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曹伯韩先生介绍中国文字演变的一本著作,共十章。书中讲述了汉字的造字法,汉字形义、读音的变迁,汉字特征及与语言的关系,汉字改革的各派主张,新文字运动等,有助于读者对中国的文字演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
關於作者: |
曹伯韩(1897-1959),湖南长沙人,现代著名学者。个人专著主要包括六部语言学著作及二十余部涉及史地、青年修养等内容的社科读物,如《国学常识》、《中国文字的演变》、《语法初步》、《语文问题评论集》等。
|
目錄:
|
序
订正版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造字法(上)
第三章 造字法(下)
第四章 汉字形义的变迁
第五章 汉字读音的变迁
第六章 造字和造词
第七章 汉字的特征和它同语言的关系
第八章 汉字改革的各派主张
第九章 新文字运动
第十章 汉字改革的现阶段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绪论
本书的目的和范围
究竟谁是谁非呢?要答覆这个问题,只能够根据客观的事实来下判断,决不容掺入主观的感情作用。为了明白客观的事实,一方面应该拿中国文字与外国文字作比较的研究,另方面应当就中国文字本身从古到今的演变,作一番探讨。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了解文字进化的规律和汉字发展的前途。
本书的任务,便是就中国文字本身的历史,作一个简单的分析。它的一部分,和一般的文字学相似,但意义和文字学不尽相同。因为文字学家的目的,是着重在探讨现有的文字的根源,他们的研究常常倾向于考古,他们研究的成果,固然给予社会史家以了解古代社会的帮助,给予一般文化史家以明白中国民族初期文化的钥匙;但他们对于文字改革的认识,不但没有一致的倾向,而且存在着极端相反的主张。
有些文字学家主张恢复隶书以前的文字例如清江艮庭的笔札也用小篆,有些文字学家主张改用拼音的文字例如现代的钱玄同等,至于研究实用文字学的人,专门着眼于改正一般人书写汉字时的错误,例如“罚”写作“罸”,“著”写作“着”之类,其对于汉字的态度,则主张保持现状。
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扬弃一部分文字学者的感情的执著,而客观地处理中国文字的问题。这样,方才能够使一般青年明了中国文字发展的历程,进而正确地认识中国文字将来的演变。
文字演变的一般规律
前面提出的拿中国文字与外国文字作比较的研究,虽然不是本书的任务,可是在没有讲到中国文字以前,不能不把世界各国文字发展的一般规律略为讲讲。因为中国文字虽然有它的特殊性,可是它的发展动向,和外国文字比较起来,也不过“大同小异”。我们只有明了这一点,才不至于过分夸张中国文字的特殊性。
文字的发生,并不是由于一个聪明的人的创造。它是在许多年月当中,经过多数人的努力,方才产生出来的。在文字产生以前,还有结绳时代或者称为助记忆时代与文字画时代。在中国,虽然找不出结绳与文字画的遗迹,但“上古结绳而治”的传说,是大家很熟习的,传说中还有什么“龙书”、“鸾书”、“穗书”之类的纪录祥瑞的书法,大概也是绘画那些鸟兽或禾穗的形状,来纪录当时发现新奇事物的喜悦情况。
为了证明古代传说的确实,可以考察现代后进民族的情形。苗民以及琉球台湾的土人,近世还有结绳纪事的风俗。南美洲秘鲁的土人,用各种颜色的大小绳子,作成各种样式的结子来记载事情,发布命令,其方法最为完美。此外,北美洲,澳洲及西非洲的土人,都有类似的情形。
P2-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