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这个词,原来是这个意思!(重返语文的历史现场,让你的中文能力迅速提升!)

書城自編碼: 186817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語言文字
作者: 许晖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05225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4-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356/224000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8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耕读史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25
《 民国暖色:合肥四姐妹 》
+

NT$ 391
《 修炼普通话好声音——普通话教程(附DVD光盘一张) 》
+

NT$ 419
《 匆匆那年(完美纪念版——新增全新结局 “寻茴”爱情最终章,辛夷坞鼎力推荐! 同名电影电视剧即将开拍) 》
+

NT$ 298
《 这个词,原来是这个意思!2 》
+

NT$ 370
《 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Ⅱ: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最美丽的汉字(附书签)(重返语言历史现场,原来汉字是这么有趣,连语文老师都要吓一跳。) 》
編輯推薦:
这个词,原来有这个意思,那个用法!
重返语言的历史现场,原来汉语是这么有趣,连语文老师都要吓一跳。
一部有关词语身世的故事书,一部让你的中文水平迅速提升的书,读了这本书,你再也不会错用、误用和滥用中文了!
连续20周高踞台湾诚品书店畅销榜。
世纪文景继作家张大春《认得几个字》之后又一部有关认字学词的书。
內容簡介:
笨蛋 原来并不笨
上当 原来是上当铺典当
下榻 原来是真的把床放下来
杜撰 真的是姓杜的在撰写吗?
飞毛腿 是长满腿毛的腿吗?
露马脚 露的为何是马脚?
打交道 为什么要使劲地打?
大手笔 原来是指朝廷诏书
床前明月光 原来并不是躺在床上
原来,这些词的古今用法竟然如此不同!
让国学行家带领你重返语文的历史现场,
一次看完近200则词条当初如何诞生,
又如何演变成今日的用法,
既长见识,又长知识。
原来,汉语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看完本书,
你再也不会错用、误用和滥用中文了!
關於作者:
许晖,1969年出生,自由作家,现居云南大理。
主编:《“六十年代”气质》《中国历史的后门》
合著:《趣读史记》系列,《新说文解词》,《中华语典1》
个人著作:《身体的媚术:中国历史上的身体政治学》《乱世的标本:中国历史上的乱世人格症》《乱世之鞭: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30个人》《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日常俗语》《悠悠凤与凰:那些过往的爱情与阴谋》
目錄
B
 “白丁”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百姓”原来是指官员
 “班房”本来是门房
 “笨蛋”本来并不笨
 “陛下”为何是对皇帝的敬称
 “鞭策”原来都是指马鞭
 “伯仲之间”为何比喻不相上下
 “不共戴天”是古人的复仇原则
 “不分轩轾”的 “轩轾”是什么东西
C
 “长舌妇”原来是指哪个女人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 “池鱼”原来是人名
 “城府”为何比喻人有心机
 “痴人说梦”原来是对着痴人说梦话
 “出尔反尔”原来不是反复无常
 “窗户”原来指窗和门
 “床前明月光”的 “床”是睡床吗
 “吹嘘”的本义并非吹捧
 “椿萱”为何代指父母
 “促织”为何是指蟋蟀
D
 “打交道”为何要使劲儿 “打”
 “打烊”为何表示停止营业
 “大手笔”原来专指朝廷诏书
 “大驾光临”原来只能用于皇帝
 “呆若木鸡”原来是指凶猛的斗鸡
 “戴高帽”的高帽是什么帽
 “当头棒喝”原来是佛教用语
 “倒霉”倒的什么 “霉”
 “倒插门”为何比喻入赘
 “得过且过”原来是鸟的叫声
 “雕虫小技”的 “虫”是什么虫
 “顶缸”为何指代人受过
 “东道主”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洞房”本来并不指婚房
 “杜撰”原来是姓杜的在撰写
F
 “放肆”原本指陈列尸体
 “飞毛腿”是什么腿
 “飞扬跋扈”的 “跋扈”指什么
 “飞黄腾达”的 “飞黄”是什么
 “风筝”原本是间谍工具
 “风骚”原来是褒义词
 “丰碑”原来是下葬的工具
 “浮财”和 “横财”大不同
 “浮屠”到底是什么意思
 “斧正”为何跟斧子有关
 “腹诽”竟然是一项罪名
 “腹笥”为何形容读书多
 “赋闲”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G
 “革命”原来专指改朝换代
 “狗拿耗子”原来并非多管闲事
 “狗尾”为何要 “续貂”
 “固若金汤”的 “金汤”指什么
 “怪哉”原来是一种诉冤的虫子
H
 “汗青”本来是烤青竹
 “行伍出身”为何指代当兵
 “喝墨水”原来是真的喝
 “合卺”为何代指成婚
 “哄堂大笑”原来是出自一项有趣的制度
 “红杏出墙”为何比喻女子不贞
 “鸿运当头”为何跟鸿雁有关系
 “后来居上”原来是贬义词
 “怀璧其罪”到底是什么罪
 “魂飞魄散”的 “魂”为何会飞, “魄”为何会散
 “伙伴”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J
 “忌讳”原本不能用在活人身上
 “家贼”原来是豢养的刺客
 “袈裟”本意是杂色
 “交椅”原来就是马扎
 “教授”本来是官衔
 “嗟来之食”的 “嗟”原来是表示轻蔑
 “金鸡独立”为何用金鸡来形容
 “斤斤计较”原来是褒义词
 “旧雨新知”为何指朋友
 “爵位”原来来源于饮酒的等级
K
 “空穴来风”原来指有根有据
 “魁首”为何是指第一名
L
 “郎中”为何是尊称医生
 “浪子”从来不可羡
 “牢骚”原来是刷马时的哀叹
 “老头子”原来专指乾隆
 “老油条”为何比喻圆滑
 “连襟”原来形容友情
 “连理”原来是形容两棵树
 “烈士”本来不必牺牲
 “露马脚”露的为何是马脚
M
 “马虎”为何形容粗心
 “满城风雨”原来是形容秋景
 “美轮美奂”只能形容建筑物
 “螟蛉之子”为何指义子
 “名堂”为何指花招
 “明目张胆”原本指敢作敢为
 “沐浴”原来是严格的礼仪制度
N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原来是一句偈语
P
 “袍泽”不是朋友的代称
 “皮里阳秋”原来是褒义词
 “偏袒”为何跟袒露胳膊有关
Q
 “七月流火”不是形容酷暑
 “期期艾艾”为何形容口吃
 “千金”原来指男孩儿
 “敲门砖”原来是八股文
 “敲竹杠”的由来
 “乔迁”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亲戚”原来各有所指
 “青梅竹马”原来是一种游戏
 “青衫”原来是一种低阶官服
 “青灯黄卷”为何比喻清苦生活
 “青楼”原来并不是妓院
 “倾国倾城”的 “倾”是 “倾倒”吗
 “倾盖”之交是什么交情
 “秋毫无犯”的 “毫”指什么
 “犬子”的称谓要分场合
R
 “如丧考妣”的 “考妣”到底指什么
 “入幕之宾”为何指男同性恋
S
 “三更半夜”为何含有阴谋成分
 “三长两短”原来是捆棺材
 “三只手”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桑榆”为何指晚年
 “桑梓”为何指故乡
 “桑间濮上”为何指男女幽会的场所
 “杀手锏”其实是 “撒手锏”
 “商女”是什么样的歌女
 “上当”原来是上当铺
 “绅士”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甚嚣尘上”最初并无贬义
 “失足”为何表示堕落
 “食言而肥”真的是把话吃进去吗
 “使节”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寿比南山”的 “南山”不是一座山
 “睡觉”原来指睡醒了
 “司空见惯”的 “司空”原来是官名
 “斯文”为何会 “扫地”
T
 “谈何容易”误用了两千年
 “饕餮”为何形容贪吃
 “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
 “醍醐灌顶”的 “醍醐”是什么东西
 “天作孽”原来是指月食
 “徒步”原来是指平民
 “兔儿爷”为何指男同性恋
W
 “万乘之尊”为何指代皇帝
 “文不加点”的 “点”指什么
 “龌龊”本来并不卑鄙
 “屋漏”是指屋子漏雨吗
 “无所不用其极”本来是褒义词
 “无赖”原来不是浪荡子
 “五福临门”指哪五福
X
 “牺牲”本来是指祭品
 “下榻”原来是真的把床放下来
 “下流”是怎么变成骂人话的
 “先拔头筹”拔的是什么 “筹”
 “下马威”原来是 “下车威”
 “现世报”是怎么变成骂人话的
 “乡愿”为何指败坏道德的人
 “枭首示众”为何称 “枭首”
 “小鸟依人”最早竟然形容男人
 “小蛮腰”的比喻是怎么来的
 “啸聚”的 “啸”原来是一种音乐样式
 “心腹”和 “爪牙”原来都是褒义词
 “心怀叵测”原来是褒义词
 “杏林”为何代指中医界
 “猩红”跟猩猩有关系吗
 “悬壶”为何代指行医
 “寻常”本是度量单位
Y
 “压岁钱”原来是为了避凶趋吉
 “衙门”原来是 “牙门”
 “筵席”原来是严格的礼仪制度
 “眼中钉”的 “钉”是比喻两个坏蛋
 “阳春白雪”为何形容高雅
 “一寸光阴”为何用 “寸”来衡量
 “一刹那”是多长时间
 “一生一世”有多久
 “因缘”共有十二种
 “饮鸩止渴”的 “鸩”是毒酒吗
 “应酬”原来是饮酒的礼节
 “应声虫”竟然是一种怪虫
 “与虎谋皮”本来是 “与狐谋皮”
 “遇人不淑”只能出自已婚女性之口
 “鸳鸯”最早竟然指兄弟
 “岳父”为何是对妻子父亲的尊称
Z
 “招摇”原来是一颗星星
 “钟鸣鼎食”原来是严格的等级制
 “蛛丝马迹”的 “马”是什么马
 “驻锡”只能用于僧侣
 “拙荆”为何是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子虚乌有”为何表示不存在
 “座右铭”的来历
內容試閱
“牢骚”原来是刷马时的哀叹

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一诗写道:“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牢骚太盛防肠断”,在今天的日常用语中,“牢骚”和“发牢骚”都是指发泄烦闷不满的情绪。那么,到底什么是“牢骚”呢?这两个字又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呢?

“牢”,象形指事,在甲骨文的字形中,“牢”的下面是一只牛,上面像养牛的圈。因此“牢”的本义是关养牛马等牲畜的圈。《说文解字》解释道:“牢,闲养牛马圈也。”比如“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就是羊跑了,还要把羊圈补好的意思。古代还把祭祀或者宴享时的牲畜称为“太牢”、“少牢”。牛羊猪各一只叫“太牢”,羊猪各一只叫“少牢”。天子祭祀叫“太牢”,诸侯祭祀叫“少牢”。

“骚”是形声字,从马,蚤声,《说文解字》解释道:“骚,摩马。”段玉裁注:“人曰搔,马曰骚,其意一也。摩马,如今人之刷马。”引申为“扰也”,马扰动的样子,再引申为因纷扰不安而导致的忧愁。屈原所作的“离骚”就是离忧的意思。

“牢骚”和“发牢骚”,毫无疑问最早都和畜圈里的马有关。马和马车是古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赶马车的人被称为御者,因为是干体力活的,所以地位低下。一天劳累下来,晚上还要在马圈里刷马。伴随着马的扰动,御者不免哀叹自己的身世,有抱负的人更有怀才不遇之感。
这一职位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四个著名的词:

“御用”。用于御,用为王的御者,为王前驱。如此责任重大,如此辛苦,却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反而被人看不起;御者在马圈里哀鸣的时间久了,言为心声,歌以咏志,遂诞生了“马圈文学”,纯粹干体力活儿的御者慢慢就转变成了专事歌咏的“御用文人”。

“舆论”。舆者,车也,车上的言论。黄帝最早设计了车服,御者被分为三六九等,奠定了等级制的基础。既有等级就有不满,御者驾车的时候不免嘟嘟囔囔,抱怨车服配不上自己的技术。时间长了,御者的言论渐渐密集起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言论圈子,后世就用“舆论”这一专门术语来命名这个独特的言论圈子。
“骚人”和“骚客”。特指诗人。从“马圈文学”脱胎而出的御者,春风得意之后,“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开始了不切实际的妄想。虽然河山还是以前的河山,但揣着俸禄游山玩水看到的河山显然迥异于驾车时看到的河山。

“老头子”原来专指乾隆

“老头子”是个民间俗语,年老的男子通常被称为“老头子”,老夫老妻之间,妻子也可以昵称丈夫为“老头子”,帮会里面的首领也常常被称为“老头子”。可是,鲜为人知的是,这个词最早却是对乾隆皇帝的专用称呼。

纪昀(yún),字晓岚,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深为乾隆皇帝所激赏,任命他为《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最有名的著作是《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身体肥胖,所以最害怕的就是夏天,一到酷暑季节,人们常常看见纪晓岚身上的衣服总是湿漉漉的,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以为他掉进了池塘里呢。

在南书房陪同乾隆皇帝吟诗作画虽然是荣耀之事,但纪晓岚却视如畏途,因为里面太热,自己汗流浃背的样子实在太过狼狈。因此一出了南书房,纪晓岚第一件事就是直奔旁边的便殿,把湿漉漉的衣服脱个精光,纳完凉后才出门回家。

乾隆皇帝听贴身的太监说过纪晓岚的这个习惯,有一次想故意戏弄纪晓岚,趁纪晓岚和别的大臣们在便殿里裸体聊天的时候突然出现在了便殿。一看皇帝驾到,大臣们赶紧手忙脚乱地穿衣服,偏偏纪晓岚是个近视眼,乾隆走到跟前才看见,这时已经来不及穿上衣服了。纪晓岚就这样赤裸着肥胖的身体跪在地上,不停地喘息着,一动不敢动。乾隆皇帝一直待了两个小时,坐在那里不言不语。纪晓岚终于忍不住了,跪在地上偷偷张望,可是看不清乾隆到底还在不在殿里。过了一会儿,纪晓岚实在忍无可忍了,小声问身边的大臣:“老头子走了没有?”众人大笑,乾隆皇帝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乾隆命太监为纪晓岚穿上衣服,吩咐他跪在地上,问道:“你为什么如此轻薄地称呼我?太过无礼!今天你必须说出个子丑寅卯,否则就砍了你的头!”

纪晓岚回答道:“‘老头子’不是我的发明创造,京城里的人都这么称呼您。大家都称陛下您‘万岁’,‘万岁’还不老吗?皇帝又叫‘元首’,‘元首’不就是头吗?皇上是天之子,而又以万民为子,因此叫‘子’。合称‘老头子’。”

听了纪晓岚的这番诡辩,便殿里哄堂大笑,乾隆皇帝也笑得合不拢嘴。纪晓岚既为自己解了围,顺便也大大地拍了乾隆皇帝的马屁,真是机智,弄得乾隆皇帝没办法怪罪他。从此之后,这个词就在人们的日常口语中流行起来了。

“老油条”为何比喻圆滑

过分圆滑的人俗称“老油条”,“老油条”不一定真的非老不可,很多刚出校门的学生会干部比在职场混了好几年的人更像“老油条”,大概是因为他们在学校里就经受了“老油条”的专业训练的缘故。

“老油条”除了圆滑之外,还有一个特征是喜欢放空炮,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对人人都很亲热,可是这种亲热透着一股子虚假,就像油条看起来胖胖的,使劲儿一挤就变成了一根麻秆。因此,对付“老油条”的最好办法就是挤出他话里面的空气,“老油条”立马就会打回原形。

为什么将圆滑之辈称为“老油条”?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要一直追溯到将近一千年前!话说公元1142年,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之后,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的百姓对秦桧恨之入骨,有人于是发明了一种油炸食品,捏两个面人,绞在一起油炸,这两个面人代表秦桧和他老婆王氏,取名“油炸烩”,“烩”与秦桧的“桧”同音,借以泄恨,这种食品就是今天的油条。粤语和闽南方言里至今还管油条叫“油炸鬼”,“鬼”是“烩”的谐音。

清人徐珂《清稗类钞》中写作“油灼桧”:“长可一尺,捶面使薄,以两条绞之为一,如绳,以油灼之。其初则肖人形,上二手,下二足,略如乂字,盖宋人恶秦桧之误国,故象形以诛之也。”秦桧和他老婆可真够倒霉的,不仅白铁铸成的像在西湖边供人吐唾沫,还要被人捏成人形下油锅炸,可见坏人是不敢轻易做的。

除了“油炸烩”之外,杭州还有一种小吃,叫“葱包桧儿”,用春卷皮裹上油条和葱段,在平底锅上反复压扁,直至烘烤到金黄色,再抹上辣酱或甜酱即成。据说这是因为当年卖“油炸烩”的店铺特别多,有时炸多了卖不完,就将变冷了的“油炸烩”在锅上烤,烤熟后同葱段和春卷皮一起食用,一咬之下,吱吱作响,意为让秦桧和王氏受二茬罪。这种“葱包桧儿”所用的油条就是“老油条”,指冷了的油条。
油条是油炸的,当然“油滑”,因此用来指那些油滑之辈。“油滑”久了,变得更加“圆滑”,是为“老油条”。

“美轮美奂”只能形容建筑物

“美轮美奂”是一个成语,可是却常常被人们用错,比如有人将这个成语写成“美仑美奂”,还有人写成“美伦美奂”。这都是不对的。而且人们使用这个成语的时候也经常出错,看到这个成语中的“美”,就以为所有“美”的东西都可以用它来形容,甚至竟然还有人用它来赞叹美眉!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美轮美奂”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建筑物身上,形容建筑物高大华美,用在别的场合一律属于误用。

此语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晋国大夫赵武的谥号为“献”和“文”,因此称他“献文子”以示尊敬。赵武建造了一座新的房屋,晋国的大夫纷纷赶去送礼祝贺,其中有位叫张老的大夫一看眼睛就直了,不由自主地赞叹道:“太美了!房子高大巍峨啊!太美了!房子文采华丽啊!可以在这里唱着颂歌祭祀,可以在这里哭泣举行丧礼,可以在这里聚集国人和宗族啊!”

“轮”是屈曲盘旋而上的样子,引申为高大;“奂”是文采华丽,通“焕”,因此这个成语也可以写成“美轮美焕”。

故事还没有完,按照礼节,赵武要答谢张老,于是赵武回答道:“您说的这些事情都可以在这里举行,这就意味着我要在这里尽享天年,寿终正寝,然后到先祖的墓地去追随先人。”答谢完毕之后,赵武面向北方拜了又拜,叩头行礼。

《礼记》是讲礼仪的书,因此在两人这一番对话之后评论道:“君子谓之善颂善祷。”君子称赞这二位的称颂和祝祷都很好,合乎礼节,值得表扬。
“美轮美奂”即出自这个故事。知道了出处和原始含义之后,读者朋友们以后就不要再误用这个成语了。

“名堂”为何指花招

“搞什么名堂”犹如说搞什么花招,搞什么花样,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日常俗语。“名堂”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用来指代花招、花样呢?

“名堂”原来写作“明堂”,“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是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重大的典礼都在“明堂”举行。《木兰辞》中“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将士们打了胜仗回来后,天子亲自接见的地方就是“明堂”。孟子说:“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一种说法是“明堂”乃黄帝所建,是黄帝测天象、观四方和举行重大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还有一种说法是直到周代才叫“明堂”,夏朝管它叫“世室”,商代管它叫“重屋”。《礼记》中有一篇《明堂位》,记载了周代“明堂”的样式和礼仪,但是却语焉不详,不知道“明堂”到底是什么样的建筑。齐宣王曾经向孟子询问,有人建议他拆除周王室那座华而不实的“明堂”,孟子怎么看这件事。孟子回答道:“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齐宣王说的这座“明堂”,是周武王东征时所建,汉代时还存在,后来才渐渐堙没。

汉武帝登基后,封禅泰山,在泰山发现了一座古代明堂的遗址,就想模仿古代圣君,也造一座“明堂”,可是没有人知道“明堂”的建筑样式。济南人公玊sù带献上了黄帝时的明堂图,图中心是一座宫殿,四面没有墙壁,以茅草覆盖,周围环水,环绕着宫墙修有往上的通道,可以沿着通道走到宫殿上面的一层楼。汉武帝就照着这个图修建了明堂。不过后代学者考证说这个明堂图乃是公玊带伪造的。

隋唐两代,帝王们都想建造明堂,自比圣君,但是众说纷纭,最终也确定不了明堂的样式。武则天统治时期,不听群臣的劝谏,按照拍马屁者呈献的《黄帝明堂经》执意建成了周边长93.3米,高91.43米的明堂,非常壮观华丽,不料七年后一把火焚毁了明堂,武则天又重建了规模更大的明堂,称“通天宫”,安史之乱中化为灰烬。
修建明堂时,很多大臣认为这是劳民伤财,纷纷上书反对,有位大臣还写了一篇《明堂赋》,讽刺那个《黄帝明堂经》里不知道搞的是什么“明堂”,就此流传开来,人们于是把稀奇古怪、子虚乌有的东西称作“搞什么明堂”,因为“明”、“名”,同音,久而久之“明堂”就变成了今天俗语所说的“名堂”,而人们再也不知道所指何意了。

“乔迁”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一家商店开业,门前海报赫然写着:“庆贺本店乔迁新店,特举办买一赠一活动。”这个“乔迁”用得可真是错到家门口了。

“乔迁”一词,源于《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意思是: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上去,也就是说从阴暗狭窄的山谷之底,忽然跃升到大树之顶。由此可知,“乔迁”之“乔”,即高大的树木,属名词。因此,古人又将“乔迁”写作“迁乔”,如刘孝绰《百舌咏》:“迁乔声迥出,赴谷响幽深。”李峤《莺》:“写啭清弦里,迁乔暗木中。”郑夑《咏莺》:“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从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理解“乔迁”的意思。

现在人们用“乔迁”比喻人搬到好的地方去住,常用于祝贺别人。但用在自己身上就不很妥当,就像“令尊”一词,只能用于对方的父亲,用在自己身上就贻笑大方了。另外,“乔迁”还可以表达“官职升迁”之意。如,唐代张籍就有诗写道:“满堂虚左待,众目望乔迁。”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迁乔”还是“乔迁”均为不及物动词。只能说乔迁,如“乔迁之喜”、“祝贺乔迁”,不能说“乔迁新居”、“乔迁新址”、“乔迁新店”。若非要突出新居,可说“喜迁新居”。

“上当”原来是上当铺

“上当”是指中了别人的奸计而受骗吃亏,尽人皆知,但是为什么把受骗吃亏叫作“上当”呢?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

关于“上当”一词的权威解释来自清朝学者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一书。在“自上当”的条目中,徐珂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江苏清河有个非常富有的王氏家族,他们最大的生意是在城里开的当铺,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当铺的规模越来越大,王氏家族也越来越富有。子孙繁衍,家族中很多人都靠当铺吃饭,源源不断地把巨资都投进了当铺中,成为当铺的股东。但是王氏家族中的人都不擅长或者不耐烦具体的经营事宜,他们历来的做法是公选一个职业经理人代替家族来打理当铺的具体营业。到了光绪年间,家族公选的职业经理人叫王锡祺。王锡祺是一位历史地理学家和藏书家,字寿萱,自号书楼为“小方壶斋”,辑刊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行世,至今对考证古地理还很有参考价值。

王锡祺乃是一位学者,精力都集中在了刻书、藏书上,哪里还能在当铺的经营上动脑子呢。王氏家族的人认为王锡祺主持当铺多年,一定收益良多,才有更多的金钱用在刻书、藏书的事情上,就很嫉妒他。这些股东们想了一个馊主意,将自己家里有用没用的东西都拿到当铺里去典当,预先估算的价格一定高于实际价值。当铺的伙计们一看股东们亲自来典当,哪里敢驳回股东们自己定的高价呢,只好按照股东自定的高价如数给付。一来二去,当铺的资本渐渐就被抽空,王锡祺没办法,只好靠借贷维持当铺的运营。时间长了,当铺终于宣告破产。
清河的人为此编了一句顺口溜:“清河王,自上当。”讽刺王氏家族自己上当铺典当,最终导致破产。从此之后,民间就把受骗吃亏称为“上当”,殊不知最早的“上当”是“自上当”。
“谈何容易”误用了两千年

“谈何容易”这个成语在今天的意思是凡事办起来没有想像得那么简单,说起来容易,做出来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读起来的停顿是“谈—何—容易”。可是在古代,这个成语的意思却大相径庭,读起来的停顿是“谈—何容—易”,谈,说话;何容,岂可,怎能容许;易,轻易。意思是说话怎能容许轻易而为呢?

此语出自汉代著名滑稽大师东方朔的《非有先生论》一文。东方朔虚构了一个非有先生,去吴国做官,沉默了三年,一句话都没有说,既没有劝谏吴王的话,也没有赞美吴王的话。吴王终于沉不住气了,对非有先生说:“寡人托庇于先人之功,为国事夙兴夜寐地操劳,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我请您来吴国,是想请您辅佐我,可是您既不说好话也不说坏话。假如您真的有才能却不发挥出来,那就是您不忠;而如果您有谏言我却没有听从,那就是寡人不明。您是不是担心我不明所以才沉默的?”
非有先生伏下身子,唯唯而已。吴王说:“现在您可以谈了,我洗耳恭听。”

非有先生回答道:“哎呀!可以谈了吗?可以谈了吗?谈何容易!所谈的内容有让人悖目、逆耳、违心之言,或者所谈的内容让人悦目、顺耳、快心,可是对人的行为却没有丝毫帮助的,假如不是明王圣主,有谁会听这种谈论呢?”非有先生所说的“谈何容易”即谈论怎能容许轻易而为,因此只有明君才能纳谏。
吴王一听非有先生怀疑自己不能纳谏,赶紧正色道:“我准备好了,您开始谈吧。”

非有先生于是举了夏桀的忠臣关龙逢、殷纣王的忠臣比干直言而遭杀戮的故事,来证明“谈何容易”。又说邪恶的君主听信小人之言,因此贤士们都躲进了深山老林做隐士去了,这样的君主令人生畏,同样是“谈何容易”。这一番话说得吴王出了一身冷汗,立马向非有先生表明自己愿意远小人、近君子、裁减一切奢侈用度的决心。

在这段对话中,非有先生一共用了四个“谈何容易”,来证明向国君进谏,谈论国事岂能轻易而为,“恳言则辞浅而不入,深言则逆耳而失指”,甚至会有杀身之祸。这就是“谈何容易”这个成语的原始义项,跟现在的意思截然不同,后来这一成语将“容易”连读,致使它完全变成了“凡事办起来没有想像得那么简单”之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