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NT$
540.0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40.0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NT$
299.0
《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售價:NT$
390.0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NT$
625.0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NT$
445.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編輯推薦: |
★文本细读与理论阐释完美结合!
★强调历史书写中的过去未来时的过程中,将“妇女是什么?”追问到底!
|
內容簡介: |
《中国女性主义思想史中的妇女问题》一书作者以“词语误用”作为研究方法,从“女性”和“妇女”关键词入手,解读并梳理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主体的思想史。作者阐述了各种理论和概念范畴,论述了中国启蒙知识分子对妇女整体不断发展的描述,涵盖了优生学、社会性别、性意识、精神分析思想、文学批评、道德伦理以及革命政治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以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阐述中国女性主义理论所关注的性别平等问题。
|
關於作者: |
汤尼·白露(Tani E.
Barlow),现任美国莱斯大学(德克萨斯州,休斯敦)赵廷箴与怀芳亚洲学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教授,担任现代中国史课程。
1993年,她创刊学术杂志《位置:东亚文化批评》,该杂志在她任主编期内曾三次荣获现代语言协会学术期刊编辑理事会的国家奖。她还首创了源于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亚洲研究批评项目基金,长达十年之久,她和她的团队以此基金资助和推动中国文化研究,使之成为以英语为母语的中国和亚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诸多学术著述先后被译成中文、日文、西班牙文和匈牙利文,并被收入美国、欧洲、中国和印度的各类学术出版物中。
|
目錄:
|
献词
导论
第一章 历史与词语误用
一 过去的未来
二 传统中国的妇女
三 社会史的界限
四 历史性的词语误用
附录:编史与词语误用
第二章 论“妇女”
一 历史上的主体妇女
二 制造女人
三 再造“妇女”
四 妇联和作为国家范畴的“妇女”
第三章 进步论:中国女性主义的基础
一 公民身份与国际主义
二 梅生和中国妇女问题
三 高铦与20世纪进步论女性主义的主体妇女
四 殖民现代性
五 性别主体理论中的(女性)无缺陷问题
六 进化、异性恋诗学、“人格”:岛村民藏、易家钺和陈德徵
七 结论
第四章 殖民现代性: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
一 新女性
二 马克思女性主义主体
第五章 毛泽东民族主义:丁玲思想中的“妇女”
一 毛泽东民族主义的主体“妇女”
二 毛泽东主义、妇女和政治表述,1942
三 《“三八节”有感》和文学上的“妇女”问题
四 写作、情感和“妇女”
五 “过去的未来”中的“妇女”
六 丁玲——后-毛泽东时期共产党妇女运动的偶像
第六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李小江的市场女性主义
一 20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的群众基础
二 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科学与妇女研究
三 李小江的市场女性主义和20世纪80年代的解放理论
四 李小江和性
第七章 全球化:戴锦华与九十年代后结构女性主义
一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即有关异性恋的性
二 文化研究
三 口头书写与文化地图
结论
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历史与词语误用
一个概念一比喻在没有足够的、确实的所指对象的情况下就是词语误用。
——佳亚特里·C.斯皮瓦克:《在教学机器之外》
现代中国思想史中的妇女词语误用是本书的重要主题。本章中所介绍的分析和描述性材料,将为后面章节中出现的观点做铺垫。在修订文学哲人关于比喻和词语误用的见解时,我也在寻找译解历史内容的方式。这些内容被遮蔽在史学家日常遇到的各类学派或专有名词中,而我们却怀着无邪的诚意仔细地或者说是“谨慎地,,阅读那些文献。因此,本章有两个主要界定。首先要界定的是:什么是妇女史中的主体?“妇女”,这个今天在中国社会理论中被普遍使用的词语,是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发明创造,在后面的几章中,我把这两个年代定义为“殖民现代性”时期。因为大多数史学家对时代错置anachronism问题很敏感,还因为“女人”像男人一样一直是一个畴术语,不是生物存在的描述或社会文化的能指,因此,在“什么是妇史的主体”这个问题中所引起关注的,是规范或范畴如何形成和稳的。时代错置问题在此最为关键。第二个界定紧随社会史的方法问题和关注能指事物的身份而来。目前,在中国研究中比较普通的观点认为,新词是语言学上的符号,而不是像我贯穿于本研究所主张的那样,把论点加入到一个时代的“材料”历史中,其后又加入到妇女自身的命名一一即这一命名如何变成了一个历史产物一一的问题中。但是,如果新词已经成为社会规范中的条目,词语误用妇女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有关历史性的词语误用的写作,如何才能避开有关性别主体性的时代错置的设想?
过去的未来
用现在或一般过去时态书写的历史,在它们把妇女本质的现代信念投射到过去时,经常主张“将其自身建立在妇女真实的基础上”。它们声称妇女的真实性或妇女的经验跨越了时间、地点、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关系、认知谱系、意识形态环境等。它们对妇女是什么进行了定义例如:有生育能力的社会人,然后,在证据的基础上经过挑选的、支持其最初概括总结的证据重申这一主张。这就产生了想得到的证明结果,即证明妇女的工作、意识形态、身体或欲望在社会上是被复制的。一旦史学家假定“妇女”“在社会中”,相关的主张就变得合情合理了。这就是,在过去的人们那里展示或体现他们自己的现在,以为如果我们以足够的细心去研究他们的社会情境,他们行动的动机就可以被理解。此类历史的作者认为主体描述了过去是因为她身在其中,还认为过去解释了主体也是因为她身在其中。有这样的推测,即那些先于我们的人在历史上行动时,知道他们被定位在人类时期中的什么地方。我认为,这种推测潜在地抑制了不时出自于这种普遍观点的推论。现在设想的样子,过去、现在和未来既在抽象时期也在历史参与者的意识中构成了一个稳定的序列和一种观点:妇女是可定义、可认识的范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