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家具中延续着建筑设计的血脉,建筑中饱含着家具设计的底蕴。建筑与家具的一体化设计理念贯穿中西、源远流长,这种设计理念的渊源何在?应用几多?对当代设计有何启示?这一系列答案不妨从这本书寻起。
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家、芬兰阿尔托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方海教授,多年来潜心研究现代家具设计及北欧当代建筑与设计。在本书中,他从多种角度探讨建筑与家具的内在联系,在展现建筑与家具一体化设计理念的同时,赋予了建筑与家具之间存在着的跨界设计理念,是一本开拓创意思维的设计理论著作,适合设计学、建筑学等相关专业师生,建筑师、工业设计师,以及艺术爱好者阅读与收藏。
|
目錄:
|
前言
引言 大建设、大发展与生活质量
第一章 从《考工记》到《鲁班经》:中国人的设计观
第二章 从家具到建筑:现代建筑大师的成功秘诀
第三章 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国与西方的设计传播
第四章 设计引领新生活:设计大师的分野
第五章 专业化改善生活质量:以芬兰当代设计三杰为例
第六章 创新的缘由:社会、科技及人类的进步
第七章 建筑与家具一体化设计带来愉悦与效率:深圳家具研发院的尝试
|
內容試閱:
|
中国人的设计观自古就是一种追求整体和谐的设计观。源远流长的中国风水理论,即使拨开其封建迷信的浓雾,也仍是建立在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基础之上的整体设计论。在进入现代设计新时代之前,中国建立在经验主义之上的整体设计观念,实际上为中国人带来了在历史各阶段相对理想的人居环境。简言之,这种人居环境是建立在环境、建筑、室内、家具及所有日用品的整体设计观上。纵观今日,在中国广大乡村,这种整体设计观仍被广泛实践着,并往往能以最少的花费达到最大的生活目标,而这一点正是现代生态设计的核心内涵。
中国具有四千多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留下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但涉及建筑及家具方面的论述却极其有限。中国文化历来以诗文书画为最高艺术门类,建筑与家具作为手工技能自然被排在后面。尽管如此,历史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些有关建筑与家具方面的论述图9。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建筑和以家具为代表的日用设计门类总是被看成一个整体,从而为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一种总体的设计观念图10。这种总体设计观念正是西方现代设计的精华。如设计大师老沙里宁所说:设计家具一定要从建筑的角度考虑,设计建筑一定要从城市的角度考虑。
《考工记》图11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记述当时社会手工业各工种的制造工艺和质量规格的官本。它包含着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从家具到日常生活设计的方方面面。它成书于春秋束、战国初期,对当时的城市及建筑和各类手工艺技术作了全面的总结,包括车辆、兵器、农具、皮革、陶器、铸造量器、饮器、雕刻玉器以及练丝、染色、彩绘等,从选材到制造方法、产品构造与规格以及检验质量的方法、工程型制等,都分别作厂或详或略的记述。《考工记》是对中国古代建筑与日用设计观念的最早的系统表述。中国以后历朝历代的官书和民间著作,凡涉及建筑与家具及日用设计方面的,基本上都完整地或在某一范畴内保持着总体的设计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