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战国竹书复原综论
》
售價:NT$
449.0
《
走出内心的深渊:快节奏人群心理疾病与健康指南(原书第3版)
》
售價:NT$
352.0
《
如何成为一家千亿公司
》
售價:NT$
347.0
《
趋势跟踪: 汤姆·巴索的交易谋略
》
售價:NT$
352.0
《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售價:NT$
250.0
《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售價:NT$
500.0
《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售價:NT$
485.0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什么是地震、危险来自哪里?如何判断地震、如何避险自救?恢复重建的关键在哪里?地震谚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将给您答案。认识地震、了解地震、关注地震,是人类安全生存的需要之一。
关注地震安全 共建和谐社会
地震就像刮风下雨一样,是一咱自然现象。人类可以通过专业仪器检测地震,也可以通过地震科学进步,提高抗震设防技术,普及地震知识,掌握自救互救和应急避险常识来预防、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
內容簡介: |
《小谚语大道理:地震必读》围绕着“地震现象小谚语,避险自救大道理”的思路而编写。地震谚语始于1966年邢台地震。其时,随着群测群防工作的兴起,地震谚语以其简练朴素的体裁,深入浅出的语言深受群众欢迎。“小的闹,大的到”“响声一报告,地震就来到”“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地震没地震,抬头看吊灯”等一大批地震谚语随即广泛流传于民间,并在随后数十年的地震科普宣传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小谚语大道理:地震必读》所涉及到的谚语仅仅是地震谚语中的一部分,涉及的知识点和应用也很有限,但涵盖了地震知识的基本科普点和应急避险救助常识,上口好记,通俗易懂,便于应用。
|
目錄:
|
一、什么是地震
1.抗震找鲁班,测震看张衡
2.地震咋分布,远看成片细成线
3.计时用表,测震用摆
4.地震可能没预报,防范不能没知识
5.天震三百,地震八千,预警全靠时间差
6.震在海里,闹在岸上
7.震级要算,震中要判,烈度要到现场看
8.Ⅳ度有感,Ⅶ度破坏,X度以上地要裂
9.大的折腾一俩月,小的得有几十年
10.水库地震,有害无灾
11.诱发小的,控制大的
二、地震的危险性
12.一次地震九重灾,海啸还得防一防
13.晃三晃,没了样
14.房子不怕颠,就怕来回晃;酥在颠劲上,倒在晃劲上
15.高楼坍塌,底部先垮
16.铺面房,多提防
17.山墙易倒,楼板难扛
18.阳台楼梯外墙角,地震一来最先倒
19.盖房别花哨,花哨没好戏
20.地震在下,小鬼在上
21.豆腐一挤,出水出渣;地震一闹,喷水冒砂
22.大灾大疫,孪生兄弟
23.减灾始于学校
三、如何判断地震
24.地震没地震,抬头看吊灯
25.水缸一晃,大事不好
26.响声一报告,地震就来到
27.八方来响,在这甭讲
28.只要离得近,危险就不远
29.震中震中,电话不通
30.慢慢晃,慢慢摇,九十里外等着瞧
31.一楼睡觉,二楼摇晃,三楼四楼又跑又叫
32.裂缝往哪找,抬头看房角
33.不在余震区,不搭抗震棚
四、震前的异常现象
34.小震闹,大震到
35.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
36.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37.电气异常,不能不防
38.地光闪,八成险
39.小小土地电,监测离不了
40.鸡也飞,狗也叫,老鼠机灵先跑掉
41.先看鹦鹉再看蛇,乌龟蛤蟆最后说
42.抬头一看月儿圆,初一十五有点悬
43.地震两头跳,这边震了那边闹
五、震时的避险自救
44.不是近震甭着急
45.能站就不躺,能躲就不钻
46.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里
47.遇到危险,不能离群
48.躲了南墙,还有门口
49.倒不了的巷道,少不了的管道
50.房倒树不倒,有树不用跑
51.车外易躲,车内难防
52.跑不及,躲三角;出不来,敲管道
53.生死三关,呼吸为大
54.看不见,听得见,能听就能外边见
55.灾难有多大,人有多坚强
56.地震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57.一分创伤,百倍呵护
六、震后的恢复重建
58.地下清楚,地上结实
59.女娲见滑坡,扭头就搬家
60.要盖好的,先看倒的
61.鲁班盖房,墙倒屋不塌
62.应县木塔赵州的桥,福建土楼拉萨的墙
63.抗震不抗震,关键看结构
64.砖木石块土,各有各的经
65.隔震措施好,地动房不摇
66.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67.哪怕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