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編輯推薦: |
一个人的回忆道出一代人的命运,浓缩千百万知青的生死悲欢,集体印记。
《随记光阴》荣获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2012年度卓越新闻奖评论类荣誉奖
◎袁莉(《华尔街日报》中文版主编):乔海燕的《随记光阴》,勾勒了那个陌生又熟悉的时代。它们或悲壮,或辛酸,或荒诞,或有趣。作者似在局中,又似在旁观,体现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执著的反思精神。
◎曹景行(资深媒体人):当年千万知青,今天都已经到了“夕阳红”的时候了。我们都是最后的知青。更可以断言:咱们中国不会再有知青,也不能再有知青了!
◎乔海燕(《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最受欢迎的专栏作者):我是代表我周围的老三届同学,讲述我们的故事。
◎
马晓霖(博联社创始人、总裁):这是一部好友亲历的知青故事及对知青政策、知青运动背景的梳理和分析,它不同于梁晓声们的文学虚构和艺术营造,进而更加真实、更加可信,也更加可以触摸而感同身受。换言之,这是一部反映那个断代史的亲历者实录,不仅具有田野调查式的数字和事实文本旁证,更有外人无法替代的自我思考与精神关照。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个知青的个人记忆,更是一个时代的历史记忆。
作者乔海燕经历过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本书中一篇篇故事的主人公原型,都来自于作者亲历的历史。这些人里,有为朋友而甘愿下乡的好人,有在被禁锢的时代仍保持独立思考的思想者,有躺在戏台下方就为看女演员裙子里有没有穿内衣的生产队长,有年轻时理想飞扬却被社会的正反两面都推开成为落伍者的女医生……
在大时代掀起的狂风巨浪中,他们载沉载浮,没有名字,没有面孔,没有身份,但透过本书的文字,他们的七情六欲、生死悲欢、卑鄙高尚,他们的悲悯、辛酸、无奈、荒诞、希望、幽默,都真实鲜活地呈现给读者,折射出时代的动荡变迁对小人物命运的左右和影响,有着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对普通人苦难命运的终极关怀。
本书写作风格以白描为主,画面感强,丰富饱满,举重若轻,充分刻画出人物性格的复杂立体多面,文字质朴、平静、生动、有趣,即使在哀痛中也透露出活泼的气息,是这部作品极为动人的特色。
|
關於作者: |
乔海燕,曾任凤凰网副总裁,现为高级顾问。曾做过知青、医生、记者、编辑等。他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版开设的专栏《随记光阴》,是最受欢迎的专栏之一。
|
目錄:
|
推荐序一
我们都是最后的知青·曹景行
推荐序二
无巧不成书·马晓霖
第一章 广阔天地
代营逸事
“老砖头”二三事
真假忆苦思甜
出来人还怕雨?
分子们
春妮儿
红旗飘飘学大寨
决 算
烙油馍
下粉条
打莲菜池
第二章 知青岁月
无悔的选择
那些被湮灭的思想者
三盗案
小酒店
那个年代的风流才子
《梁祝》的故事
“扒车”风波
拉 煤
女儿殇
乡 恋
交 易
最后的知青
第三章 戏剧人生
爱情的故事
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记忆深处的那支歌
《伏尔塔瓦河》
弱者张树森
乞 丐
空白档案
我也是右派
啼笑皆非
梦醒时分
总是天涯飘零人
平同学的故事
第四章 为医之道
落伍者
昙花一现的针刺麻醉
一个麻醉医生的故事
账 本
换 亲
输血队长张淮山
后记
|
內容試閱:
|
“老砖头”二三事
老砖头与小火车
南阳地区在“文革”中自己花钱修了一条窄轨铁路,开通从漯河到南阳的小火车。一时间,火车成了当地的热门话题。
老砖头对小火车也有兴趣。地头歇晌,饭场上,只要有人说,他就支着耳朵听过去,聚精会神的,也不插话,一会儿听听这个说,一会儿听听那个说,叼着烟袋,也不点火。有一次听着大家议论,他突然问,那火车在铁轨上走,铁轨铺在哪儿?
众人一下子愣住了。缓了会儿,有人说,铁轨就铺在地上。
就铺在麦地里?他指着眼前的麦地,问。然后又说,都说火车拉得多,几千斤几万斤,就咱这麦地,地恁瓤,胶皮轱辘大车进去都难拉动,火车咋开?
我真佩服老砖头的聪明。他从未见过火车,却能形象地想到有关火车行驶的细节。我就告诉他,铁轨铺在枕木上,枕木铺在道渣上,道渣堆在路基上。
道渣……路基……老砖头将信将疑地自言自语着。
过了没多久,老砖头看到小火车了。
那一年,我们在南阳影山放炮崩石头,漯河到南阳的铁路就从山前不远处经过。一次,老砖头套车送给养到了我们驻地。我告诉他,铁路就从山前经过。他就跟我们一块到工地,说,非要看看火车啥样。
我在山上干活,远远看着老砖头自己在铁轨上走来走去,趴下去看看,又起身往远处走。拾起几块石头仔细看,趴在铁轨上瞄来瞄去,连两段铁轨之间连接的螺丝钉、钢板,他都摸着看个够。
小火车开过来了!远远就鸣笛。好多人在山上喊,叫老砖头躲开。老砖头回头也看见火车,向我们摆手,那意思是:不要紧,还远着哩!扭头迎着火车走去。
我就觉得事情不好,眼看着小火车近了,老砖头还没有离开的意思。我们在山上大喊乱叫,老砖头我行我素,迎着小火车走上去,就是不离开铁轨。
小火车只好停下了,呼哧呼哧地喘气。
山上的人一看,老砖头居然把火车给拦下来了!大家一声欢呼,飞奔下山。眼看着火车司机跳下车,冲着老砖头又叫又嚷。我们一面跑,一面大喊,为老砖头助威。那司机看着狂奔过来一群人,也不敢动粗。
老砖头根本就不理会在他身旁喊叫的司机,没人一样,自己爬到车头上,这里看看,那里看看,还对司炉说,火烧得太瓤。从那边又下来。
等我们跑到,老砖头和司机已经“化干戈为玉帛”,接过司机递的“白河桥”烟,点上火了。他看见我,指着司机说,这娃,俺闺女她姥姥家的。司机尴尬地笑着,称老砖头“姑父”。
小火车走了,老砖头像个首长一样站在路边挥手。等到车走远了,老砖头回头对我说,司机篓里恁小,还没有俺家灶火盘儿大。
女儿殇
林场有一位女生,姓陈。陈同学平时少言寡语,只知道干活,又相貌平平,亦不为人注意。农场里也有百十名知青,大家在一起相处几年,很少有人专门提到她。但是,如果议论干活,点评为人实在,有人提陈同学,大家会异口同声肯定。
一日,省城来本地招工,天大喜事。林场经过反复研究,推荐了陈同学等几名知青。招工单位研究了履历,又面试、外调,比较满意,叫应招者填了表,规定起程日期。
离开农场的头天,陈同学想到明天就要离开广阔天地,与朝夕相伴的同学告别,奔赴工业战线,十分激动,写了最后一篇革命日记,又在墙报上贴了一首革命诗抄。
这天,众知青还要去干活,陈同学依然布衣球鞋,背着草帽,和大家一块最后一次出工。及到晚霞映红天边,众知青乘拖拉机返回宿舍营地。陈同学与大家一起,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最后一天上山下乡的生活。
拖拉机手为了早点到家,便从一块地里经过。在一道沟壕前,拖拉机一下子没有爬上去,颠了下,倒回来……
谁也不知道陈同学是怎么被颠下去的。事后有人回忆起,她坐在拖拉机后轮的挡泥板上,拖拉机颠簸时,就把她摔下去了,车又后退了一步,一只硕大无朋的轮子从陈同学身上轧过……
掉下去的时候,她没有叫,甚至当轮子从她身上轧过时,她也没有发出声响,否则,不会没有人听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然默默无声。
司机换了挡,拖拉机依然向前开,满载着欢歌笑语的知青们。
大家回到宿舍,没有人觉察到少了人。陈同学太不招人注意了,缺了她,没有人注意,也不会有人想起。到晚上就寝,同屋的人发现她没有回来,还以为去了场部向领导叙说离别心情。
第二天一早,众人发现陈同学依然没有露面。有几个人慌了,到处寻找,因为早饭后就要送招工的知青去县城集合了。有人想起昨天收工时还见到陈同学坐在拖拉机上,又有人猛地想起,那一次颠簸后,再没有见到她。大家不约而同向昨晚回来的路上跑去,发疯般地跑,边跑边喊,有女生哭起来,大声喊着陈同学的名字。
陈同学静静地躺在田野里,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天空。那是一片黎明的蓝天……
同学们围拢来,一想起她独自在野外躺了一夜,又冷又潮,许多人失声痛哭。
太阳升起来了,去县城集合的几个同学,依然乘着那台拖拉机走了,而陈同学却永远留在那片土地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