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心智、现代性与疯癫:文化对人类经验的影响
》
售價:NT$
857.0
《
周秦之变的社会政治起源:从天子诸侯制国家到君主官僚制国家(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论丛)
》
售價:NT$
857.0
《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469.0
《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售價:NT$
301.0
《
开宝九年
》
售價:NT$
250.0
《
摄影构图法则:让画面从无序到有序
》
售價:NT$
505.0
《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售價:NT$
500.0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本书主编是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参与本书编写的都是IT领域著名的学者与专家。本书是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的智慧结晶,有着云计算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中国云计算大会已经成为IT界云计算领域一年一度的盛会。而自2011年始,每年的云计算大会都会隆重推出由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编写的《云计算技术报告》。书中包括对云计算技术发展情况的介绍,尤其是对当下云计算热点问题的探讨,书中亦分享了云计算典型应用的成功案例。本书既具权威性,又具参考性和实用性,是IT界与云计算相关产业的管理者、IT技术人员、研发人员乃至投资者以及IT专业高校师生的必读书籍。
|
內容簡介: |
本书对云计算技术发展情况的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云计算的定义、主要任务、关键技术、典型架构、价值与影响,尤其是对当下云计算热点问题的探讨,书中亦分享了云计算在中国实践中的典型应用与成功案例。
|
目錄:
|
前言
第1章 云计算从兴起到兴旺?
1.1 从图灵计算到网络计算
1.2 社会与经济发展催生云计算
1.3 身边的云计算
1.3.1 Webmail服务
1.3.2 网络搜索服务
1.3.3 电子商务服务
1.3.4 网络相册服务
1.3.5 维基百科服务
1.3.6 社交网络服务
1.4 云计算热中的冷思考
第2章 云计算的任务?
2.1 服务计算
2.1.1 计算资源以服务形式提供
2.1.2 服务按需即取
2.1.3 云计算服务的“生态循环”
2.2 变粒度计算
2.2.1 信息资源及其需求是多粒度的
2.2.2 服务是多粒度和变粒度的
2.2.3 适应多粒度和可变粒度的编程模式
2.2.4 多粒度和可变粒度的资源管理和动态扩展
2.3 软计算
2.3.1 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计算形式
2.3.2 语构、语义和语境理解
2.3.3 多媒体信息理解
2.4 不确定性计算
2.4.1 计算任务描述的不确定性
2.4.2 计算数据的不确定性
2.4.3 计算方法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2.4.4 计算结果评价的不确定性
2.5 人参与的计算
2.5.1 人机交互
2.5.2 机人交互
2.5.3 人人交互
2.5.4 群体智能
2.6 物参与的计算
2.6.1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2.6.2 云计算是物联网的基石
第3章 云计算中心的典型架构?
3.1 云计算服务与云计算平台
3.2 搭建云计算中心的关键技术
3.2.1 虚拟化技术
3.2.2 弹性伸缩和动态调配
3.2.3 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交换和事件处理
3.2.4 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访问
3.2.5 智能化管理监控和“即插即用”式的部署应用
3.2.6 并行计算框架
3.2.7 多租赁与按需计费
3.2.8 绿色节能
3.3 典型云计算中心的构建
3.3.1 电子邮箱服务中心的构建
3.3.2 搜索服务中心的构建
3.3.3 视频服务中心的构建
3.3.4 云存储服务及平台的构建
3.4 云计算中心架构的演化
3.4.1 云计算对数据中心建设带来挑战和机遇
3.4.2 数据中心的评价指标
3.5 云计算中心的大数据处理
3.5.1 大数据的价值与面临的挑战
3.5.2 云计算与大数据挖掘
第4章 云计算热点问题分析?
4.1 云计算与网格计算的差别
4.2 云计算中心是否是超算中心
4.3 关于私有云、公有云或混合云的问题
4.4 人们对云安全的要求
4.4.1 云计算中心自身的信息安全
4.4.2 云计算中信任机制的建立
4.4.3 云安全所面临的新挑战
4.4.4 云计算对信息安全的新贡献
4.5 云计算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在服务互操作
4.5.1 云计算标准的进展
4.5.2 云计算更加强调服务的互操作
第5章 云计算的价值及其影响?
5.1 云计算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
5.1.1 电子信息产业面临重大转型
5.1.2 软件产业结构面临调整
5.1.3 软件生产组织方式面临变革
5.1.4 端设备产业加速变革
5.1.5 电信产业的“纠结”与发展机遇
5.2 云计算的价值
5.2.1 助力互联网和物联网,成为人类感知与认知的工具
5.2.2 云计算推动了产业向服务业的转化
5.2.3 云计算促进绿色计算
5.2.4 移动互联网上的云计算来得更快
第6章 云计算在中国?
6.1 云计算产业及发展规划
6.1.1 中国云计算进入务实发展阶段
6.1.2 各地云计算产业战略与规划
6.2 云计算推进中的问题与建议
6.2.1 中国云计算推进中的问题
6.2.2 对中国云计算发展的建议
6.3 云计算的科研实践
6.4 云计算的商业实践
6.4.1 中小企业管理
6.4.2 电子政务
6.4.3 食品安全
6.4.4 医疗卫生
6.4.5 数字出版与阅读
6.4.6 开放开发
6.4.7 集团业务
6.4.8 智能语音
6.4.9 政务专有云
6.4.10 数据挖掘
6.4.11 企业管理创新
6.5 云计算的教育培训实践
6.5.1 云计算教育培训目标
6.5.2 云计算的教育培训内容
致谢
附录
附录Ⅰ 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名单(第二届)?
附录Ⅱ 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
|
內容試閱:
|
第1章 云计算从兴起到兴旺
在过去几年里,云计算已成为新兴技术产业中最热门的领域之一,与云相关的各种主题占据了主流媒体的主要位置,汹涌澎湃的云计算大潮已成磅礴之势,蔚为壮观。云计算作为这个时代的主流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结构,重新塑造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云计算的兴旺是技术推动和需求牵引共同作用的结果。
1.2 社会与经济发展催生云计算
在传统小农经济社会,人们为了维持生存而进行生产活动。随着工业社会生产力的大大提高,人们追求自身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无节制消耗物质和能量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能源紧张、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目前
GDP
总量大约占世界总量的4%,但创造单位GDP所消耗的资源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很多。因此,“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亟需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能”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当今,人类已经进入了以信息和信息技术来精确调控物质和能量的网络时代,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将更好地满足信息社会人的高层次需求,另一方面也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1. 互联网的发展刺激了公众对信息需求的欲望
只有信息需求才有信息服务,两者相辅相成。随着互联网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网民规模快速增长,影响力持续增强。信息需求类型涉及学习、工作、生活与娱乐的方方面面,从最初的电子邮件服务发展到网络新闻、搜索引擎、BBS
论坛、网上购物、数字图书馆、网络游戏等,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系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并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方式。传统的电话、信件逐渐被电子邮件和
QQ、飞信、MSN等即时通信工具所取代。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等新的互联网服务形式为大众生活增加了新的品质。数字化期刊、网上图书馆、搜索引擎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网络远程教育成为传统教育的重要补充。据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有5.13亿网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尽管使用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即时通信(80.9%)、搜索引擎(79.4%)和网络音乐(75.21%),但从发展速度上看,除了微博快速崛起外,商务交易类应用稳定增长。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应用的年增长率都在20%左右,助推了电子商务的增长,网络办公、网络招聘、网上求职也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中国互联网应用的消费商务化特征走强趋势明显。2011年,中国互联网的网络新闻使用率快速下滑,而微博应用的年增长率高达296%!这充分说明了互联网正成为一种具有交互性、公开性与平等性的“全媒体”和“超媒体”,满足公民表达观点和情感、参与社会政治、进行舆论监督的需求。微博已经成为网民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
2. 用户信息需求多样化的激增又刺激了互联网深度的计算与服务
人的需求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人们在不断追求高层次需求的满足中,不断产生新的动机与行为。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信息社会的高速公路,各种各样的网络连接方式和越来越快的连接速率使人们能够很好地享受信息服务,分享互联网信息所带来的价值。以太网的发明人鲍勃?麦特卡尔夫曾认为:网络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即N个个体连结能创造N2的沟通效益。这个论断说明在互联网时代,共享程度越高,拥有的群体越大,其价值就可能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
互联网开始阶段,用户是最稀缺资源。BBS、即时通信、网络游戏等交互应用吸引了大量的个体成为网民。随着大众的介入,人们对信息消费的需求开始提升,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成为最大的需求。Web
2.0
是一种新的网络服务模式,它将网站变成可读写的服务,互联网用户从上网“冲浪”发展到自己“织网”,从信息消费者变成了信息生产者,以Blog、Tag、SNS、RSS为特征的Web
2.0服务方式从各个角度满足着用户这种自在自为的信息需求。当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急剧增长之后,搜索服务成为最重要的需求。从早期的Archie到Yahoo再到
Google、百度,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已达数百家。为满足用户层出不穷的个性化需求,要求更灵活、更具适应性的云计算模式。
3. 人作为生命体自身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并没有急剧增长,迫切需要新技术实现对信息的深度加工
自然界有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但是没有信息的守恒定律。信息可以被创造出来,其价值在使用中得到体现。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信息呈几何级数爆炸式增长,2008年全球所创造出的数字信息达到一个惊人的22位数字——3
892 179 868 480 350 000 000,约等于39万亿亿比特!图灵奖获得者吉姆?格雷(Jim
Gray)认为:网络环境下每18个月产生的数据量等于过去几千年的数据量之和。2011年,IDC发布新的数字宇宙研究报告(Digital
Universe
Study)认为,全球信息总量每过两年,就会增长一倍。仅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被复制的数据总量就达1.8ZB(1.8×1021字节),这相当于全球每个人每天都去做2.15亿次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检查所产生的数据总量,因此提出需要从混沌中提取价值(Extracting
Value from
Chaos)。随着互联网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扩展,网络将连接更多的人和物,物理网络—信息网络—社会网络构成的三元世界会进一步融合。
尽管人们面临的信息量和信息空间急剧膨胀,但人们真正需求的只是那些与自己的兴趣、工作、生活、学习等相关的信息,人们已从对简单信息的需求转化为对自己有用信息和知识的需求。但由于互联网信息的分布和构成没有集中统一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信息资源处于无序、不确定、冗余、有噪声的分散状态,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限制了个性化信息需求的满足。通过云计算,人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将真正进入网络,挣脱了时间和距离的束缚,得到极大的延伸。互联网也真正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不可或缺的装备,使得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沟通质量和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各种各样的社区已充分证明“我们”比“我”更聪明。
4. 信息服务必然走向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
工业时代,社会化大生产通过集约化方式来优化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同时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例如,制造业的社会化分工协作、软件业的外包与众包等生产方式都是通过集约化、专业化方式实现随需而变的柔性化生产。云计算正在让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实现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不再需要家家买计算机、人人当软件工程师,各部门也不需要建自己专门的信息系统,让信息服务成为全社会的公共基础设施,网络变得丰富、边缘变得简单、交互更加智能。人类正进入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精确调控物质和能量的时代,从而降低全社会经济的总体运维成本,推动社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信息服务正在走向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
互联网计算正成为社会基础设施,建立集中的、各种各样的云计算中心实现规模化的社会服务,是当前发展的趋势。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通过集约化计算资源产生规模优势,而企业灵活地租用这些计算资源获得实施业务所需的信息服务,无需花费大量资金重复建设单独的信息支撑体系,从而能压缩相应的生产和人力成本、简化
IT 管理、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归并分散、粗放的软件开发与应用,软件模块构件化,提高平台利用率,使计算资源以虚拟化组织和配置、弹性伸缩,通过软件的重用和柔性重组,进行服务流程的优化与重构。云计算将促进软件开发商之间的资源聚合、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形成面向服务的计算,为网络时代的软件工程开辟了新的道路。
面向多租户使服务更为精细、规范,对服务按需租用、透明使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众更个性化、深层次的信息需求,需要通过云计算来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例如,爆炸式增长的信息量给搜索服务带来困扰,搜索引擎之间开始出现了专业化分工协作,有提供普通网页信息的大众搜索引擎,也有针对某领域的专业搜索、垂直搜索等,将会出现提供专业的搜索引擎技术和搜索数据库服务的提供商。即使是专业的在线客户关系管理也会针对不同的领域提供进一步细化、深化的专门服务。
1.3 身边的云计算
从图灵计算到网络计算,我们看到了技术推动的力量;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们看到了需求牵引的力量。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云计算,加速走向服务共享,并普及大众、惠及全民。因此,云计算已经不再被认为只是概念炒作,身边的云计算正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
1.3.1 Webmail 服务
电子邮箱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互联网的基础应用之一,它弥补了一般邮政和电话通信的不足,极大地满足了信息社会中大量存在的人与人通信的需求。Eudora
是第一个有图形界面的电子邮件管理系统,曾经有大量的拥趸。而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服务 Webmail
的诞生,使得人们可通过任何联网计算机获得邮件服务。
互联网上最早的 Webmail 服务是于1996年7月4日开始商业运作的
Hotmail。到1997年12月被微软收购时,Hotmail已拥有了850万注册账号。微软针对世界不同地区的市场进行了本地化的服务,因此
Hotmail 迅速流行起来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邮件服务提供商之一。2007年 Yahoo.cn
推出全球首款无限量的免费网络邮箱,并引起各大邮箱服务提供商的跟进。目前,网络邮箱逐渐加入网络日历、即时通信、音乐盒、相册、新闻、博客、天气预报、理财、网络硬盘等多种服务,呈现出整合应用的趋势。专业公司提供的企业邮箱服务也被广泛使用。Webmail
服务使用网页浏览器在互联网上阅读或发送电子邮件、拥有海量的消费者、整合多种服务等已具有鲜明的云计算特点。
1.3.2 网络搜索服务
目前,搜索引擎是互联网网民使用最广泛的服务,仅在我国就有近3亿搜索引擎用户。万维网出现之前,为查找网络上的文件,1990年初曾出现过Archie、Gopher
等搜索工具。1994年,Lycos
推出了基于机器人的数据挖掘技术,支持搜索结果相关性排序,并开始在搜索结果中使用网页自动摘要。1995年出现的 AltaVista
是第一个支持自然语言和图片搜索的工具。1998年9月,Google
诞生,它以网页分级(PageRank)技术为基础,大大增强了搜索结果的相关性,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搜索引擎之一。为了处理来自全世界的网页和搜索需求,Google
利用上百万的廉价服务器组建了它的“云”网络,并摸索出一套适合的云计算技术。同时,搜索引擎的主流商务模式,如竞价排名,是一种“后向收费”的方式,通过在搜索结果页面放置广告,依靠用户的点击向广告业主收费。这种模式有两个特点,一是点击付费(Pay
Per
Click),不点击则广告主不用付费。二是竞价排序,根据广告业主的付费多少排列结果。在应对海量信息处理和海量用户需求的挑战过程中,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在技术上和商业模式上都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从而成为云计算领域的先行者。
1.3.3 电子商务服务
在中国,电子商务已经逐步成为中国核心消费人群重要的消费渠道,据相关调查表明,2009年我国总计有1.3亿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成交额高达2670亿元,即每3个网民就有1个有网购行为。我国2009年网购总体规模相对2008年增长了90.7%,网购消费者数量增加了5
000万人。有预计表明,到2012年,中国网上零售市场销售规模将超过7 000亿。无论 B2B,C2C 还是
B2C,无论草根小店还是巨无霸企业,都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大潮中各领风骚。曾经带来困扰的诚信、网上支付和物流等问题也逐渐得以解决。人们从对网络购物的新奇到自己尝试在网上开店,渐渐信任与习惯网络交易这种形式。电子商务为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服务培养了消费习惯和群众基础。
实际上,作为云计算倡导者之一的 Amazon,其“登云”之路就是从网上商店开始的。作为一家主营图书的电子商务零售企业,Amazon
在设计和规划自身IT系统架构的时候,不得不为了应对“圣诞节狂潮”这样的销售峰值而购买大量的IT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平时却处于空闲状态。因此,Amazon
在2002年7月推出免费的 Amazon 电子商务服务(Amazon E-commerce
Service),让零售商可以将自己的商品放在 Amazon
网络商店中,储存产品价格、顾客评估等资料,进行后台管理。这样,Amazon
就不再仅仅卖书,而是当上了电子商务零售业的“包租公”,利用其在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上的优势,将设备、技术和经验作为一种打包产品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存储服务器、带宽按容量收费,CPU根据使用时长运算量收费。2006年,Amazon
陆续发布了简单存储服务(Simple Storage Service,S3)、消息处理系统简单队列服务(Simple Queue
Service,SQS)、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和灵活支付服务(Flexible
Payment Service,FPS),并发布了数据库系统
SimpleDB,从而组成了一套完整的云计算平台服务——AWS(Amazon Web Services)。
1.3.4 网络相册服务
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进步,数码相机、拍照手机、各类摄像头随处可见,同时人们也逐渐被平时拍摄的无数数码照片所困扰。如何有效地存储和共享这些照片成为新的市场关注点,数码伴侣、数码相框等存储产品不断问世,但是这些产品不能满足人们对图片共享的需求,不可避免地日渐式微。网络相册(E-file
Services
Photo)很好地解决了与朋友、家人们一起在网站、社区、讨论区分享照片的问题。但是早期的网络相册,只是简单的图片文件存储和交流。随着博客、RSS、SNS
等 Web 2.0 应用的风行,网络相册也迅速成为个性化展示的有效手段。
与此同时,面向大众影像生活的衍生增值服务也层出不穷。通过对网络相册照片添加边框、特效、音乐、动画、装饰、文字、歌词字幕、片头、片尾等元素,只需短短几分钟,两三步操作,静态的照片就能变成个性十足的动感
Flash 或者 PTV(Photo
TV)。网络相册还衍生出一系列“硬”的服务,如根据在线提供的人物照片,印制个性化的台历、马克杯、水壶、钥匙扣、抱枕、陶偶等物品。3G
无线时代的到来,使得手机抓拍的照片能第一时间上传到网络,很多“抢鲜版”的新闻图片正是这样产生的,这样,前端的影像终端和后台的存储、处理、交流等云服务完美地关联起来,针对的图像服务的云计算也就大行其道。
1.3.5 维基百科服务
2001年,维基百科(Wikipedia)正式上线发布。其目标及宗旨是为全人类提供自由的百科全书──由大众书写的、动态的、可自由访问和编辑的全球知识体,因此也被称作“人民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词条量已达到380万个,是《大英百科全书》的38倍,且对公众免费。目前英文版的维基百科有3
948 315篇条目,中文维基百科正式开始于2002年10月。目前已经有469
703篇条目。大部分页面都可以由任何人使用浏览器进行阅览和修改,英语维基百科的普及也促成了其他计划,例如维基新闻、维基教科书等计划的产生。Wiki
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而与此同时,据《纽约时报》2012年3月14日报道,走过244个年头的《大英百科全书》将停止出版印刷版。
维基百科的实质是一种网络化的群体智能。群体智能是通过模拟自然界生物群体行为来实现人工智能的一种方法,这种群体行为表现为无集中控制、非直接通信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输与合作、可扩展性强、个体行为规则简单而群体行为涌现、群体具有自组织性等。这种群体智能是公众在网络上不断交互与沟通的过程中所涌现的智能,能够吸收和利用参与者所贡献出来的某种认知能力,并体现出稳定的统计特性或涌现结构。基于互联网的多向交互性,维基百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群体智能的实现环境,也成为对云计算的大众参与特征的最好诠释。
1.3.6 社交网络服务
面向公众的互联网进入云计算时代,特定情境和主题下个体构成的形形色色的社区,依托于云计算平台,实现信息的分享和交互,形成互联网上的社交网络。社交网络是社会性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SNS)的简称,它基于互联网,为网民提供各种分享与交互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电子邮件、新闻组、电子布告栏以及后来的即时通讯、网络论坛等服务提供了最初的互联网交互手段,博客、网摘、网络书签、维基百科等Web
2.0的网络服务推高了人们使用互联网的积极性,这些服务带来了互联网内容的繁荣和数据量的剧增,其后的Myspace、Facebook与Google+等社交网站正是在整合这些服务的基础上,开创了一个互联网的社交时代。
据美国知名的互联网统计与市场调研公司comScore于2012年初发布的最新社交网络研究报告显示,社交网络已成为全球最流行的网络活动,社交网络吸引了全球15岁以上82%的互联网网民,中国有53%、美国有98%的网民在使用社交网络,全球则有12亿社交网络服务消费者。根据战略咨询公司McKinsey公司的调查统计,对于年龄在34岁以下的人群来说,社交网络已经逐步取代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和电话,成为首选的沟通渠道。如何发挥社交网络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建设性作用将决定互联网的下一波重大创新。据IDC在2011年的一项调查结果,目前美国有40%的企业组织正在或计划使用社交网络。国际上的主流IT企业也逐渐重视这方面的应用。2010年6月,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的创始者、著名的SaaS软件公司Salesforce.com宣布为全球超过7.7万名客户推出以社交为特征的商业应用云服务Chatter。2011年8月,Salesforce.com公司CEO马克?贝尼奥夫宣称:“我们生于云计算,如今因社交而重生”。IBM从2012年开始也在全球范围推动其社交商务产品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因此,深入分析社交网络中服务计算和网络群体行为,对发挥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作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4 云计算热中的冷思考
据国际权威机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推算,未来三年全球云计算领域将有8000亿美元的新业务收入。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的云计算领域的产业链规模也预计可达7500亿~10000亿元人民币。目前,全球各大IT公司竞相进入云计算领域,以占据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制高点。
云计算也是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创新突破、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被国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2011年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三部委拨款15亿元,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云计算示范工程专项资金,重点推动国内云计算产业发展、扶持云计算领军企业。首批专项资金已下拨到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5个云计算试点城市的15个示范项目,其中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金蝶软件、华东电脑、华胜天成等多家企业。预期培育10家左右在全国范围内用户规模千万以上,年收入超50亿元的云计算龙头企业,使云计算产业链的产值规模达到2000亿元。建成后系统服务覆盖不少于500家企业或1万个个人。科技部等部门也组织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云计算技术和产业发展,编制的《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准,规划包括“十二五”期间“中国云”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任务、技术路线、支持体系等内容,由“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联合实施。
我国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行动计划,鼓励建设示范试点工程,制定了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各地政府通过政企联合、官产学研一体化运作,积极推进本地区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在五个云计算试点城市中,上海的目标是致力打造“亚太云计算中心”,培育十家年经营收入超亿元人民币的云计算企业。仅上海黄浦新区国际云计算中心的总建筑面积就达407万平方米,总投资800亿元,建设规划期为5年,最终达到千亿级规模;北京的“祥云计划”力争到2015年,形成500亿元产业规模;深圳的“鲲云计划”是希望利用云计算平台服务深圳乃至全球的企业,力争将深圳打造成“亚洲信息枢纽中心”;广州也正在部署实施“天云计划”,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云计算产业基地;无锡计划投7.5亿元建设云计算项目。
此外,重庆市提出了打造“亚洲最大云计算基地”的口号,重庆“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正式开建,总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00亿元,目标是打造一个产值上千亿元规模的“云计算”基地,成为全球数据开发和处理的中心。苏州计划打造“华东最大数据中心”。兰州市政府与浪潮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浪潮集团将在5年内投资20亿元,将兰州着力打造成西部地区的信息枢纽中心;河北的涿州也宣布要投资50亿元建立云计算基地;河北廊坊润泽信息港被称为目前中国规划最大的云存储数据中心。
近期运营商纷纷加大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投入,中国电信投资近10亿元在成都建设
“西部信息中心”,将可容纳超过3500个标准机架,存储能力不少于1000PB,出口带宽达1Tbps。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计划未来三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建设一个规模巨大的数据中心,这个名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呼和浩特)数据中心”的项目是一个全国云计算基地,前两期的总投资规模超过120亿元。
在政府和业界的双重推动下,云计算已变得炙手可热,成为新兴产业中最热门的领域。这说明云计算已经从“不知所云”到深入人心,但同时也存在隐忧与困扰。其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于“云泡沫”的担忧。据浪潮集团对全国数十个云计算中心的调查,很多地方投巨资建成了所谓的“云”系统,资源利用效率却不足20%,云计算中心成了形象工程,甚至成为变相的商业地产项目。云计算本身是一种绿色计算,不是比规模、比设备、比厂房,发展云计算决不能变成简单的圈钱圈地,而要尽可能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将云计算产业落到实处,让消费者受益于云计算。因此,云计算的应用创新,是云计算产业健康发展的试金石。在本书的第5章将详细剖析云计算的价值与影响,而第6章将重点介绍一些云计算在我国创新实践的典型应用案例。同时,各级政府在引导云计算产业时,切忌盲目追求云计算中心的规模,要摈弃任何一蹴而就、大跃进式的做法,更多地考虑性价比、节能减排和应用效果等问题,这样可以避免云计算中心的闲置和空心化。我们经常将云计算与电力系统做比较,事实上,从19世纪80年代的住户电站到20世纪80年代的联合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用了100多年的时间才成为现代工业社会的能源动脉和基础产业。作为信息社会的支撑产业,云计算具有无限丰富的技术内涵,也意味着一个细分的市场,同时云的规模是可以动态扩展的,最好的做法是随着云计算应用的规模扩展而扩展,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基础设施。
另一方面,云计算被作为万能包装过度渲染,仿佛什么都可以云化,在互联网上什么都是云计算,以至于消费者与投资者常常困扰于对真“云”与假“云”的辨别。在我国,有数亿网民和几千万企业,云计算业务有旺盛的需求,同时政府和民间也都不缺乏推动力,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必须切实防止利用云计算做噱头,做和云计算不相关的利益攫取。那么,到底什么是云计算?或者说,云计算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简单来看,有这样几点因素可以作为判断依据:首先,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云计算的基本应用场景应该直接面向互联网,所需资源不在客户端而是来自网络,即通过网络提供企业与个人所需的计算力、存储空间、软件功能和信息服务等。其次,云计算的服务一定具有较高的可伸缩能力,云计算的服务资源能够随着应用需求自动地动态调整。既能够在几分钟甚至数秒之内,自动地增加服务资源的数量、提升服务能力来应对网络的尖峰流量,又能随着应用的减少动态减少服务资源。另外,云计算比传统方式具有明显的性能价格比优势。云计算将数量庞大的廉价计算机放进资源池中,用软件容错来降低硬件成本,可以通过将云计算中心部署在寒冷和电力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节省电力成本,通过规模化的共享使用来提高资源利用率。目前先进云计算平台可以达到10~40倍的性能价格比提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我们正站在波澜壮阔的云计算时代前沿,如果能以长远的眼光把握云计算的战略布局,以务实的态度稳步发展云计算应用,就能让云计算为我们这个正在全面进入信息社会的伟大文明书写出新的绚烂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