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往事和近事(增订本)》(著名学者葛剑雄教授代表作,新增修订、全新推出。跨越三十多年的写作,多角度讲述中华文明)
》
售價:NT$
349.0
《
往事和近事:历史地理学泰斗、百家讲坛主讲葛剑雄经典文集
》
售價:NT$
349.0
《
父母的关键认知
》
售價:NT$
225.0
《
第三帝国:一部新的历史(纳粹主义具有何种魔力?纳粹运动会卷土重来吗?一部全面揭示希特勒及其罪恶帝国黑暗的历史)
》
售價:NT$
490.0
《
强迫症的历史:德国人的犹太恐惧症与大屠杀(德国历史上的反犹文化源自哪里?如何演化为战争对犹太人灭绝性的种族杀戮?德国历史研究专家克劳斯·费舍尔叙述德国反犹史及其极端形态的典范之作)
》
售價:NT$
440.0
《
粤港澳大湾区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精品案例:基于媒介化治理的思考
》
售價:NT$
445.0
《
大地的勇士
》
售價:NT$
340.0
《
中华老学·第十一辑
》
售價:NT$
380.0
|
編輯推薦: |
微博体明与前清,历史也能如此纤毫毕现。
◇以轻松优雅的笔调调侃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夹缝里寻找趣味!
◇截取每个风流人物、每个事件的零星轶事,所有大事、趣事、丑事一一呈现。
◇历史老师不可能告诉你的历史,历史课本上学不到的历史内幕。
朱元璋的梦想帝国是什么?是个柏拉图之梦吗?
明朝炒员工鱿鱼有一套?
明朝公务员堪称历史工资最低!
前清有多少赶鸭子上架的皇帝?
|
內容簡介: |
微博体历史著作,以简洁的语言,辛辣呈现。
在历史的夹缝里寻找原料,明朝的帝王们用各种手段操纵着这个王朝,文武大臣们在“为帝王服务”的口号中的嬉笑怒骂。直到清朝噩梦的到来,一切都结束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开始,一个颠覆性的结局,是每一个王朝都难以推翻的套路……
一时道不尽,万种滋味,可谓一言难尽。
|
關於作者: |
张嵚,男,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199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做过话剧编剧、DV导演、影视编剧等多项工作,并有小说、戏剧、历史著作等多部作品问世。
|
目錄:
|
第一卷 帝王当道
第二卷 王侯将相
第三卷 妖孽后宫
第四卷 改朝换代
第五卷 闲言碎语
第六卷 人间怪谈
|
內容試閱:
|
第一卷 帝王当道
明朝建立的确切日期,是洪武元年(1368)正月初四。在明朝建立的头半年里,除了北伐元朝、封官建制之类的国家大事外,朱元璋还做了三件“家事”。一是教育孩子,设立“大本堂”,作为皇室子弟的专用学堂,召集名师授课。二是于四月初八,命詹同等儒生,把古代贤良的仁孝故事,绘制成图画,发给皇子们学习。三是教育老婆,三月一日,命儒生朱升等人编《女诫》,其内容,主要收录历代贤德皇妃的光辉事迹,教育皇室后宫嫔妃,不得擅自专权干政。以上三事,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话说,就是“治天下者,修身为本,治家为先”。
朱元璋“治家”,倾注心血最大的,就是太子朱标,负责朱标日常教育的两位“赞善大夫”,一位是朱元璋的第一智囊刘伯温,另一位是“浙东四才子”之一的章溢,日常授课的老师,更是“群贤毕至”。对儿子的教育步骤,朱元璋更亲自设计,要求诸位老师先“养其德行”,即培养品德,然后再教他“帝王之道”,即做皇帝的学问。此外,老师们更要时常教导太子“民间稼穑之事”,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制定了考核标准——“仁明果决”四字。平时朱元璋纵然再忙,每次见到太子,都要询问太子最近在读什么书,并一起讨论心得。
一次朱元璋问太子朱标最近在读哪段历史,朱标回答说:“在读西汉七国之乱。”朱元璋问:“那你认为这场动乱错在谁呢?”朱标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错在叛乱的七国了。”朱元璋立刻教育说:“你所说的,只是那些讲官的一面之词,七国之所以叛乱,是因为汉景帝做太子的时候,就杀害了吴王的儿子,后来又轻信晁错挑唆,削夺诸王权力。你作为太子,应该学会善待亲族,这样,亲族们才会敬重天子,保卫皇室。”但这对父子不会想到,几十年后,这段对话,竟真演变成了一场明朝版的“七国之乱”——靖难之役。
治国的诸事,朱元璋也呕心沥血。为了搜罗人才,除了恢复科举外,洪武元年(1368)十一月二日,朱元璋派文原吉、魏观等文臣分行天下,访求治国贤良。行前他特别告知众臣,人才是有很多种的,有才的人,更容易有缺点。比如“明锐”的人,即聪明的人,往往“僄轻”,即轻浮。“敦厚”的人,往往“迂缓”,即慢性子。“辩给”的人,即口才好的人,往往“行或不及”,即言过其实。“沉默”的人,反而“德或有余”,即品德高尚。最后朱元璋感叹说,其实人才常有,但知人太难了,选拔错误,反而会造成危害。这次寻访人才的结果,招揽了大批元末名士,后来号称“天下第一御史”的直臣韩宜可,就是在这次寻访中被推荐启用的。
明朝统一全国的战争,到了洪武元年(1368)下半年后,随着元大都(北京)的攻克,逐渐进入尾声。除了封赏功臣外,朱元璋对阵亡将士也进行了抚恤。是年九月二十六日,朱元璋下诏,阵亡的将士,军官每家抚恤大米二十石、麻布十匹,普通士兵每家抚恤大米五石、钱一千二百文、麻布两匹。如果结合明朝物价换算成现代货币,军官家庭可以得到抚恤金约人民币三万元,士兵家庭,可以得到抚恤金约人民币八千元。两个月后,天下统一,朱元璋又颁布了新的抚恤标准:凡是阵亡将士,每月国家为其家属发放米粮供应。病故的将士,第一年发放全额米粮,次年减半,第三年发四分之一。而没有后代的,则由政府出资,为其养老终身。
朱元璋称帝后每天的平均工作量,按照《明太祖实录》里的记录,他曾经在八天内,收到奏折一千七百封,处理事务三千四百多件。平均每天要处理二百多封奏折、四百多件事。他的勤政,就像他自己遗诏里所说,是“日勤不怠”。
朱元璋在位的一大贡献,就是建立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明朝文臣敖英的著作《东谷赘言》中,总结了朱元璋的三大福利政策:养济院、惠民药局、漏泽园。养济院,即收养孤寡老人的养老院,成立于洪武五年(1372)五月。收养的对象,是“孤独残病不能自生者”,即没有儿女养老的老人,以及身患重病的残疾人。惠民药局,沿袭自宋元,于洪武六年(1373)重设,即国家开办的免费医院,负责为百姓义务治疗,并在瘟疫时发放药物。漏泽园,即安葬无人认领尸体的国家免费公墓,同样沿袭自宋代,在朱元璋时期得以重设。在明初对官员的考核中,这三大福利政策的推广程度,是考核官员政绩的重要标准。《大明律》里有明文规定,如果地方上发现有无人赡养的老人,那么地方官就将被处以“杖责六十”的刑罚。
朱元璋还有一个理想,就是实现全国化的福利住房。《明实录》记载,洪武七年(1374)八月,朱元璋下令,在南京建二百六十间瓦房,给没有房子的穷人居住。是年年底,他又诏令全国,命令各地地方官寻访穷人,没饭吃的,国家提供生活费,没房子住的,国家给房子。诏令一出,地方官纷纷叫苦,说给钱办得到,给房子,真没这条件。朱元璋见罢回复说:“你们应该理解我的心情,我可不想让我的百姓没饭吃(不可使天下有一夫之不获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