过“梦”这个渠道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所以,亦真亦假,扑朔迷离,让读者刚刚觉得和他有些接近,随即他又把你推远,让你不得不马上追问一句:“真是这样的么?”阅读这本书,就如同通过一面镜子看格林,而且不是一面普通的镜子,这镜子有时是放大镜,有时是哈哈镜,有时又是毛玻璃镜。让你不停地猜想:这位梦中人究竟有百分之多少是格林真正的自己?又有多少是假装的他,想象的他,他自己创作出来的他?
所以,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就一直在想,格林梦中之事在实际生活中究竟有没有发生过?格林梦中之人与他的实际关系究竟怎样?是什么样的境遇和经验让他做了这样一个梦?所以,一边翻译,我也就一边找到了所有我能找到的格林的传记和材料,加了许多脚注,做起了填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