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不了解中国制度史,就不能了解历代政治的运作。随着周朝宗族封建制下贵族政治的崩溃,相继发生的是官僚政治的萌芽、生长……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讲述中国历史各项影响深远的制度安排,如官职制度、宰相制度、选官制度和科举制度等,并对这些制度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对后世的影响启示逐一进行深刻分析。
本书认为,国家的存在有赖制度的确立。中国国家体制自秦汉奠基,下至明清,历两千一百余年而无彻底之更张,到辛亥革命始变,其时间之长,百官之备,实足傲视寰宇,睥睨万国。皇帝为领导中心,宰相为王者佐、社稷器,监察则匡正政风,选举、考试提供了人才的来源,史官纪录事实,考论得失,君王教育的目的在于君储圣王,以道正格,而地方行政制度则为帝国存在的基础。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就在这些权力的运作、制衡、维系与驯服中显现,而从历代的政治改革中又可见中国的政治理想。
|
關於作者: |
郑钦仁,历史学家,尤其专精于魏晋南北朝研究。着有《中国政治制度与政治史》、《北魏官僚机构研究》、《北魏中书省考》、《魏晋南北朝史》等。邢义田,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林丽月,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曾担任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台湾明代研究学会理事长,是明清社会文化史研究的专家。李弘祺,李弘祺为美国耶鲁大学博士。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多年。1991年出任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亚洲研究系主任,其后并在该大学研究院担任博士指导教授。李弘祺于2003-2005年间应聘担任台湾大学讲座教授,并出任东亚文明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以后出任交通大学讲座教授兼通识教育委员会主委,人文社会学院院长,并创立该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
目錄:
|
序言
许树安
导言 郑钦仁
帝国遗规两千年—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 郑钦仁
奉天承运—皇帝制度 邢义田
王者佐?社稷器—宰相制度 林丽月
柏台风宪匡政风—监察制度 葛绍欧
乡举里选—两汉的选举制度 郑钦仁
九品官人法—六朝的选举制度 郑钦仁
科举—隋唐至明清的考试制度 李弘祺
考论得失?惩恶劝善—史官制度 张荣芳
帝国基础—乡官与乡绅 王霜媚
君储圣王以道正格—历代的君主教育 朱 鸿
托古改制—历代政治改革的理想 李孝悌
|
內容試閱:
|
1.中国人的心态常自足于中国自我形成的“世界”里,但近代的改革家或革命家常出对多元社会价值有认识的人,总之,中国之前途,端视中国人有多少反省力而定。
2.中国官制的发生,往往是由天子私人的、侧近的微臣渐渐取得权力,最后攫取了大官的职权,成为公的、正式的政府官员;中国的宰相就是在这样螺旋式循环发展下起伏转易。
3.传统相权虽然在法理上具有秉承君主信托主掌国政的精神,但因秦汉以后的君相关系始终不脱“君尊臣卑”的态势,君权的至高至大,使传统官僚制度的自主性与客观性迭受侵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