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編輯推薦: |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xīn)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辙在为其兄苏轼所写的墓志铭中称苏轼“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黄庭坚: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跋东坡醉翁操》)
|
內容簡介: |
中国古代散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它和诗歌一样,同是中国古代文学最主要、最有特色的文体形式,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宏丽的文化宝库。本书收录苏轼散文选集,以供广大读者借鉴欣赏。
最能代表苏轼散文成就的是随笔、游记、杂记、赋等感情色彩较浓厚的文体。
这一类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写作手法比前人更自由,常打破各种文体习惯上的界限,把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等多种成分糅合起来,以胸中的感受、联想为主,信笔写去,文章结构似乎松散,但却于漫不经心中贯穿了意脉。比之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人性质相近而体裁单纯、结构清楚的散文,显得更为自然、飘逸和轻松。
|
關於作者: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散文家、
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著名的美食家。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与黄庭坚的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
目錄:
|
苏轼和他的散文
刑赏忠厚之至论
上梅直讲书
滟灏堆赋并叙
屈原庙赋
江行唱和集叙
留侯论
喜雨亭记
凌虚台记
亡妻王氏墓志铭
书戴嵩画牛
跋文与可墨竹
墨宝堂记
祭欧阳文忠公文
墨妙亭记
钱塘勤上人诗集叙
盖公堂记
后杞菊赋并序
超然台记
李氏山房藏书记
李太白碑阴记
徐州莲花漏铭并叙
放鹤亭记
日喻
乌说
梁贾说
梁工说
灵壁张氏园亭记
文与卸画篑簦谷偃你己
书黄子思诗集后
文与可飞白赞
方山子传
答毕仲举书
答言上人
答秦太虚书
秦太虚题名记并题名
书蒲永异画后
三槐堂铭
书游垂虹亭
书渊明饮酒诗后
书临皋亭
临皋闲题
雪堂记
游兰溪
前怪石供
后怪石供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遗爱亭记代巢元修
书刘庭式事
书陈怀立传神
与李公择
记承天寺夜游
记游定惠院
赠别王文甫
黄州安国寺记
自记庐山诗
石钟山记
别石塔
书吴道子画后
韩斡画马赞
王安石赠太傅
范文正公文集叙
答毛滂书
秋阳赋
六一泉铭并序
医者以意用药
书若逵所书经后
潮州韩文公庙碑
黠鼠赋
北海十二石记
雪浪斋铭并引
定州辞诸庙文
记游松风亭
游白水书付过
与参寥子
题合江楼
书《归去来辞》赠契顺
书《东皋子传》后
书《孟德传》后
菜羹赋
飓风赋
桄榔庵铭并叙
试笔自书
书海南风土
记岭南竹
与程天侔
儋耳夜书
又答王庠书
书柳子厚《牛赋》后
答丁连州朝奉启
答谢民师推官书
书舟中作字
|
內容試閱:
|
石钟山记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木包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捕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颧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口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用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