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每一代学人都应该严肃地对待自己的学科传统。社会学虽源自西土,但若要在中国真正生根,就必须精心培育及呵护自己的传统。
苏国勋和叶启政作为近三十年来华人社会学最重要的社会理论家,对后辈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论文集即是通过三代华人社会学者围绕韦伯及其他社会理论主题展开的对话,来感受这一初生传统的激荡,并庆贺苏国勋先生的七十华诞及叶启政先生的荣休。
|
目錄:
|
编前语
见证中国社会学重建三十年
——苏国勋先生访谈录
临别前的告白
马克斯·韦伯:基于中国语境的再研究
理性化及其传统:对韦伯的中国观察
“韦伯的帕森斯化”与“韦伯派帕森斯”
——基于韦伯一帕森斯思想关联性的考察
韦伯关于现代国家与经济发展的论述的初步考察
把个人带回社会
从支配关系看中国传统社会
——韦伯论中国家产制
韦伯的理性“进步”及其意义问题
象征交换与“正负情愫并存”现象
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学本土化
心的概念与文化自觉的社会学
——从苏、叶两位老师的近期观点谈起
卢梭对现代教育传统的奠基
“气”与中国乡土本色的社会行动
——一项基于民间谚语与传统戏曲的社会学探索
“经术”与“吏事”:中国古代的治理实践
——《官箴书》研究提纲
研讨会总结发言
苏国勋教授著译年表
叶启政教授著译年表
|
內容試閱:
|
见证中国社会学重建三十年
——苏国勋先生访谈录
熊春文
[访者赘语]1979--1980年之交,费孝通先生受命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标志着中国社会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停滞近三十年后破土重生。苏国勋于1978年考入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成为社科院的第一期硕士生,攻读期间选取社会学理论为学术方向,因此见证、参与了中国社会学重建的全过程。苏先生在这三十年间,从硕博期间梳理苏俄社会学发展、开创大陆韦伯研究,完成哲学到社会学理论的学术转型;继而参加社会学第一、二期讲习班,正式调入社会学所工作;长期担任社会学所理论室主任,主持《国外社会学》二十余载;承担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社会学理论”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培养社会学理论方向博士生;任《文化:中国与世界》副主编,《社会理论》主编,《社会理论译丛》上海人民出版社主编,《社会学名著译丛》商务印书馆主编,《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学术委员等等;近年来主张从文化进路尤其是儒释道合流的角度重新检审韦伯研究在中国语境的相关问题,以此推进中国社会理论的发展。
……
|
|