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关文信、苏土成编著的《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中,突出的就是让更具体的实例说话。每一本都分为八部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提出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对《纲要》提出的改变课程功能的解读;《走向生活》所提出的两个基本理念,是对《纲要》提出的改变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的解读;《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和《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所提出的基本理念,是对《纲要》提出的改变课程实施的解读;《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教是为了学》和《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所提出的基本理念,是对有关教学过程的解读;《发展才是硬道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是对《纲要》提出的改变课程评价的解读。在这八个部分中,除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必要的宏观介绍外,其他部分都没有简单生硬地对理论进行“强制性推介”,而是在具体的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中选取了大量的教学设计实例,并以此为媒介对新课程理念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印证式剖析。
|
目錄:
|
第一部分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第二部分 走向生活
基本理念之一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课例1:“中国的公路”教学片段
课例2:“水资源”教学片段
课例3:“中国的铁路”教学片段
课例蕴含的理念1课程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课例4:“各种运输方式”教学片段
课例5:“巴西”教学片段
课例蕴含的理念2课程要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例6:“关于资源利用所产生的问题”教学活动片段
课例7:“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片段
课例蕴含的理念3课堂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
基本理念之二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由的知识与经验
课例1:“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差别
课例2:“中国的远洋运输”教学片段
课例蕴含的理念1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课例3:“聚落”教学片段
课例蕴含的理念2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课例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概况”教学片段
课例5:“黄河”教学实录
课例蕴含的理念3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课例6:“认识地球的形状”教学片段
课例7:“公转的地球意义”教学片段
课例蕴含的理念4把新知识组织起来
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
第三部分 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
基本理念三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例1:“日本”教学片段
课例2:“欧洲西部”教学片段
课例3:“西北地区”教学片段
课例蕴含的理念1自主学习的表现形式
课例4:“地图”教学片段
课例5:“美国”教学片段
课例6:“看符号,识天气”教学片段
课例蕴含的理念2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课例7:“日本”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课例8:“地球的公转”教学片段
课例9:“青藏地区”教学片段
课例蕴含的理念3探究学习的条件
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
第四部分 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
基本理念四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
课例1:“认识沙尘暴”教学片段
课例2:“人口增长问题”教学片段
课例蕴含的理念1学生参与教学集中体现了现代课程理念:活动、民主、自由
课例3:“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片段
课例4:通过画平面图学“地图要素”教学片段
课例5:“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作用”教学片段
课例蕴含的理念2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缺一不可
课例6:比例尺的应用
课例7:“全球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教学片段
课例8:“印度的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教学片段
课例蕴含的理念3参与式教学目标三维的交融性
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
第五部分 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基本理念吴 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六部分 教是为了学
基本理念六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第七部分 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基本理念之七 教师是课程的创作者与开发者
第八部分 发展才是硬道理
基本理念之八 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