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淡水鱼类营养生理与饲料
》
售價:NT$
1520.0
《
人体结构绘画重点
》
售價:NT$
653.0
《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增订版)
》
售價:NT$
1010.0
《
于胥斯原 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
》
售價:NT$
806.0
《
以经治国与汉代社会
》
售價:NT$
449.0
《
我真正想要什么?:智慧瑜伽答问/正念系列
》
售價:NT$
265.0
《
元朝理财记 从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
》
售價:NT$
449.0
《
欧洲史:一本书历览欧洲数千年兴衰起伏,理解欧洲文明何以铸就今日世界
》
售價:NT$
1520.0
|
內容簡介: |
《读书(2011年合订本)(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包括:革命:摇晃的中国、“英雄史观”的回归?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冯友兰视域中的大学与学术独立、高罗佩诞辰百年、说不尽荷兰高罗佩、谈《中国古代房内考》、“洋客”的琴学研究、高罗佩与“悉昙”、“情本体”是一种世界性视角、从主观意义到人的意义、从斯图尔特·休斯说到彼特·盖伊、马丁·路德·金、那一代人的心迹、环境成就人,也成就书、短长书、西泠独坐记、走出身体之后等等。
|
目錄:
|
革命:摇晃的中国
“英雄史观”的回归?
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
冯友兰视域中的大学与学术独立
高罗佩诞辰百年
说不尽荷兰高罗佩
谈《中国古代房内考》
“洋客”的琴学研究
高罗佩与“悉昙”
“情本体”是一种世界性视角
从主观意义到人的意义
从斯图尔特·休斯说到彼特·盖伊
马丁·路德·金
那一代人的心迹
环境成就人,也成就书
短长书
西泠独坐记
走出身体之后
《庄子·德充符》最后两段文字归属问题探讨
揽彼造化力,持为
我神通
我们的故事是什么
妖娆的罪衍,负面的现代
《剥洋葱》与文学自述的困境.
北京的存在
另一种“双城记”
民歌嘹亮(一九五七--一九六六)--“六十年三地歌”之二(下)听者有心
读书平台
韬光养晦,怎样英译?
小堀远州与茶具的世界
漫画
黄永厚
画说
……
|
內容試閱:
|
一、张光直
从教师的角度看,寻找最好的学生,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中的最大幸福;对优秀的学生而言,有机会在名校向大师问学,那也是一件相当惬意的事情;两者相向,便是所谓的机缘。果真如此,那么李济为首的台大教授们可谓是相当的成功,因为这时,张光直遇到了考古学。张光直在台湾大学注册的第一天就遇到了李济。那时的人类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长要在学生的注册卡上签字,他是第一个注册的学生。张光直永远记住的一刻是,李济坐在桌后,手拿着一支笔,通过眼镜的上沿扫了他一眼,一言不发地签字。第二位在注册卡上签字的是文学院院长沈刚伯,他是一位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的西洋史学者,看到张光直的第一志愿是考古学,他有些好奇地问道:“你为什么决定学考古?”过去和现在一样,许多在考古系就读的学生是因为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退而求其次而改读考古。张光直听了这样的发问,先有些吃惊,他本来没想到老师会发问,随后颇具自豪感地答道:“因为考古有意思。”沈刚伯微笑着说:“这个原因就足够了,努力学习,好好干。”是啊,难到有比兴趣更重要的理由吗?
四年后,张光直在恩师李济的极力推荐下''果然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张光直是怀里揣着仅有的五十美元,拎着-只差不多装满书籍的箱子,来到了马萨诸塞的剑桥,开始了他在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学习考古学的生涯。差不多同时,张光直与母校恩师们的联系,便要靠着相互频繁往来的书信。三四十年后,这批书信以《传薪有斯人》(下引此书只标注页码)这个确实而坚定的书名整理出版,整理者是李卉和陈星灿,前者是张氏夫人,后者则是一位张氏生前称颂有加的著名考古学者。
他们的通信占尽天时,那是一个通信发达的年代;又有地利,信任的人远在天涯,相互倾诉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函的私密性,决定了它的受众单一,通信者之间的相互信任,使他们可以讨论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事情,这一百多通信件中有许多这样的内容。
二、李济
国民政府退守台湾,傅斯年出面执掌台湾大学,网罗清华、北大及中央大学教授组成台湾大学阵容,号称集中三座名校之精英,不久傅斯年因病猝死,但台大的风气已开。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迁台后,傅斯年以同仁生计为计,延聘李济、董作宾、凌纯声、劳斡、高去寻、芮逸夫、石璋如等人到台大授课,台湾的考古学、人类学基础得以奠定。但在政治上因国民党败退而引发了形势紧缩,使所谓的自由民主派人士受到一定的打压。这批人大都集中在中央研究院和台湾大学,王世杰、李济是他们的代表。傅斯年过世后,台湾文史学界的核心大约就是李济了''这时的李济已经是快六十岁的老人了。胖胖的身材,硕大而光亮的脑门已经谢顶,虽然这样,他并没有成为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深邃的目光,使人有点望而生畏。一张照片中张光直有点胆怯地站立旁边,稍远的距离使他显得有些不安,陈星灿说李济的威严使他有点像张氏的严父,或许更像一位忿忿不平的老者。这时的李济内心其实也十分苦闷,政府当局对他们有相当的防范,觉得这些人挟美国势力以自重;在学术界也有声音称民国以来史学无大成绩,都是史语所领导的方向问题,矛头直指李济。李济是傅斯年倡导的新史学的积极实践者,并以追赶国际学术前沿为己任,有“把傅孟真先生三十年前所燃的这一把新史学的圣火负责传递下去”(21页)的义务,是一位焦虑的学术领袖。他与张光直的通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开始的,在给张光直的信中他直言对中国学术的不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